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世界描繪時代風採——用心用情講好當代中國的精彩故事

2020-12-11 人民網

中國外文局的期刊見證並記錄了新中國的發展和進步,向世界講述了中國共產黨治國理政的故事、中國人民奮鬥圓夢的故事、博大精深中華文化的故事、中國堅持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故事。1950年,新中國第一本外宣期刊《人民中國》英文版面世。

1950年,《人民中國報導》(現《中國報導》)世界語版創刊號。

1950年,《人民畫報》創刊號。

1952年,《中國建設》(現《今日中國》)英文版創刊號。

1953年,《人民中國》日文版創刊號。

1958年,《北京周報》英文版創刊號。

《中國與非洲》1988年創刊,其間曾停刊,2009年復刊。

2016年,《絲路瞭望》俄文版創刊。

2016年,《中印對話》印地文版創刊。

2016年,《中國東協報導》英文版創刊。

伊斯雷爾·愛潑斯坦1915年出生在華沙一個堅信馬克思主義的猶太人家庭。抗戰時期,他以記者身份真實、生動地向世界傳播了中國軍民奮勇抗戰的消息以及在解放區的見聞。1951年,他應周恩來同志、宋慶齡同志的邀請重返北京創辦《中國建設》(現《今日中國》),並任執行總編。1957年,他加入中國國籍,之後又加入了中國共產黨。直到2005年去世,愛潑斯坦一生都致力於向世界介紹不斷發展變化的中國。圖為1976年愛潑斯坦在中國外文局地震棚中撰寫《西藏的變遷》一書的照片及《西藏的變遷》封面。

20世紀80年代,人民中國雜誌社記者沈興大、劉世昭歷時400多天、行程5000多公裡的報導《大運河自行車之旅》在日本和英美產生了廣泛影響,在國內外興起了「運河熱」,為大運河申遺作了長時間的文化鋪墊。

中國外文局視頻節目《第三隻眼看中國》均由外籍記者擔綱主持,目前已有8個語種的節目在相應語種國家與地區的社交媒體和視頻平臺推送。圖為《今日中國》記者主持節目《近觀中國》。

中國網打造的時事英語短評欄目《中國3分鐘》,成為海外受眾了解中國的重要窗口,收穫了巨大的海外影響力和良好的傳播效果,獲得第二十八屆中國新聞獎。

多語種融媒體產品集群《聚焦中國》,已成為解讀中國的重要傳播平臺。

20世紀60年代初,人民畫報社記者何世堯拍攝的作品《巍巍長城》。據此製作的壁毯,作為國禮懸掛在紐約聯合國總部。

1974年10月7日,中國贈送聯合國總部長城壁毯儀式舉行。時任聯合國秘書長瓦爾德海姆說:「今天的盛況是前所未有的。」長城壁毯長10米,寬5米,面積50平方米,表現了北京長城的雄姿。

2017年12月13日,人民畫報社俄文《中國》與俄羅斯塔斯社聯合主辦的「新時代 新思想 新徵程——十九大之後的中國與中俄關係」主題研討會在塔斯社新聞中心舉行。

2016年9月8日,北京周報社非洲分社與南非卡拉文化遺產學院舉行交流活動。

2018年2月,中國報導雜誌社策劃舉辦「東協英才中國行」活動,邀請東協國家記者來中國採訪。

2018年,「熊貓杯」日本青年感知中國徵文大賽部分獲獎者參觀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熊貓杯」大賽創辦於2014年,由人民中國雜誌社、中國駐日本大使館和日本科學協會共同主辦,旨在讓日本青年更加全面、客觀、理性地了解中國。

在新中國波瀾壯闊的發展歷程中,中國外文局以不同語言、不同載體向世界言說,為國家發展、人民幸福留下永恆的記憶。中國外文局有著講好中國故事的優良傳統,廣泛宣傳新中國的發展成就和中國人民昂揚向上的精神風貌,成為國際社會了解中國的重要窗口。70年來,中國外文局編輯出版精品外宣圖書和《人民中國》《中國報導》《人民畫報》《今日中國》《北京周報》等中外知名度很高的外宣期刊,創辦「外宣第一網」中國網,充分運用社交媒體等新手段,見證並報導了新中國成立以來的每一個歷史性時刻,努力向世界講述中華民族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中國故事,向世界展現真實、立體、全面的中國形象。

