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沒人告訴我,人工智慧和天氣預報居然是一對好CP?!

2020-12-15 雷鋒網

你知道為了讓天氣預報準一點,再準一點,氣象工作者有多努力麼?

大部分人肯定不知道,筆者也是剛剛才曉得,有一個形象的比喻——天氣預報是一年三百六十五天不停休的高考,每天每夜氣象工作者都要和「厚厚一摞數據」做鬥爭,可是,天氣預報並不總是百分百準確,換做誰每次都拿到不一樣的考卷,也答不到次次滿分。

天氣預報的古早期,古人看天看地看朝霞,也就有了「青蛙叫,大雨到」、「朝霞不出門,晚霞行千裡」等膾炙人口的諺語,青蛙還成為了世界氣象電視節的吉祥物,以紀念青蛙在天氣預報歷史長河所做出的貢獻,不可否認古人的智慧,但隨著這些諺語逐漸被每晚7點半的天氣預報淡化,恰恰象徵著天氣預報走向科學化。

當天氣預報發展為一門科學,現代人看數看圖看表格,數值預報技術是天氣預報的核心技術,國際上天氣預報技術領先的國家無不以先進的數值預報技術代言,中國正在實施的氣象現代化建設的實施綱要中明確提出,到2020年,建成以水平解析度10km的數值預報業務系統。

「更高更快更強」是天氣預報不懈的追求,更高解析度、更快給出結果、更準確的預測等等考驗著現代大氣科學。「為何不在天氣預報融入人工智慧呢」,我想到。翻閱資料追蹤尋跡,原來人工智慧和天氣預報早在上世紀80年代就有了交集,大大超出我的預想。

天氣預報是一門預測科學,人工智慧的本質也是預測,無巧不成此事。

天氣預報為何做不到100%準確?

從經驗預報到數值預報,天氣預報的準確率一直在提升,但卻永遠不可能達到100%。是的,你可以肯定地用這麼決絕的詞語下結論。

據氣象專家介紹,目前的3天預報,在全球範圍可達70%至80%的準確度,如果是一定區域,比如我國華南地區的3天預報,準確度能高於80%。我國天氣預報的準確率在發展中國家排名靠前,已經接近發達國家水平。

如前所述,天氣預報的核心技術就是數值預報技術,如今天氣預報技術已由單一的天氣圖經驗預報轉變為以數值預報產品為基礎、多種觀測資料綜合應用的現代技術。

數值天氣預報是以氣象觀測資料為初值條件,通過巨型計算機進行數值計算,再用流體力學和熱力學的方程組進行求解,進而預測未來一定時段的大氣運動狀態。簡單理解,數值模式是一堆描述大氣運動的方程組,利用計算機計算得到數值結果,氣象工作者再根據得出的數值結果具現大氣變化,推測可能發生的天氣。

數值預報技術讓天氣預報有了更高的準確率,但這種模式本身的特點決定了得不出百分百正確的數值。首先,目前任何一套模型都只能近似地模擬大氣演變,人類尚未破解大氣運動規律的全部秘鑰。

除了大氣自身活動的隨機性難以準確把握以外,還有很多因素隔開了天氣預報的理想與現實,比如複雜地形地貌無端增添了不確定性,橫斷山脈西部受西南季風影響多產生地形雨,年降雨量1600毫米左右,但山脈東側年降雨量卻僅有245毫米,一山橫斷了天氣預報的邊界。

再如氣象工作者經驗知識不一致,同一天的同一地點,不同預報員也可能給出不同的天氣預報結果,在轉折性或複雜天氣形勢出現的時候比較常見。

天氣預報是一系列預測結果的集合,人類預報天氣本質上就是在尋找這一集合的最大公約數。

人工智慧預測為何總有偏差?

說罷天氣預報的誤差,再談談方興未艾的人工智慧,人工智慧和天氣預報的境遇何其相似。

人工智慧既然是計算機科學的一個分支,也就跳不出計算機科學的藩籬,拋開繁瑣的技術,人工智慧通過模仿人類,構建智能執行任務的系統或機器,它們可以根據所收集的信息不斷對自身做出迭代式改進,神經網絡、深度學習等等都是為了實現人工智慧的手段。

但是目前的人工智慧在各個環節都可能出現偏差。李飛飛就曾表示,深度學習系統「輸入有偏差,輸出就會有偏差」。儘管人工智慧的算法可能是中立的,但輸入數據和應用本身並不一定,關鍵在建立人工智慧的人和建立人工智慧的動機。

