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出手規範掃碼支付,但雙雄格局依然難以撼動 | 獵雲網

2020-12-22 獵雲網

獵雲註:隨著行動支付工具的普及及技術的成熟,以微信、支付寶為代表的方便快捷的的掃碼支付方式不斷應用普及。然而不法分子利用條碼支付的安全漏洞植入木馬病毒等也給用戶帳戶安全帶來一定風險。為此近日央行出手規範掃碼支付,具體情況且看下面鈦媒體報導。文章來源:鈦媒體。原文如下:

日前,中國人民銀行官網發布公告稱,為鼓勵並規範金融創新,引導信息技術在金融領域正確應用,提升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能力,人民銀行日前發布《中國人民銀行關於印發〈條碼支付業務規範(試行)〉的通知》,及配套印發《條碼支付安全技術規範(試行)》和《條碼支付受理終端技術規範(試行)》,自2018年4月1日起實施。

本次《規範》的重要意義在於承認了條碼支付的合法性,確認了條碼支付的地位。此外,對條碼支付作出細緻的規範,提出防範各類風險,這也與中央對於金融強監管的要求是一致的。

條碼支付問題不斷,央行出重拳防範和化解金融風險

近年來,隨著智慧型手機的不斷普及,以二維碼為代表的條碼與智慧型手機相結合,發展成為一種新型的承載和轉換數據方式,並由此產生一種從線上擴展到線下的新型支付模式。由於門檻低、方便快捷,條碼支付日漸受到廣大商戶、消費者、銀行和支付機構的青睞。

然而,這種支付方式的缺點也較為明顯。條碼支付在開放的網際網路環境下以圖形方式傳輸,導致不法分子可通過截屏、偷拍、攻擊手機等手段盜取支付憑證,利用這個漏洞在支付憑證有效期內盜用資金。同時,由於條碼本身自帶支付要素信息,也可攜帶非法連結或程序代碼,據此不法分子可將木馬病毒、釣魚網站連結製成條碼,利用線下活動送獎品等方式,誘導客戶掃描,竊取用戶的支付敏感信息。

所以,條碼支付在降低社會交易成本、方便消費者的同時,也產生了一系列的市場亂象,盜刷、條碼植入病毒等問題時有發生,金融風險問題日益嚴重。

針對條碼支付產生的支付安全問題,新規對各類條碼(二維碼)支付的風險進行了分級,並指明了交易限額:

1、 風險防範能力達到A級,即採用包括數字證書或電子籤名在內的兩類(含)以上有效要素對交易進行驗證的,可與客戶通過協議自主約定單日累計限額;

2、 風險防範能力達到B級,即採用不包括數字證書、電子籤名在內的兩類(含)以上有效要素對交易進行驗證的,同一客戶單個銀行帳戶或所有支付帳戶單日累計交易金額應不超過5000元;

3、 風險防範能力達到C級,即採用不足兩類要素對交易進行驗證的,同一客戶單個銀行帳戶或所有支付帳戶單日累計交易金額應不超過1000元;

4、 風險防範能力達到D級,即使用靜態條碼的,同一客戶單個銀行帳戶或所有支付帳戶單日累計交易金額應不超過500元。

深8君重點來說一說此次央行對靜態條碼所作出的相關規定。我們生活中最常見的微信、支付寶二維碼支付都屬於靜態條碼,目前被認為是風險最大的支付領域之一,按照新規的要求,其單日累計交易金額不能超過500元,不少消費者擔心日常消費受到影響。

不過據業內人士透露,目前市場上條碼支付業務量的95%是單筆500元以下的小額交易,2017年上半年筆均百元左右,所以新規中的限額要求基本滿足了用戶日常生活中的便捷支付需求,即便超出500元消費,在掃描靜態條碼付款有困難時,也可以讓收銀員掃消費者手機上生成的動態條完成支付。

除了限額管理外,新規還提出了一系列防範靜態條碼風險的措施,包括要求靜態條碼應由後臺伺服器加密生成、要求展示靜態條碼的介質應放置在商戶收銀員視線範圍內,商戶應定期對介質進行檢查、要求靜態條碼採用防護罩等物理防護手段避免被覆蓋或替換等。另外,央行也在《規範》中明確提出「不能為了追求短期的市場份額,採取『燒錢』『補貼』等不當競爭手段」的要求。