——主動設置議題,向世界回答好「中國之問」。中國共產黨為什麼能?馬克思主義為什麼在中國能成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什麼好?面對國際社會和海外讀者的疑問,中國外文局聚焦國際關切,找準中國與外部世界的話語共同點、情感共鳴點和利益交匯點,講好中國共產黨治國理政的故事、中國人民奮鬥圓夢的故事、博大精深中華文化的故事、中國堅持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故事,既全方位反映國家的發展成就和人民的幸福生活,又深刻揭示制度性原因和規律性認識。

——講求外宣藝術,善於把握國外受眾的閱讀需求。中國外文局始終堅持「貼近中國實際,貼近國際關切,貼近國外受眾」的外宣理念,深入挖掘有溫度、接地氣的外宣素材和故事,注重用事實、數據和案例說話,用小切口折射大圖景、用小故事反映大道理。伊斯雷爾·愛潑斯坦二十年間三次進藏,深入採訪各界人士近千人,積累了約百萬字的採訪筆記,最終寫成全景式介紹西藏今昔巨變的經典之作《西藏的變遷》。中國外文局的編輯記者們繼承優良傳統,不斷增強腳力、眼力、腦力、筆力,行走在中國城市與鄉村,探訪山川人文,聚焦中國人的故事,以有溫度的報導,引起世界人民的情感共鳴。

——推進融合發展,打造書刊網互補聯動的傳播矩陣。自1949年起,中國外文局編輯出版了新中國第一批外宣圖書和外宣期刊,在長期實踐中形成了書刊外宣的品牌優勢。進入新世紀,中國外文局創辦了中央重點新聞網站中國網和融媒體中心,利用中央廚房機制不斷推動融合發展,運營多語種網站、海外社交媒體帳號,打造了《中國3分鐘》《第三隻眼看中國》等多語種融媒體產品,突破傳統外宣的時空界限,收穫了積極的海外影響力和良好的傳播效果。

(本版圖片均由中國外文局提供)

