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嬴政採用先進的郡縣制卻亡了國?明白這一點,才懂權力的遊戲

2020-12-20 一品鏟史官

公元前219年,剛剛稱帝兩年的秦始皇嬴政,第一次把他的巡遊車隊開向了東方。

在他的巡遊過程中,一項重要事程便是刻石頌德。

嬴政希望藉此向天下人宣布,是秦統一了天下,是朕讓七國歸一

在《琅琊刻石》中,除了頌德,更附了一份詳細的隨從官員名單。

而這份長達10餘人的名單中,有許多我們熟悉的名字,卻唯獨沒有那個我們期待的名字。

01

激烈的廷議

兩年前,就在嬴政剛剛成為秦始皇的那一年,鹹陽宮大殿上曾進行過一場激烈的廷議。

丞相王綰提出,現在天下一統,而燕楚齊之地,太過偏遠難制,不如立諸公子為王,管理這些地方。

然而,廷尉李斯卻提出了反對意見:

當初周王室分封了大量子弟為諸侯,幾世以後血統就疏遠了,以致於自相攻伐,天子都管不了。這才造成了天下分崩離析(諸侯更相誅伐,周天子弗能禁止)。

現在我們牛叉的始皇帝陛下,重新統一宇內,諸子和功臣只需用國家賦稅尊養起來,這樣才好控制,怎麼能再分封出去呢?(諸子功臣以公賦稅重賞賜之,甚足易制,置諸侯不便

整個天下都聽皇帝的,國家才能安寧,社會才能和諧(天下無異意,安寧之術也)。

這便是大家所熟悉的,分封制和郡縣制的第一次交鋒。

經過激烈的討論,最後嬴政同意了李斯的意見,不再分封王侯,而是將帝國分為36郡,各派郡守官吏治理。同時,收繳兵器,修建馳道,以便於控制邊遠地區。

然而,皇帝陛下雖然決定了,這件事卻並沒有停息。

秦始皇三十四年,又有博士淳于越等人進諫:現在陛下是皇帝,而子弟是匹夫,一旦出現了陰謀篡權的大臣,誰來拱衛皇室呢?(今陛下有海內,子弟為匹夫,卒有田常、六卿之臣,無輔拂,何以相救哉)

淳于越一石激起千層浪,鹹陽宮內再次發起了大規模的廷議。

此時,王綰已被免職,帝國新的丞相李斯,進一步指出,這些人就是典型的「師古非今」,為了陛下的威嚴,為了不被結黨蒙蔽,陛下應該下令,燒毀除博士館以外的詩書、諸子百家著作,並嚴厲懲罰那些談論詩書的人,想要學法令的,應該以吏為師。

秦始皇嬴政再次表示同意。

這便是著名的「焚書坑儒」事件的起因。而這件導致秦始皇被釘在歷史恥辱柱的事件,起因竟也是因為分封和郡縣的爭議。

2000年後,當我們再次回過頭去看這一事件,除了郡縣制,李斯的主張中,還夾帶了很多私貨,甚至有打壓政敵之嫌;而淳于越所言,在秦始皇死後卻迅速應驗。

可見,當時主張郡縣制的李斯等人,未必就是正確的;而主張分封制的王綰淳于越等人,也未必就頑固不化,未必就對帝國不忠。

所以,這件事的詭異之處在於,秦始皇全盤採納了李斯的意見,不僅聽從了其郡縣制全面壓制分封制的建議,還因此罷免了丞相王綰、焚毀了詩書和諸子百家的著作。

換句話說,這似乎已經不僅僅是分封制和郡縣制的政見不同,而是有著更深的秘密。

02

被逼無奈的選擇?

