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年他被電視劇各種抹黑,解讀歷史,帶你了解真正的劉墉

2020-12-12 大衛歷史講堂

當年一部《宰相劉羅鍋》,可以說是家喻戶曉。從此大家一說劉就是劉墉的代名詞。提起劉庸坊間有各種各樣的故事,今天小編來講一個的關於劉墉的故事

大家看到了一個前雞胸後駝背一隻腿長一條腿短一隻眼睛還是玻璃體混濁,我們現在所說的獨眼龍。

當他邁入門檻的時候,驚呆了各位大臣。大家看到了一個前雞胸後駝背。一隻腿長一條腿短,一隻眼睛還是玻璃體混濁,我們現在所說的獨眼龍。

劉墉感覺到了大家異常的目光,不慌不忙跪下,拜見皇上,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乾隆皇帝故意問道下跪者何人,劉墉答到,殿試第一名劉墉。

此時就有大臣提議考考他,是不是走了後門才得第一名。(劉庸的父親當朝大學士劉統勳)考考他沒有真才實學,這個時候和珅站了出來,啟奏皇上,我們何不讓他以自己為題作詩一首詩。

雖然有點不尊重劉墉但乾隆皇帝同意了,因為乾隆很生氣,世間怎會有如此其貌不揚的人,還是這一屆新科狀元。劉墉站起身來向前走一步隨口說出了

胸高滿經綸,背駝負乾坤。

單眼辯中奸,單腿躍龍門。

以貌取材者,豈是賢的人。

和珅一聽臉色立馬變了,明顯被氣得不清。在皇帝的面前不好發作。劉墉這分明是在罵和珅,說他以相貌取人,不是賢德的人。

引得乾隆皇帝哈哈大笑,覺得此人甚是有趣。但真實歷史記載。

劉墉出身於山東諸城名門望族劉氏家族,從曾祖父起就在朝為官,其父親劉統勳更是一代名臣,官至東閣大學士兼軍機大臣為官清廉

劉墉從小受到了良好的教育,乾隆十六年以恩蔭舉人的身份參加了會試和殿試,獲得進士出身,後成為翰林院庶吉士,從而走上了仕途之路。

歷史上的劉墉與電視劇截然相反。據記載,劉墉個子很高,大約一米八左右,風度翩翩,氣度不凡,典型一個高文帥

那為何會有羅鍋之說呢?無非是劉墉常年躬身讀書寫字,年屆八十歲的老人,有些駝背彎腰本在情理之中,因此產生了「劉羅鍋」的說法。

也有史料指出,嘉慶皇帝有一次見劉墉伏案寫字,就笑稱劉墉為劉駝子,有皇帝帶頭開玩笑,下面的人自然跟風,劉羅鍋的稱號不脛而走。就有了後世人們嘴中的劉羅鍋。

如今清宮戲盛行,但清宮戲向來有胡編亂造的成分。吃瓜群眾看得樂此不倦,劉墉也因此為人所知。不過,卻被電視劇演繹得面目全非。

俗話說人醜就該多讀書,但是如果在清朝,人醜多讀書也沒有,在清朝選官標準,向來以身言書判為四要素。

身:就是身材相貌,要求應試者要相貌堂堂。清朝時期所謂相貌堂堂除了身材要在標準以上之外,臉型上也並不是僅僅英俊瀟灑就可以了,最標準的臉型是「國字臉」。言:就是應試者的言談舉止要得體,回答問題要流利,而且普通話要講得好,不能使用方言,甚至鄉音太濃都是不合格的。書,所謂「楷法遒美」,就是寫字要端莊有力,美觀大方。判,是一種文體,就是判案子用的。中國歷代官吏大多會寫判。符合以上所有標準者才能入朝為官。劉墉為官清廉,基本秉承了父親劉統勳正直幹練雷厲風行整頓科場積弊官場惡習,是百姓心中的好官。

清朝這個盛產貪官的時代,雖不能說十官九貪,但起碼也有一半。

劉家沒有出過一個貪官。足以說明家族教育和基因強大,可劉墉萬萬沒有想到死後,被後人編成一個矮小駝背的糟老頭子。

聲明:內容文字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部分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告知刪除,謝

