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東西,擁有的時候,總覺得不以為然,甚至還有點厭煩,可一旦失去,又會令你措手不及,很是想念。女人對於「大姨媽」的感覺大抵就是如此。原本在美國陪讀的陳女士,就因為連續兩個月沒來「大姨媽」,急得馬上買機票飛回杭州。
美國陪讀媽媽連續兩個月不來「大姨媽」,急得馬上買機票飛回杭州。
陳女士今年41歲,原本是一位小學老師,因為這幾年來家裡各種大事不斷,她辭去了自己的工作,成了一名「全職太太」。今年春節過後,好不容易安頓好家裡的人,遠在美國讀初中的女兒提出一個人過得很不開心,還是想回杭州來讀書。陳女士和先生商量後,覺得費了好大的勁才去的美國,就此回來實在可惜,最後決定由她去美國陪讀。
雖然陳女士曾是老師,可初到美國,多少還有些語言的障礙。再加上白天女兒去了學校後,自己一個人待在陌生的環境裡,沒有朋友也無事可做,真的有種「坐牢」的感覺,說她每日鬱鬱寡歡都一點也不為過。
都說情緒會直接影響一個人的身體健康。這句話在陳女士的身上很快就得到了應正,到了美國後,連著有兩個月的時間「大姨媽」都沒來,這下她開始慌了,急得馬上買了張機票就飛回杭州來找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婦產科醫院婦三科主任周堅紅主任醫師。
而陳女士之所顯得如此慌張,那是因為類似的情況已不是第一次在她身上發生。事情得追溯回3年前,那年她38歲,平日裡身體一直很健康的媽媽突然生了場大病,在醫院裡整整住了一個月的時間,而她也在床邊衣不解帶地照護了一個月的時間。
可陳女士怎麼都想不到的事,剛把媽媽的身體養好,自己身上卻出了問題。接下來的兩個月裡,她的「大姨媽」一直沒來,同時還出現了潮熱、焦慮、脾氣大、拒絕性生活等各種更年期女性才有的症狀。她上醫院去做了內分泌激素檢查,結果提示卵巢早衰。
這個消息對於陳女士來說簡直是晴天霹靂,她一邊為自己的不幸而傷心,一邊還考慮自己早衰後丈夫的生活也會大受影響,因此,她甚至還主動提出了離婚,讓他另娶一個年輕的過幸福生活。
所幸,周堅紅主任勸她不要悲觀絕望,早衰就意味著身體缺雌激素,把缺的東西補上去,應該還會有挽回的餘地。果然,她補了半年的激素後,卵巢功能基本恢復,「大姨媽」也變回每個月規律到訪。
更年期專家半天看20個病人,有5個是卵巢早衰
「卵巢衰老是女性衰老的起搏器,這是每個女人都一定會經歷的過程,對於大多數女人而言,這個時刻會在50歲左右到來,但要是提早太多至40歲之前,醫學上就稱之為卵巢早衰。」周堅紅主任說,大家都很明白卵巢早衰對於女人來說意味著什麼,生殖功能下降是最直接的,接下來還會有絕經症候群,以及心血管疾病、骨質疏鬆、泌尿生殖道萎縮等一系列相關疾病,生活質量大打折扣,且亮麗的容顏、水嫩的皮膚也將不復存在。
事實上,卵巢早衰在人群中本來就存在一定的發生概率,據大數據統計,30歲—39歲發生的佔女性總人口的1%,20—29歲發生的佔女性總人口的1‰,而19歲以下發生的為萬分之一。但近年來,女性內分泌專科的醫生們都感覺到,早衰的人越來越多,且年齡也越來越輕。有的醫院專門開設了卵巢衰老專科門診。周堅紅主任印象最深刻的是,兩周前的一次專家門診,她一上午看了20個病人,竟然有5個是卵巢早衰。
2年前,周堅紅主任團隊的醫生開始了為接診的卵巢早衰患者建檔的工作,除去一部分不願意配合治療的,目前登記在冊的已有200多人。而這些人中,年紀最小的才13歲,小姑娘12歲時來過月經初潮後,過了一年都沒來「大姨媽」,等媽媽帶著她上醫院檢查時,已提示卵巢早衰,而且經評估預後也是相當不理想,恢復的可能性僅5%左右。再大一點的還有15、16歲的小姑娘,還沒「成年」就步入了「老年」。
年輕人不要太焦慮,容易早衰
而仔細尋找這些人發生卵巢早衰的原因,除了手術或放化療等醫源性因素、遺傳因素之外,一半以上的人是不明原因的早衰。
周堅紅主任告訴錢報記者:
「很多不明原因其實有很多都是我們的一些不良生活習慣,比如工作壓力大、生活不規律、熬夜,或是突然的精神刺激等,有必要對此引起重視。月經失調是卵巢出現問題的一個信號燈,所以女性一旦出現月經失調問題,最好及時找專科醫生幫助,以免延誤治療而導致無法挽回的後果,而像陳女士這樣早點幹預恢復的可能性還是很大的。」
來源:錢江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