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餘位專家學者共聚藍谷 圍繞海洋光學技術展開交流

2020-12-20 半島網官網

  

半島網8月12日消息

  8月3日,以「海洋光學」為主題的第56期鰲山論壇在位於青島藍谷的海洋試點國家實驗室舉行。本次會議為期兩天,由青島海洋試點國家實驗室、中國光學工程學會主辦,中國海洋大學、中國科學院西安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西北工業大學青島研究院和中國光學工程學會海洋光學專委會聯合承辦,來自國內70餘家相關高校、科研單位的共300餘位專家學者參加此次學術盛會。

  會議伊始,中科院院士、海洋試點國家實驗室主任委員會主任吳立新致開幕辭, 對與會代表前來參會表示熱烈歡迎,並詳細介紹了海洋試點國家實驗室相關情況。他希望海洋光學論壇成為分享科研成果、探討技術難題、開展協作創新、引領海洋光學發展的平臺,為建設海洋強國貢獻科技力量。  

吳立新主任致辭

  中國科學院安徽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劉文清院士作了「海洋環境監測中光學技術應用進展」的主旨報告,國家衛星海洋應用中心蔣興偉院士作了「我國海洋光學遙感技術發展與應用」的主旨報告,海洋試點國家實驗室唐軍武研究員作了「『觀瀾號』海洋科學衛星與海洋光學技術挑戰」的主旨報告,廈門大學李忠平教授作了「關於水色衛星的思考-從小眾走向大眾?」的主旨報告。其他與會專家學者分別圍繞水體光學特性、海洋光學遙感與探測、水下光學成像與光通信、海洋生態光學傳感器、海洋光學探測新體制幾個主題作了40篇專題報告,並就這些海洋光學領域重要研究方向開展了深入廣泛的交流。  

劉文清院士作報告

  

蔣興偉院士作報告

  本期鰲山論壇經過兩天的研討,梳理了海洋光學在海洋觀測與探測過程中的關鍵技術問題,明確了未來海洋光學發展的思路和方向,推進了與海洋光學研究相關的不同學科領域的交叉合作,達到了預期目的。

  當前,青島藍谷聚集了中國海洋領域唯一獲批試點運行的國家實驗室——海洋試點國家實驗室、世界上第五個深海技術支撐基地——國家深海基地、全國唯一的可燃冰鑽採船實驗基地等為代表的20餘個「國字號」科研平臺,以山東大學青島校區、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武漢理工大學青島研究院等為代表的20餘所高等院校,截至目前,累計引進各類人才5500餘人,其中省級及以上各類高層次人才260餘人,包括諾貝爾獎獲得者1人,院士70餘人,省泰山系列人才40餘人。 

  記者 紀豪傑

   [編輯: 王君莉]

