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經常會羨慕一些表達能力好的人,因為感覺他們說話很有感染力,而且邏輯性也強,能夠讓人願意去聽,也能夠聽得明白。
自己也去學了一些演講之類的技巧,但表達能力還是一般,說出來的東西還是很混亂,沒有邏輯性。
其實任何的表達,都是需要有一定的思維來支撐,沒有一個好的思維方式,也就無法有一個好的表達方式。
今天給大家介紹三個表達過程常用的思維方式,分別是發散思維,類比思維和形象思維,掌握這些思維方式,在交流表達中直接套用,你的表達能力就會有一個大的提升。
思維方式
這三個思維方式其實在日常表達中也經常會用到,只是很多數人沒有注意過,也不會特意來使用,先來看一個例子。
Q:水杯能用來做什麼?
A:當然是用來喝水了。
這是常規的,固定的思維方式。
Q:除了喝水,還能用來做什麼?
A:還可以當花瓶,用來插花。
這就是一個發散的思維方式了。
Q:為什麼可以當花瓶?
A:你看現在很多花瓶也都是玻璃做的,透明的,這個水杯也是,當然可以當花瓶。
這其實是一個類比思維方式。
Q:可是水杯沒有花瓶好看,用來插花,花能好看嗎?
A:花好不好看,關鍵在於花本身,而不在於它放在一個什麼地方。就像金子放在沙灘上,他永遠是閃閃發光的。
這個其實就採用了一個形象的思維方式。
採用不同的思維方式表達出來是不是會更豐富一些?
接下來看看具體這三個思維方式該如何去鍛鍊。
發散思維
發散思維就是由一個點擴散到更多的一個點。
像上面說的,水杯除了喝水以外還能用來做什麼?除了當花瓶,你還能想到什麼?
還可以用來當鏡子,還可以用來當筆筒,甚至可以用來揍人。這些也是完全可以的,不要只限定在它本身的用途上面。
日常生活中,可以找一個視線範圍內能看到具體事物,通過觀察它,嘗試想到其它更多的事物,打破常規,不要只限定在固化的思維,多去想想別的。
類比思維
類比思維,就是由一個事物得出另外一個事物來。
因為鳥會飛,而麻雀屬於鳥類,所以麻雀也會飛。因為瓶子可以當花瓶,而水杯也是瓶子,所以,水杯也可以用來做花瓶。
一開始類比的結果可以不管是否正確,先多去嘗試,多練習舉一反三的過程。觀察日常生活中兩個不同的事物,找找它們的相同點都有哪些。
形象思維
形象思維可以理解為比喻。
把花比喻成金子,因為「是金子,哪裡都會發光」這句人人都有印象,換成「是好看的花,在哪裡都會被人看到」,人們會更容易理解。多用一些比喻來表達自己的意思,能夠讓自己的表達變得更加的生動具體。
日常生活中要練習聯想,發揮自己的想像力,把不同的事物建立連接。
以上就是三種表達過程中會用到的思維方式,你對些有何看法,歡迎留言。
螞蟻《好好工作》《自控力》作者成長導師,百萬人氣講師自律達人,堅持4點起床四年多效率達人,每天完成一篇文章;每周一次微課分享實踐達人,兩年完成從普通員工到總監,三年實現面朝大海理財達人,每月2000,兩年理財收益可達到10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