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團隊發布新冠病毒疫苗動物實驗研究結果

2020-12-17 央視網

  本報北京5月8日電 記者田雅婷從中國醫學科學院新聞中心獲悉,中國醫學科學院醫學實驗動物研究所秦川團隊、科興控股生物技術有限公司、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王祥喜團隊、浙江省疾控中心張嚴峻團隊、中國食品藥品檢定研究院、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傳染病預防控制所等多家單位合作,在國際知名學術期刊《科學》上發表了新冠病毒疫苗動物實驗結果。研究證實,新型冠狀病毒滅活疫苗在恆河猴模型中安全有效,這是首個公開報導的新冠疫苗動物實驗研究結果。

  中國醫學科學院醫學實驗動物研究所所長秦川、浙江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微生物所研究員張嚴峻、科興控股尹衛東、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研究員王祥喜、中國食品藥品檢定研究院研究員李長貴和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傳染病預防控制所研究員盧金星為通訊作者。科興控股高強、中國醫學科學院博士鮑琳琳、浙江省疾控中心博士茅海燕、科興控股王琳、中國食品藥品檢定研究院博士徐康維和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博士楊閩楠為該論文的共同第一作者。

  新冠病毒引起的COVID-19大流行給人們帶來了前所未有的危機,對人類健康和生命造成巨大的威脅,給全球經濟帶來了災難性損失。迄今為止,尚無針對新冠病毒的有效抗病毒藥物,因此迫切需要快速開發有效的新冠疫苗。研究者從11名感染了新冠病毒的住院患者(包括5名ICU患者)的支氣管肺泡灌洗液中,分離出多個新冠病毒毒株,其中來自中國的5株,來自義大利的3株,來自瑞士、英國和西班牙的各1株。這11個毒株廣泛散在分布於基於所有可用序列構建的系統發育樹上,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正在流行的病毒種群。

  研究者選擇CN2株用於疫苗製備,開發了一種純化的滅活新冠病毒候選疫苗,並進行了中試生產。該疫苗在小鼠、大鼠和非人靈長類動物中均可誘導新冠病毒特異性中和抗體產生。這些抗體能有效地中和所選的其他10株(CN1、CN3-CN5和OS1-OS6)具有代表性的新冠病毒毒株,表明它們對世界範圍內廣泛流行的新冠病毒毒株都可能有潛在的中和能力。隨後研究者在疫苗免疫後的恆河猴中,進行了攻毒實驗以評價疫苗免疫原性和保護效果。研究者在第0、7和14天給恆河猴接種不同劑量的疫苗,結果顯示,第2周可以誘導出S蛋白特異性的IgG和中和抗體,接種疫苗後第22天進行攻毒。結果顯示,與對照組相比,疫苗免疫後的恆河猴肺部組織病理變化顯著減小,病毒載量也顯著下降。高劑量組的恆河猴感染後的第7天,咽喉、肛門和肺部都未檢測到病毒,也沒有觀察到抗體依賴的增強現象,以對新冠病毒攻毒提供完全的保護。研究者又通過觀測臨床指標和生化指數來驗證該疫苗的安全性,發現所有接種疫苗的恆河猴均未發現發燒和體重減輕現象,且食慾和精神狀態都保持正常。在血液和生化分析方面,接種了疫苗的恆河猴的淋巴細胞亞群比例以及關鍵細胞因子與對照組相比均沒有顯著變化。在第29天對接種疫苗恆河猴的肺、心、脾、肝、腎和腦在內的各種器官組織的病理學評估表明,該疫苗也沒有引起顯著的病理學特徵,以上結果表明,該疫苗在恆河猴中具有安全性。

  基於上述研究結果,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已於4月13日批准該疫苗進入臨床研究,Ⅰ期臨床研究於4月16日在江蘇省徐州市睢寧縣正式啟動,首批志願者已經順利入組並完成首針疫苗接種。

