現在小學生上補習班的越來越多,有不少家長對學校的老師的教學水平提出質疑,是因為現在老師的教學能力和教材不匹配嗎?為什麼僅僅是學習基礎知識的小學生都要上補習班了呢?
就教材而言,雖然經過多次改版,但難度並沒有太大變化,因為都是有多年經驗的專家團隊整合的結晶,與小學老師的能力絕對是匹配的。但為什麼好多孩子還會去上補習班呢,這是因為現在的考試內容與教學內容有偏離脫軌現象,許多地區級別的教研人員以偏難、怪題、看不懂的問題、繞八圈才能讀懂的提問來顯示自己的能耐。更嚴重的就是小學考試以初中水平為準,初中考試以高中內容為準的情況。在校老師要面對全班層次不同接受能力不同的學生先將課本上的任務完成,並沒有太多時間去將優生提高到不屬於他們學段的水平,而差生又是各有各的不會,怎麼辦,孩子只好上輔導班補充了。
再說學校老師的水平,現在基本上能進小學當老師都是本科及以上學歷,只有極少數的是大專學歷。當然學校現有的很多老教師可能是師專出身,但是那個年代的師專也是學習的佼佼者。現在對教師的要求越來越高了,教材難度對老師而言是足以駕馭的。究其原因,廣大小學生積極參與各種補課的根源還是在於學生及其家長。
參與補課的目的大概有如下幾種情況:
補差。老師面對一個班的學生,講述的內容與方式都是一樣的,但是教出的學生卻參差不齊,自然有第一名就有第二名也會有最後一名,我們不能因為自己的孩子考了最後一名就說是老師的問題,首先應該從孩子自身找原因,除了生理原因(比如智力發育晚)一般來說大都跟學習習慣有關係。有的孩子自學能力差,在課堂上總是跑神、做小動作等,回家也不能積極主動的完成作業,然而父母出於多種原因無法輔導孩子,所以輔導班就成了學生的最優項與必選項,無論孩子想不想學,家長都會把他送到補習班。
提優。其實不只是成績不好的孩子才去上各種學習班,現在越是好學校的好學生,報輔導班的越多,有一些是孩子自願的想要多學習一些知識,有的是報一些樂器、畫畫等興趣班,但是也不乏一些家長為了孩子不輸在起跑線強制為孩子報奧數班、外語班等。
作為家長的你,會為自己的孩子報輔導班嗎?又是出於什麼目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