2017年以來,無論是黨的十九大還是全國金融工作會議,都對防範和化解金融風險做出明確部署。剛剛閉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防範化解重大風險是今後三年三大攻堅戰之一,而其中的重點是防控金融風險。深8君認為,此次央行將重拳揮向條碼支付,預示著中國在網際網路金融防控方面邁出堅實的一步。

甲之蜜糖,乙之砒霜,但無法改變支付格局

《規範》之下,有人歡喜有人憂。

此次《規範》的推出雖然對用戶日常的便捷支付基本沒有影響,但是《政策》叫停「燒錢」、「補貼」的規定,將對第三方支付機構的業務發展帶來不小的影響,其中兩大支付巨頭微信支付和支付寶尤甚。預計新規落地後,用戶線下支付獲取補貼、鼓勵金、滿減之類的各種優惠也將大幅減少。

而作為支付領域的兩大巨頭,微信支付和支付寶在27日晚些時候,對央行這份針對條碼支付業務規範的新通知做出回應,均對其表示認可和遵守,並稱將繼續積極研發新技術以及探索新技術應用於條碼支付領域的可行性。

那麼,在此次《政策》實施下,哪一方將成為受益方呢?答案是顯而易見的,根據易觀的最新報告顯示,兩大第三方支付巨頭合起來佔據了2017年第3季度行動支付9成以上市場,其他中小第三方支付企業瓜分剩下的份額,而銀行所佔的份額幾乎可忽視不計。而二維碼支付是行動支付進軍線下市場的主流方式,也就是說,央行條碼支付限額對於銀行的影響非常小,而對支付寶和微信支付造成較大的衝擊。

深8君認為,雖說這次《政策》意在幫助傳統銀行爭奪支付市場,但是在條碼支付市場中,教育用戶的是支付寶和微信支付,這兩款軟體的打開率和使用頻次已經被動支付所喚醒,而一旦喚醒就不是取消補貼可以遷移的,用戶或許會在支付寶和微信支付中有所搖擺,但很難從第三方支付中跳轉到銀聯。

隨著時間推移,銀行方面的優勢也將會越來越小,更善於「戴著腳鐐跳舞」的第三方支付巨頭,利用自身技術優勢及創新能力,或將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裡繼續統治支付市場。

1、獵雲網原創文章未經授權轉載必究,如需轉載請聯繫官方微信號進行授權。

2、轉載時須在文章頭部明確註明出處、保留官方微信、作者和原文超連結。如轉自獵雲網(微信號:

ilieyun

)字樣。

3、獵雲網報導中所涉及的融資金額均由創業公司提供,僅供參考,獵雲網不對真實性背書。

相關焦點

  • 銀聯+微信可以互相掃碼了,掃碼支付即將進入聯網通用新時代!
    對此,數位業內人士表示,銀聯和財付通達成掃碼互認的主體是「雲閃付APP」和「微信支付」,該合作傾向於兩者間的商業合作,與央行主導的條碼支付編碼規則統一「不完全是一回事」。怎麼理解掃碼互通 ?真正的條碼支付互聯互通是什麼樣的?
  • 微信支付寶大戰進入下半場 央行強制規範行動支付
    微信支付寶大戰進入下半場 央行強制規範行動支付 在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將防範化解重大風險列為今後3年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三大攻堅戰之首,並明確「重點是防控金融風險」後,行動支付就率先迎來央行的全面規範和監管。
  • 微信與兩銀行App可互相掃碼 條碼支付互聯互通
    商戶可有效整合紛繁複雜的二維碼桌牌,實現一碼通;客戶則無需識別和區分微信二維碼、支付寶二維碼、銀聯二維碼,打開App即可掃碼支付,實現一掃通。  同時,此舉還能夠減少相關風險,助力條碼支付市場向更加安全、規範、高效的方向發展。
  • 央行正式官宣了!掃碼支付或將被取代,微信、支付寶迎來「勁敵」
    央行正式官宣了!掃碼支付或將被取代,微信、支付寶迎來「勁敵」生活在現在這個21世紀時代的我們無疑是非常幸福的,因為我們的生活到處充滿了高科技,很多電子產品還有網絡的發展都讓我們的生活享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快樂,而在這各種各樣電子產品中對我們來說最重要也最常見的一樣電子產品便是手機了,手機可以說是家喻戶曉的一個產品了,從小孩兒到老人幾乎人人都能跟上時代的步伐去把玩手機,手機中的各種軟體也都給我們的生活增添了很多樂趣
  • 央行標準條碼互聯互通完成,用戶有望實現不同行動支付一掃通
    日前,網聯已成功完成央行標準條碼互聯互通「付款掃碼」(即C掃B)多機構的生產交叉驗證,標誌著央行條碼互聯互通各項功能技術驗證工作基本完成。條碼支付互聯互通迎來突破網聯除了近日完成「付款掃碼」多機構的生產交叉驗證外,2020年春節前,網聯牽頭的條碼互聯互通已在寧波、杭州、成都三地試點城市成功完成「收款掃碼」現場驗證,平安付、現代金控、通聯實現了「付款掃碼」業務的互掃互認。
  • iOS 14支持掃碼支付,能撼動微信支付寶嗎?
    而近日蘋果或許要開始選擇妥協了,新iOS14系統或將支持掃碼支付功能,不知道能否撼動微信跟支付寶呢?近日,蘋果發布了iOS 14第二個測試版,而有科技媒體在升級後發現,在系統自帶的「錢包」應用中竟然發現了掃碼支付功能。不過需要注意的是,目前是iOS14第二個測試版,還不能正式使用,最終還是要等待蘋果在iOS14正式版系統發布之後,才能夠知道究竟能不能使用。
  • 「關注央行『不得歧視現金令』」系列報導之一 探訪:掃碼支付居多...
    「關注央行『不得歧視現金令』」系列報導之一  探訪:掃碼支付居多 現金支付佔比較少  新天水·天水日報記者 黃虹  近年來,由於智慧型手機和行動支付的普及,掃碼支付成為一種趨勢,許多年輕人身上幾乎不攜帶現金。
  • 阿里騰訊掃碼支付受挫 銀聯趁火打劫搶行動支付
    原標題:阿里騰訊掃碼支付受挫 銀聯趁火打劫搶行動支付   阿里騰訊掃碼支付受挫 行動支付市場「圈地」步伐未止   趁著阿里巴巴、騰訊的「掃碼支付」受挫之際,日前,中國銀聯和中移動等加大了「NFC支付」的圈地步伐。
  • 「自助式收款掃碼」助推風險防範升級意銳小白盒全面支持央行新規
    近日,央行發布《關於印發<條碼支付業務規範(試行)>的通知》(即「296號文」)。其中,出於防範安全風險的考慮,央行將條碼支付業務進行風險防範能力分級,對「靜態條碼」做出單日支付限額500元的規定,並鼓勵使用安全風險防範等級更高的「收款掃碼」方式。
  • 刷臉支付,掃碼支付終結者?
    由於不需要手機,那麼就不用擔心手機沒電、斷網,可能這是很多消費者手機支付的痛點。我們可以看到,用手機進地鐵,出地鐵時手機沒電刷不了條碼或者NFC,在地鐵裡時有發生。同時,5月底,上海地區行動網路出現異常,移動數據網絡無法連接,必然也會對行動支付造成影響。刷臉支付擺脫了手機制約,不需要手機就能支付,支付自由度大大提升。