相關焦點

  • 歷史上真實的劉墉與電視劇裡截然不同,你知道嗎?
    大家好,今天小編帶領大家看一下劉墉的真實歷史面目,有人說電視劇裡頭劉墉山東窮小子,草根,到北京來趕考,他趕上好事了,六王爺的格格通過下圍棋招親,想找個有才華的夫君,這時候劉羅鍋這棋下得好就上來了,正好乾隆皇帝微服私訪也跟著來招親了,倆人最後下一盤棋,劉羅鍋把皇帝贏了。
  • 宰相劉羅鍋,原來在歷史上竟然是這樣的官員,你真正了解他嗎
    文/小將談歷史宰相劉羅鍋,原來在歷史上竟然是這樣的官員,你真正了解他嗎提到宰相劉羅鍋,大家想必都知道,這個名字經常在電視劇中出現,一提到劉羅鍋大家便會覺得很親切。那麼歷史上的劉羅鍋究竟是不是個羅鍋呢?而且嘉慶皇帝也沒有說「羅鍋」兩個字,而是偶爾稱呼劉墉為「劉駝子」。因為嘉慶在位時劉墉年歲已高,加上經常伏案工作,難免會彎腰駝背。因此,不能斷定劉墉年輕時候就是個羅鍋。加上清朝的時候選拔官員都有外貌上的規定,要求五官端正,絕對不可帶有殘疾。而且劉墉是通過乾隆時期的科舉考試才當上了官,正是最重視相貌的時期。所以劉墉在年輕的時候雖然不能說是玉樹臨風,但是羅鍋的可能性也是微乎其微。
  • 劉墉為何被人稱為羅鍋?影視中他是清官,歷史上真正的他是這樣的
    電視連續劇《宰相劉羅鍋》,相信大部分人都已經看過,有些人應該還不止看過一遍,因為劇中主人公劉剛正清廉、不畏權貴、幽默詼諧的羅鍋形象,給眾多觀眾都留下了極為深刻的印象,這部電視劇和劉墉也成為了平民百姓茶餘飯後的美談佳話。
  • 高密劉墉故居,這位廣為傳頌的歷史名人,不是宰相,也並非羅鍋
    村莊有意打造古文化風景村劉墉(1720年-1805年1月24日/25日),字崇如,號石庵,清朝政治家、書法家。其實劉墉在當今社會廣為傳頌,少不了那些年《宰相劉羅鍋》等電視劇熱播的功勞,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在劉墉的家族中,在朝中官位最高的不是他,而是他的父親劉統勳,那麼為什麼我們大多數人對劉統勳都了解甚少呢?第一個原因上面有提到,第二少了一個反角和珅的陪襯,第三少了很多民間故事傳說。
  • 同與和珅鬥智鬥勇,歷史上真實的紀曉嵐和劉墉,誰更勝一籌
    同與和珅鬥智鬥勇,歷史上真實的紀曉嵐和劉墉,誰更勝一籌說起中國的古裝電視劇,那真是一個月的時間都數不完,可要是關於君臣鬥題材的古裝電視劇,內容風趣幽默,還不缺乏對現實生活思考的影視劇作品,那就非《宰相劉羅鍋》和《鐵齒銅牙紀曉嵐》莫屬了,這些劇情大多是參考了民間傳說
  • 歷史上紀曉嵐與和珅誰官大?乾隆最寵誰?中間起碼隔了兩個劉墉!
    ,真正歷史中的他們是否也和作品裡展示的一樣呢,不妨讓我們走進史冊,掀開蒙在他們身上的那層神秘的面紗。其中,劉墉於1720年出生,其次是紀曉嵐,他出生在於1724年,而和珅年紀最小,生於1750年。這麼看來,年紀相差四歲的劉墉和紀曉嵐應該才是「名副其實」的同齡人,而在電視劇裡面扮相最大的和珅,反而足足比他們二人小了三十歲。這是什麼概念呢,按照古人通常的生育年齡來算,和珅至少比劉墉和紀曉嵐差了一輩。
  • 用正確的角度看歷史,揭秘:劉墉與和珅鬥智鬥勇,原來是民間杜撰
