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我和幾個朋友約好一起到上海教育電視臺,與教育電視臺大項目中心頡寧主任探討,如何共同為社會做些有價值的事情。
(一)感激傳承人類文明的老師!感激無數普通勞動者!
他們最近策劃的「謝謝您,我的老師」的節目,引發了全城熱搜。尋找對我們人生產生影響的老師,在第36個教師節到來之際,向他們表示學生的敬意。
這個項目策劃的創意,也引發了我的興趣。我積極的參與到這個項目中,寫了一篇關於我與老師的故事的短文。沒有想到,編導看中了我的故事。前幾天,我們一行去了住在浦東的老師家拍攝(25日晚上6點20分已經播放了。《謝謝您,我的老師》:二十年後 再續師生緣)
我們每個人都是老師的學生。我自己也是一個老師,一個有著30多年教齡的老師。我35年前教授的學生,今天可能也成為老師,也有了自己的學生。人類文明就是這樣通過教師的職業不斷傳承的。
每個學生在教師節到來之際,都會想對培養自己的老師表達感激之情,這是人之常情,特別又是在一個特殊年份下的教師節,更值得我們用一種特殊的方式向老師致敬。
但值得感激的不僅是傳承人類文明的老師,更有無數普通的勞動者。比如,我們今天來教育電視臺,與他們談的由一家上海企業發起與承辦的,全國職業技能大賽中的月嫂。
(二)老齡化社會:月嫂等護理人才早就供不應求
中國已經進入到一個深度老齡化的社會。不僅上海的老齡化已經將近40%,就連我的老家小城東臺市,老齡化也已經超過30%了。
實施40年的計劃生育國策,已經從根本上改變了我國的人口結構,嚴重失衡的人口結構未來也必將對我國的經濟、社會發展產生重要影響。
在這種大背景下,2015年我國放開了二孩生育控制,開始出臺鼓勵二孩生育的政策。但對於生育觀已經根本改變的80後、90年後而言,這些政策已經不足以吸引正值生育高峰的他們。
居高不下的生育與養育成本,已經讓他們望而生畏。即便他們想生育,也經常因為找不到一個符合要求的月嫂,而改變了好不容易形成的生育念頭。
市場對月嫂有巨大的需求,但由於沒有一個培養月嫂的機制,導致月嫂市場嚴重的供不應求。不僅是數量上滿足不了巨大的需求,質量更是不能滿足市場的需求。雖然一個月嫂的收入甚至比大學教授還要高。
月嫂的收入雖然不低,但在日復一日的,長達一個月的繁忙工作中,卻幾乎沒有一個確定的時間休息。而且,僅僅憑藉經驗的他們,往往很難與城市中的家庭僱主進行有效溝通,自然也影響到她們在僱主家庭中的護理服務。這使得月嫂也面臨著許多來自精神上的困擾,甚至產生了許多極端化的事情。
(三)市場的魅力:需求與供給的相互依存
市場有需求,就會產生滿足市場需求的供給,這正是市場的魅力所在。
上海一家致力於用愛心打造億萬中國家庭幸福生活新生態的企業,看到了問題與需求背後巨大的商機。他們致力於線上培訓,已經引發了市場的高度關注 。2020年新冠疫情,又使他們的線上培訓平臺培考通app成為市場網紅。
由這家企業組織起來的,中國第一家家政產業研究院,不僅認真研究市場,推出各種培訓產品,而且策劃出面向全國的月嫂職業技能大賽。
今天研究院的院長就是來教育電視臺,與他們商量如何通過合作的方式,來改變社會對類似月嫂這樣的服務型行業的傳統認知。從而在全社會形成一種尊重普通勞動者,尊重每一個普通職業的良好風氣。
產業化方式已經越來越成為政府解決傳統行業問題的新思路。過去還很少有企業組織的全國月嫂職業大賽,但最近幾年政府推進的「放管服改革」,使得政府不再像過去那樣扮演全能者的角色。支持企業用市場化方式解決各種問題,這已經開始成為新的社會共識。
企業研究院對月嫂的專業理解,以及教育電視臺大項目中心主任對開展職業技能教育重要性的認識,使得他們形成了在未來進一步開展深度合作的共識。這也是一種現代教育的領域,面向全社會開展職業技能教育,也成為上海教育電視臺新的拓展方向。
如何通過形式多樣的職業技能大賽活動的開展,來改變社會對普通勞動者的職業認知與歧視,幫助他們提高職業技能,學會用自己專業化的勞動來實現更大的價值,是全社會都需要考慮和解決的現實問題。今天上午3個多小時的討論,我們達成了共同用市場化方式解決行業痛點的初步共識。
(四)結語
如何圍繞社會關注的熱點、難點問題,用市場發展解決行業痛點、用市場力量推動行業規範、用市場賦能引領行業升級,正是上海G20集團現在正在努力的方向與目標。
以更好地服務社會去實現企業的價值,或許正是轉型中國企業需要確定的新理念,開展的新實踐。
或許,未來我們完全可以通過合作,打造出一個「謝謝您:我的…」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