偏差來源之一就是輸入數據的的偏差,訓練集本身選得不好,或者與實際情況誤差較大,直接會影響系統決策時有偏差,並且偏差滾雪球般越滾越大。

再如交互中的偏差,系統接收到錯誤的知識,並且不具備自我糾錯能力,輸入結果南轅北轍。

等等環節不一而同,人工智慧的偏差更多來自於人工的那部分,智能有賴於不斷的訓練,就目前看來,偏差是不可避免的,因此我們目前看到的人工智慧應用,沒有一家敢說出準確率達到100%。

最早於上世紀八、九十年代,人們將人工智慧技術應用於資料同化 、資料解釋 、預報製作、預報質量保證 、資料庫開發 、資源計劃 、決策支持 、混合數據處理以及影響評價等各個領域 。直到20世紀末,,大氣科學的人工智慧應用重點才從專家系統轉向人工神經網絡,有了現代人工智慧的雛形

人工智慧和天氣預報的「風雲際會」

《天氣公報》聽起來有些陌生,其實它就是每晚7點半央視天氣預報播報員口播的依據,1970年,中央氣象臺開始向國務院及有關部委報送《天氣公報》,從2018年開始,幾十年歷史的《天氣公報》已經有了人工智慧的參與。

當然,研究人員還需要結合NLP和GIS空間分析技術,利用大量歷史數據對模型進行訓練,將複雜專業的多維氣象數據轉換為淺顯的自然語言,使其獲得「氣象語言特徵」「地理區劃分析」和圖文的「疊加分析」能力,最後應用「氣象服務信息模板庫」輸出成文。

如果說這只是人工智慧的臺前工作,那麼幕後才是人工智慧的真正舞臺。

天氣預報和人工智慧有著天然耦合的關係。天氣預報需要大量的、多種多樣的資料,人工智慧天生就是處理大數據的工具;現有資料的時空數據密度均不夠,人工智慧技術可以根據不完全不確定信息推斷的能 力;人工智慧可以總結專家知識經驗,提高平均預測水平;人工智慧可以利用統計與數值模式中無法利用的抽象預報知識。

新時代的人工智慧和天氣預報具備更為寬廣的結合空間。1月6日,深圳市氣象局與華為雲於宣布開展深度合作,雙方將攜手打造「氣象+雲+AI+5G」。

具體來看,基於華為雲AI,雙方致力研創更精準的災害性天氣預測模型。通過海量歷史數據學習,推算雲團變化和移動規律,助力於提高深圳市天氣預報的質量,促進災害性天氣預警信息智能發布與傳播的發展。

天氣預報一大難點就在於短時極端天氣的預報,自然災害往往伴隨發生,暴雨、冰雹等天氣條件下,快一秒就多一秒的生命窗口,越過商業與技術本身的局限,天氣預報應用人工智慧也貫徹了華為雲Cloud for Good理念。

在災害性天氣預報AI模型的建立中,華為雲在數據分析和存儲上,能夠發揮至關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數據分析方面,氣象數據的時空解析度極高,數據量極大,普通伺服器難以承受如此規模的數據處理和模型訓練。

華為雲AI昇騰集群服務可按需提供強大的AI算力,加上華為雲ModelArts一站式AI開發與管理平臺,可加速氣象預測模型開發進程,極大的縮短模型訓練周期,預計一次模型訓練,將由原來的1—2個星期縮短至3天甚至是幾個小時。

