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承文化 尊師重教 東昌府自然教育幼稚園舉行傳統漢文化拜師禮

2020-12-16 一湖美好

中國素有禮儀之邦的美譽,尊師重道更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傳統的師徒關係僅次於父子關係,即俗諺所謂「生我者父母,教我者師父」、「投師如投胎」。

9月3日,聊城首次大型傳統漢文化「拜師禮」在七賢祠舉行,用漢禮詮釋尊師重道,心懷感恩,立德修身,展示中華民族幾千年的優秀傳統文化。

此次拜師禮由東昌府自然教育幼稚園主辦,明聖·聊城漢文化院承辦,全國傳統禮樂文化培訓導師、山東省傳統禮儀研究會會長、孔子(曲阜)文化促進會副會長王福存執禮。

上午十點一刻,伴隨著一首氣勢磅礴、恢弘大氣的《重回漢唐》,身著紅色漢服的舞者們將現場觀眾「帶」到漢唐時期,溯本回原,重溫古禮,再現尊師重教之根本,拉開東昌府自然教育幼稚園舉行傳統漢文化拜師禮序幕。

「巍巍中華,鬱郁文明,周公立章,唐虞道統,至聖先師,復興禮樂,儒家思想,道德常青,尊師重教,行學之道,知行合一,人之至要。」隨著莊重、肅穆的鼓聲響起,拜師禮正式開始。

師祖上香拜大成至聖先師孔夫子;稟師收徒;恭請證師;弟子入禮呈拜師帖;弟子正衣冠、跪、拜、興 、敬茶;弟子呈六禮束修;

師父率弟子給師祖行跪拜禮;向證師行揖禮;證師證言;宣讀師訓、贈語加勉等一系列醇厚、古樸、莊重的拜師禮,讓在場的觀禮嘉賓深深感受到師、生二字的內在意義所在。

「我覺得在當代社會,這種拜師禮的舉辦還是很有必要的,在一跪、一拜之間,建立了師、生的緊密聯繫,明確了師、生的定位和職責所在。身為師者要立德修身、嚴以律己、傳道解惑,身為學者要尊師重教、勤於學業,拜師禮這種莊重的儀式能夠讓師、生各司其職、關係更加融洽。」觀禮的張先生表示。

據了解,東昌府自然教育幼稚園是聊城市第一個坐落在聊城古城內的幼兒園,堅持以人為本,以自然為本將教學融入到一日生活自然而然的教育中。在傳統文化中,在國學氛圍中,讓孩子盡情地體驗,將孩子在體驗中成長出來的智慧轉化成為孩子自己的個性品質。

「每個孩子都有自己自然成長的天地,作為家長和老師的我們,在孩子成長過程中的角色是引導孩子啟發孩子,讓孩子自己在體驗的過程當中完成他學習的經歷。」擁有20餘年教育從業經歷的東昌府自然教育幼稚園創始人閆景玉表示,東昌府自然教育幼稚園希望孩子們能在這座有文化的古城中盡情地去體驗去感知,收穫孩子不一樣的童年。

