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現代的中國歷史上,出現了很多著名的文學家,比如我們熟悉的老舍先生,一生創作了很多文學作品,成為近代歷史上著名的文學家,據說老舍先生還有個摳門的習慣,他每次要煮米的時候,總是會那一把尺子把超過瓢的米全部拿掉,而且還會抖一抖,這樣的話,煮飯的米就更少了,他的老婆有的時候抱怨吃不飽,老舍先生說就得這麼吃,日子就得這麼過;還比如著名的大文豪錢鍾書,這是一位來自江蘇無錫的大家族,錢家在近現代中國的貢獻實在是太大了,這一家人都是名人,大家感興趣的話,可以查閱相關資料。他寫下的《圍城》是現代文學史上非常有名的經典之作,這部小說也被拍成電視劇等作品,獲得大家的一致好評,而提到錢鍾書先生,很多人都會聯想到他的夫人,著名的文學家楊絳,兩個人的愛情故事一直被大家所傳頌,甚至比他們的著作還要出名,今天我們就來講一講楊絳,這位世紀大文豪的事情。
楊絳出生於1911年,這一年是晚清政府的最後一年,所以由此可知,她所出生的社會環境是非常危險的,社會動亂,到2016年離開人世,楊絳用105年的時間,給這個世界留下了很多經典之作,他也算是一個高壽的老人了,和錢鍾書一樣,她也同樣是江蘇無錫人,兩人也是老鄉了,她是中國著名的女作家、文學翻譯家,一生為文學奉獻著,學識非常淵博。既然是翻譯家,肯定要懂得很多語言,據說楊絳通曉英語、法語、西班牙語等語言,有著很強的語言功底,這些都是她成為翻譯家的前提和基礎,由她翻譯的《唐-吉訶德》被公認為最優秀的翻譯佳作,成為中國文學史上不朽的經典。而且她早年創作的劇本《稱心如意》,被搬上舞臺長達六十多年,是話劇歷史上的經典劇本,直到2014年的時候還在公演,而作為一代文學家,她肯定也有自己的代表作品,她寫下的散文隨筆《我們仨》,曾經也是風靡海內外,成為楊絳一生最著名的散文集和代表作。直到2016年5月25日的時候,楊絳逝世,享年105歲。一代文學巨人走完了自己的一生,世人多麼希望她再多活幾年。
從小的時候,她就是一個非常懂事的孩子,經常受到家裡人的喜歡和表揚。在楊絳六歲的時候,她開始進入學校學習,開了自己學習知識的生涯。那個時候她中午不回家,因為學校包中午飯,所以,她一般中午都是在學校吃飯。記得有一天,小學生們正在用午餐,適逢一批客人進來參觀,主陪的人正是楊絳的三姑母楊蔭榆,她當時擔任女高師的「學監」,楊家的人也都是非常有學識的人。在一個學校,有貴客來到,整個飯廳一片肅然,小學生們埋頭吃飯,鴉雀無聲。而楊絳背對著門,沒有看到有人來參觀,她吃得吧嗒吧嗒,面前掉了不少飯粒。三姑母見狀,就疾步走到她的跟前,附耳說了一句悄悄話,楊絳省悟,趕緊把飯粒撿起放進嘴裡。旁邊的小朋友看了,也照她的樣子辦。楊絳從小就聽大人的話,因此學東西也非常快。
要說到楊絳,就不得不說她和錢鍾書的婚姻愛情了,楊絳身上最大的標籤就是錢鍾書的夫人,兩個人在一起也非常好,讓人羨慕。據說當時是1932年的春天,楊絳順利考入清華大學並與錢鍾書相識。第一次見面的時候,也許兩個人是一見鍾情,錢鍾書就說:「我沒有訂婚。」而楊絳直接回答:「我也沒有男朋友。」於是一段著名的世紀佳緣由此展開。沒過幾年,在1935年,楊絳就與錢鍾書成婚,兩個人走入了婚姻的殿堂,後來不久之後,一對新人就一同出國留學,繼續學習知識,無論在牛津或是巴黎,都留下了他們相親相愛的足跡,兩個人的恩愛故事也發生在這些地方。在牛津,楊絳與錢鍾書曾在詩歌裡追憶他見到楊絳的第一眼:「頡眼容光憶見初,薔薇新瓣浸醍醐。不知靦洗兒時面,曾取紅花和雪無。」看到這裡,不禁想問:這一把狗糧大家吃不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