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苗動物實驗出爐 需再測試ADE效應

2021-01-13 手機鳳凰網

作者:時代財經 趙鵬宇

日前,全球首個新冠疫苗動物實驗數據出爐。

圖源:視覺中國

4月20日晚間,由中國醫學科學院秦川團隊領銜,聯合北京科興生物技術有限公司等多家單位合作,在預印本bioRxiv上傳了題為「Rapid development of an inactivated vaccine for SARS-CoV-2 」的研究文章。該研究是新冠病毒(SARS-CoV-2)滅活病毒疫苗(PiCoVacc)的臨床前動物模型的中試(pilot-scale)研究,也是目前為止公開報導的第一個SARS-CoV-2疫苗動物實驗結果。

圖源:網絡

根據文章摘要,該SARS-CoV-2病毒滅活候選疫苗可以在小鼠、大鼠和非人類靈長動物中產生特異性中和抗體。通過對恆河猴臨床症狀、血液生化指標的監測,研究者系統評價該疫苗效果良好,具有較好的安全性。這些數據也支持了SARS-CoV-2人用疫苗的快速臨床開發。

目前,國內從5條技術路線開展的新冠疫苗研製工作,均已經在動物模型上開展了有效性評價,其中部分疫苗完成了動物實驗,進入了臨床試驗。

秦川此前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動物模型就是在實驗室裡研製的「病人」。任何一種藥物和疫苗,在進入臨床應用前,都需要動物模型這種特殊的「病人」來檢驗其有效性。

疫苗與科學領域研究專家陶黎納4月21日對時代財經表示,動物模型的建立和研究對於疫苗的安全有效性確有一定意義,但對於疫苗安全性問題也不必過於擔心。「疫苗本質是一種微生物,人類長久以來一直在與各種微生物打交道,而人體對於微生物所產生的反應已經較為直觀,並不會出現意想不到的情況。」

候選疫苗產生高滴度抗體

當前, SARS-CoV-2疫苗正在多途徑緊急開發中,國內已有3個疫苗獲批進入臨床試驗,其中陳薇院士團隊研發的腺病毒載體疫苗已經進入II期人體臨床試驗。

圖源:網絡

而秦川團隊實驗中所採用的滅活疫苗是一種經典疫苗形式,具有很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此前已經在疫苗研發中得到廣泛應用,例如大眾所熟知的流感病毒疫苗和脊髓灰質炎疫苗等。

陶黎納表示,相比其他疫苗技術產生直接針對病毒S蛋白的抗體,滅活疫苗有所不同。「由於滅活疫苗是一整個病毒體,所以無法專門針對某種病毒產生抗體,而是通過中和抗體的形式對病毒產生抑制作用。」

此次,研究人員從11名中國、義大利、瑞士、英國、西班牙等新冠肺炎確診患者的支氣管肺泡灌洗液中分離出了新冠病毒毒株,包含新冠病毒毒株的11個樣本廣泛分布在所有可用基因序列構成的系統發育樹上。而研究人員選擇了其中一個毒株,開發出了純化滅活的SARS-CoV-2病毒疫苗PiCoVacc。

為了評價該候選疫苗的免疫原性,研究者在小鼠中進行了不同劑量的試驗,結果顯示,SARS-CoV-2的特異性免疫球蛋白迅速被誘導出來,並在第六周達到峰值。其中,特異性免疫球蛋白佔病毒S蛋白抗體反應的一半,表明其是主要的免疫原,這一結果也與恢復期的COVID-19患者的血清學特徵相似。

陶黎納表示,從試驗情況來看,PiCoVacc誘導出了更高滴度的S蛋白特異性抗體,這也可能說明了該疫苗能夠引發更有效的抗體反應。

陶黎納進一步對時代財經指出,「試驗中注射的疫苗劑量相對精確,所以有把握可以產生更高的抗體,但在自然感染新冠病毒的情況下,患者身上會出現很多不確定性,例如產生的抗體量很低甚至不產生抗體等情況。」

結合實驗結果,研究人員還表示,目前還不能確定SARS-CoV-2感染的最佳動物模型,但是恆河猴是研究SARS-CoV-2感染很有希望的動物模型。

陶黎納也認為,試驗中動物模型的選擇很多,選擇與人類體制更接近的靈長類動物做相應的試驗,這樣得出的數據會相對有把握一些。

隨後研究者在恆河猴中進行攻毒實驗,首先接種疫苗,在第0、7和14天接種三次兩種劑量(3ug和6ug),結果顯示,S蛋白的異性的IgG和中和抗體在第2周被誘導出來,並在第3周繼續增加。滴度與恢復期的COVID-19患者的血清相似。隨後研究者在第22日進行攻毒(通過氣管內途徑將新冠病毒毒株直接接種到動物肺中),結果顯示,與對照組相比,接種過疫苗的恆河猴病毒肺部組織病理變化顯著減小。此外,病毒載量也顯著下降,在6ug組感染後第七天,咽喉、肛門和肺部都檢測不到病毒。

