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與朋友久別重逢,酒足飯飽寫下一首詩,中年人讀後不禁落淚

2020-12-20 諸葛品歷史

唐詩堪稱中國古代文化的一座不朽豐碑,令人高山仰止,仿佛唯有宋詞能與之爭輝。李白和杜甫兩位頂級詩人,猶如兩個武林高手,他們以筆為劍,在詩壇上佔據無人能夠撼動的地位。年輕時喜歡李白的詩歌,那種飄逸灑脫的情懷,總能讓人熱血澎湃,恨不得站在瀑布之上,觀賞「飛流直下三千尺」的壯觀景象。

隨著歲月流逝,社會閱歷也逐漸豐富,經歷酸甜苦辣之後,仔細品讀杜甫的作品,會覺得越來越有味道,他的那種憂國憂民的情懷,不愧為備受追捧的「詩聖」。杜甫出生於公元712年,去世於公元770年,僅有五十八歲的壽命。假如他從十八歲開始寫詩,創作生涯也就四十年。

根據史書記載,杜甫留存至今的詩歌大概有一千五百首,平均每年將近四十首,屬於非常勤奮的詩人。更重要的是,杜甫的詩歌質量很高,《唐詩三百首》當中,收錄了杜甫三十八首詩,數量上穩居第一,詩仙李白都要稍遜一籌。但凡對詩詞有一點了解的朋友,基本上都能吟誦出杜甫的詩句。

《春望》中的:「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絕對是家喻戶曉。還有那句「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三歲孩童都會背誦。俗話說,古代文人大多鬱郁不得志,才華橫溢的杜甫也不例外,一心想報效朝廷,卻始終沒有機會。

杜甫年輕的時候,也曾放蕩不羈,追隨偶像李白的步伐,到各地遊山玩水。後來,杜甫看到黎民百姓生活不容易,他的思想開始轉變,寫詩風格也發生變化。骨子裡憂國憂民的情懷,在作品當中表達得淋漓盡致,比如那句振聾發聵的「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足以看出杜甫的格局。

唐肅宗乾元二年,此時的杜甫年近五旬,因仗義執言,結果被貶為華州司功參軍,內心相當憋屈,請假前往洛陽散心。一段時間後,杜甫從洛陽返回華州,途徑奉先縣。想起少年時期的好友衛八處士,此時就住在奉先縣城裡,杜甫暫時停住腳步,順便到衛八處士家裡做客。

或許你感覺很奇怪,為何會有人叫「衛八處士」。處士指的是隱居不仕的人,也就是說,杜甫的這位姓衛,在家中排行第八。昔日好友多年未見,早已不再是曾經的少年,衛八設宴款待杜甫,必然少不了美酒佳餚,酒足飯飽之後,多愁善感的杜甫寫下一首詩。

《贈衛八處士》

人生不相見,動如參與商。今夕復何夕,共此燈燭光。

少壯能幾時,鬢髮各已蒼。訪舊半為鬼,驚呼熱中腸。

焉知二十載,重上君子堂。昔別君未婚,兒女忽成行。

怡然敬父執,問我來何方。問答未及已,兒女羅酒漿。

夜雨剪春韭,新炊間黃粱。主稱會面難,一舉累十觴。

十觴亦不醉,感子故意長。明日隔山嶽,世事兩茫茫。

這首詩基本沒有生僻字,理解起來比較容易,表達出詩人對友情的看重,以及對人生多離別的感嘆。「少壯能幾時,鬢髮各已蒼」,那是的他們還是意氣風發的少年,轉眼間兩鬢斑白。接下來的「焉知二十載,重上君子堂。昔別君未婚,兒女忽成」,說明兩人二十年未見,雖然物是人非,但友情絲毫沒有減少。

想當年,杜甫和衛八分別的時候,衛八還沒有成家,如今已為人父,兒女成群。「主稱會面難,一舉累十觴。十觴亦不醉,感子故意長。」這四句詩,彰顯了衛八熱情好客,酒逢知己千杯少,連喝十幾杯,一點醉意都沒有。最後兩句「明日隔山嶽,世事兩茫茫」,說明杜甫只能短暫停留,明天就要啟程。

相聚時間太短,還有很多話沒講,一旦這次分別,估計此生很難相見,茫茫的世事真令人愁緒難斷。雖然杜甫的這首詩略顯冷門,但充滿真摯的情感,中年人讀後不禁落淚,容易對過去的人和事產生思念之情。各位看官,你有沒有那種多年未見,友誼卻不減半分的朋友嗎?

