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在用的報告小程序
寫文章、做研究、查資料【必備】
根據中國證券網7月11日上午消息,日本聊天軟體Line已經確定按照目標區間上限發行新股,並將行使綠鞋期權,向投資者出售更多股票。這將使得將市場IPO的融資總額增加到1328億日元(13億美元),從而成為今年以來全球最大的科技公司IPO交易。
Line十億美元IPO落地 即時通訊如何貨幣化?
這令人想到2014年阿里巴巴的上市,同樣的亞洲背景,同樣的跨國上市,同樣設置了綠鞋期權,同樣造就了科技公司融資之最。綠鞋期權是一種為防止股票需求巨大而允許承銷商超額配售股票以穩定股票價格的權利。這意味著,Line的股票備受市場追捧。
作為通訊平臺,即時通訊app具有非常明顯的網絡經濟效應,活躍用戶越多,也就越能吸引更多的用戶使用該app,最終形成贏者通吃的市場獨佔局面。比如微信,數據顯示其月度活躍用戶已經超過了7.62萬億,其他即時通訊應用基本上無法獲得發展的空間。Line雖然在用戶數量上不及微信,但卻在地區市場與微信一樣佔據主導優勢,其月度活躍用戶為2.18億人,而其主要用戶所在地日本,臺灣,泰國和印尼人口加總才4.5億人。
Line十億美元IPO落地 主要市場在日、臺、泰、印尼
儘管Line在2015年的營收達到1207億日元,上升40%。但根據IPO文件,其2015年淨虧損仍達76億日元。這也凸顯出通訊應用的一個共同問題:雖然擁有龐大的用戶群,即時通訊app仍然面臨變現的問題。變現能力所決定的預期盈利,才是支撐股價長期堅挺的基礎性因素。
即時通訊平臺的確在努力融合更多商業場景,通過搭載商城,理財,支付等功能實現用戶流量的變現。但目前這些業務都無法為即時通訊平臺提供強大的收益支撐。其原因一是這些場景還處於「免費模式」的開拓階段,變現並不容易。比如今年微信出臺的資金提現超出1000元部分按銀行費率收取手續費,儘管其目的是為了支付銀行手續費以減少成本壓力,但終止「免費模式」還是遭到了用戶的指責,因為通訊應用的提現需求本身就大於擁有電商平臺的支付寶。
即時通訊用戶規模與使用率都很可觀 問題在於貨幣化
變現的另一個難題則在於監管層面,仍以微信為例,日前微信應央行要求清查二清亂象(平臺上既非銀行也非有牌照的第三方支付機構所引發的截留資金、高額返利以及欺詐等現象)而關閉3000家微商城的支付功能與10大三級分享平臺。
因此,即時通訊app目前的主要變現渠道還是廣告。根據華爾街日報的報導,2015年Line的廣告收入佔高達11億美元的總收入的三分之一。該公司的收入來源還包括手機遊戲和用戶購買和互相發送的動態大型表情。微信從2014年開始嘗試投放橫幅廣告,並且向持有官方微信帳號的公司開放在其他公司的官方頁面上投放廣告的業務;2015年,微信嘗試在朋友圈中投放廣告。
騰訊目前主要靠遊戲和廣告支撐收入
即時通訊app如何通過更多的場景來探索貨幣化之路,仍然是其能否得到資本市場長期支持的關鍵,也是其本身穩定發展的命門。
本文來源前瞻網,轉載請註明來源。本文內容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站只提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投資及應用建議。(若存在內容、版權或其它問題,請聯繫:service@qianzhan.com) 品牌合作與廣告投放請聯繫:0755-33015062 或 hezuo@qianzh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