從第一張天氣圖出現至今,大氣科學只有「區區」一百多年的歷史,而人工智慧正刷新天氣預報的極限。

雷鋒網(公眾號:雷鋒網)雷鋒網雷鋒網

參考資料:李澤椿,畢寶貴,金榮花,徐枝芳,薛峰.2014.近10年中國現代天氣預報的發展與應用.氣象學報,72(6):1069—1078

國外人工智慧技術在天氣預報中的應用綜述 —— 曾曉梅.中國氣象科學研究院氣象科技信息中心

雷鋒網原創文章,未經授權禁止轉載。詳情見轉載須知。

相關焦點

  • 天氣預報不靠譜?谷歌用AI模型實現「實時」天氣預報
    天氣與人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準確的天氣預報可以告知人們是否應該重新安排周末的出遊計劃,也能讓即將遭遇颱風的人即時撤離危險區域。但是,要進行準確的天氣預報,尤其是對每小時都在變化的天氣進行預測,挑戰巨大。
  • 萬聖街:瓦倫丁每天在煩惱,我磕的cp怎麼還沒結婚?
    大家對磕cp這個詞語並不陌生吧,只要在網上衝浪的選手,或多或少肯定能聽過cp這個詞語。磕cp就是形容自己很喜歡很支持這對角色的互動,在這一話的漫畫裡面的瓦倫丁卻迷上了磕cp?瓦倫丁是誰?丘比特也收拾好了隨時都可以出發。原來是瓦倫丁在看我們中國的電視劇,自己磕的那一對cp居然不在一起,這讓專門幫助別人發展愛情的瓦倫丁沉不住氣,決定要去一趟中國,因為他無法忍受自己的cp不在一起。一下飛機瓦倫丁背著丘比特就急速的跑去了那部劇的片場,立刻抓住他們兩個質問他們為什麼不在一起。
  • 為什麼國外的天氣預報都……這!麼!好!看!
    說到天氣預報,大多數人的腦海都會瞬間想起那首萬年不變的BGM,和萬年不變的主持人,以及萬年不變的背景...天氣預報得準不準,根本不重要好嗎,大家看天氣預報又不是真的很關心天氣.....這樣的天氣預報給我循環播放一百遍好嗎!或者,你喜歡沃爾伯格殺手一般的費城口音嗎?
  • 天氣預報準確率原來是這麼算 錯怪氣象臺了
    ­  很多人出門前都會查看下天氣預報,你知道嗎?中央氣象臺的預報的暴雨準確率只有21.8%,連起步更早的美國,其暴雨準確率也僅有27%。­  而在我們實際感受中,天氣預報的準確率不會這麼低,一般感覺50%以上的預報是正確的,這是為什麼呢?­  今天,中央氣象臺進行了揭秘。
  • 《深宮計》裡的四對cp,最讓人感動的居然是太平公主和駙馬
    最近,《深宮計》正在熱播,今天,小編就來盤點一下裡面的四對cp。第一:李隆基和王臻這對cp簡直就是天作之合啊,女和男的都非常地善於工於心計,所以也是劇中的主角啊。第二:元玥和何離這一對cp從最開始的吵吵鬧鬧到最後的甜蜜互動,也是看的小編姨母笑啊,雖然在宮鬥劇中看到這樣的畫面還是有點違和,但是真的好看啊。
  • 預報準確率提高40%,百度智能雲加持的重慶天氣預報來了!
    2019年6月21~22日凌晨,石柱縣迎來強降雨天氣,重慶市氣象局提前預測及時發布預警簡訊,受災最重的馬武鎮及時轉移群眾220人。此次強降雨共造成十餘個鄉鎮嚴重受災,但沒有出現人員傷亡。  俗話說「天有不測風雲」,提前預測天氣不是容易的事。在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慧、物聯網等技術支持下,重慶的天氣預報越來越及時、精準。
  • 預報準確率提高40%,百度智能雲加持的重慶天氣預報來了
    作為「山水之城」,重慶的天氣就如其道路交通一樣立體,變幻多端。2019年進入6月以來,重慶的天氣就在高溫和暴雨之間來回切換,對市民生產和生活帶來影響,一些降雨量大的地區甚至可能出現災情。  2019年6月21~22日凌晨,石柱縣迎來強降雨天氣,重慶市氣象局提前預測及時發布預警簡訊,受災最重的馬武鎮及時轉移群眾220人。
  • 南京人真的把天氣預報變成了段子
    藝術來源於生活,天津人真的把天氣預報變成了相聲。吃貨說,人這一生只吃兩頓飯,上一頓和下一頓。澎澎說,每晚最多兩次,每次四個小時。魯迅曾寫道:我家門前有兩棵樹,一棵是棗樹,另一棵也是棗樹。天氣預報說本周有兩次霧霾,一次兩天半,一次四天!總感覺天氣預報說得更有深度一點。
  • 他們可能是天官賜福中最冷門的一對cp,繪夢卻按頭大家一起磕!
    在《天官賜福》中除了那些官配cp之外,還有一對cp超級冷門,本來在原著裡還不夠明顯,但是放到動漫裡來,我深深地感受到繪夢爸爸就是在按頭我們磕這對冷門cp啊!那就是南風扶搖!沒敵互懟,有敵一致對外很多動漫黨說分不清南風扶搖,我這裡就想來救救大家的臉盲,扶搖是慕情的"小號",褐色頭髮那位,喜歡翻白眼,老陰陽師了;南風是風信的"小號",黑頭髮那位,看上去要比扶搖靠譜得多,只要沒人提"巨陽將軍"的梗就行。