相關焦點

  • 杜甫最悲壯的一首詩,讀後不禁潸然淚下
    今天,我們就來欣賞「詩聖」杜甫最悲壯的一首詩,讀後令人不禁潸然淚下。全詩如下:《茅屋為秋風所破歌》八月秋高風怒號,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飛渡江灑江郊,高者掛罥長林梢,下者飄轉沉塘坳。這首詩是杜甫晚年的作品,也是杜甫最有代表性的古體詩之一。此作與杜甫絕大多數詩篇一樣,同樣有著「沉鬱悲愴」的藝術風格,同樣有著「肝膽皆冰雪」愛國之情,憂國、傷時、思鄉等情感始終是杜甫詩歌的主旋律。
  • 白居易最著名的一首悼亡詩,讀後不禁感慨萬千、潸然淚下
    白居易:中唐時期最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與李白、杜甫並稱「唐代三大詩人」,也是最受外國友人喜愛的詩人。他的詩通俗易懂,於平實之處更顯深情,因此有「詩魔」之稱。又因白居易詩歌數量為唐代最多,因此被稱為「詩王」。白居易一生朋友眾多,最為人熟知的便是元稹了,在元稹死後,白居易肝腸寸斷、傷心欲絕,在思念的纏繞下,白居易寫出了其最著名的一首悼亡詩,讀後令人不禁感慨萬千、潸然淚下。
  • 杜甫解悶時寫的一首詩,憶物思人,劉禹錫讀後也深受啟發
    元稹就有名句,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令人讀之落淚。盛唐時期的王維也寫過懷念孟浩然的詩篇,而後來王維離世後,杜甫更加思念這位詩壇大家,於是便賦詩解悶。下面介紹杜甫解悶時寫的一首詩,憶物思人,劉禹錫讀後也深受啟發。
  • 李賀16歲寫下一首詩,開篇7個字氣吞山河,最後兩句讓人落淚
    如果說李白是天才,杜甫是地才,那麼李賀就是鬼才,所以他被稱為「詩鬼」。根據史書記載,李賀屬於皇室宗親,先祖李亮是李淵的叔叔。雖然家道中落,早已失去貴族的光環,與普通百姓沒多少區別,但李賀對自己高貴的血統非常自豪,每次寫自薦信的時候,都會加上「唐諸王孫李長吉」。另外,李賀的父親,與杜甫是表兄弟關係,也許是遠方親戚,但不管怎麼說,李賀應該叫杜甫一聲杜伯伯。
  • 杜甫晚年的一首詩,最後一句是千古名句,讀後讓人倍感孤獨
    杜甫的辭官絕不是因為年老體弱,而是因為被排擠,這句表現出詩人心中的不平。「飄飄何所似,天地一沙鷗。」這一句最為膾炙人口,讀來也讓人最感動。人這一生像什麼呢?不同的詩人給過不同的答案,而杜甫的一生好像廣闊天地間的一隻沙鷗罷了。水天空闊,沙鷗飄零;人似沙鷗,轉徙江湖。詩人以沙鷗自比,體現了詩人內心的漂泊無依的傷感,可謂字字泣血,聲聲落淚。
  • 杜甫的一首應酬詩,不想卻預測了另外一個名人的命運
    歷下亭天寶四載,杜甫與李白遊歷齊州,受到北海太守李邕的邀請,來到歷下亭赴宴,寫了一首詩《陪李北海宴歷下亭》,雖是一首應酬詩,但是卻寫得情真意切。不僅讚美了李邕的俠義風流,而且抒發了一種心被形拘,身不由己的中年人的感慨。他在詩中寫道:東藩駐皂蓋,北渚凌青荷。海右此亭古,濟南名士多。雲山已發興,玉佩仍當歌。修竹不受暑,交流空湧波。蘊真愜所遇,落日將如何。貴賤俱物役,從公難重過。