PiCoVacc在非人類靈長類動物中的免疫原性和保護功效,圖A為接種後SARS-CoV-2-特異性IgG反應;圖B為接種後和感染後恆河猴體內中和抗體滴度;圖C、D、E分別代表恆河猴咽部、肛門和肺部的病毒載量,藍色代表中等劑量組,粉色代表高劑量組新冠疫苗或存在ADE效應

值得一提的是,雖然研究人員觀察到在感染前,中等劑量組(3ug)體內存在較低的中和抗體滴度,可能提供部分保護,但不同劑量組中任何接種過疫苗的恆河猴均未觀察到ADE效應。

ADE效應即抗體依賴性增強,指的是原本通過注射疫苗後應當形成抵抗病毒的抗體,因某些原因反而使病毒的感染性增強,為病毒「助攻」。

陶黎納向時代財經進一步解釋稱,此前一種治療蚊媒傳染病的登革熱疫苗被發現有比較明顯的ADE效應,部分注射過該疫苗的人再次感染產生了更嚴重的反應。「但目前在疫苗領域,ADE效應僅出現在了登革熱疫苗上,不同的生物和病毒的表達機制尚未有清晰的解釋。」陶黎納說。

不過,對於「新冠疫苗可能存在ADE效應」的消息並非空穴來風。

時代財經注意到,2019年,袁國勇團隊曾發表一項使用中國獼猴進行的SARS-CoV感染與疫苗嘗試的研究,該疫苗最終產生了ADE效應,使用了疫苗的獼猴因感染而造成的肺部損傷比對照組更嚴重。同樣,針對冠狀病毒MARS,有研究人員在此前的實驗室試驗中也觀察到過ADE效應。

目前秦川團隊發布的的動物試驗結果中明確表示,疫苗沒有觀察到ADE效應。

陶黎納認為,「僅一次試驗還不足以說明後續的滅活疫苗試驗都不出現ADE效應,目前依然存在很大不確定性,需要接下來更多試驗驗證。」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與秦川團隊聯合發布該結果的北京科興生物製品有限公司,是中國唯一一家在美上市的疫苗企業科興控股的控股子公司。此前,該公司曾研製並完成全球第一支SARS病毒滅活疫苗一期臨床研究,研製出中國第一支A型肝炎滅活疫苗、中國第一支甲型B型肝炎聯合疫苗、全球第一支甲型H1N1流感疫苗。

