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0日至8月1日,由中國自動化學會過程控制專業委員會、中國自動化學會主辦,中國礦業大學信息與控制工程學院、徐州工程學院電氣與控制工程學院、江蘇省自動化學會、地下空間智能控制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承辦的第31屆中國過程控制會議(CPCC 2020)在中國礦業大學舉行。受新冠疫情影響,本次會議採用&34;相結合的方式,主會場設在中國礦業大學圖書館。
本次會議邀請了6位世界知名過程控制專家作大會報告。分別是Department of Electrical, Electronic and Computer Engineering, University of PretoriaProf. Ian Craig作題目為《Advanced process control via an industrial automation platform》的報告。
桂衛華院士作《工業網際網路與智能製造》報告。
王耀南院士作《高端製造機器人感知與控制技術及應用》報告。
唐立新院士作《智能工業數據解析與優化》報告。
寶信軟體股份有限公司高級工程師叢力群作《鋼鐵行業與工業網際網路融合路徑研究》的報告。
褚健教授作《走向智能製造還有多遠--流程工業智能製造的基礎、平臺及未來發展》的報告。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南大學桂衛華教授擔任本屆會議總主席,上海交通大學李少遠教授擔任本屆會議程序委員會主席。來自浙江大學、中南大學、東北大學、冶金自動化研究院等高校和研究機構的60餘位專家學者與會。中國工程院院士柴天佑、王耀南、唐立新等過程控制領域的專家學者15000餘人通過雲會議和雲直播的形式參與本次大會,共話學術前沿,探尋發展趨勢。幕式由會議程序委員會副主席、中國礦業大學信息與控制工程學院院長王雪松教授主持。
中國礦業大學副校長李強在開幕式上致歡迎辭,向各位嘉賓介紹了學校的基本情況、發展規劃,回顧了中國礦業大學控制學科近年的發展,強調了過程控制在實現&34;戰略與&34;中佔據的關鍵地位和重要意義,希望本次大會能夠提升過程控制領域學術水平和創新能力,促進控制學科發展。
桂衛華院士致辭,肯定了中國過程控制會議在提供學術交流平臺,促進海內外過程控制領域專家、學者、研究生及工程設計人員學術交流以及推動自動化科學與技術發展方面的重要作用,希望參會者開展多視角暢談,持續推動我國過程控制理論與技術的繁榮與創新。
本屆會議共設有大會報告6場、主旨報告6場、邀請報告32場,同時舉行工業專題論壇與教育專題論壇。南非普利托利亞大學Ian Craig教授、中南大學桂衛華院士、東北大學唐立新院士、湖南大學王耀南院士、寧波人工智慧研究院褚健教授、寶信軟體股份有限公司叢力群博士分別圍繞工業網際網路、智能製造、高端製造機器人、智能工業數據解析與優化等多個主題作大會報告,分享了最新研究成果。
本次會議從2月開始徵稿,投稿論文類型包括Regular Paper (未在正式刊物和會議上發表的中英文稿件)和Position Paper(只投長摘要)。為了紀念張鍾俊院士推動我國過程控制學科的發展,大會設立&34;、&34;和&34;,優秀論文可以被推薦至《自動化學報》、《控制理論與應用》、《化工學報》等優秀雜誌,Position Paper不參與評獎與雜誌推薦,所有錄用的論文會先行出版論文集電子版,並在《中國知網》上公開發表論文摘要,便於同行交流與引用。
會議收到高質量論文投稿325篇,內容涵蓋工業過程建模、仿真和辨識、先進控制、故障診斷、自動化裝置、預測控制、非線性控制、流程工業優化、生產安全與控制等30餘個研究方向。經論文審稿委員會推薦、作者報告和答辯、評獎委員會評審,評選出張鍾俊優秀論文獎3篇、學生優秀論文獎2篇、學生優秀論文提名獎2篇。
8月1日下午,中南大學自動化學院院長陽春華教授主持第31屆中國過程控制會議閉幕式。會議總主席桂衛華院士作總結髮言,對本屆會議的形式與成效給予充分肯定,並對自動化學科的發展提出進一步期望。上海交通大學李少遠教授和東北大學丁進良教授宣讀了本屆大會評選出的&34;和&34;獲獎名單,並進行頒獎。
最後,李強副校長將中國過程控制會議&34;傳遞給下屆會議承辦方太原科技大學謝剛副校長,宣告第31屆中國過程控制會議勝利閉幕。
中國過程控制會議(Chinese Process Control Conference,簡稱CPCC)是中國自動化學會過程控制專業委員會主辦的系列學術年會,是中國自動化領域的旗艦會議之一。自1987年首屆會議召開至今已連續舉辦31屆,參會總數超過8000人次,已成為我國過程控制領域學術交流和技術切磋最重要的平臺,對教學、科研和工程應用起到了重要的推動與引導作用。
關注&34;頭條號,獲取更多精彩資訊!
本文素材來源:中國礦業大學新聞網、中國礦業大學信息與控制學院官網、&34;微信公眾號、&34;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