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素有禮儀之邦的美譽,尊師重道更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傳統的師徒關係僅次於父子關係,即俗諺所謂「生我者父母,教我者師父」、「投師如投胎」。
9月3日,聊城首次大型傳統漢文化「拜師禮」在七賢祠舉行,用漢禮詮釋尊師重道,心懷感恩,立德修身,展示中華民族幾千年的優秀傳統文化。
此次拜師禮由東昌府自然教育幼稚園主辦,明聖·聊城漢文化院承辦,全國傳統禮樂文化培訓導師、山東省傳統禮儀研究會會長、孔子(曲阜)文化促進會副會長王福存執禮。
上午十點一刻,伴隨著一首氣勢磅礴、恢弘大氣的《重回漢唐》,身著紅色漢服的舞者們將現場觀眾「帶」到漢唐時期,溯本回原,重溫古禮,再現尊師重教之根本,拉開東昌府自然教育幼稚園舉行傳統漢文化拜師禮序幕。
「巍巍中華,鬱郁文明,周公立章,唐虞道統,至聖先師,復興禮樂,儒家思想,道德常青,尊師重教,行學之道,知行合一,人之至要。」隨著莊重、肅穆的鼓聲響起,拜師禮正式開始。
師祖上香拜大成至聖先師孔夫子;稟師收徒;恭請證師;弟子入禮呈拜師帖;弟子正衣冠、跪、拜、興 、敬茶;弟子呈六禮束修;
師父率弟子給師祖行跪拜禮;向證師行揖禮;證師證言;宣讀師訓、贈語加勉等一系列醇厚、古樸、莊重的拜師禮,讓在場的觀禮嘉賓深深感受到師、生二字的內在意義所在。
「我覺得在當代社會,這種拜師禮的舉辦還是很有必要的,在一跪、一拜之間,建立了師、生的緊密聯繫,明確了師、生的定位和職責所在。身為師者要立德修身、嚴以律己、傳道解惑,身為學者要尊師重教、勤於學業,拜師禮這種莊重的儀式能夠讓師、生各司其職、關係更加融洽。」觀禮的張先生表示。
據了解,東昌府自然教育幼稚園是聊城市第一個坐落在聊城古城內的幼兒園,堅持以人為本,以自然為本將教學融入到一日生活自然而然的教育中。在傳統文化中,在國學氛圍中,讓孩子盡情地體驗,將孩子在體驗中成長出來的智慧轉化成為孩子自己的個性品質。
「每個孩子都有自己自然成長的天地,作為家長和老師的我們,在孩子成長過程中的角色是引導孩子啟發孩子,讓孩子自己在體驗的過程當中完成他學習的經歷。」擁有20餘年教育從業經歷的東昌府自然教育幼稚園創始人閆景玉表示,東昌府自然教育幼稚園希望孩子們能在這座有文化的古城中盡情地去體驗去感知,收穫孩子不一樣的童年。
關注教育 、 關愛孩子
《聊城日報·
教育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