相關焦點

  • 用心用情奏響教書育人的精彩樂章
    這對於學校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人才培養工作、推進在線教學改革創新具有重要作用,對中國乃至全球的在線教育發展也具有積極意義。在這裡,我代表清華大學,向共同實現學校有史以來最高質量、最大規模在線教育的全校師生員工致以崇高的敬意!向上級領導部門的悉心指導、兄弟高校和合作夥伴的大力支持表示誠摯的感謝! 今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來。
  • 用心用情用力講好新時代中國「立法故事」
    他表示,立法工作者要切實承擔起「誰立法,誰普法」的重要責任,不僅要會「做」,能把法律法規立好修好,而且還要會「說」,能用講故事方式把法律法規宣傳好、解讀好、闡釋好,增強全社會的法治觀念,增強全民族的法治信仰。記者會增強互動與回應,贏得公眾對立法最大的認同與支持作為全國人大常委會的立法工作機構,法工委是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行使國家立法權不可或缺的參謀助手。
  • 華僑大學學子:用英語講中國故事 成就精彩人生
    熱愛並弘揚中華文化是我們新時代中國青年的責任;用英語講述中國故事,傳播中華文化,體現了我們中國人的文化自信,有利於提高我國文化軟實力,讓中華優秀文化走向世界。——華僑大學國際學院郝雨在校園裡,我身邊有很多來自五洲四海的留學生和外國朋友,作為漢教專業的學生,我無時無刻不在潛移默化地向他們傳播中華文化,也在無形中接觸著外國文化,這讓我深刻地感受到文化的激蕩與交融。今天,我用英語講中國故事;明天,我將用漢語把中國故事傳播到世界。
  • 新時代記者如何講好中國故事,他們給出了答案
    這些年來,為講好生態湖南的精彩故事,湖南日報記者曹嫻的腳步走遍了「一江一湖四水」,其中,洞庭湖的生態環境保護是她一直關注的內容之一。遍布洞庭湖的歐美黑楊,從「造紙原材料」變為「生態破壞者」,「砍」是新聞,「砍掉之後」更是新聞。2019年7月,她乘船深入西洞庭湖採訪,不懼烈日下的暴曬,最終所寫的《歐美黑楊砍掉之後——西洞庭湖溼地生態保護見聞》獲得第三十屆中國新聞獎文字通訊與深度報導類一等獎。
  • 用英語講中國故事 架起與世界溝通的橋梁
    近日,「用英語講中國故事」活動在京啟動。本屆活動由中國教育電視臺與新航道國際教育集團聯合主辦,旨在為廣大青少年提供一個弘揚中華優秀文化、與世界交流的平臺,通過英語演講激發青少年的創意與活力,向世界展現一個豐富多彩、生機盎然的中國形象。
  • 「紅動齊魯」選手有話說|用心用情講紅色故事 讓革命歷史故事更有...
    齊魯網·閃電新聞12月22日訊 「紅動齊魯」山東省第二屆紅色故事講解大賽自9月26日啟動後,共收到選手講解視頻410件,紅色故事507個。經過初評,104件講解視頻作品和155個紅色故事進入決賽,進行網絡展示投票。
  • 習近平向世界講好中國故事的思想
    習近平是講述中國故事的高手。他在多個場合用國際社會易於接受和理解的話語和表達,將中國道路、制度和實踐講清道明。國際舞臺上也因此有了更多的中國聲音、中國方案和中國智慧。 講好民族復興故事 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當代中國最宏大、最精彩的故事。向世界講好中國故事,首先就要講好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故事。
  • 記者手記丨用心用情 知冷知熱
    我會用寫實的『手繪』方式,呈現這些具有革命時代特徵的人物形象,這是一次不可多得的學習機會!」「紅色的故事要講好,要貼近觀眾。」導演殷弘毅昨晚在開演前說,「就拿這齣劇來說,觀眾之所以喜歡看,因為我們讓大家看到毛主席的生活細節,和大家一樣,知冷知熱。」應該說,能讓紅色的故事代代相傳,關鍵還是看講故事的人是否用心用情。
  • 人民銀行湖南省郴州市中心支行黃朱文:用心用情講好金融戰「疫」故事
    為及時宣傳郴州金融戰「疫」事跡,人民銀行湖南省郴州市中心支行調查統計科的黃朱文,時刻關注疫情形勢與金融戰「疫」動態,及時挖掘金融戰「疫」一線中有價值的新聞信息與感人故事,並加班加點、用心用情地記錄下來,先後在《金融時報》《湖南日報》《紅網時刻》等全國及省級主流媒體,刊發新聞通訊50餘篇,為宣傳郴州金融抗「疫」事跡,傳遞金融正能量,擴大基層央行影響力發揮了積極作用
  • 英語學習進入「新時代」,「用英語講中國故事」開啟全國海選