  • 47歲的杜甫與老友久別重逢,寫下一首感人的詩,開篇就是千古名句
    正因為如此,杜甫在無意間與二十多年未見的老友重逢時,驚喜無以復加,並寫出一首動情的千古名篇《贈衛八處士》。公元759年的春天,47歲的杜甫因為為求情,肅宗不喜,將其貶為華州司功參軍,負責祭祀、禮樂、學校、選舉、考課等事。杜甫心中非常失落的去華州赴任。
  • 一首詩寫盡舊友久別重逢的喜悅,杜甫《贈衛八處士》翻譯賞析
    首先,我認為杜甫的詩是由心而發,它絕對不是無病呻吟,為寫詩而寫詩。此詩雖120字,但它卻以極其簡練的語言,給我們刻畫了一幅朋友相聚時的動人圖畫,流露出作者珍惜友誼的真實情感,和對今後再次相聚的渴望。完全說明了杜甫的這篇佳作,確實來自對生活的深刻感受。它來源於生活,卻高於生活。把生活中發生的點滴事物通過以詩的形式,進行了升華。
  • 痴情人寫下一首痴情詞,只是開頭兩句,便令無數人讀後落淚
    本文向大家分享的這首《畫堂春》,便是痴情人納蘭性德寫下的一首痴情詞。由於這首詞訴說了相親相愛的一雙人被無端拆散的愛情悲劇,卻沒有交代具體的人物細節,所以歷來頗有傳聞。民國作家蘇雪林女士曾在《清代男女兩大詞人戀史之謎》中說:「納蘭性德與一位宮嬪戀愛,然宮牆阻隔,終成一段愛情悲劇」。
  • 晚年的杜甫登上嶽陽樓,寫下一首經典唐詩,道盡人生悽苦!
    本文向大家分享的這首詩《登嶽陽樓》,便是一首關於嶽陽樓的經典唐詩。它出自於唐代大詩人杜甫之手,是杜甫晚年登上嶽陽樓,創作的一首五言律詩。據記載,當時的杜甫已經五十七歲,距他生命的終結僅有兩年。且杜甫身患肺病及風痺症,左臂偏枯,右耳已聾,只能靠飲藥維持生命。正是在這樣一個處境艱難,悽苦不堪的情況下,杜甫登上神往已久的嶽陽樓,寫下了這首詩。
  • 張謂杜甫的「世態炎涼」對決,各寫下一首交友詩,深入人心,盡千古世態
    《古詩源·古詩》中曾說:「採葵莫傷根,傷根葵不生;結交莫羞貧,羞貧友不成」,這四句詩,以採葵為比喻,道出了人生某種正確的交友方式,那便是不以交貧窮的朋友而感到羞愧,因為富貴時所交的朋友,很難去判斷這份友情是否真的可靠。
  • 杜甫52歲寫下一首詩,短短28字流傳千年,小學生必背
    說起杜甫,大部分人的印象都是憂國憂民,杜甫的詩歌中總是充滿著憂愁和坎坷。當然,也有為數不多的比較輕快的詩句,比如「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但是今天安久想和大家分享一首小詩,是杜甫心情非常好的時候寫下的。這首詩很短,但是非常經典,小學生都會背。
  • 晚年杜甫在江南遇到知己好友,寫下一首經典的詩,通篇充滿了憂愁
    杜甫的一生也是顛沛流離,少年時代雖然家境不錯,可是後來家道中落,以至於生活都成問題,使得他時常還要朋友接濟,正是有著這樣的人生經歷,讓他對於人生有著更為深刻的認識,創作出來的作品自然更具有感染力;另外杜甫骨子裡的家國情懷,也最為令人感動,儘管自己活得很卑微,但是他心繫天下,把僅有的一點愛給予了國家
  • 李白、杜甫在嶽陽樓各寫下一首詩,都是經典中的經典,卻高下立判