從以上內容來看,雙方爭論的焦點在於,並不是絕對的全國分封,而只是分封偏遠地區,以及對皇室的拱衛。

前者保證帝國對偏遠地方的控制力;後者保證帝國權力的傳承,長治久安。

而從後世王朝來看,在有絕對的地方控制力以前,似乎沒有人像秦始皇做的這麼極端。

他們要麼選擇了分封制與郡縣制並存,內地採用郡縣制,而偏遠地區分封,比如西漢劉邦、西晉司馬炎和明朝朱元璋

要麼選擇了名義上以郡縣制為主,但實際上諸子仍舊封王,遙領或虛領偏遠地方,比如隋朝楊堅、唐朝李世民

而他們這樣做的目的,實際上也離不開這兩點,偏遠地區的控制,以及防止權臣篡權。

從交通上來說,即使開通了馳道,但面對從未有過的巨大疆域,鹹陽朝廷能否控制偏遠地方,秦始皇是沒把握的。

這一點,從秦始皇的多次巡遊和刻石就可以看出來:如果地方上都很穩定,朕天天吃飽了撐的到處跑嗎?

那麼,如此選擇,是不是當時沒有其他的解決方案,秦始皇只能二選一呢?

若是如此,因周王朝的前車之鑑,秦始皇會選擇郡縣制也的確不奇怪。

但事實上,並不是。

早在戰國時期,各國就發明了一種新的分封制-封君制

由於史料的缺乏,我們已經無法知道封君作為一種制度的全貌,但從戰國時期關於各個封君的記載,我們基本可以確定封君制的特點:

其一,封君或居封地實封,或在中央供職;封邑或為數縣,或為一郡;封君對封邑有徵收租稅的權力,還有部分私田,享有經濟特權;比如趙奢就曾是平原君的收租小吏。

其二,封君對封邑內的民治、賦稅有著極大的管理和幹預的權力,但仍然必須遵守國家統一法令,兵權往往由國君或相掌握,封君並不具有;比如嫪毐謀反卻無兵權、楚陽城君還需請墨家弟子代為守城。

其三,封君封邑往往在偏遠或新徵服的地區,比如魏冉封地在與齊接壤的河東,呂不韋封地在趙燕之間的河間,趙長安君封地在海濱的饒;

其四,雖規定可以世襲,但實際操作中往往難以世襲,除齊孟嘗君田文、魏安陵君有過世襲的行為以外,戰國時期的其餘封君均未見世襲。

這說明,戰國時期的封君,已經是幫助國家控制邊遠地區的一把利器,而由於其沒有兵權,因此國家控制起來相對很容易,甚至連世襲的權力都可以不給。

這樣看來,封君制,比劉邦、司馬炎的蹩腳操作要高端多了,甚至可與唐朝的遙領制度相媲美。

換句話說,這種封君制既可控制偏遠地區、拱衛皇室,也並無太大「樹兵」的危險,完全可以與郡縣制很好的兼容。

對於秦始皇來說,中原郡縣+偏遠封君這樣完美的組合,比起天天巡遊、刻石威懾的單一郡縣制,簡直不要太有優勢。

那麼,秦始皇為什麼放著這麼優秀的封君制不用,卻不惜罷官焚書、天天跑路,也要堅持拒絕分封、採用單一郡縣制呢?

03

琅琊石刻的秘密

秦始皇的第一次大規模東巡之路上,留下了多處刻石,其中有一處《琅琊石刻》的銘文中,留下了一份隨行官員的名單:

列侯武城侯王翦、列侯通武侯王賁、倫侯建成侯趙亥、倫侯昌武侯成、倫侯武信侯馮毋擇、丞相隗狀、丞相王綰、卿李斯、卿王戊、五大夫趙嬰、五大夫楊繆從。

這份名單中,王翦、王賁、王綰、李斯等,都是我們熟悉的始皇重臣,看起來似乎沒有什麼不正常的地方,但事實上,這份名單有一個十分奇怪的地方。

這上面全是軍功功臣,卻沒有任何一個宗室大臣、諸公子名列其中。

連五大夫這樣的低爵功臣都包含在內,說明這份名單應當是很詳盡的。所以,應當不存在隨行而沒有名列其中的緣故。

也就是說,沒有他們名字的原因只有一個,秦始皇的確沒帶他們出去玩

這似乎也很正常,但事實上不符合人性。

要知道,當時並沒有現在這麼優秀的遍地外賣,也沒有人性化的酒店服務,而秦始皇嬴政這次出差長達一年多。

這麼長時間、遠距離的巡行,身邊連個親近的兄弟、兒子都沒有,這合理嗎?

