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臺灣今年旅客流失超88% 業者建議面向大陸啟動「旅遊泡泡」
中新社北京12月21日電 (李晗雪)今年受新冠疫情衝擊,臺灣全年來臺旅客總量估計較去年減少1050萬人次,流失逾88%。臺灣觀光業界團體負責人許高慶表示,僅依靠補助紓困非長遠之計,臺當局應儘快推動與大陸等旅客來源地的「旅遊泡泡」才能真正解困。
-
臺輿論稱兩岸應協商「旅遊泡泡」逐步鬆綁遊客 國臺辦回應
中新網12月16日電 國臺辦16日舉行例行發布會,發言人朱鳳蓮指出,民進黨當局以疫情防控為由,全面暫停大陸居民赴臺,大面積取消兩岸直航航點,嚴重影響兩岸人員往來和交流。我們希望困擾臺胞的問題能夠儘早得到妥善解決。
-
《中國時報》:蔡英文仍對兩岸關係抱希望嗎
臺灣主要武器系統仰賴美國,許多專家質疑美國出售太多如F-16V戰機、M1A1坦克、大型水面艦艇等昂貴的傳統武器給臺灣,在現代化戰爭中只能發揮有限戰力,形成臺灣安全的最大隱憂之一。 至於美國是否會出兵幹預臺海軍事衝突,美國40多年來的「戰略模糊」已不具有足夠嚇阻效應。面對解放軍強大現代化軍力,對臺灣安全的具體保證代表了更沉重的責任與風險,令美國躊躇不前。
-
中國時報:臺灣新聞史上最黑暗的一天
臺灣新聞史上「最黑暗的一天「中天新聞臺」是「反臺獨」的媒體,日前發生的「換牌照」案件終於有了結果。民進黨當局「通訊傳播委員會」在11月18日進行投票, 7名「委員」全票否決「中天新聞臺」更換牌照。按照當地有關規定,「中天新聞臺」在12月11日起將消失在臺灣地區有線電視頻道中。
-
無望「旅遊泡泡圈」臺灣觀光業憂「關光」
綜合港臺媒體消息,臺灣旅遊業者指出,民進黨當局推不動「旅遊泡泡」,將使觀光旅遊業下半年度再次出現「雪崩式倒閉潮」,島外旅遊線為主的大型旅行社將受傷最嚴重。 臺灣無望「旅遊泡泡圈」 據《中時電子報》報導,臺灣「政策研究基金會」6日舉行記者會,臺灣國際觀光救援服務協會理事長許高慶說,關島及夏威夷由AIT協調歡迎臺灣人前往旅遊,但「外交部」推給「衛福部」,「衛福部」又推給上層;「邊境未解」,與周邊國家洽談「旅遊泡泡」也不順利,當局推不動「旅遊泡泡」,五福旅行社已大量裁員,這次恐怕再多紓困消波塊也擋不住
-
蔡英文要當「兩岸交流終結者」,臺灣可能萬劫不復
蔡英文要當「兩岸交流終結者」,臺灣可能萬劫不復 2020年04月16日 11:18:00來源:中國臺灣網 臺灣《中國時報》16日發表社論說,兩岸關係步入黑暗時刻,《人民日報》高分貝批評蔡當局「以疫謀獨」,《環球時報》也發出「勿謂言之不預」的罕見警告,接著遼寧艦隊出現在臺灣東部海域,美軍4航母戰鬥群雖受困疫情無法出航,但軍機、艦頻頻現跡,臺灣「國防部長」嚴德發認為臺海現在的確是熱區
-
臺灣奇美董事長廖錦祥:兩岸要保持和平穩健發展
臺灣奇美董事長廖錦祥:兩岸要保持和平穩健發展 2012-01-05 09:01 來源:中國臺灣網 編輯:王思羽 中國臺灣網1月5日消息 據臺灣《中國時報》報導,島內企業家許文龍最倚重的老臣、奇美實業董事長廖錦祥,4日主動邀約《中國時報》記者,抱病談今年臺灣地區領導人選舉
-
第29屆時報金犢獎頒獎典禮舉行兩岸青年為西雙版納城市形象設計...
