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小被父母教育要好好讀書,考上好大學,就能有好工作,但當自己辛辛苦苦讀了二十年的書,從985、211學校畢業後發現自己每個月掙得那點錢還沒有一些沒上過大學的網紅、主播來一場直播掙得多,難道父母、老師都錯了嗎?讀書真的沒用了嗎?知識還能改變命運嗎?參考某著名問答網站的問題解答套路,我們需要先回答」是不是「的問題,即低學歷網紅真的比名校畢業生掙得多嗎?再回答」對不對「的問題,即」讀書無用論「是正確的觀點嗎?
一、低學歷的網紅真的比985、211的畢業生掙得多嗎?
一切都用數據來說話,首先來看有關機構的調查結論:2020年第一季度,中國網絡主播平均月工資收入在10K以下的佔比為45.0%,其中收入在4.5k-6k之間的主播佔比最高,為23.5%;收入在10k以上的主播佔比為54.9%,其中收入在50k以上的主播佔4.1%,部分主播收入較高,頭部主播佔比相對較少,腰尾部主播佔比超過90%,也就是說絕大多數的主播收入並不高。
再來看我國以」985工程「高校為代表的名牌大學畢業生的平均工資情況:,清華大學的畢業生薪酬指數最高,畢業生平均薪酬為10818元,其次是北京大學,畢業生平均薪酬為10698元,上海交通大學排名第3,畢業生平均薪酬為10673元,除此之外,還有21所高校的畢業生平均薪酬超過了1萬元,前100名大學畢業生最低薪酬為7002元。
從平均水平來看,低學歷的網紅並不比名校畢業生掙得多,之所以會留給人這種印象,很大一部分原因在於我們平時比較關注的網絡主播一般都是頭部主播,他們是萬一挑一的主播,數量極少的同時又佔據了大部分流量資源,所以才會掙得更多,絕大部分網絡主播關注者少且掙得很少,也就是網絡主播的收入呈現兩極分化嚴重的現象。相對而言,名校畢業生的薪酬待遇波動就較小,待遇水平比較集中,平均數基本上能夠反映出來畢業生整體的薪資水平。整體而言,」低學歷網紅比985、211畢業生掙得多「的言論並不成立,這種觀點以偏概全,忽視了整體對比,只是拿網絡主播中的塔尖的部分來進行對比,結論必然是錯誤的。
二、讀書真的沒用了嗎?
誠然,讀書上大學對於個體階層跨越所起的作用遠不如從前,現代社會,存在著很多路徑可以實現階層的跨越,並非讀書一條路,特別是網際網路的興起,很多人低學歷的人依靠一技之長實現了階層跨越,讓很多人對讀書、上大學是否有用產生了懷疑。然而讀書真的如部分人所說的已經成為無用之功了嗎?要回答這個問題首先需要弄清楚以下幾個前提問題:
第一,怎麼定義」有用「和」無用「。秉持」讀書無用論「觀點的大部分人是以掙錢多少來衡量讀書到底是「有用」還是「無用」的。在他們眼裡,上過大學後的人其起薪有可能還不如農民工,這樣的大學當然是「無用」的,不過持這種觀點的人忽視了兩個基本現實:一是長期來看,上過大學的人其發展潛力更大,也就是他的工資待遇上升空間更大;二是大學生的工作性質與沒上過大學的差異顯著,大學生基本上從事腦力型,創新型的工作比較多,而沒上過大學的大多以機械式、體力型勞動為主。從以上兩點來看,讀書,上大學顯然是有用的,這個用處主要在於撫育個人更多的發展潛力,從事更為體面的工作類型。
第二,上大學更為重要的用處體現在提升個體文化素質,塑造正確的價值觀念等平時不太注意的方面。受教育程度與文化素質是存在正向關聯的,整體而言,上過大學的個體其文化素質顯然高於未上過大學的個體,比如接受過高等教育的人對於話劇、音樂會等會持比較開放的接受態度,而未接受過高等教育的個體未必會欣賞這些藝術形式,特別是接受高等教育對正確地塑造個體人生價值觀具有重要意義。
第三,上大學依然是實現階層上升的主流通道。對於絕大多數人而言,特別是對於底層民眾而言,他們缺乏除了讀書之外的其他資本,要想實現階層上升主要還是依靠讀書,上大學。其次,依靠直播、開店等實現階層提升的人畢竟在人群中只佔極少數,並不能夠作為大多數底層民眾階層提升的通道,且通過主播、做生意等渠道實現階層提升的人群更多的是從收入方面來對階層進行定義的,從文化素質、價值觀等層面來看他們並未實現階層上升。
第四,上大學的用處還體現在對國家發展的積極影響。接受高等教育的個體作為必然會對國家發展產生積極作用,這種積極作用主要體現為:一、上過大學的個體文化素質高,可以提高勞動生產率進而促進經濟發展;二、接受過高等教育的個體能夠提高人口健康水平;三、國民受教育程度的提升可以降低犯罪率。我國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必然需要大多數國民接受高等教育,上大學對國家發展,民族復興具有重要作用。
總結來看,「讀書無用論」的觀點站不住腳,無論是對個體、社會、國家來講讀書、上大學都具有莫大的益處,即使從純粹的經濟利益的視角出發,上大學也是一筆划算的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