    【本文由歷史舊事兒獨家原創,你若喜歡,那就關注我們吧!】所謂歷史,就是過去所發生的事情。要想看懂歷史,就應該用正確的角度去了解歷史,千萬不要被電視劇中的虛構情節迷失了雙眼。因此,深知官場黑暗的劉統勳便讓自己的兒子劉墉在官場的前25年,在地方上當個小官。直到1776年,為劉統勳守孝三年期滿,57歲的劉墉到這時才被乾隆任命為內閣學士,以從二品的身份留在了京城。可是,此時的劉墉早已年過半百,卻在民間傳出了其不畏強權與和珅鬥法與乾隆鬥志的故事。那麼,這些故事當真是真的發生過嗎?
  • 劉墉和紀曉嵐,與和珅相比根本就不是一個檔次
    但是如果站在真正的歷史角度來看,其中的很多東西都容易讓人產生誤解,比如說和珅和紀曉嵐之間的關係。 那麼在真正的歷史當中,和珅紀曉嵐以及劉墉這三個人之間的關係究竟是什麼樣子的?是不是就像電視劇中所說的那樣,彼此之間一天到晚的競爭不斷?答案當然是否定的,那麼今天我們就來看看在真正的歷史當中,三個人之間的差距究竟有多大。
  • 歷史上,真實的劉墉是怎麼樣的?他竟然真敢跟乾隆搶「龍印」
    關於劉墉、和珅、紀曉嵐、乾隆之間的關係,相信很多人都是從影視作品中了解到的,從《宰相劉羅鍋》,到《康熙微服私訪記》,一部部關於他們四個人之間的故事被搬上了銀屏,嬉笑怒罵,戲說乾隆,這些故事,有的是真實存在,有的則是影視杜撰的。那麼,在歷史上,這三人真正的關係到底如何的呢?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
  • 作家劉墉來杭州辦畫展原來畫畫才是他的專業
    媒體見面會現場劉墉是一位真正的國際巨星,畫畫卻是他的本色當行,劉墉是當代公認的才子,他在藝術、文學、言語、戲劇、新聞上都無所不能,無所不精,但畫畫卻是他的專業。他不但是臺灣師範大學美術系系展第一名的高材生,也是臺灣山水及花鳥走獸大師黃君璧、林玉山的入室弟子,著有《白雲堂畫論畫法》《林玉山畫論畫法》。加上他留學美國的西畫根底,繪畫修養十分全面。
  • 歷史上真實的和珅、劉墉、紀曉嵐都是啥人?這三個人中有清官嗎?
    但是您知道真實歷史上的這三位都是電視劇裡演的那樣嗎?今天就為大家來盤點盤點。和珅首先就來介紹和珅,因為和珅地位最高,也是因為和珅最為出名,歷史上的和珅確實是個貪官,也是一個超級大貪官,自他之後,幾乎沒有人能達到他的那種級別。
  • 歷史上真實的劉墉:並非羅鍋,不是宰相,鬥不過和珅,存在感很低
    隨著《宰相劉羅鍋》,《乾隆王朝》等歷史題材的電視劇的熱播,歷史人物劉羅鍋——劉墉漸漸被大家所熟知。然而大家心中的劉羅鍋往往被電視劇所影響,和真正的歷史形象相差甚遠。那麼,歷史上的劉羅鍋到底是怎樣的呢?如果,你看完影視劇,再去了解歷史,你很可能會大失所望了。1,不存在的宰相宰相,在封建社會是官中之最,俗語中所說的"萬人之上,一人之下"所指的便是宰相這個官職了。自從東周設立宰相之職後,便世代傳承,一直延續到了明朝初年。
  • 清朝的劉墉被稱為「宰相劉羅鍋」,那他真的是個羅鍋嗎
    在清宮劇還沒有泛濫的年代,有一部叫《宰相劉羅鍋》的電視劇大家肯定是印象深刻。這部劇講述的是劉墉與和珅鬥智鬥勇的故事。那真實的歷史當中劉墉究竟是個怎樣的人呢?嘉慶四年(公元1799年)三月,劉墉加太子少保,奉旨辦理和珅結黨營私、擅權納賄一案。劉墉查明和珅及其黨羽橫徵暴斂、搜刮民脂、貪汙受賄等二十條罪行。但是為了政局穩定,並沒有藉機將此案擴大化,而是表現出寬容之心,建議嘉慶皇帝賜和珅自盡,保其全屍。並且為了防止有人借和珅案打擊報復,排除異己,而妥善處理好和珅案的善後事宜。
