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說話」不等於「會」說話,孩子的表達能力你有重視嗎?

2020-08-10 熠起童行

每次看到別人家的孩子彬彬有禮、款款而談,很多家長心裡都非常羨慕。

因為比起別人家的孩子,自己家的孩子實在是太令人頭疼了:


在家是喋喋不休,出門變「啞巴」;


有陌生人在場就害怕,一直沉默,不敢說話;


上課不敢發言,回答問題臉紅心跳,條理不清晰,吞吞吐吐!


班上競選,本來條件可以,但膽小,不敢發言,錯失機會!


與同學相處,無話可說,要不就怕說錯話,遭取笑,越來越不自信,社交圈也越來越小,幾乎沒有朋友!


在家又唱又跳,學校有演出卻從來不敢上臺表演......


不少家長甚至開始懷疑:是不是孩子性格問題?是不是孩子不夠聰明?其實真不是。


孩子在集體中沒有存在感、不敢表達自己的想法、不容易結交朋友……不是性格不好不聰明,而是因為孩子語言表達能力不足

一旦孩子有了語言表達能力,他就會變得有自信、敢表現;他的理解能力也會更強,思維邏輯都會顯著優於一般的孩子


所以說,孩子的語言表達水平決定他未來的競爭力溝通與表達貫穿孩子一生,如果不能從根本上改善,會影響一生!


在日常生活中,如何提升孩子的表達能力呢?今天我們就來看一看:

詞彙積累


要想流利的表達,肚子裡必須要有東西才行。在孩子黃金的小學時段,要多背誦一些詞彙,例如:論語、詩詞、成語甚至歇後語等,豐富孩子的詞彙量,假以時日,在表達中一定會展現出來。還可以多用打比方的方式。例如:孩子說陽臺上的花開了,家長可以引導孩子換一種說法——花開後像什麼,像不像一隻美麗的蝴蝶。


讓孩子學會用比喻手法,因為學語言和培養想像力是同步進行的。用詞儘量豐富多彩,避免語言單調貧乏。


比如:比「好看」更形象的詞,可以說「漂亮、美麗」等——晚上城市廣場的燈亮了,用於形容燈的詞有燈火輝煌五顏六色等。


父母要有意識地重複一些新詞語並把它放在句中來說,不斷強化鞏固,讓孩子語言一開始就有個高起點。


語言遊戲

首先是每天的交流非常重要,這是讓孩子開口說話的最佳時機。無論是讀完一本書、看完一場電影、甚至是打完一場遊戲,都可以跟孩子交流:書裡面的人物,電影裡面的精彩細節,甚至這個遊戲設計得怎麼樣……這時候有個訣竅——家長是採訪者和傾聽者,家長說的越少問的越多,孩子的思考越多、說得越多。


想要進一步發展語言能力僅靠平時交談還不夠,家長可以想方設法利用散步、睡前等時間來做語言訓練遊戲,比如成語接龍,故事接龍等等。


今天推薦給大家家庭辯論會,這是鍛鍊孩子語言思維最好的辦法。晚飯過後,就某個議題展開辯論,可以是熱點、國家大事,也可以是學校裡發生的小事。只要雙發觀點不一致,就可以展開辯論。在辯論中學習一些小技巧,甚至辯論完,家長可以跟孩子分享辯論的優劣之處,教孩子下一次如何說服你。腦力的對戰,才是表達的高級境界。

戶外體驗

孩子對於外面的世界總是充滿好奇與激情,事實證明,多帶領孩子到戶外遊玩有利於他們開闊眼界,增長知識。父母可以策劃不同的旅遊活動,讓孩子把旅途中看到的聽到的用語言描述出來,在旅途中學習語言。