關注教育 、 關愛孩子

《聊城日報·

教育周刊》

相關焦點

  • 東昌府自然教育幼稚園舉辦傳統漢文化「拜師禮」
    魯網聊城9月3日訊(記者李雲乾)3日上午,聊城東昌府自然教育幼稚園在中華水上古城西大街「七賢祠」內,舉辦傳統漢文化「拜師禮」。活動由聊城江北水城文化傳媒有限公司、聊城市現代置業有限公司、東昌府自然教育幼稚園主辦。
  • 化州市關工委聯合化州市第七小學舉行「拜師禮」活動,弘揚國學精粹 倡導尊師重教
    茂名網訊為弘揚優秀傳統文化、倡導尊師重教、傳道授業的人文精神,強化學生尊師敬師的意識,培養學生的感恩情懷,在第36個教師節到來之際,昨日,化州市關工委聯合化州市第七小學在學校操場舉行「2020年秋季拜師禮」活動(如下圖)。
  • 上集鎮鍾觀小學:舉行傳統拜師禮 點亮師生教育夢
    伸出雙臂,拱手、彎腰、作揖……舊時入讀私塾,為了表達對老師的尊敬,都要舉行隆重的拜師儀式。如今,「拜師禮」出現在了淅川縣上集鎮鍾觀小學的校園中。中華民族歷史悠久,尊師重教,在第三十個教師節剛剛過去之際,謹向我們尊敬的老師莊嚴而神聖地履行拜師儀式。」新生代表富有感情地朗讀著倡議書。隨著新生代表發出「儀式正式開始」的口令,臺下所有新生立即肅穆直立。伸出雙臂,拱手、彎腰、作揖——學生們做完這一連貫動作後,老師們也相應以同一動作給予回禮。
  • 不一樣的拜師禮!親歷泰國拜師節,尊師重教「泰」難忘
    2020年8月27日,泰國格樂大學舉行拜師典禮活動,全體師生身穿統一校服在大禮堂舉行隆重又莊嚴的拜師禮。教師節的由來泰國是一個十分尊師重教的國家,拜師禮是泰國最重要的禮節之一,通過拜師活動,皆在向老師們表達敬意和感恩。
  • 傳統文化進課堂|行拜師禮 點硃砂痣
    尊師重道,是從古至今的優良傳統,在周代就崇尚尊師之禮。那你知道古人是如何行拜師禮的嗎?古人非常注重品行修養,學師德,謝師恩。
  • 尊師重教 明禮求學
    ——大面中學隆重舉行慶祝第36個教師節百姓生活網訊2020年9月10日,成都市龍泉驛區大面中學校隆重舉行了一年一度的拜師禮活動暨特色素顏教育課程匯報活動。並回顧了學校近年來教育教學工作的改革進程,特別是特色素養課程的實施,成效顯著。正是廣大教職員工積極投入到教育教學的深化改革中,今年的中考再創佳績,對此向全體教師表示衷心的感謝。
  • 尊師重教 禮行古今一一九重二中拜師禮
    尊師重教自古以來就是人類的傳統美德&34;這是對教師無私奉獻精神的崇高禮讚!儒家經典強調:人有三尊:君、父、師。九重二中隆重的拜師禮儀式拜師禮儀式的隆重舉行,使學生受到了很好的知恩、感恩教育,使學生內心對教師產生了無限的敬意和尊重。
  • 逸夫小學:教師節舉行「拜師禮」
    一拜師道尊崇,立人立德,二拜傳學授業,教化解惑,三拜感念師恩,天地為鑑。9月10日教師節當天,縣逸夫小學舉行「拜師禮」,在全校營造傳承「尊師重教、文明禮儀」 傳統美德的濃厚氛圍。古法「拜師禮」既學生向老師「三行禮」,表達對教師的敬仰與對知識的渴望。
  • 淅川縣幼兒園舉行拜師禮,點亮師生教育夢
    9月9日,在第35個教師節來臨之際,淅川縣幼兒園舉辦了2019年秋季開學拜師禮儀式。尊師重道,是中國傳承幾千年的優秀傳統美德,拜師儀式是薪火相傳的起點,也是中國傳統禮儀的基本表現形式,也是樹立孩童對知識的敬重之心的重要儀式。
  • 倉山區開展「文明中國禮」 拜師尚學,啟蒙開筆
    」現 場為了慶祝第36個教師節,大力弘揚尊師重教的中華民族優秀傳統美德,對一年級新生進行開筆啟蒙教育,引導學生尊師孝親,明禮尚學,讓師生們過一個有意義的教師節,領略傳統文化魅力。「開筆禮」是中國傳統文化中對少兒開始識字習禮的一種啟蒙教育形式,這一儀式也被稱為「破蒙」,是人生四大禮之一。自2014年起,倉山區連續7年舉辦「開筆禮」活動,今年與教師節相結合,在以往的「開筆禮」基礎上,增加了拜師禮的環節,讓孩子們牢固樹立對教師的尊重情感。
  • 拜師續傳承 貴州百名中醫繼承人再現傳統「拜師禮」
    劉鵬 攝  中新網貴陽1月18日電(記者劉鵬)「鞠躬行禮,獻花奉茶,贈大醫精誠捲軸……」18日,在貴陽中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舉行的第六批全國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暨第二批貴州省名中醫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拜師大會」上,99名中醫繼承人分批依次向身著唐裝的指導老師們行拜師禮,以傳統拜師方式傳承國粹中醫。  中醫藥學歷史悠久,源遠流長,是中國優秀的歷史文化遺產。