雖然說自商鞅變法後,秦宗室、諸公子沒有那麼大的貴族特權,但拜官授爵方面,也並不是完全為零。

秦孝公時,還有公子少宮作為外交特使的記錄;秦惠文王時,更有公子華為將,樗裡疾為封君;秦昭襄王時,也有弟弟嬴芾、嬴悝、兒子嬴柱等成為封君。

而遍查始皇帝時期的37年裡,關於宗室以及諸公子拜官授爵的記錄,卻幾乎為零。

這種不合理的現象,只有一個解釋:秦始皇對宗室、諸公子的信任,很低很低。換句話說,在那個家族為重的時代,秦始皇嬴政卻根本不相信他的兄弟們和兒子們。

種種關於秦始皇「刻薄少恩」、「戾深無仁」的傳言得以流傳,看來不是沒有原因的。那麼,秦始皇為何如此無情呢?

翻開他的早年經歷,或許可以發現一些端倪。

秦王政八年,弟弟長安君成蛟叛秦歸趙;同年,生母趙姬支持嫪毐發動叛亂;數年後,發小燕丹派刺客刺殺嬴政;秦王政二十三年,信任非常的外戚昌平君熊啟叛秦自立。

而在昌平君之後的秦始皇時代,幾乎再也沒有嬴姓宗室、諸公子,乃至外戚貴族,出現在大秦帝國的朝堂之上。

幸福的人用童年治癒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治癒童年。

各中雖有無數曲折隱情,但頻繁的背叛對嬴政的直接影響就是,他從此再難給予身邊的宗室、妃子和諸公子以足夠的信任。

或許這,才是他一開始就堅持拒絕分封諸公子的內在原因;而王綰、淳于越等人的再次勸諫,已經觸怒逆鱗,李斯也才能成功的借力打力擊倒政敵,焚書滅儒,獨攬相權。

也就是說,秦始皇堅持拒絕分封諸公子,很大程度上並不是因為郡縣制和分封制本身,而是因為經過太多背叛的嬴政,想要製造一個絕對安全、無人可以威脅到自己的帝國權力架構

然而,嬴政可以把宗室公子、外戚權貴一掃而空,讓整個朝堂看起來乾乾淨淨,卻無法掌控臣下的內心。

04

沒有絕對安全

現在我們再回過頭來看公子扶蘇公子胡亥的故事,就會有不一樣的味道。

淳于越秦始皇拒絕分封之後,仍然當面諫言皇帝應分封諸公子於外;而公子扶蘇又反過來為儒士們說情。

所以,秦始皇生氣的或許不是扶蘇說情,而是扶蘇和儒生們的相互表裡,也就是李斯所說的「主勢降於上,而黨羽成乎下」。這加重了他對宗室、諸公子的不信任。

扶蘇,也就成為這場博弈的政治犧牲品,被發配監軍上郡。此時,已經是秦始皇三十五年,距離秦始皇的大限,還有不到3年。

而相反,秦始皇歷次出巡都不帶宗室貴戚和諸公子,最後一次出巡卻恰好帶上了公子胡亥,而且只有他1人。

而這個公子胡亥,又恰好是近臣趙高的學生。

前文提到,李斯建議,要學法令,以吏為師。而趙高此人,正是以善習法令而得寵,他所擔任的中車府令又正是一個位卑而權重的官職。

這麼多巧合,我們還能說胡亥的上位,只是一次偶然嗎?

或許秦始皇是想培養這個孩子,但病勢來得太快,胡亥還沒培養好,所以才寫了那道讓扶蘇即位的詔書;也或許,秦始皇心中理想的繼承人,正是這個少子胡亥,那道詔書,才是假的。