比如,孩子喜歡看大海,家長就要有意識地引導他通過聽、看、觸認真觀察海水的顏色、波濤,天空的景色。回家後引導孩子有條理地描述出來講給大人聽。


這種口頭語言訓練能養成孩子細心觀察的好習慣,同時,為將來向書面作文過渡打下牢固的基礎。


集體活動

多讓孩子參加集體活動,集體活動是鍛鍊孩子膽量和能力的最佳時機。

課堂發言、演講活動、詩歌朗誦等活動對孩子的能力,尤其是語言表達能力的提升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因此家長要支持和鼓勵孩子積極參加集體活動,對孩子表現出的不足要做到多鼓勵少打擊,通過正確的方法幫助其改正。


培養閱讀習慣


俗話說,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寫作是這樣,語言方面的能力也是同樣的道理。


閱讀可以豐富孩子的詞彙量,充足的閱讀可讓孩子不斷積澱,從而提高語言表達和寫作能力。


對於小學生來說親子共讀是一個好辦法,家長要常常和孩子一起讀書一起交流討論,當孩子主動講故事的時候,家長要學會認真的去聽,給予他高度讚賞。

在這個過程中孩子往往會有你想不到的見解和感悟。同時,語言表達能力也會得到一定的提高。

注重朗讀

朗讀是訓練「語感」最好的方式之一。閱讀其實分為「閱」和「讀」,語言的學習也一定少不了聽、說、讀、寫。


閱是檢驗閱讀速度,迅速抓取信息的能力;讀則訓練孩子語言感知的能力。正確的閱讀會讓孩子體驗每一個字、每一個詞裡面所蘊含的色彩和情感,讓孩子說出話來更具感染力,同時也能避免一部分具有消極影響的「口頭禪」,因為好的句子、段落用詞都相當精確。