同時,該公司旗下另一子公司北京科興中維生物技術有限公司研製的新型冠狀病毒滅活疫苗克爾來福,已於4月13日進入人體臨床試驗階段,目前第一批志願者已完成接種。

相關焦點

  • 新冠疫苗潛在風險:ADE效應究竟有多可怕?
    撰文 | Gene近來,各國的新冠疫苗研發紛紛進入三期臨床階段,新冠病毒(SARS-CoV-2) 疫苗的安全性問題再次進入公眾視野。不少文章都提到,ADE效應可能是新冠疫苗的潛在風險。什麼是ADE效應?
  • ADE效應,新冠疫苗研發之踵?(下篇)
    美國內華達州的二次感染病例的時間軸 雖然體外實驗發現了 SARS 與 MERS 會在細胞水平通過感染巨噬細胞引發 ADE 效應,但是動物模型的研究並不能給出明確的免疫病理學證據來證明 ADE 效應存在於在機體層面。
  • 高福一直擔心的ADE是什麼?Nature子刊重磅綜述:ADE效應與新冠疫苗...
    本文作者:麥田兔子 轉載留言即可 疫苗和抗體藥物的一個主要目標是產生抗體,通過阻斷病毒與其細胞受體結合或與細胞膜的融合作用阻止新冠病毒(SARS-CoV-2)進入細胞。
  • 最新研究發現:新冠疫苗不引發ADE效應
    有關新冠疫苗可能會引發ADE效應問題,一直都是公眾關注的焦點。最新科學研究發現,即便直接把在體外有很強ADE作用的抗體打進小鼠和猴子體內,也基本不發生感染增強作用。這為國內正在全面接種的新冠滅活疫苗的安全性提供了一個有力證據。
  • 中國團隊發布新冠病毒疫苗動物實驗研究結果
    ,在國際知名學術期刊《科學》上發表了新冠病毒疫苗動物實驗結果。研究證實,新型冠狀病毒滅活疫苗在恆河猴模型中安全有效,這是首個公開報導的新冠疫苗動物實驗研究結果。  中國醫學科學院醫學實驗動物研究所所長秦川、浙江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微生物所研究員張嚴峻、科興控股尹衛東、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研究員王祥喜、中國食品藥品檢定研究院研究員李長貴和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傳染病預防控制所研究員盧金星為通訊作者。
  • 防疫新科普|新冠疫苗研發的最大不確定性是ADE副作用
    最近,我國新型冠狀病毒疫苗研發傳來好消息:由國藥集團中國生物武漢生物製品研究所、北京科興中維生物技術有限公司各自聯合有關科研機構開發的兩款新冠病毒滅活疫苗,啟動一二期合併的臨床試驗;由軍事科學院軍事醫學研究院陳薇院士團隊研發的腺病毒載體新冠病毒疫苗,啟動二期臨床試驗。什麼是滅活疫苗和腺病毒載體疫苗?
  • 首個新冠疫苗動物實驗數據出爐,動物實驗對治療疾病有多重要?
    在新冠肺炎全球大流行時,中國醫學院的科學家發表了首個新冠疫苗的動物實驗數據,結果樂觀。如今,動物實驗已成為醫學實驗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關係著人類健康甚至是動物的安全。那麼,動物實驗是如何進行的?管理體系又是怎樣的?
  • 新冠病毒可能發生ADE嗎?同家族病毒已有先例,急需科學實驗!
    實際上,ADE的問題不必追溯到西班牙大流感,僅就新冠病毒所在的冠狀病毒家族,與ADE的關係也已經夠源遠流長了。在本世紀初發生那場著名的SARS感染之前,上世紀的研究者就已經發現動物身上的冠狀病毒會通過效果不佳的抗體發生ADE,導致疫苗開發困難——實際上,這個問題直到今天也沒有解決。
  • 學術頭條:全球首個新冠疫苗動物實驗結果,發現距地球最近的黑洞...
    他們發現,這些新冠病毒共享的同一祖先來自2019年年底,這個時間段正好可能是新冠病毒跳躍到人類宿主的時間。中國團隊發布全球首個新冠疫苗動物實驗研究結果6日,《科學》官方網站發布了中國科學團隊完成的首個新冠疫苗動物實驗研究結果。研究者從11名新冠肺炎確診患者的支氣管肺泡灌洗液中分離出了新冠病毒毒株。研究人員選擇了其中一個毒株,開發出了純化滅活的SARS-CoV-2病毒疫苗PiCoVacc。
  • 新疫苗實驗刷屏,科學的AB測試是如何混淆視聽的?
    文中詳細描述了,在丹麥進行的、關於戴口罩預防新冠感染的隨機對照試驗:6000 人隨機分成兩組,做了兩個月試驗,外出保持社交距離並戴口罩組的感染率是 1.8% ,外出保持社交距離不佩戴口罩的對照組感染率是 2.1% 。因為兩組的感染率差異不顯著,結果不具有統計學意義。因此,在這組實驗中,結論是 「戴口罩的防護作用是無效的」。
  • 中英2款新冠疫苗臨床試驗結果出爐!深度解析5大新冠疫苗研究的現狀...