畢竟在這之前,並沒有證據表明他很昏庸,而秦始皇又自認為,自己留下的權力布局絕對安全。

商鞅變法以後,秦壓制貴族政治,建立了中央集權的官僚制度,從此再沒有發生過權臣擅權的局面。

因為能力極強的職業經理人,是幫助秦王壓制貴戚、過渡權力的理想人選;而沒有根基的CEO,同時也是秦王罷黜立威的絕佳人選。

商鞅如此,張儀如此,呂不韋也是如此,唯有外戚出身的魏冉稍有例外。而現在秦始皇把外戚宗室都一掃而空,掌握權柄的李斯,說到底也不過是個楚國的士子而已。

因此,秦始皇有理由相信,他身後的大秦帝國二世皇帝,幾乎是一個絕對安全的存在。

然而,在權力的巔峰,絕對的安全,也就同時意味著巨大的風險。

秦始皇嬴政不會想到,他用畢生精力打壓的掣肘皇權的外戚和宗室,有時候卻是保證皇權存在的必要保障。

他們或許會因為自己的利益蒙蔽皇帝的視野,卻也同樣會保證新皇帝穩穩的坐在皇位之上,因為那也是他們的權力根基所在。

而現在,秦始皇肅清了外戚宗室貴族勢力,造就了一個前所未有的權力真空,巨大的空間正好給了其他陰謀家以機會。

比起外戚和宗室貴族的小心翼翼,掌握了絕對權力的權臣,有時候卻不太一樣。

有人問,為何李斯會如此冒險,扶立未知的胡亥,而不是賢明的扶蘇?為何趙高會如此冒險,僅僅三年就把胡亥拉下馬,掌握著一個傀儡不好嗎?

因為,權力的巔峰,從來沒有絕對的安全,有的只是冒險的平衡。

文/子彧

擴展閱讀:

大秦帝國:秦始皇依仗的「六世餘烈」,究竟給秦國帶來了什麼?

大秦賦:贏子楚何能成功上位?從宣太后到華陽,起底秦國楚系集團

大秦賦:為何秦始皇嬴政終生未立皇后?或與這一勢力集團有關

大秦帝國:嬴駟、嬴稷、嬴政,誰擁有更加完美的統一團隊?