相關焦點

  • 新冠疫苗動物實驗出爐 需再測試ADE效應
    作者:時代財經 趙鵬宇日前,全球首個新冠疫苗動物實驗數據出爐。該研究是新冠病毒(SARS-CoV-2)滅活病毒疫苗(PiCoVacc)的臨床前動物模型的中試(pilot-scale)研究,也是目前為止公開報導的第一個SARS-CoV-2疫苗動物實驗結果。
  • 中國團隊設計新冠疫苗新平臺,發布mRNA首個動物實驗數據
    疫苗被認為是終止此次新冠大流行,並幫助恢復全球經濟的最有效方法之一。來自上海交大、復旦大學等機構的聯合科研團隊最近設計了一款mRNA新冠疫苗。該疫苗通過模擬冠狀病毒表面蛋白和內部核酸,從而結合了滅活疫苗和mRNA疫苗的功能,這為全球的抗疫提供了一個全新的疫苗平臺。
  • 中國疫苗結果出來!腺病毒疫苗擔憂不必要,中國疫苗三點吊打美國
    對腺病毒疫苗擔憂不必要前不久,英國的腺病毒疫苗進入疫苗實驗的第一步「動物實驗」,即顯示失敗現象;而同時美國的mRNA疫苗卻傳出好消息。然後越來越多人開始擔憂或質疑腺病毒疫苗行不通,而中國第一支新冠疫苗就是陳薇院士聯合多個團隊研發的腺病毒疫苗,於是很多人開始推測中國第一支疫苗研發也很可能會失敗,甚至還有人開始追捧美國疫苗。現在中國腺病毒疫苗研髮結果出來了,而且直接得到《柳葉刀》的認可並發文,事實證明,對腺病毒疫苗的所有擔憂都是不必要的。
  • 學術頭條:全球首個新冠疫苗動物實驗結果,發現距地球最近的黑洞...
    研究顯示新冠病毒去年年底可能已全球傳播倫敦大學學者領銜的團隊分析了來自全球新冠病毒感染者的超過7500個病毒基因組數據。研究人員確認了病毒基因組中198個曾重複發生的變異,從而探討病毒在人群中如何演變並逐步適應人類宿主。他們發現,這些新冠病毒共享的同一祖先來自2019年年底,這個時間段正好可能是新冠病毒跳躍到人類宿主的時間。
  • 流感疫苗、肺炎疫苗能預防感染新冠病毒?真相是……
    沒有證據表明麻風腮疫苗與自閉症之間存在關聯。流感疫苗、肺炎疫苗能預防感染新冠病毒?每一種疫苗都是針對病原體產生的,比如肺炎球菌疫苗,是針對13種感染人體所引起的疾病,包括中耳炎、肺炎甚至腦膜炎進行預防的。
  • 新冠病毒元兇是它?中國農業科學院這一研究結果能否定論?
    新冠病毒元兇是它?中國農業科學院這一研究結果能否定論? 活躍思維 科技日報12月10日發布的一條消息表明,「由中國農業科學院哈爾濱獸醫研究所步志高團隊領銜的研究論文《新冠病毒在水貂中的複製、致病及傳播能力研究》,闡釋了水貂新冠病毒傳播給人類背後的機理」。
  • 新冠病毒可能發生ADE嗎?同家族病毒已有先例,急需科學實驗!
    此後大量的研究也集中在ADE與冠狀病毒疫苗研發難點上,2019年,袁國勇教授團隊還發表了一項使用中國獼猴進行的SARS-CoV感染與疫苗嘗試的研究,該研究在疫苗作用的結局中產生了讓人遺憾的結果——使用了疫苗的獼猴因感染而造成的肺部損傷比對照組更嚴重。
  • 新冠疫苗最新進展!中國有項目進入臨床二期 牛津大學試驗動物全部...
    4疫苗研發之路仍然漫長,牛津大學的項目已經宣告失敗,中國的兩個賽道的項目雖然進入不同臨床階段,但正式應用時間依舊待定。 5新冠病毒特效藥的功效整體存疑,中美不同項目的實驗結論甚至大相逕庭。
  • 中英2款新冠疫苗臨床試驗結果出爐!深度解析5大新冠疫苗研究的現狀...
    7月20日,The Lancet雜誌分別介紹了中國和英國兩款新冠疫苗的臨床試驗成果,腺病毒載體疫苗路線上的兩個「明星」呈現出「雙雄爭霸」的態勢。從實驗結果來看,兩款疫苗均能實現對新冠病毒(SARS-CoV-2)的免疫反應,並且誘導了高效的T細胞免疫應答。
  • 腺病毒載體疫苗月底開展動物實驗
    焦點二  腺病毒載體疫苗本月28日前開展動物實驗省疫情防控指揮部辦公室科研攻關組組長、省科技廳廳長王瑞軍指出,為發揮科技在疫情防控中的支撐作用,省科技廳組織啟動開展新型冠狀病毒疫苗研發工作,各單位積極進行科研攻關,目前已取得了一些階段性進展。「疫苗有幾種技術路線,目前廣東布局了三種。」
  • 全球新冠疫苗競賽最新進展:多款疫苗Ⅲ期臨床試驗啟動
    @健康時報 8月6日消息,全球新冠疫情蔓延下,包括中國在內的多個國家都在「爭分奪秒」地研製新冠肺炎疫苗。數月來一直備受世界矚目的新冠病毒「疫苗競賽」都有了階段性進展。那麼,各個國家新冠疫苗研製的最新進展如何?
  • 科興董事長尹衛東:新冠病毒滅活疫苗7月份試生產
    科興控股董事長尹衛東表示,我們在恆河猴身上進行了試驗,這是最接近人類的一種實驗動物。我們發現,接種疫苗的恆河猴在受到高濃度新冠病毒攻擊的時候,病毒載量明顯下降,七天後就找不到病毒了,這說明這些被感染的恆河猴得到了疫苗的保護。