相關焦點

  • 400餘位海洋工程領域專家學者齊聚浙大舟山校區
    浙江在線-舟山新區網9月24日訊(浙江在線通訊員 梁立 劉崢) 9月23日,第十八屆中國海洋(岸)工程學術討論會在浙江大學舟山校區開幕。400餘位國內海洋工程領域的專家學者齊聚一堂,探討海洋(岸)工程研究前沿,分享推介相關領域最新成果。
  • 北航國際學術交流中心在青島藍谷開工
    &nbsp&nbsp&nbsp&nbsp青島日報/青島觀/青報網訊 今日(9月22日)上午,北航國際學術交流中心開工儀式在青島藍谷舉行。,是北航除北京外又一重要的國際學術交流研討重地。
  • 300餘位專家學者齊聚武漢 共商糧食安全與產業科技創新
    原標題:300餘位專家學者齊聚武漢 共商糧食安全與產業科技創新   12月5日,全國首屆糧食安全與
  • 青島藍谷:扛起建設海洋產業工業網際網路的大旗
    作為青島市委市政府助推海洋強國戰略而打造的,以海洋為特色的高新技術產業集聚區,青島藍谷已經引進建設了海洋國家實驗室、國家深海基地、山東大學青島校區、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等46個「國字號」海洋科研機構和高等院校,各類科技創新平臺60餘個,全職或柔性引進院士、國家萬人計劃專家、泰山系列人才等各類高端人才6000餘人。
  • 300餘位統計學者廈大探討大數據時代統計學發展
    300餘位統計學者廈大探討大數據時代統計學發展 2014-10-18 17:34:13300餘位中國知名統計學者匯聚廈門,共同探討大數據時代下的統計學發展。  國家統計局副局長許憲春、對外經貿大學校長施建軍、廈門大學副校長楊斌等領導、著名專家學者出席當天的開幕式。  承辦本次大會的廈門大學經濟學院、王亞南經濟研究院院長洪永淼介紹說,近年來,特別是2011年統計學被國務院學位辦列入一級學科的背景下,國內統計學進入一個新的發展階段。
  • 安光所舉辦「環境光學技術與應用」專題會議暨環境光學專業
    與會專家學者在環境光學及環境監測技術、大氣光學及大氣探測技術、海洋光學與探測技術、光學遙感技術及其環境遙感應用等方面進行了深入的交流。會議收到論文60多篇,邀請報告6篇,來自全國各地環境光學領域的專家、學者、研究生等近80多人出席了會議。
  • 全媒體快報|「海洋工程技術」國際學術交流論壇舉行
    今天上午,中國(浙江)自貿試驗區「海洋工程技術」國際學術交流論壇在舟報傳媒集團多功能廳舉行。來自國內外研究(設計)院所、高等院校、船舶與海工裝備企業、航運企業、海洋科技企業、相關學會和協會的百餘名專家學者參加論壇。本次論壇由浙江國際海運職業技術學院和市科學技術局聯合主辦,烏克蘭馬卡洛夫國立造船大學、舟山報業傳媒集團、海運圈網共同協辦。
  • 這場國際論壇請來300餘位專家共聚「雲端」
    David Damrosch)、杭州師範大學外國語學院院長歐榮教授,丹麥奧爾胡斯大學湯姆森教授(Mads Thomsen),哈佛大學世界文學研究所副所長、羅馬尼亞布加勒斯特大學翁古力亞努副教授(Delia Ungureanu),杭州師範大學科研院副院長陳禮珍教授,韓國東國大學兼中國杭州師範大學馬雲基金講座教席金英敏(Youngmin Kim)教授,韓國延世大學樸炯智教授(Yungji Park)等專家
  • 80餘位專家學者齊聚華僑大學 研討國際華文教學
    來自海內外華文教育界的80餘位專家學者圍繞「新時代華文教學的融合與發展」的主題展開為期兩天的研討。 華僑大學副校長曾路教授、新加坡國立大學周清海教授、華僑大學原校長賈益民教授、福建省語言學會會長李無未教授等出席了開幕式。
  • 我校2019年兵器科學與技術、船舶與海洋工程學科博士生學術論壇在...
    西工大新聞網11月26日電(席傑)為促進兵器科學與技術、船舶與海洋工程領域博士生學術交流,提升校際間學術交流氛圍,在學校研究生院的資助下,我校2019年「兵器科學與技術、船舶與海洋工程學科本次論壇得到了青島藍谷管理局和青島研究院的支持,來自上海交通大學、華中科技大學、哈爾濱工程大學、南京理工大學、西北工業大學等知名高校的專家、學者、博士生代表參加了論壇。
  • 600餘位專家學者共聚一堂,CCFAI2019成功舉辦!
    會議由中國計算機學會主辦,中國計算機學會人工智慧與模式識別專業委員會協辦,中國礦業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承辦,江蘇海洋大學計算機工程學院、徐州工程學院信電工程學院、徐州市鼓樓區政府協助承辦。01開幕式校長宋學鋒致歡迎辭開幕式上,宋學鋒校長代表學校致辭,對各位專家學者的到來表示熱情歡迎和真誠感謝,他指出,人工智慧是當前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重要驅動力,中國計算機學會人工智慧會議匯聚了人工智慧理論與應用研究的傑出人才,相信本次會議能進一步促進國內人工智慧領域研究與應用的交流與合作,並希望以此為契機進一步優化學科專業布局,積極探索科技前沿問題
  • 海爾卡奧斯攜手青島藍谷打造海洋產業網際網路平臺
    海爾卡奧斯攜手青島藍谷打造海洋產業網際網路平臺 2020-07-26 15:0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兩岸百位專家學者交流研討
    本報訊 (記者 林岑 通訊員 洪欣琳) 昨日,第二屆「大航海時代與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海峽兩岸學術研討會在廈門舉辦,此次會議為國臺辦年度對臺重點交流項目,來自海峽兩岸諸多機構的100餘位專家學者通過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參會。
  • 2020中國生物技術創新大會在蘇州順利召開
    科技部黨組成員、副部長徐南平,江蘇省委常委、蘇州市委書記許昆林等領導出席大會並致辭,中國工程院院士、「共和國勳章」獲得者鍾南山先生作為本次大會學術委員會主席為大會致辭,30餘位生物技術領域院士、300餘位演講專家,來自國家和地方政府管理部門、產業園區及高校、科研機構、企業以及相關學會、協會的專家學者和嘉賓共計2000餘位共聚金雞湖畔,共話中國生物技術創新發展。
  • 學工委 架橋梁 搭平臺 專家學者學校用戶知名企業共聚助力智慧學校...
    2020年12月12日,全國智慧學校體育建設與發展論壇召開了主論壇及圓桌論壇,以「科技助力學校體育發展」為主題,邀請國內高校體育學院、體育系的頂尖專家、知名學者、科研工作者、一線教師和知名校園體育企業代表共300多位代表參加。
  • 《紅外與雷射工程》2020年2期特約專欄「海洋光學技術」
    《紅外與雷射工程》「海洋光學技術」特約專欄於2020年2期正式上線!專欄由陳衛標、李學龍、劉東三位老師精心策劃,涵蓋海洋光學相關領域熱點方向,廣大讀者請隨小編一道,了解我國海洋光學研究最新動態!專欄序言
  • 「第8屆國際應用光學與光子學技術交流大會」(AOPC 2019)順利閉幕
    五篇大會報告異常精彩,反映出目前國際上光學科學與工程領域最前沿的學術和技術發展動態。與會專家和代表們對大會報告都表示出強烈的興趣。      AOPC2019共包含9個技術分會,即先進雷射材料與雷射器技術、微納光子學、先進顯示技術與光存儲、光譜成像與分析、光電探測與成像、量子信息、光纖傳感與通信、空間光學與儀器、AI與光子學等。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青島)國際學術交流中心開工,預計2021年建成
    「我們將組織起最強大的施工力量,倒排工期,加班加點,高質量、高標準、高效率推進,確保項目在既定時間節點內交付使用,創造項目建設『藍谷速度』『藍谷質量』,助力青島藍谷城市發展和國際海洋名城建設。」施工企業負責人說。
  • 這就是山東丨走進青島藍谷感受海洋科技 近距離了解「蛟龍號」
    大眾網·海報新聞青島1月1日訊(記者 趙軒)山東省青島市承擔著我國50%以上的國家級海洋科研項目的研發工作,擁有我國30%的高級海洋專業人才和70%的涉海領域兩院院士,而這些高端涉海要素大多都集中在青島藍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