大秦賦:已然獨霸七雄,為何難滅六國?詳解秦始皇嬴政的親政危機

相關焦點

  • 大秦賦:為何秦始皇嬴政終生未立皇后?或與這一勢力集團有關
    這一點,從三個人的身份可以得到證實:陽泉君、昌平君、昌文君。與之前的商君衛鞅、嚴君嬴疾等人,先有功而後有爵的情況不同,這三人與昭王四貴中的涇陽君、高陵君十分類似,先聞其爵,而後聞其功,甚至壓根沒什麼軍功。
  • 周採用分封制存在八百年,秦採用郡縣制二世而亡,難道郡縣制比不上...
    想法雖好,只是沒想到這幾個人串聯起來,發起了一場叛變奪取政權。還好周公不弱,平定了這次的三監之亂,可能是感覺分封的還是太少了,每個小諸侯國的實力太強了,容易想多!所幸把周文王的兄弟和兒子、周武王的兄弟和兒子、周成王的兄弟和兒子、周公的兒子全部分封了。這樣一來,全是小諸侯國自治,勢力小但是可以相互牽制,同時又可以成為周朝政治中心的保護屏障。
  • 周用分封制存800年,秦用郡縣制二世而亡,難道郡縣制這麼弱?
    想法雖好,只是沒想到這幾個人串聯起來,發起了一場叛變奪取政權。還好周公不弱,評定了這次的三監之亂,可能是感覺分封的還是太少了,每個小諸侯國的實力太強了,容易想多!所幸把周文王的兄弟和兒子、周武王的兄弟和兒子、周成王的兄弟和兒子、周公的兒子全部分封了。這樣一來,全是小諸侯國自治,勢力小但是可以相互牽制,同時又可以成為周朝政治中心的保護屏障。
  • 嬴政為何要把「寡人」改成「朕」?專家:把朕字拆開,你就明白了
    以前皇帝稱孤道寡,那麼秦始皇嬴政為何要把「寡人」改成「朕」?專家說只要把「朕」字拆開,大家就能看懂了。第一、嬴政的首創之功在秦始皇統一六國建立秦朝之前,曾有過長達514年的大動蕩時期。而這段歷史被後人習慣性地稱為,東周王朝或春秋、戰國。在公元前221年之前,一直都是奴隸主統治奴隸的奴隸制時期,至此之後則開啟了2000多年的封建制。
  • 有一種耍流氓叫做「我是為你好」,這不,嬴政就深受其害
    而作為本劇的大男主嬴政(張魯一 飾),從登基過後,一直就像一個被操控的傀儡一樣,朝政被呂不韋和趙姬把持。嬴政對軍國大事根本沒有發言權。關鍵是呂不韋還經常自詡這是為嬴政好,這是為大秦帝國的發展好!然而,你以為嬴政的春天來了, 他可以大展拳腳,一展在實現天下大一統的抱負?當然嬴政初期也是這樣想的,但隨著年齡的增長,他慢慢明白了:想要一展心中抱負,他必須跨過曾經感覺很親密的仲父呂不韋和母后趙姬這兩座大山。這也是相邦呂不韋的不地道之處。
  • 《大秦賦》國事家事矛盾初浮現 嬴政王者之路困難重重
    國事家事矛盾初浮現,嬴政王者之路困難重重  隨著劇情漸入高潮,君臣矛盾逐漸展露,嬴政與相邦(段奕宏 飾)治國理念的差異,導致這對昔日君聖臣賢的組合相行漸遠,相邦瞞著嬴政、無視燕國危難作壁上觀的行為,使嬴政與太子丹友情破裂,太子丹大罵嬴政是個「不仁不義背信棄義的小人」,甘羅在嬴政面前目無君主心無臣道,對嬴政字裡行間的打壓更是將嬴政的怒氣推向極致
  • 中考歷史——郡縣制
    由國君任免地方官,這制度使分散的權力層層集歸中央,防止因分封而導致分裂。至戰國時代這種制度逐漸為各強國採用,逐漸減少分封於貴族的地區。       縣制起源於春秋時期的楚國,楚武王熊通。熊通,先楚熊坎的次子,奪得兄長熊旬的王位自立為楚王。
  • 《大秦賦》劇情高潮矛盾浮現 嬴政持續進階霸業將成
    國事家事矛盾初浮現,嬴政王者之路困難重重隨著劇情漸入高潮,君臣矛盾逐漸展露,嬴政與相邦(段奕宏 飾)治國理念的差異,導致這對昔日君聖臣賢的組合相行漸遠,相邦瞞著嬴政、無視燕國危難作壁上觀的行為,使嬴政與太子丹友情破裂,太子丹大罵嬴政是個「不仁不義背信棄義的小人」,甘羅在嬴政面前目無君主心無臣道,對嬴政字裡行間的打壓更是將嬴政的怒氣推向極致,李斯(李乃文 飾)
  • 周朝分封制八百年,能不能說明分封制強於郡縣制?
    後世的大一統王朝從來沒有超過三百年,有人說是因為郡縣制削弱了皇權(王權),那麼真實情況是什麼樣的呢? 1.周天子有效控制時間不足周朝一半時間 周朝完全建立應該是在牧野之戰後,但至今牧野之戰的具體時間並不確定,而且可能的時間跨度一百多年。比較被人接受的時間是公元前1046年,從這一年算到公元前256年東周滅亡,共計790年。
  • 《大秦賦》:嬴政娶羋華看似無意,實則一步盤活全局,太雞賊了