    昨天,新航道國際教育集團與中國教育電視臺聯合主辦的「用英語講中國故事」活動正式啟動。活動旨在為廣大青少年提供一個弘揚中華優秀文化、與世界交流的平臺。通過英語演講激發青少年的創意與活力,向世人展現一個豐富多彩、生機盎然的中國。
  • 第六屆「好記者講好故事」網絡直播巡講活動反響熱烈
    吉安新聞網訊(記者劉嬌)為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宣傳思想戰線不斷增強「四力」的重要指示精神,6月23日,中宣部、中央網信辦、國家廣電總局、中國記協舉辦第六屆「好記者講好故事」巡講活動。巡講活動以網絡直播形式「全國開講」。
  • 《故事裡的中國》:把握時代跳動脈搏,奮力描繪新時代的精神圖譜
    由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視綜合頻道聯合央視創造傳媒、中國國家話劇院共同推出的大型文化節目《故事裡的中國》第二季正在熱播。節目運用「戲劇+影視+綜藝」的綜合表達方式,明方向、正導向、樹新風,出精品,在正本清源上展現新擔當,在守正創新上實現新作為,走心演繹新中國經典作品的高潮片段,著力講好新時代動人心弦的中國故事,用心、用情、用功抒寫偉大時代。
  • 用英語講中國故事 向世界傳播中華優秀文化
    廈門大學教授、美國人潘維廉近日再添新身份——擔任「用英語講中國故事」形象大使。這位中國政府「友誼獎」獲得者表示,他將與新航道國際教育集團合作,向世界推廣、傳播中華優秀文化,帶領更多青少年用英語講好中國故事,讓世界了解極具文化魅力的中國。
  • 現在該輪到中國給世界講故事了
    無數認知精英認同的《未來簡史》裡講:人類的一切,文化、國家、經濟、法律都是構建在想像上的。這種想像就是通過講故事實現的。人類幾乎所有的秩序都是通過講故事來實現的。這些故事讓人類能夠合作起來,從生存對抗到建立起璀璨的文明。整個人類社會都是建立在「故事」的基石上!
  • 《謝謝你來了》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系列特別節目:用心、用情、用力
    2019年6月份正式啟動,13個攝製組足跡遍布全國東西南北中,行程上萬裡,歷經90多天採訪、錄製和製作,從300個選題中挑選出18期節目,近40位新時代奮鬥者的故事,從9月9日至10月7日,橫跨9、10兩個月份,連續4周播出,800分鐘的播放量,這次名為「愛國情·奮鬥者」的系列特別節目,創下了《謝謝你來了》開播以來最強主題編播季,為新中國成立70周年獻上了一份用心、用情、用力的厚禮
  • 首屆「用英語講中國故事」活動圓滿收官,冠亞季軍名單揭曉!
    「用英語講中國故事」活動由中國教育電視臺與新航道國際教育集團主辦,21世紀英文報、愛奇藝、中國銀行、萬事達卡、優加青少英語協辦。以「用雙語展示中華文化,在故事裡讀懂中國 」為宗旨,致力於為大、中、小學生提供一個深入了解中國文化、與世界交流的平臺。
  • 生態文明建設的精彩故事
    近期,來自省內和全國的新聞工作者紛紛到塞罕壩機械林場採訪,親身感受百萬畝林海浩瀚壯觀的生態之美,用心聆聽一代代塞罕壩人接力奮鬥的創業故事,用情體驗塞罕壩生態文明建設範例的重大意義。「黨的十八大以來,生態文明建設按下『快進鍵』,綠色發展駛入快車道。」
  • 第四屆華語風採·中國成語故事即將在邯鄲舉行
    為展現「講好中國故事,充滿文化自信,要傳播中國文化,展現中國魅力」的時代主題,激發青少年成語學習的熱情,展現當代青少年的風採與活力,在中國關心下一代委員健康體育發展中心、中國西部研究與發展促進會青少年工作委員會的發起和組織下,華語風採活動已經成為了有特色、有代表性的優秀的少年兒童綜合素質展示活動
  • 110位參賽者用英語講故事 向世界介紹中國文化
    吳愷 攝    從高中生、中職生角度,會向世界講述怎樣的中國故事?在上周六舉行的2016年「未來杯」上海市高中階段學生英語演講比賽複賽中,通過初評選出的110位參賽選手齊聚上海智課教育徐匯精英學習中心,講旗袍歷史,論茶文化,用流利的英語說出了自己眼中的中國故事。
  • 全棉時代創始人李建全:用心、用情、用功做好「一朵棉花」的民族品牌
    從醫用敷料向民用消費品擴展,這在當時很多人看來,李建全不僅「非常冒險」、「沒有想好」,可能還存在因個人對「棉花」的摯愛而作出偏執性的決定。   對此,李建全表示,確實全棉時代剛成立的前兩年很艱難。因為在世界布料市場還找不到一家企業是只做全棉產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