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圳論評論員 姚龍華
「教育部推薦」「新課標指定」……你是否也買過標有此類推薦語的圖書?當心,這些推薦信息是假的!
7月28日,教育部教材局通過教育部網站發表聲明,表示教育部從未以「教育部推薦」「新課標指定」「統編教材必讀書目、推薦書目」「統編教材延伸閱讀」以及類似名義出版、推銷有關圖書。而有出版社卻以此為噱頭,傳遞有關圖書是教育部推薦的虛假信息,嚴重誤導學生和家長。
一轉眼,教育部的嚴正聲明已經發出十多天了,但情況似乎並沒有發生實質性的變化。日前,有記者走訪多家圖書市場、書店以及網絡電商平臺,發現此類圖書仍大量存在,所涉及的圖書、出版社繁多,且處正常銷售狀態。
眼下,圖書市場「汗牛充棟」,讓人目不暇接。同時,圖書質量良莠不齊,「魚目混珠」屢見不鮮,很多人都有選擇困難症。對於很多家長來說,孩子學習的事就是天大的事。給孩子買到靠譜的教輔書籍或課外讀物,讓孩子學習、成長受益,是很多家長的樸素願望。在此情況下,「教育部推薦」「新課標指定」就成了他們心中的權威保證和方便法門。然而,也正因如此,類似的權威推薦被一些出版社「借用」,搖身一變成了圖書促銷的「金字招牌」。
此類違規標註圖書,在線上線下均大量存在。在電商平臺上檢索「教育部推薦」「新課標指定」,對應商品「霸屏」,數量以數十萬計。在不少書店和圖書市場,打著類似標籤的圖書也是成行成列,蔚為壯觀。有了「權威推薦」加持,自然也不愁銷量。例如,當當網上,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中國神話傳說》,封面標有「統編語文教材配套閱讀」字樣,僅購買者評論就將近6000條。
此類圖書實在太多了,多得常常令人生疑:如此多的推薦書目和版本,教育部審核推薦得過來嗎?對此,教育部回應稱,從未參與任何出版社相關圖書的出版、推銷活動,從未允許任何一家出版社在其出版的圖書上使用「教育部推薦」「新課標指定」等類似的標註,此前發布的關於課外讀物的建議、閱讀指導目錄、推薦書目等,均不指定出版社和具體版本。也就是說,教育部推薦的只是作品名稱、作者等,學生、家長和學校可根據實際情況和現實需要自主選擇適合的版本。
值得注意的是,打著「教育部推薦」「新課標指定」旗號的圖書,其中有些確實無法被排除在教育部的「建議」之外。既然教育部沒有給出明確的指定版本,那麼只要在其推薦書目範圍內的,圖書質量和閱讀價值都有保證的,說是「教育部推薦」其實也不能算錯。真正可惡的、人人喊打的,是那些只是披著「教育部推薦」「新課標指定」的馬甲,但卻名不副實、質量堪憂、誤人子弟的版本。對教育部來說,這有損形象和公信力;對圖書市場來說,這會導致「劣幣驅逐良幣」。
此番教育部發表聲明,是對各地教育部門、學校以及廣大學生、家長的必要提醒,有助於大家提高警惕,謹防被名不副實的虛假信息所蒙蔽。只是,單純的一紙聲明可能實際效用不大。一方面,很多學生及家長因選書經驗不足,長期以來只認準教育部「推薦」或「指定」,短時間內可能無法擺脫這種路徑依賴和行為慣性。再說了,這一紙聲明到底能被多少人看到,也是一個未知數。另一方面,這並不是教育部第一次發布類似的聲明了,上一次發布與此大同小異的聲明是在2011年,其間相隔快十年了,同樣的問題還在上演,而且現在有過之而無不及。
也就是說,要想真解決問題,在一紙聲明之外,還需有配套動作。及時提醒消費者提高警惕、主動舉報固然重要,但若僅止於此,則顯然是相關職能部門把責任全部轉嫁給了消費者,絕對不行。出版社擅自加注各種「教育部推薦」字樣,屬於「使用或者變相使用國家機關、國家機關工作人員的名義或者形象」的行為,涉嫌違反《廣告法》。針對此類違規活動,不僅需要教育部的官方打假,也需要工商執法檢查以及文化出版部門的後續清理整頓,還圖書市場和消費者一個清朗、誠信的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