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 (記者李洽源 通訊員鄭元承、徐旭宇) 5年前,汕頭市南澳縣深澳鎮後花園村被列為廣東省最有代表性的貧困村之一,該村地處深山,人口69戶289人,海拔400多米,交通不便、信息閉塞、經濟落後,村民生活、就醫、就學困難。從2007年開始,汕頭公安邊防支隊深澳邊防派出所在該村開展愛民固邊活動,派出幹警22人次進駐該村,每周駐村3天,引導村民立足自身實際發展綠色經濟;開展幫學助教、濟貧解困等一系列愛民活動;採取措施協助村委整治村容村貌、規範完善多項村務工作,取得顯著成效,如今,後花園村已甩掉貧困帽子,闊步邁向小康。
「村民年人均收入已從2003年1700元上升到現在3500多元,翻了一番多,不少村民不僅看上了電視,還用上了電腦;村集體以前常年零收入,完全依賴上級撥款,到2007年已有了近4萬元的集體收入。」說起近幾年來村裡的變化,後花園村支書餘遠科緊緊握住深澳邊防派出所所長柯偉忠的手:「這得益於1年多來汕頭公安邊防支隊開展愛民固邊模範村建設打下的良好基礎,邊防官兵功不可沒!」
種茶養蜂,發展經濟後花園村山高霧多,特別適合種植茶樹,該村從2001年引進種植鳳凰名茶「宋茶」,但種植規模小、效益低。深澳邊防派出所教導員楊培雄進駐該村後,協調村委發動村民改良茶葉品種,擴大種茶麵積,推廣節水噴灌技術,邀請技師上島傳授技術,提高「宋茶」的產量和質量,同時,幹警積極協助村民尋找銷售渠道,並利用網絡進行宣傳推廣,拓寬茶葉的銷路。目前,該村已成為南澳縣特色農業生產基地之一,全村茶葉種植面積700多畝,產品遠銷馬來西亞、香港等東南亞國家和地區,2007年全村種茶總收入達30餘萬元,比2006年翻了一番。
後花園村花種繁多,是天然產蜜區,村民素有養蜂傳統。駐村民警在走訪中了解到過去由於技術、管理水平落後,未能產生大的經濟效益,就請來技術員進行技術革新。目前,後花園村的蜂蜜由原先每箱蜂每年採集2公斤上升為10公斤,加上蜂蜜更加香醇,價格也由原來的每公斤60元漲到100多元,成為帶動山村經濟發展的重要項目。養蜂戶餘永山高興地說:「駐村民警為山村帶來了新科技、新方法,是我們致富的引路人。」2007年,他賣出了近200公斤的野生蜂蜜,純收入1萬多元,成為村裡脫貧致富的典型。
助學助困,情暖百姓從2007年至今,駐村民警對該村群眾走訪人、戶均3遍以上,警民雙向熟悉率達100%。走訪中民警得知孤兒餘彥穎、餘錦坤姐弟倆因生活貧困而失學後,主動與有關部門協調,幫助將他們納入當地最低生活保障和希望工程,為他們買去學習、生活用品,日常虛寒問暖,定期協助老師進行家訪。據了解,1年多來,該所共為8名貧困村民聯繫介紹工作,自籌資金1萬餘元、聯動社會其他力量幫助4名孤寡老人、2名殘疾人和3名無助兒童解決實際困難。
為緩解村民看病難的問題,該所設立了「愛民醫療基金」,購買30多種常備藥品,在村裡成立醫療服務點,聘請醫生定時到村裡巡診,為村民提供免費診療。後花園村地處海島深山,村民平時要吃上淡水魚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該所發動幹警籌集6000多元資金,在山上開挖「愛民魚塘」養魚,不定期捕魚分發到各家各戶,村民從此吃上「愛心魚」。此外,幹警們還籌集1萬元資金幫助該村修路、整治村容村貌,改善村民生活環境,並爭取資金在村裡建立了文體活動室和圖書閱覽室,大大豐富了村民的文化娛樂生活。
幫教並舉,規範管理2007年3月,深澳鎮黨委任命駐村的楊培雄為後花園村村委副書記,該所充分利用警官兼任村官的有利條件,把部隊黨建工作好的經驗做法帶到村裡去,幫助村黨支部完善、落實各項黨建制度,協助村委會各項民主制度建設,推行村務公開,搞好民主選舉、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營造和諧的幹群關係。2008年以來,村委會收集群眾關於發展黨員、村委建設等問題56條,其中38條提交村委會討論,全部得到解決,在村民中樹立了良好的形象。以前,該村黨支部文書檔案資料存放雜亂,派出所就買來檔案櫃,並派出經驗豐富的內勤警官協助管理,規範了村檔案資料和財務帳本,使該村成為南澳縣檔案、財務管理最為規範的一個村,鄰近一些村鎮紛紛前來學習。
(責任編輯:秦宇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