    途徑江夏洞庭湖,李白登上著名風景名勝嶽陽樓,頓時詩興大發,寫下名篇。樓觀嶽陽盡,川迥洞庭開。雁引愁心去,山銜好月來。雲間連下榻,天上接行杯。醉後涼風起,吹人舞袖回。李白之嶽陽樓當然是不可多得的千古名篇,但杜甫曾步其之後登上嶽陽樓,也寫下一首詩,比較而言,高下立判。那是在公元767年,相隔八年之後,老病纏身的杜甫亦登樓望遠,這是他神往已久的聖地,也是他的偶像李白曾經到過的地方。人生的坎坷,晚年的孤獨,江樓的浩蕩,一齊湧上心頭,杜甫揮筆寫下此篇。
  • 57歲的杜甫登上嶽陽樓,寫下一首很感人的詩,其中頸聯直擊人心
    我每次讀他的詩總是感動了淚流滿面,特別是他晚年的作品,寫得感人肺腑,往往可能只是短短的幾句,但是卻能夠直擊我們的心靈,從而深深被他感動。少年時代的杜甫家境還算一般,但是後來家道中落,以至於流落江湖,開始過起了顛沛流離的生活,過著食不果腹的日子。
  • 杜甫最感動人心的兩首詩,道出其中真境界
    其實這個不難理解,因為杜甫一生命運坎坷,身處一個腐敗動蕩的王朝中,親眼目睹了「國破山河在」的悽慘景象;國家的衰落與自身的不得志,使得這位熱血詩人的情感都迸發於筆端,成就了一首首憂國憂民的經典詩篇,所以杜甫以愛國詩著稱,更因此博得了後世的無數讚譽,影響可超李白。
  • 杜牧失意後寫下一首詩,成為千古經典,最後七字令人深思!
    其詩以七言絕句著稱,內容則以詠史抒懷為主。在詩歌成就上,杜牧創造了晚唐詩歌的高峰。但在官場上,杜牧卻終生失意,屢次進諫,屢被流放。小編今天要向大家介紹的這首詩《初冬夜飲》,便是杜牧失意後寫下的一首千古經典。《初冬夜飲》是杜牧創作的一首七言絕句。這首詩主要描寫了杜牧在初冬寒夜中自斟自飲的情形,勾勒了一個幽獨苦悶的詩人形象,抒發了杜牧官場失意後的惆悵。
  • 杜甫最現實的一首詩,全詩不帶一個悲字,卻句句催人落淚
    杜甫被世人稱為「詩聖」,他是唐代以來最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這也和他生活的時代有關。唐代雖然繁華鼎盛,但也終有沒落的一天,而杜甫便生活在晚唐,彼時的大唐隨便面看起來還是繁華依舊,但內裡卻早已千瘡百孔,一推即倒,杜甫一生經歷了國家從鼎盛時期跌落至動蕩不安,中年時期又經歷了史上著名的動亂安史之亂。
  • 元稹很感人的一首詩,短短28字,讀後讓很多人落淚!
    古人說:「詩言志」,但詩更能傳情。情感美,是古典詩詞內涵美的一項重要內容。或是深沉的愛國情,「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或是濃烈的思鄉情,「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或是纏綿的男女情,「玲瓏骰子安紅豆,入骨相思知不知」。
  • 杜審言寫下一閨怨詩,50年後杜甫化用其中一句,再創一首曠世名篇
    杜甫在兒子過生日的時候,曾給他寫過一首詩《宗武生日》,詩歌中有一句是這樣寫的「詩是吾家事,人傳世上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