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一部《宰相劉羅鍋》,可以說是家喻戶曉。從此大家一說劉就是劉墉的代名詞。提起劉庸坊間有各種各樣的故事,今天小編來講一個的關於劉墉的故事
大家看到了一個前雞胸後駝背。一隻腿長一條腿短,一隻眼睛還是玻璃體混濁,我們現在所說的獨眼龍。
當他邁入門檻的時候,驚呆了各位大臣。大家看到了一個前雞胸後駝背。一隻腿長一條腿短,一隻眼睛還是玻璃體混濁,我們現在所說的獨眼龍。
劉墉感覺到了大家異常的目光,不慌不忙跪下,拜見皇上,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乾隆皇帝故意問道下跪者何人,劉墉答到,殿試第一名劉墉。
此時就有大臣提議考考他,是不是走了後門才得第一名。(劉庸的父親當朝大學士劉統勳)考考他沒有真才實學,這個時候和珅站了出來,啟奏皇上,我們何不讓他以自己為題作詩一首詩。
雖然有點不尊重劉墉但乾隆皇帝同意了,因為乾隆很生氣,世間怎會有如此其貌不揚的人,還是這一屆新科狀元。劉墉站起身來向前走一步隨口說出了
胸高滿經綸,背駝負乾坤。
單眼辯中奸,單腿躍龍門。
以貌取材者,豈是賢的人。
和珅一聽臉色立馬變了,明顯被氣得不清。在皇帝的面前不好發作。劉墉這分明是在罵和珅,說他以相貌取人,不是賢德的人。
引得乾隆皇帝哈哈大笑,覺得此人甚是有趣。但真實歷史記載。
劉墉出身於山東諸城名門望族的劉氏家族,從曾祖父起就在朝為官,其父親劉統勳更是一代名臣,官至東閣大學士兼軍機大臣,為官清廉。
劉墉從小受到了良好的教育,乾隆十六年以恩蔭舉人的身份參加了會試和殿試,獲得進士出身,後成為翰林院庶吉士,從而走上了仕途之路。
歷史上的劉墉與電視劇截然相反。據記載,劉墉個子很高,大約一米八左右,風度翩翩,氣度不凡,典型一個高文帥。
那為何會有羅鍋之說呢?無非是劉墉常年躬身讀書寫字,年屆八十歲的老人,有些駝背彎腰本在情理之中,因此產生了「劉羅鍋」的說法。
也有史料指出,嘉慶皇帝有一次見劉墉伏案寫字,就笑稱劉墉為劉駝子,有皇帝帶頭開玩笑,下面的人自然跟風,劉羅鍋的稱號不脛而走。就有了後世人們嘴中的劉羅鍋。
如今清宮戲盛行,但清宮戲向來有胡編亂造的成分。吃瓜群眾看得樂此不倦,劉墉也因此為人所知。不過,卻被電視劇演繹得面目全非。
俗話說人醜就該多讀書,但是如果在清朝,人醜多讀書也沒有,在清朝選官標準,向來以身言書判為四要素。
身:就是身材相貌,要求應試者要相貌堂堂。清朝時期所謂相貌堂堂除了身材要在標準以上之外,臉型上也並不是僅僅英俊瀟灑就可以了,最標準的臉型是「國字臉」。言:就是應試者的言談舉止要得體,回答問題要流利,而且普通話要講得好,不能使用方言,甚至鄉音太濃都是不合格的。書,所謂「楷法遒美」,就是寫字要端莊有力,美觀大方。判,是一種文體,就是判案子用的。中國歷代官吏大多會寫判。符合以上所有標準者才能入朝為官。劉墉為官清廉,基本秉承了父親劉統勳的正直幹練與雷厲風行,整頓科場積弊、官場惡習,是百姓心中的好官。
在清朝這個盛產貪官的時代,雖不能說十官九貪,但起碼也有一半。
劉家沒有出過一個貪官。足以說明家族教育和基因強大,可劉墉萬萬沒有想到死後,被後人編成一個矮小駝背的糟老頭子。
聲明:內容文字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部分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告知刪除,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