  • 中英兩款新冠疫苗同日發布實驗結果論文!好消息壞消息,醫殤一股腦...
    中國的疫苗Ad5-nCoV中國的研究正是中國工程院院士陳薇領銜團隊研發的腺病毒載體疫苗,論文題目為《5 型重組腺病毒新冠疫苗在 18 歲以上健康成年人中的免疫原性和安全性:一項隨機研究表明,新冠肺炎的重症率、死亡率隨年齡增長顯著升高。陳薇院士團隊在Ⅱ期臨床試驗設計中重點關注了年長人群,最年長受試者84歲也產生了抗體。與18-54歲年齡階段相比,該疫苗在年長人群(大於55歲)中的免疫原性稍弱,但安全性良好。Ⅱ期臨床試驗結果,進一步證明該疫苗在 18 歲以上的健康成年人中是安全的,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
  • ...陳薇團隊新冠疫苗二期臨床試驗完成,牛津疫苗臨床中期結果發布
    陳薇團隊新冠疫苗二期臨床試驗完成7 月 20 日,《柳葉刀》(The Lancet)在線發表了中國工程院院士陳薇團隊研發的新冠疫苗 II 期臨床試驗相關研究,結果顯示該疫苗是安全的牛津疫苗臨床中期結果發布7 月 20 日,《柳葉刀》發表了牛津大學和阿斯利康製藥公司合作研發的新冠疫苗臨床實驗中期結果:近千名被試能夠產生免疫反應,但也有 60% 的被試者存在發燒、頭痛、肌肉酸痛、注射部位反應等輕度或中度副作用,可以自行緩解。該疫苗名為 AZD1222,是世衛組織公布的正在進行臨床試驗的 23 種潛在新冠疫苗之一。
  • 美國針對新冠病毒的疫苗在西雅圖開始首次臨床試驗
    來源:新京報網原標題:美國開始疫苗人體試驗,中國重組新冠疫苗臨床試驗獲批 美國研製的新冠疫苗「mRNA-1273」進行人體試驗前,尚未獲得動物試驗模型數據。新京報訊(記者 陳沁涵)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NIH)於當地時間16日表示,針對新冠病毒的疫苗當天在西雅圖開始首次臨床試驗。首批接種疫苗的志願者有45人,均為18至55歲的健康成年人,其中4人在16日接受注射。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發布消息稱,新冠病毒疫苗開始臨床試驗。
  • 學術頭條:中國率先開啟新冠疫苗二期臨床研究,湖北高校就業幫扶...
    我國新冠病毒滅活疫苗獲批進入臨床試驗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科研攻關組表示,我國兩款新冠病毒滅活疫苗獲得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一二期合併的臨床試驗許可,成為首批獲得臨床研究批件的新冠病毒滅活疫苗中國率先開啟新冠疫苗二期臨床研究中國目前已經有3個疫苗獲批進入臨床實驗,其中陳薇院士團隊的腺病毒載體疫苗首個獲批進入臨床研究,已於3月底完成了一期臨床實驗,並於4月9日開始招募二期臨床實驗志願者,這是全球首個啟動二期臨床研究的新冠疫苗品種。
  • 新冠疫苗十問,為你解疑釋惑|新冠疫苗|疫苗|滅活疫苗|新冠病毒
    境外新冠疫情加速蔓延,新冠疫苗研發正在與病毒賽跑。近日,個別國家已經批准新冠疫苗的緊急使用。在我國,也有令人振奮的消息傳出:至今已有6個國產新冠疫苗進入三期臨床試驗研究。有專家表示,「疫苗推廣之時,就是世界重啟之日」。
  • 與新冠病毒賽跑 美英澳加速研發疫苗
    目前,世衛組織正努力匯聚科學界力量,以加強各國合作共同研究針對新冠病毒防治的疫苗、療法和診斷技術。尋找爆發源頭在新冠疫情爆發後,全球的科學家們開始對病毒基因組進行深入研究,試圖了解其起源,以及它在蝙蝠及其他物種中發現的相關病毒系譜上的位置。
  • 新冠病毒D614G突變沒影響疫苗效果,反而對疫苗更敏感
    好在最近關於疫苗的好消息不斷出現,輝瑞/BioNTech和Moderna先後公布了三期臨床實驗中期分析結果,疫苗的有效性均大於90%,為控制疫情恢復正常生活帶來了曙光。但病毒難以對付的一個原因就在於其能夠快速突變,進而影響其傳播能力、毒力等特徵。例如現在流行的主要毒株G614,在出現短短幾個月後迅速佔據了主導地位(圖1),已有多篇文章證實該突變會增強新冠病毒的傳播能力。
  • 用流感疫苗預防新冠病毒感染
    他們發現,截至2020年6月1日,在未接種流感疫苗的人群裡,有2.23%的人新冠病毒檢測呈陽性,而接種了流感疫苗的人群裡,有1.33%新冠病毒檢測呈陽性,接種流感疫苗者感染新冠病毒的概率比未接種者少39%。內提亞表示,這只是初步研究,還需要進行進一步實驗才能得出結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