    7月20日,The Lancet雜誌分別介紹了中國和英國兩款新冠疫苗的臨床試驗成果,腺病毒載體疫苗路線上的兩個「明星」呈現出「雙雄爭霸」的態勢。從實驗結果來看,兩款疫苗均能實現對新冠病毒(SARS-CoV-2)的免疫反應,並且誘導了高效的T細胞免疫應答。
  • 什麼是ADE效應?
    更糟糕的是,這個抗體會幫助新血清型毒株侵入宿主細胞,從而讓病毒在更快的速度下完成繁殖-入侵-再繁殖這一過程,加重了病症程度。科研人員解析了下面三個產生ADE效應作用機理。1. ADE效應最初的闡釋——Fc介導的ADE效應Fc我們在背景知識裡已經了解到了,它就是抗體的主幹,我們也知道這塊結構是不參與病毒結合的。
  • 新冠疫苗最新進展!中國有項目進入臨床二期 牛津大學試驗動物全部...
    4疫苗研發之路仍然漫長,牛津大學的項目已經宣告失敗,中國的兩個賽道的項目雖然進入不同臨床階段,但正式應用時間依舊待定。 5新冠病毒特效藥的功效整體存疑,中美不同項目的實驗結論甚至大相逕庭。
  • ...英語、計算機等級考試將全額退費;首個新冠疫苗動物實驗數據...
    每經編輯:王曉波1丨4月9日以來哈爾濱新冠肺炎疫情致62人感染,已傳播兩省份據黑龍江省衛健委通報,4月19日0-24時,黑龍江省省內新增確診病例3例,新增無症狀感染者3例,均為哈爾濱市報告。至此,黑龍江省哈爾濱市新冠肺炎疫情跨省傳播已涉兩個省份。2丨全國英語、計算機等級考試取消將全額退費:50個工作日完成退費工作日前,教育部考試中心發布《2020年3月全國英語等級考試(PETS)退費說明》和《全國計算機等級考試(NCRE)退費說明》。對於兩項考試已報名的考生,繳納的考試費將進行全額退費處理。
  • 新冠疫苗11月進展速覽
    新冠疫苗的研發正在激烈角逐階段,首先我們需要了解的是疫苗研發有哪些必經歷程呢?疫苗從研發到大規模使用大致分為如下階段:研發、註冊、批量生產、運輸流通、大規模使用。 首先,臨床前實驗階段:在小型動物如小鼠或者靈長類動物如猴子等身上注射研製的疫苗,以查看免疫應答狀況。其次,1-3期臨床試驗階段。
  • 歷史解密:登革熱病毒的ADE效應
    而對於很複雜、很「智慧」的病毒,如登革熱病毒、愛滋病毒、疫苗可能適得其反,是因為有ADE效應存在。那麼什麼是ADE?以上面圖示說明:針對病毒S1的疫苗接種人體,人會產生相應的抗體對抗疫苗,因為疫苗模仿病毒S1,所以這樣的抗體也能對付病毒S1。
  • 俄「矢量」中心正在基於麻疹疫苗研製同時預防麻疹病毒和新冠病毒...
    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sputniknews報導,俄羅斯「矢量」國家病毒學與生物技術研究中心除研製肽疫苗外,正在基於麻疹疫苗研製重組藥物,這種二價疫苗將能同時預防麻疹病毒和新冠病毒。現在,俄羅斯聯邦消費者權益保護和公益監督局「矢量」國家病毒學與生物技術研究中心的4種疫苗正處於不同研發階段。
  • 解讀研發中的新冠疫苗及其生產工藝
    北京康樂衛士將新冠病毒的最有效的抗原成份(表位)基因拿出來,插入到其它病毒的結構蛋白基因中,進行體外重組和融合蛋白表達,製成多肽疫苗,正在動物體內進行測試[13]。值得關注的是,廈門大學和長春百克生物等單位聯合研發的減毒流感病毒載體新冠疫苗也在研發中,該類疫苗可以通過鼻腔滴注方式接種[19],如果研製成功有利於提高疫苗接種率。該流感病毒載體疫苗正在進行實驗動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研究,預計4月底完成候選疫苗的臨床前研究[20]。
  • 俄羅斯研發「酸奶新冠疫苗」 鼻滴式疫苗也將人體試驗
    俄羅斯在研製新冠疫苗的道路上不走尋常路!令吃貨期待的酸奶疫苗俄羅斯科學家正在研發一種針對新冠病毒的疫苗,這種疫苗可以以發酵乳製品(即酸奶)的形式服用。塔斯社6月2日援引俄科學院副院長切霍寧的話報導,位於聖彼得堡的實驗醫學研究所正研製一種通過酸奶製品口服的新冠疫苗。切霍寧說,新冠病毒通過其表面的刺突蛋白與人體細胞表面受體結合後感染人體細胞。俄專家複製了編碼合成刺突蛋白的病毒基因,並將該基因導入某益生菌負責編碼合成表面菌毛的一個基因區域,進而得到一種表面帶有抗原蛋白的細菌。
  • 什麼是ADE效應? - 中國科學院微生物所
    更糟糕的是,這個抗體會幫助新血清型毒株侵入宿主細胞,從而讓病毒在更快的速度下完成繁殖-入侵-再繁殖這一過程,加重了病症程度。科研人員解析了下面三個產生ADE效應作用機理。1.令我們欣慰的是該研究團隊只是在體外實驗中發現了這一現象。但是即使在體內實驗中目前還沒發現這種機制的ADE效應,我們還是應該謹慎小心為上,特別是在應用抗體進行治療的時候要警惕ADE效應的產生。代表病毒:嚴重急性呼吸道綜合症冠狀病毒和中東呼吸症候群冠狀病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