    隨著劇情的深入,嬴政也逐漸顯露出帝王之氣。嬴政終於要攤牌了,之前的軟弱與不作為,原來都是他在權衡利弊之下的選擇,他一步步地將這一盤棋下活了。嬴政做夢都想能夠完成一統天下的大業,如果要辦成此事,務必要在趙姬與呂不韋手中拿回權力才行。趙姬本是歌女出身,對於軍國大事,根本沒有絲毫的掌控力度。
  • 雲會議|長周期政治論壇:郡縣制與封建制的歷史糾纏及啟示
    與此同時,王朝又會進入到一個新的循環,這就是「其興也勃,其亡也忽」的政治周期率。1949年的革命是全新的革命。這一革命是對舊制度的替代。新制度不是憑空而降,是歷史上的延續。從政治共同體的角度看,我們現在仍然處於大規模集中統一國家的政治長周期之中。從政治權力角度看,政治權力性質發生了改變,在這一長周期中產生的恆定性制度郡縣制的構造延續下來。
  • 【虛測評】我叫嬴政!!不是贏政!
    當時也記得林峰做的嬴政。所以這套秦國人仔,必入!秦始皇嬴政(前259年—前210年),嬴姓,趙氏或秦氏,名政(一說名「正」),又稱趙政、祖龍等。秦莊襄王和趙姬之子。中國古代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戰略家、改革家,首次完成中國大一統的政治人物,也是中國第一個稱皇帝的君主。嬴政出生於趙國都城邯鄲,後回到秦國。前247年,13歲時即王位。
  • 楚漢爭霸,不僅是秦滅六國的重演,還是郡縣制與分封制度的比拼
    秦始皇嬴政消滅了東方六國,建立起了第一個大一統的王朝。可是殘留的六國勢力並沒有安分下來,仍舊在蠢蠢欲動,企圖找尋機會重新建立舊國。因為忌憚嬴政的威望,雖然明面上不敢有太多的動作,但是背後在一直找尋著機會。
  • 《大秦賦》嬴政為何說自己是男人了?這句話是什麼意思?
    趙姬不想楚女嫁給自己兒子嬴政,就把齊國公主許配給嬴政,嬴政不想娶齊國公主也違背不了他母親的意願,嬴政一臉的不高興,嬴政本以為母親會理解自己,會支持自己的,可沒想到最後的一絲溫暖也被她母后給奪走了。嬴政當晚就派人去他母后寢宮傳話了,說他已經是男人了。嬴政為何派人告訴太后,說自己是男人了?
  • 《大秦賦》:張魯一版嬴政出bug了嗎?與歷史中嬴政的區別
    但是他一代聖君的地位卻沒人質疑,他擅長聽取別人的納諫,燕國的太子丹派出荊軻來刺殺秦王,嬴政險些喪命,但是在他滅了燕國之後,卻沒有對燕國的王公大臣伺機報復。在他統一六國之後,也沒有什麼屠城的行動。這一點說明他的心胸寬廣,懷的是天下,懷的是列國,而不是秦國一個國家。那麼觀眾心中真正演好「嬴政」角色的,有一個前輩——富大龍。
  • 齊國不戰而降,大秦賦劇終,為何?
    齊國不戰而降,大秦賦劇終,為何!大秦賦為何只拍到齊亡,嬴政問鼎帝尊?因為天下凝一之後,秦帝國開始走下坡路。這是創作秦帝國歷史劇的導演所不願呈現的。無論是大秦帝國這部歷史巨作的作者,還是歷史劇的導演,其目的都是在為始皇帝正名,亦或是為世人還原一個真實的始皇帝。
  • 《大秦賦》呂不韋不是奸臣,得知嬴政誅殺嫪毐計劃後,留下了眼淚
    趙姬知道她與嫪毐的事情公開之後,百害而無一利,尤其是這對於壯年時期的嬴政來講是萬萬不能接受的事情,引發的一些後果就不用多說,趙姬即使疼愛政兒,依舊選擇了權力和地位。此刻開始,呂不韋就開始懷疑嬴政,雖然他如今還年少,但在處理政務方面頗有自己的獨斷,對於嫪毐這個害群之馬,他又為何會如此放縱?絕對有深意。直到後來嬴傒派人刺殺嫪毐,秦王竟然親手砍下了大伯的手臂,從這一點也能夠看得出秦王有著自己的謀劃。
  • 《權力的遊戲》:瓊恩·雪諾便是亞梭爾?這些證據印證了這一點?
    最終瓊恩還是在《權力的遊戲》第八季中將丹妮莉絲殺死了,雖然將自己心愛的人殺死了,但他卻沒有過多的難過與愧疚。而瓊恩也因此落下了一個「渣男」的稱呼,瓊恩為何會這樣呢?他真的是如此無情無義,還是另有隱情呢?或許有些真相連他自己都沒曾想到呢?
  • 大秦賦:嫪毐策劃謀反,呂不韋才明白嬴政的真正意圖,嚇得流眼淚
    文/小凡娛影導語:《大秦賦》嫪毐策劃謀反,呂不韋才明白嬴政的意圖,嚇得流眼淚由張魯一、段奕宏等主演的《大秦賦》正在熱播中,在劇中,網友很是期待嬴政摔孩子的這一幕,可惜這一集等了這麼久還是沒有上演,這讓觀眾很是失望,表示劇情太拖沓了,一個嫪毐的篇幅佔太多,不過嫪毐也活不了多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