相關焦點

  • 會說話不等於表達能力強,想要孩子敢表達,家長可以利用"力量"
    ,一直都擔任班幹部,因為班級有事他會主動表達自己的想法,相比較那些一棍子打不出幾句話的孩子,這個孩子簡直是&34;。家長都會認為孩子還小,有些事情說了他們也聽不懂,倒不如等他們長大了再一起說,但是事實上,等他們長大了,習慣也已經養成了,那時候再說就已經晚了。想一想,不管你的孩子有多小,在公眾場合指著一名殘疾人士大聲的喊&34;,等到這時候還有人會因為你的孩子&34;而覺得無所謂嗎?
  • 會聽話的孩子不如會說話的,讓孩子自信表達的秘訣在這裡
    「人們常說,有文採的人不一定是人才,有口才的人一定是人才」中國是應試教育,任何考試都是通過筆答試卷的方式來進行考核與測試,而很少機會鍛鍊孩子言語表達能力。其實,家庭才是培養孩子自信說話的關鍵所在。在日常生活中,家長就可以輕鬆訓練孩子說話的能力。01在提供具體的方法之前,家長可以檢查一下,阻礙與人溝通的這幾種現象,你家孩子有嗎?
  • 開口不等於會說話,你還在對孩子進行錯誤的引導嗎?
    在訓練不等於會訓練,堅持訓練不等於正確訓練。方法不對,訓練得再多也只是做多錯多。在當代社會,父母們都早已明了語言發育對孩子的重要程度,也有不少家庭在孩子出生前就制定了語言教育計劃。可是,你們真的認為你們選擇的方法是正確的嗎?當孩子能開口說話時,沾沾自喜的父母還以為是自己的功勞,以為孩子能說話開口就萬事大吉了。可他們卻忽略了一個事實:能開口不一定會說話。
  • 怎樣培養「會」說話的孩子?表達能力好的孩子,一開口就贏了
    孩子「會說話」,是一種優勢,因為他掌握了能跟大人溝通的語言能力,他自然可以得到更多的資源來解決問題。 會說話的孩子,更自信。因為總是得到對方好的反饋或表揚,孩子更容易培養出領導力和更廣的知識面。 1 怎麼培養表達能力好的孩子?
  • 孩子說話會結巴,是口吃嗎?家長該如何做?
    相信對於眾多爸媽而言,關注孩子開口說話、語言表達是育兒上的重點,如果孩子說話吐字不清、表達斷斷續續、語言表達不流暢,這都會讓做父母的心頭一緊,甚至開始懷疑自家的孩子會口吃。在一般情況下,孩子在成長階段2-3周歲時,會有一段時間出現說話結巴的現象,尤其是當說短語過渡到說句子的這個期間,結巴是因為孩子的大腦搜索並組織語言來表達自己的想法,邏輯思維能力與語言功能在同步運行,在不懂得言語主謂賓的情況下,出現結巴、詞語次序顛倒都是很正常的情況,畢竟孩子說話都是先模仿大人的。
  • 會說話的孩子人人愛!如何培養孩子的說話能力?
    父母給孩子選擇的輔導班,也不再僅僅局限於音樂、美術、跆拳道這一類的傳統特長,還有禮儀、編程等課程,甚至有一定經濟能力的家長還會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就開始做全腦開發。但是,有一項非常重要的能力,卻常常被家長忽略。那就是,會說話。
  • 如何培養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讓孩子愛說話會表達善溝通
    我們都希望孩子能說會道,善於溝通,一個會說話的人在生活中往往更受歡迎,為人父母我們當然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擁有良好的語言表達能力!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除了跟先天的遺傳因素有關,受環境因素的影響更大,家有二胎的父母應該很有感觸,往往老二的語言表達能力會比老大的更強一些!
  • 你會「說話」嗎?用「邏輯思維」鍛鍊你的「說話能力」
    要知道,真正的「好口才」不是口若懸河、不是喋喋不休、不是侃侃而談,而是讓對方能夠從你的話語中聽出你要說的要點,真正的「會說」就是要注重邏輯,這就要求在日常的言語中注意邏輯思維的訓練,做到「該說的說,不該說的不說,想好了再說」,在經過長時間的訓練就能練就出「說話邏輯思維能力」。
  • 讓孩子學說話,會說話
    孩子的語言能力培養非常重要,語言能力表達能力非常強,對於孩子以後的成長非常重要,如果說你的語言培養的相當棒,孩子沒準就靠語言來吃飯,不管是學習中文還是學習英文都非常重要,很多成年人在單位裡面,在公司裡之所以混得不好,主要是因為他不會說,在關鍵時刻他說不出來,表達不出來,這就是因為在小的時候,沒有培養自己的語言表達能力,孩子語言表達能力不好,影響他以後在社會上的發展,怎麼培養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
  • 孩子說話只會「嗯……呃」,如何提高表達能力?