  • 天氣預報是怎樣產生的 天氣預報怎麼形成文字數據分析
    天氣預報是怎樣產生的 天氣預報怎麼形成文字數據分析  「未來一周,我市天氣將是……」電視機內,天氣預報主持人播報著每日天氣信息,這簡簡單單幾個數字構成的天氣預報,背後其實蘊含著預報員對每天海量氣象數據的分析。
  • 他們可能是天官賜福中最冷門的一對cp,繪夢卻按頭大家一起磕
    之外,還有一對cp超級冷門,本來在原著裡還不夠明顯,但是放到動漫裡來,我深深地感受到繪夢爸爸就是在按頭我們磕這對冷門cp啊!  沒敵互懟,有敵一致對外  很多動漫黨說分不清南風扶搖,我這裡就想來救救大家的臉盲,扶搖是慕情的「小號」,褐色頭髮那位,喜歡翻白眼,老陰陽師了;南風是風信的「小號」,黑頭髮那位,看上去要比扶搖靠譜得多,只要沒人提「巨陽將軍」的梗就行。
  • 時間跨度越長,天氣預報越不準的「魔咒」怎麼破?
    填補天氣預報和氣候預測之間的「縫隙」  「以前對於氣象預報的研究分為天氣預報和氣候預測,能夠進行天氣預報的時限一般是1—10天,氣候預測的時限則是一兩個月至幾年,10—30天的延伸期領域的天氣預報相對來說涉及不多。」 南京信息工程大學教授羅京佳告訴記者。
  • 時間跨度越長,天氣預報越不準的「魔咒」怎麼破?國家自然科學基金...
    原標題:時間跨度越長,天氣預報越不準的「魔咒」怎麼破?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氣候系統預測基礎科學中心精準把脈氣候本報記者 張 曄天氣、氣候與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從過去每天晚上7點30分準時守在電視前收聽中央氣象臺第二天的天氣預報,到如今隨時在智慧型手機上查看未來15天的天氣情況,足以可見人們對天氣、氣候的關注。
  • 英國BBC天氣預報直播糗事大盤點
    英國廣播公司(BBC)的天氣預報節目採用的是高頻次直播形式,在新聞節目中穿插天氣預報,此舉大大提高了預報的時效性,方便觀眾隨時收看,但由於節目是直播形式且播出次數極高(每天超過100次),因此各種意外狀況頻出,有的叫人目瞪口呆。本文就為您盤點近些年BBC天氣預報的幾起奇葩「事故」。
  • 中央氣象臺官方吐槽:天氣預報是不準的!
    當時,就把@中央氣象臺給嚇到了:來「颱風」我居然沒有預測到,這是重大失職啊!結果一查,並不是颱風……只是一種強對流天氣。原文如下:第一,首先要明確,天氣預報是不準的!嗯,不是百分百保準那種。雖然大部分時候還是靠譜的,但是你們能記住的都是不準的時候,所以,就當不準吧,僅供大家參考。第二,不管你們是從什麼平臺獲取天氣預報,一般能看到的都是基於地理信息的城市預報。
  • 簡介天氣預報節目製作流程
    《天氣預報》是中央電視臺一檔基礎預報服務性節目。節目用通俗的語言,豐富的圖文解讀天氣,以最快的速度發布最權威的天氣預報和預警信息。同時,介紹氣象知識,提供交通信息,並且從天氣的角度提供健康、出行、飲食等方面的生活參考。《天氣預報》自開播以來,就成為老百姓生活中離不了的一部分。天氣早知道,使公眾合理安排出行,成為生活的重要參考。作為央視知名天氣預報主持人,楊丹以其輕鬆流暢的播報和自信穩健的台風深受全國公眾的喜愛,為全國氣象影視工作者樹立了榜樣。
  • 大數據與人工智慧 提升天氣預報的精準度 下雨津積水點位手機上可查
    市氣象局利用大數據和人工智慧等技術,提升天氣預報預警的精準性和效率。在災害性天氣預警方面,開發基於雷達數據和人工智慧算法的強對流識別和外推算法。強對流天氣局地性強、時間短和尺度小,一直是天氣預報中的難點,並且具有較強的破壞性。
  • 嶽陽氣象局告訴你天氣預報是怎樣製作的
    嶽陽氣象局告訴你天氣預報是怎樣製作的 來源:紅網 作者:周小平 陳墾 編輯:吳若蘭 實習生 劉恩權 2016-03-24 09:52:04
  • K裡面那些讓人流口水的cp,最後一對跨越半個世紀讓人扼腕嘆息
    第十集室長終於忍不了尊的消極對待將尊壓在了青石板上(幹得好),下一秒就要吻上去的感覺。尊驚得煙都快掉了。「不是說和我呼吸同樣的空氣會吐嗎?」為什麼室長你還主動靠這麼近?動畫開始我們就體會到了室長獨特的暴力的叫愛人起床的方式。
  • 天氣預報:準確率追趕期望值
    例如,北京7月8日氣象預報顯示,7月9日至10日,北京城區和南部將有大暴雨天氣,局地降雨量可能會達到或超過歷史同期極值。結果北京的降雨強度遠沒有預計的嚴重。  天氣預報是怎樣製作出來的,為什麼會出現空報或漏報,應該怎樣用好天氣預報?記者最近採訪了多位專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