頒獎典禮現場。 王 平攝「2020西雙版納金犢創意節世界旅遊名城論壇暨第29屆時報金犢獎頒獎典禮」18日在雲南省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景洪市曼聽御花園舉辦,兩岸青年在社會公益、城市形象、品牌形象、平面設計等領域的優秀創意作品集體亮相。金犢獎由臺灣《中國時報》1992年在臺北創建,被業界譽為「青年創意的奧斯卡」,是兩岸間歷史最為悠久的創意獎項。
-
民進黨大佬沈富雄:大陸很乾淨,最有資格做臺灣的「旅遊泡泡」
前民進黨「立委」沈富雄雄表示,打疫苗風險還是小於不打疫苗,所以一定要打疫苗。 沈富雄在政論節目《少康戰情室》中表示,輝瑞新冠疫苗受試者已有6個人死亡,有2個是打真正的疫苗、有4個是打安慰劑,所以不要以訛傳訛。
-
沈冠亞:臺灣旅遊業要發展需要兩岸交流
沈冠亞:臺灣旅遊業要發展需要兩岸交流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7年06月26日 23:11 來源: 來源:中國臺灣網 中國臺灣網6月22日消息 在北京舉行的「2007北京國際旅遊博覽會」上,從臺灣來的中華兩岸旅行協會理事長沈冠亞現身臺灣風情館,並接受了記者的採訪。
-
聽4位不同領域從事兩岸交流的臺灣同胞,講講他們眼中的兩岸及未來
《環球時報》記者近日採訪多名不同領域從事兩岸交流活動的臺灣同胞,通過他們的講述我們可以一窺近年及眼下兩岸關係的現狀,並從中獲得一些啟示。儘管如此,吳成典認為兩岸關係並非沒有轉圜的餘地。對於這次選舉綠營獲勝,島內一些解讀認為臺灣「天然獨」的比例正在增加,吳成典告訴《環球時報》記者,這很大程度上緣於民進黨長年對大陸的汙名化和「去中國化」政策,然而,大陸卻並不應該就此把這部分人通通放棄,反而應該更努力地扭轉這一現實。
-
《中國時報》社論:臺灣必須認真思考改弦更張了
川普上臺後,力行以美國優先的保護主義,使亞洲大部分以出口為導向的國家心生疑懼,在經濟上更加轉向中國。而疫情控制在東西方有如天壤之別的表現,更加速亞洲國家對於區域統合的意願,長達8年之久的《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談判,能在今年完成籤訂,與疫情的影響不無關係。
-
2010年海峽兩岸旅遊交流圓桌會議在臺灣新竹舉行
新華社臺北8月14日電(記者李凱 傅雙琪)2010年海峽兩岸旅遊交流圓桌會議14日在臺灣新竹縣舉行。海峽兩岸旅遊交流協會會長邵琪偉、臺灣海峽兩岸觀光旅遊協會會長賴瑟珍及200多名兩岸業界人士,就大陸居民赴臺遊兩年來所取得的成績及未來發展方向、「ECFA時代」兩岸旅遊發展趨勢、共同打造兩岸旅遊大產業合作等議題進行了面對面的探討。
-
臺灣文旅業期待兩岸旅遊早日恢復正常
一場新冠肺炎疫情,讓臺灣旅行業更深刻認識到,互助與合作才是兩岸文旅業面對這場疫情最好的解方。11月9日至10日,由海峽兩岸旅遊交流協會主辦的三場「2020美麗中華——大陸旅遊資源系列推廣交流會」通過「雲」上和線下聯動的辦會方式在臺北舉辦,交流會分為「冬奧及冰雪之旅」「陸上絲綢之路」「海上絲綢之路」三大主題,來自北京、河北、黑龍江文旅廳的代表以及臺灣旅遊交流協會代表、臺灣各大旅行業公協會代表參加了三場交流會。
-
兩岸好臺灣才會更好--臺灣頻道--人民網
人民網臺北11月9日電(記者陳曉星、孫立極)「要承認自己的祖先和自己是中國人,有那麼難嗎?」臺灣「中國旺旺集團」董事長蔡衍明日前於上海舉辦的「兩岸關係三十年回顧與展望研討會」上提出的這個問題,反映了臺灣社會「臺獨」取得話語權的現實。
-
臺灣「時報金犢獎」創始人:大陸西部是臺創意產業的窪地
臺灣「時報金犢獎」創始人:大陸西部是臺創意產業的窪地 2017-06-06 23:39:49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吉翔
-
臺灣旅遊市場遭遇寒流 遊阿里山的陸客團只剩29個
【環球時報綜合報導】五一「黃金周」是亞太傳統旅遊旺季,但在今年五一,亞太各大旅遊目的地卻陷入冰火兩重天。韓國《中央日報》稱,繼上次以中國遊客為對象的「仁川炸雞啤酒派對」之後,韓國將在首爾專門為中國某保健品公司8000名員工分兩批在漢江公園舉行戶外參雞湯派對。韓國旅遊發展局稱,此次活動將帶來495億韓元的收入。
-
臺灣客機事故遇難陸客走小三通赴臺 盤點兩岸旅遊交通
復興航空事故已造成40人罹難,雖然空難對旅遊的衝擊要到3月份才看得出。但已有輿論擔心這可能降低大陸遊客透過小三通赴臺的意願。因為這次出事的陸客團是經由「小三通」到臺灣旅遊,即先坐飛機到金門,再從金門坐船回廈門,和一般陸客團比較,屬於比較低價的團。「低價團」往往被貼上低質、行程匆忙、不安全的標籤,臺灣今年甚至打算以「安全牌」退出高端團。
-
中國時報:蔡英文天敵洪秀柱等在路上
中國時報:蔡英文天敵洪秀柱等在路上 2015-06-12 11:20:51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吳合琴 中新網6月12日電 臺灣《中國時報》12日刊文稱,蔡英文怎麼過最後一裡路?
-
「旅遊泡泡」變泡沫,帛琉不信「南波萬」
民進黨當局近期希望推動「旅遊泡泡」,促進臺灣的出境遊產業復甦。首推的旅遊目的地,是經濟非常依賴臺灣遊客的太平洋島國帛琉。但由於帛琉方面擔憂臺灣的疫情輸出問題,「旅遊泡泡」最終告吹。說白了,臺灣抗疫「南波萬」這個說法, 帛琉方面不買帳。有臺媒就直言,「南波萬」是要和別人比,在島內鬼喊只能叫做「自嗨」。針對「旅遊泡泡」破滅,臺當局對外公布的理由,是帛琉方面的檢疫措施不適合接待旅行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