  • 紀曉嵐和劉墉,根本不是和珅的對手,只有他才有資格!
    圖片:和珅劇照 說起這個問題很多人都會直接想到劉墉、紀曉嵐這兩個人,畢竟在這些年來的影視作品中,對這兩個人進行了多次的演繹,讓很多觀眾朋友認為電視劇中演的就是歷史上真實存在的事情
  • 歷史上的劉墉:不是宰相,與和珅也沒什麼交集
    劉墉就是宰相劉羅鍋的大名,劉墉是歷史上非常有名的人,大家看《 宰相劉羅鍋》,認為劉羅鍋為政清廉 貪汙腐敗作鬥爭。歷史上的劉墉是怎樣的人?歷史上的劉墉:不是宰相,與和珅也沒什麼交集。
  • 歷史真相:美男和珅不姓和,巨人劉墉不羅鍋,紀曉嵐大和珅26歲
    一部《宰相劉羅鍋》,捧紅了劉墉,一部《鐵齒銅牙紀曉嵐》,捧紅了紀昀,隨之而紅的還有故事的另外兩大主角——皇帝乾隆以及貪官和珅。電視劇通過成功的角色塑造,讓乾隆、劉墉、紀昀(字曉嵐)、和珅四人成為清朝最家喻戶曉的歷史人物,與之相關的歷史故事和歷史知識也同樣深入人心。
  • 歷史中真實的劉墉:31歲考上進士,沒當過宰相,跟和珅壓根沒交集
    劉墉其人,無疑就是這樣一個人物。說起劉墉,我們首先得說一下他的父親劉統勳。劉統勳是山東諸城人,為政四十餘年,官至宰相,在歷史上非常有名。劉統勳於上朝途中猝死後,乾隆皇帝大為感慨難過。而劉墉就是劉統勳的長子,相信不少讀者對他的另一個綽號「劉羅鍋」更有印象。
  • 劉墉、紀曉嵐、和珅,誰的官最大?他們在乾隆朝的真實地位如何?
    大清王朝268年(入關後),話題度最高的皇帝是乾隆,而乾隆朝最家喻戶曉的臣子當屬劉墉、紀昀(字曉嵐)、和珅。但是,我們對三者的了解大多來自影視劇,而對於真實歷史中的他們卻知之甚少。電視劇中,劉墉、紀曉嵐、和珅都是乾隆身邊的大紅人,同樣位極人臣,同樣寵冠朝野,各方面旗鼓相當,方能嬉笑怒罵、互相鬥法。
  • 劉墉你知道是誰嗎,就是劉羅鍋啊,來看看他的書法
    劉墉(1719-1805),字崇如,號石庵,山東諸城人。他誕於書香門第,長於顯宦之家。他的祖父劉棨是康熙二十四年進士,官至四川布政使。父親劉統勳是雍正二年進士,官至東閣大學士。釋文:霏微梅雨暗林塘,潤被琴絲草木香。卷箔小窗看遠岫,篆煙低嫋伴清涼。石庵。
  • 劉墉,被後人戲稱劉羅鍋,他有著與腐敗勢力鬥智鬥勇的傳奇人生!
    文/光明帶你看歷史關鍵詞:劉墉 本文約為1300餘字 閱讀約需4分鐘劉墉字崇如,號石庵,被後人戲稱為劉羅鍋,山東諸城人,劉墉在乾隆十六年考中進士,仕翰林院編修,官至體仁閣大學士,死後贈太子少保。他是清代著名帶法家,與翁方綱、梁同書、王文治並稱「清四大家」,並有《石庵詩集》傳世。劉墉的父親是劉統勳,劉統勳是乾隆最信賴的漢族官員,他的父親由於剛正不阿的品質深受乾隆皇帝的寵信因與乾隆帝寵信。劉墉一生並不是非常的順利,他在和和珅的鬥爭中吃了不少的苦頭,經歷了許多次的變故,而他的書法的風格也隨著他的年齡和閱歷逐漸的發生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