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不少人都有這樣的習慣:吃剩的飯菜準備冷藏時,發現它們的溫度仍然比較高,便決定等一等,等到飯菜涼了再放進冰箱。
主要原因不外乎兩個擔心:一是擔心有損冰箱壽命;二是擔心原先放在冰箱裡的食物受影響,更容易變壞。然而,江蘇省中西醫結合醫院營養科營養師許傑超告訴記者,為了食品安全,飯菜放進冰箱要趁熱!
「我們將飯菜煮熟、盛出來之後,它溫度在漸漸下降。而溫度下降,也意味著細菌在慢慢滋生。」許傑超醫生介紹,有研究發現,一般情況下,飯菜的溫度在低於60攝氏度的時候,細菌就開始在生長,尤其是溫度下降至30攝氏度至40攝氏度之間時,細菌生長最旺盛。
圖源:視覺中國
許傑超醫生告訴記者,其中的細菌主要是金黃色葡萄球菌和沙門氏桿菌兩類。這兩類細菌都會對人體健康造成傷害,導致機體產生一些腹痛、腹脹、噁心、嘔吐、頭暈等食物中毒的反應。「因此,建議飯菜在室溫條件下擺放不要超過兩個小時,應當儘早放進冰箱裡儲存。通過冰箱的快速降溫,減少細菌的數量,防止飯菜變質變壞。」許傑超醫生說。
而關於人們常見的兩種憂慮,許傑超醫生認為其實不用擔心。許傑超醫生解釋,現在冰箱越來越智能,功效也越來越好,即使是熱菜放進去,也能夠比較快速地進行溫度調節。
由於溫度下降比較快,對冰箱裡其他食物不會產生太大的影響,並且對於冰箱的傷害也比較小。在許醫生看來,熱菜放進冰箱,要說負面影響,最多可能就是「多耗點電」了。
那麼,除了吃剩的飯菜最好趁熱放進冰箱儲存,在食物保鮮等方面,還有什麼門道呢?許傑超醫生給大家提出了以下幾個注意點。
首先,要做到生熟分開存放。將熟食和生食分類擺放,並用保鮮膜、保鮮袋、保鮮盒等裝好,可以防止食物之間的細菌交叉感染、相互串味。建議將直接吃的食物如剩下的飯菜、牛奶、水果等放在冰箱的上層,將生的食物存放在保鮮櫃的下部。
其次,儘量縮短儲存時間。即使在冰箱的低溫環境下,仍然會有細菌滋生。如李斯特菌,就是一種「不怕冷」的細菌。儘管並非所有通過食物接觸李斯特菌的人都會生病,但是一旦發病,就可能造成嚴重的後果,如感冒症狀、噁心、嘔吐、腹部痙攣、腹瀉、頭痛、便秘及持續發燒,嚴重的感染甚至可能出現敗血病和腦膜炎。因此,不要過度依賴冰箱,應當增加食材的流動性。
建議葉菜在3天內吃完,哪怕是更方便儲存的瓜果類也不要超過一個星期。即使是冷凍室裡的肉,最好不要超過5天,水產也不要超過2天。儘量做到當天買、當天做、當天吃完。
最後,冰箱需要定期清潔消毒。給冰箱「洗個澡」對於家庭食品安全十分重要,卻常常被忽視。許傑超醫生建議,應當每隔半個月至一個月對家裡的冰箱進行一次整理消毒。可以使用84消毒液等,和清水按照1:200至300的濃度混合,擦洗完畢後,再用清水擦一遍。
來源:廣州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