  • 微信、支付寶靜態掃碼支付被限額,到底對我們生活有何影響?
    最近《中國人民銀行關於印發<條碼支付業務規範(試行)>的通知》,該條例從4月1號正式生效,這意味著未來如果你要使用靜態二維碼支付寶,將日累計不能超過500元,而動態二維碼不受影響。那麼該項條例的發布,到底會對我們影響有多大?
  • 【注意】 微信掃碼支付要限額!每天最多刷這個數!
    微信掃碼支付要限額了!身上不備夠現金怕是會讓自己當場尷尬癌都犯了呢▼「央行出手,掃碼支付將限額!」據央行通知,從今年4月1日開始,用微信、支付寶等應用掃碼付款將正式迎來額度限制。2、動態掃碼支付:限額分3級我們買完東西付款時,出示付款碼供收銀員來掃的屬於動態條碼。
  • 顛覆掃碼支付?華為、銀聯聯手反擊
    2.不能更安全「碰一碰」採用的是華為自主研發的麒麟960晶片,其獨有的NFC+inSE模式顛覆了原本的NFC晶片格局。該晶片還通過了中金國盛和銀聯行動支付的雙重認證,在安全性在絕對優於支付寶等行動支付方式。
  • 微信支付寶掃碼付款重大變化!央行新規,超500元可能付不了款!
    東南早報服務 鮮活 負責任關注掃碼、刷卡消費越來越方便「無現金支付」已成為多數人的生活常態針對目前存在的一些問題央行最新發布通知掃碼付款將根據風險等級設置不同限額其中靜態掃碼付款每日不能超過500元何為條碼支付?
  • 微信支付限額怎麼改如何提高 解除微信每日掃碼支付500元限制
    以上就是解除微信零錢支付限額20萬/年方法了,接下來我們看一下最新的日均支付限額500元的解除方法。解除微信每日掃碼支付500元限制  從4月1日開始,央行發布的「掃碼支付」新規正式施行。  2017年12月27日,央行印發《條碼支付業務規範(試行)》的通知,對掃碼支付行為提出了相關的監管規範,規範適用於包括支付寶、微信以及銀聯在內的所有二維碼支付。換言之,如果用戶在線下掃靜態碼付款,一天最多只能付500元。  在這樣的背景下,為了保障用戶的使用體驗,微信方面也對現有的支付過程進行了修改,同時也使得用戶的支付過程能夠符合新規定。
  • 這個時間點後,微信掃碼支付要限額!不能超過...
    這個時間點後,微信掃碼支付要限額!不能超過... 原標題:   導讀  你知道嗎?用微信、支付寶等應用掃碼付款將正式迎來額度限制!而最近網上有一種說法,說微信可以免費提現了,是真的嗎?
  • 新支付方式火了,掃碼支付是否會被刷臉支付完全替代?
    2018年開始,刷臉支付這個詞語開始出現,並且出現頻次越來越高,2019年刷臉支付元年,2020年開端,刷臉依舊火熱,但是人們存在這樣一個疑問?掃碼支付真的會被刷臉支付完全替代嗎?支付背後隱藏的巨大財富,你又知道多少?
  • 中國人為何很喜歡掃碼支付?而外國人卻依然使用現金和刷卡
    導語:中國人為何很喜歡掃碼支付?而外國人卻依然使用現金和刷卡現在大家出門的時候只要一把手機就能去任何地方,也不用擔心現金不夠的問題。因為現在最流行的支付方式就是掃碼支付,只要掃描二維碼就能進行支付,所以現在出門已經非常方便,也不用帶著一大堆現金出門。即使是出國也是一樣,不過出國的時候你會發現,外國人還是喜歡刷卡支付,或者是用現金支付,對於中國人的掃碼支付他們並不了解,看到的時候反而會覺得很好奇。不過雖然外國人很好奇,可是除了中國之外,很多國家都是無人問津,也無人去嘗試做這樣的事情。
  • 央行正式出手,微信、支付寶猝不及防
    央行正式出手,微信、支付寶猝不及防想必對於大多數人來說,對於紙幣已經沒有了什麼概念,取而代之的是行動支付。大街小巷貼滿了二維碼,人們完成支付交易只需要通過掃描二維碼即可,正是因為這種便捷性,所以大家開始紛紛棄用現金。的確如此,在行動支付的面前,紙幣支付的方式顯得是那麼的"雞肋",既耽誤時間又不安全。
  • 央行出手!支付寶和微信二維碼轉帳每天限額500了!
    支付寶和微信支付強勢進入了我們的生活,現在出門在外,什麼都可以不帶,手機不能不帶,因為,行動支付,已經成為了主流。支付寶和微信支付然而!最近央行又出手了!有人說以後每天要每天限額500元的轉帳額度,是真的嗎?莫慌莫慌,今天,我們就來解讀一下這個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