    「心裡有數,嘴上說不出」已經不是第一次發生在小莉的孩子身上,上學期家長會,孩子在她面前指著另一個男生直跺腳,急赤白臉,最後才知道原來孩子被這個小男生欺負了。小莉非常擔心著急,害怕孩子溝通能力有問題,影響學習與人際交往,落後於同齡人。
  • 開口說話卻不意味著會說話,語言發育遲緩讓孩子的表達很坎坷
    似乎事情就這樣在他們完美的「安排」下順理成章的發展下去,孩子的語言會有突飛猛進的變化,待人接物也會有很不錯的成長。可當時間來到兩歲半之後,不少家長卻發現了一個很奇怪的問題:孩子雖然開口說話了,但是不怎麼會說話,平時開口說出來的話都是稀碎不成體系的,理解起來也很困難。
  • 小孩四歲不說話,會影響以後的表達嗎?
    在語言發育的過程中,經常會出現這樣的畫面:有的孩子已經很大了,家長才注意到孩子說話不清楚,很多時候說話都是有些含含糊糊,要麼就是說得特別快,恨不得一口氣將所有的話都說完。只有學會了說話,孩子和父母之間才會擁有那條可以溝通交流的渠道,也因此情感才有了雙向交流的通道。從三歲左右開始,兒童的語言發展就已經進入了一個快速發展的時期,這個時期的孩子不僅僅可以使用句子來和成人進行交談,而且他們還會使用簡單的語法,懂得表達「你」、「我」、「他」等等人稱代詞。
  • 孩子「說話慢」表達不清楚,長大後多半會吃虧,家長可以這樣糾正
    例如,如果老年人幫助帶孩子,那麼他們與孩子交談的詞彙可能相對簡單且重複,這通常是諸如吃飯,睡覺,玩遊戲,上廁所等單詞。這種情況會導致孩子表現的說話不僅慢而且表達還不清楚。小孩子語言能力差有哪些表現?如果一個孩子不喜歡說話,就是因為他根本你沒有覺察到語言帶來的暢流感,他們在語言上受到了一些非常大的阻礙,所以非常不喜歡說話。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我們可以看見,很多孩子如果不說話,那麼多多少是有一定的語言障礙的。
  • 你會和孩子好好說話嗎?
    老太太立馬回到:「上個學這點事你都整不好,你還能幹啥。」小男孩立馬不說話了,低著頭悶悶的站了好一會,推著滑板車走開了。這樣的場景我不是第一次經歷,我常常在想,為什麼大人們總學不會好好跟孩子說話,明明是想關心孩子,卻非得用這樣近乎語言暴力的方式去表達,難道他們不知道這樣的溝通方式久而久之會給孩子造成難以磨滅的痛苦嗎?我們做家長的就不能學會和孩子好好說話嗎?
  • 孩子說話晚,不愛學說話是自閉症嗎?
    最近,我常收到讀者的留言,問一些關於自閉症的問題,如:自閉症的孩子有哪些表現?孩子說話晚,不愛學說話就是自閉症嗎?不是自閉症的孩子,也要進行語言開發嗎?不與人對視、在排除不存在聽力問題的情況下,叫名字不回應,與同齡孩子存在社會交往障礙,日常生活中,不聽從指令。二、語言表達障礙孩子說話晚,2歲還不能說出短語,3歲以上仍然無法與人交流,對問話只會重複,自己不會組織語言。不能通過語言表達自己的需求,只會拉著大人的手去完成。
  • 孩子說話晚,會錯過語言發育黃金期嗎?
    但當看到同齡孩子小嘴巴拉巴拉說個沒完,再看看自家孩子咿咿呀呀連個整句都說不明白時,難免會有些失落。那麼,孩子語言發育什麼情況算是落後,什麼時間算是正常呢?孩子說話早晚和什麼有關係又該如何引導呢?今天我們就好好聊一聊這個「語言發育」的話題。
  • 孩子說話有些大舌頭,父母需要重視嗎?
    只有經歷過語言發育的這四個時期,孩子的語言能力才算是基本發育完全,他們自身也算是有了基本的語言邏輯能力和修正自己語法錯誤的能力。如果一個孩子在語言發育的早期就沒有具備完整的語言能力呢?他們的語言又會變成什麼樣子?
  • 你的孩子會表達嗎?讓孩子學會說話,為幼小銜接打好基礎
    別讓語言阻礙孩子的成長很多家長反映,自己的孩子不愛說話,見到陌生人或是到公共場合總是扭扭捏捏的,顯得「不大方」,不知怎麼才能矯正孩子這個問題。其實,孩子不愛說話,有可能是天生內向的「不想表達」,也可能是口語表達能力不足導致的「不會表達」。
  • 寶寶說話太晚?不願說話?家長用這4招,提高孩子語言表達能力
    根據科學研究,一歲左右的孩子通常可以用簡單的語言表達自己。但是,由於成長環境不同,每個孩子的情況也不同。有些孩子在兩歲左右就已經非常靈敏了,口齒伶俐,甚至可以說出完整的句子,但是有的寶寶在三歲左右還未開口說話,或者不願意表達。大家都明白,語言表達對孩子的未來尤其重要。
  • 到了該說話的年紀還不說話,孩子說話晚的問題要不要矯正?
    從呱呱墜地到開口說話,在短短幾個月的時間中,孩子的語言能力有了非常大的變化。儘管這個時候他們只能模糊地喊出有限的幾個字音,但對於久候的父母來說,孩子說出的每一個字都讓他們感覺到異常的開心和振奮。,他們的語言能力卻遠遠沒有達到能夠說話的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