  • 中國文化的尊師傳統
    習近平總書記曾指出,中華民族就有尊師重教、崇智尚學的優良傳統。在古代,孔子被推崇為「大成至聖先師」,還被譽為「萬世師表」。韓愈說:「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教師,是知識和文化的傳播者,是人之精神、靈魂和生命的塑造者。中國傳統文化經典中,就有著尊師的思想、尊師的禮儀、尊師的習俗以及人們為什麼尊師的論述,我們從中可以一窺中國古代的尊師傳統。
  • 動態丨南京秦淮外國語學校教育集團十八中校區:2020級學生拜師禮
    9月10日下午,南京秦淮外國語學校教育集團十八中校區學生身穿漢服,用傳統禮儀中的「拜師禮」叩拜恩師,莊重地向全體教師送上一份特別的教師節祝福。伴隨著莊嚴的國歌聲拜師禮拉開了帷幕。班主任老師為學生整理衣冠,全體學生撰寫拜師帖,併集體詠誦。
  • 明理崇德 尊師尚學——朱子敬師禮感悟
    當晚熟記朱子敬師禮四環節:致鞠躬禮,緬懷中華先賢;呈敬師帖,表達尊師心聲;行釋菜禮,傳承文化遺產;誦經典文,弘揚尚學之道。閱《敬師帖》《白鹿洞書院揭示》,感其文精妙,急欲探其究竟,會長指引查閱《朱子大全》等文獻,典籍記載:拜師禮、謝師禮為通禮。禮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核心,也為中華文明之標誌。公元前16世紀,殷商甲骨文現「禮」字,寫作「豐」。
  • 發揚尊師重教傳統,助力中華民族復興
    因為父親教子,主要指道德品質教育;在文化知識教育和技能培訓方面,父親往往力不從心,必須依靠老師來教。即使家長和老師具有同樣的水平,孩子也是聽老師勝於聽家長;況且家長有自己的職業角色,沒那麼多時間和精力來親力親為。所以,老師的價值具有不可替代性。(二)教師長期作為稀缺的教育資源而倍受尊敬。
  • 拜師禮、開筆禮!德州陽光未來外國語學校開學典禮尊師重道韻味濃
    齊魯網·閃電新聞9月15日訊 9月13日上午,一場別開生面的開學典禮在德州陽光未來外國語學校舉行,和其它學校不同的是,該校設計了拜師禮和開筆禮兩個特殊環節。德州陽光未來外國語學校總校長安學新告訴記者,為一年級新生舉行「開筆禮」,為全校新生舉行「拜師禮」,其目的就是共同弘揚傳統文化,傳承華夏文明,啟動人生第一件大事。「開筆禮」,是中國傳統中對少兒開始識字習禮的一種啟蒙教育形式。
  • 師道傳承,榮耀東方——新東方濟南學校舉行新教師拜師儀式
    ,表達了對師徒傳承的殷切期望。  尊師重教·親力親為  濟南學校校長陳隆老師十分重視導師在新教師成長中的作用,並親自向每位導師行禮、頒發聘書。  行拜師之禮·執弟子之禮,承仁師之責  拜師行禮,感謝恩師辛勤栽培。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砥礪前行不忘初心。新徒,虛心求教,勤勉好學,意氣風發。
  • 國學禮儀篇丨紙短情長、不忘師恩,文化傳承、意義深遠
    從此以後,每年的教師節成為了人們感謝恩師的時刻,也成為傳承尊師重教美德的重要精神載體。但其實,泱泱中華自古以來就有尊師重教的傳統,追溯至公元前11世紀的西周時期,就提出了「弟子事師,敬同於父」的說法。「人有三尊,君、父、師」在中國幾千年的燦爛歷史中,師總是受人尊敬,被人愛戴的。
  • 國學第一課 先行拜師禮
    >9月3日,榆次區安寧小學一年級1班學生在課堂上學習國學第一課——拜師禮為傳承優秀傳統文化,弘揚國學精神,該校組織一年級8個班共400名新生開展國學第一課活動,讓學生們親身體驗中華傳統禮儀和習俗,明白感恩知禮和尊師重教的道理。本報記者 裴曉軍 攝(責編:candy、劉洋)
  • 河南一高校再現「束脩禮」倡導尊師重教
    「束脩禮」是中國古代學生與老師初次見面時的一種禮節,也就是拜師之禮。古代入學拜師時,學生要送給老師的六種禮品分別為肉乾、芹菜、龍眼乾、蓮子、紅棗、紅豆。肉乾寓意謝師恩,芹菜寓意業精於勤,龍眼乾寓意啟竅生智,蓮子寓意苦心教學,紅棗寓意早日高中,紅豆寓意宏圖大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