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是一門藝術,一個人只有懂得這門藝術,學會正確的說話,才能在工作、生活中表現的更好更突出。孩子也是如此,小小年紀就能做到彬彬有禮,不管和誰都能聊到一起去,這樣的孩子也更容易受到歡迎。
樓下有一個男孩,一看就特別有教養,看到長輩主動打招呼,和別的小朋友在一起玩也會特別照顧比較小的孩子,聽說這個孩子的學習成績非常好,一直都擔任班幹部,因為班級有事他會主動表達自己的想法,相比較那些一棍子打不出幾句話的孩子,這個孩子簡直是&34;。
家長都會認為孩子還小,有些事情說了他們也聽不懂,倒不如等他們長大了再一起說,但是事實上,等他們長大了,習慣也已經養成了,那時候再說就已經晚了。想一想,不管你的孩子有多小,在公眾場合指著一名殘疾人士大聲的喊&34;,等到這時候還有人會因為你的孩子&34;而覺得無所謂嗎?
對於說話這件事情,家長一定要從小培養,不僅僅是為了避免他們在不應該的場合說出不適宜的句子,更是為了讓他們成為更好的自己,會說話的孩子會哪些好處?
更受歡迎
一個懂得說話藝術的孩子無論到哪裡都會受到別人的歡迎,長大之後的他們也更容易融入集體,要知道,這樣的孩子更懂得分寸,無論是說話做事都會為別人考慮,相比較而言,那些說話不經過大腦,滿口胡言亂語的孩子就顯得&34;很多。
更有自信
正是因為自己走到哪裡都受到歡迎,他們知道怎樣做能夠得到別人的喜歡,因此他們更容易表現出自信的一面,即使是公眾場合也願意表現自己,不會表現出膽怯、退縮的一面。
邏輯更強
細心的家長會發現會說話的孩子在一些邏輯問題上表現得會更突出,而且理解能力也會更強,一般別人說一遍他就能聽懂。等到他們上學之後,也會有著很大的幫助,尤其是語文方面。
那麼,家長應該怎麼做,才能讓孩子成為一名&34;的人:
榜樣的力量
家長是孩子接觸最多,也是最信任的,懵懂的他們堅定的認為爸爸媽媽做的事情就是正確的,所以,他們會有意無意的模仿父母,無論是言行還是舉止都是他們的模仿對象。所以,想要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家長就要先變成什麼樣的人。
如果家長在生活中經常是說謝謝,對不起等禮貌用語,孩子也會在潛移默化中變成一個懂禮貌的人,如果家長總是&34;,那麼孩子也會說髒話,甚至會表現出暴力的一面。
閱讀的力量
閱讀是幫助人們練習語言能力最有效的方式之一,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現在的家長越來越重視孩子的教育,在他們很小的時候就準備了大量的繪本,這是一個非常好的習慣。家長利用繪本向孩子描述他不了解的事情,學習新知識的同時還能學習到新鮮的詞彙。
等到孩子的年齡再大一些,家長就可以讓孩子講故事給自己聽,比如看圖說話,讓他看著圖片想出一個故事,既能練習說話的藝術,還能夠鍛鍊他們的想像力,一舉雙得。
遊戲的力量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想要孩子積極的配合自己,找到孩子感興趣的方式很重要,家長要&34;孩子開口的機會,比如角色扮演,家長是記者,孩子是受訪者,家長在提問中引導他們多說,多想;還可以是老師和學生,讓孩子當老師模仿上課時的樣子,練習的同時回顧書本內容,家長一定要全力配合,否則孩子很容易感覺到無聊,便不想再繼續下去了。
如果家庭成員比較多,可以時不時舉行一次小型辯論賽,辯論的題目最好能夠改掉孩子的壞習慣,比如小朋友經常挑食,就可以以&34;為題,讓孩子為&34;辯證,讓他們知道自己的行為是不對的。
孩子的語言表達水平,很大程度上決定著他未來的競爭力,想要從根本上解決這一問題,以上的方法家長可以嘗試,同時尋找適合自家孩子的方式,幫助他們提升語言表達能力。可以讓孩子參加一些朗誦、演講等活動,通過比賽激發潛能,增長見識,積累經驗,向著更優秀的自己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