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閱讀成為一種美德和行為習慣

2020-12-13 中國文明網

讓閱讀成為一種美德和行為習慣

發表時間:2016-04-21   來源:惠州文明網

  2016年以來,四川省出臺法規,制定實施方案,全省各地「全民閱讀」系列活動蓬勃開展,形成持久的「好讀書、讀好書」的閱讀氛圍,培育出「人人愛讀書、家家飄書香」的社會風尚。(中國文明網)

  閱讀立法,它規範的主要是政府的主導職能和服務保障,引導的是公民依法享有平等的閱讀權利,並非給公民硬性規定閱讀任務,強制公民必須讀多少書、多少字。另外,討論深閱讀、淺閱讀、精閱讀、泛閱讀、數位化閱讀、碎片化閱讀,對於一個沒有閱讀意願、沒有閱讀行為的個人來講,這些內容沒有任何意義。因此,在「世界讀書日」到來之際,還要啟發公民閱讀自覺,讓閱讀成為一種美德和行為習慣。

  閱讀是一種家庭美德。古人家訓講「子孫雖愚,經書不可不讀」「讀書志在聖賢,非徒科第」。「耕讀傳家」,自古以來,讀書是中華民族共同的家風家教。「欲高門第須為善,要好兒孫必讀書。」為人父母者,都會教育自己的子女多讀書、讀好書、善讀書、樂讀書,並以身作則,親子共讀。

  閱讀是一種個人美德。自古以來,勤奮讀書的人總是令人敬佩。古人鑿壁偷光、懸梁刺股、囊瑩映雪一直是激勵後人發奮讀書的美談。因為,讀書不僅增長知識,開拓視野,更在於讀書能修身養性、明禮正行,使人變得聰慧睿智,有思想有涵養,讓人擺脫浮躁變得沉靜。

  閱讀是一種社會美德。「一個民族的精神境界,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全民族的閱讀水平;一個社會到底是向上提升還是向下沉淪,就看閱讀能植根多深,一個國家誰在看書,看哪些書就決定了這個國家的未來。」閱讀,是一個民族精神發育和文化傳承的基本途徑,也是一個民族凝聚力和創造力的重要源泉。閱讀不只是關乎個人自身發展的行為,還關係到國家和民族的未來。每個人都有責任和義務通過閱讀,提升自己,服務社會,共同構築國家和民族的精神高地,創造美好未來。

  在「世界讀書日」到來之際,閱讀總會吸引更多人的目光。其實,閱讀不應該只是在這樣的節點才被提醒,更應該成為每個人的一種美德,成為一種自知與自覺的行為習慣。(楊政)

留言文章地址:http://comment.wenming.cn/comment/comment?newsid=3307589&encoding=UTF-8&data=ADJ4RQAAAAcAAADzAAAAAQAq6K6p6ZiF6K-75oiQ5Li65LiA56eN576O5b635ZKM6KGM5Li65Lmg5oOvAAAAAAAAAAAAAAAvMC0CFQCFMbeFjBlvUIUOzI1M07Ef_SvCcwIUV37J_iwGkr9Bt8vNmRAknsy0J98.

留言查看地址:http://comment.wenming.cn/comment/comment?newsid=3307589&encoding=UTF-8&data=ADJ4RQAAAAcAAADzAAAAAQAq6K6p6ZiF6K-75oiQ5Li65LiA56eN576O5b635ZKM6KGM5Li65Lmg5oOvAAAAAAAAAAAAAAAvMC0CFQCRsUIHBqpdZGYBBBnD66Wxd9H-AgIUIO0nP_eziBMRdS5CJHoMYUwjdik.&siteid=7

相關焦點

  • 【世界讀書日】讓閱讀成為一種習慣
    【世界讀書日】讓閱讀成為一種習慣 2020-04-24 17:2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尊重別人的勞動是美德:讓這種尊重成為孩子的習慣
    當前,教育部號召學生走出課堂,參加田間地頭等實踐活動,讓學生去切身感受食物的來之不易,真正形成尊重勞動和熱愛食物的思想意識期待日後不是教育部在號召,而是學校和家長能注重讓孩子們養成尊重別人的勞動的習慣。
  • 綏陽中學:讓「光碟行動」成為一種習慣
    「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恆念物力維艱」,勤儉節約自古以來就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厲行節約、反對浪費,弘揚傳統美德,綏陽中學推行「光碟行動」,師生共同遵守,形成良好氛圍。中午的下課鈴聲響起,學生們陸續進入食堂,依次排好隊準備就餐。打飯、打菜、盛湯,均按照自己的食量選擇份量。
  • 「世界勤儉日」讓勤儉節約成為一種社會傳統美德
    中國晨報山西10月30日訊(陳來全 孫三妹)10月31日是「世界勤儉日」,為了在廣大教職工和幼兒中大力弘揚勤儉節約的傳統美德,陽城縣南城幼兒園開展了系列活動迎接「世界勤儉日」的到來。倡議書,勤儉節約從我做起,讓幼兒從小樹立勤儉節約的傳統美德。
  • 讓座,只是一種美德!
    一時間,有關公共運輸工具上年輕人是否應當給老人讓座的問題再次成為人們的焦點話題。實際上,近年來,圍繞讓座引發的糾紛已不在少數。2013年3月13日,河南鄭州一年輕女孩因未給一名60歲左右的老人讓座,被對方拽住頭髮暴打;2013年5月27日,蘇州一女大學生因未給一位老人讓座而遭其掌摑……。
  • 慎談美德也許正是一種美德
    助人為樂是一種美德,絕大多數的中國人也都認同這一美德,但為什麼在公共生活中,這樣的美德正在成為一種稀缺的東西呢?公共生活中的美德並不簡單地取決於個人的道德認識,而取決於他們的行動。學雷鋒或五講四美的理論說得頭頭是道,未必就會有符合公共美德的行動。而美德宣傳越是高調的地方或人群,美德的行為反而可能越為罕見。
  • 倡議:堅決制止餐飲浪費行為,弘揚勤儉節約美德
    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和全國總工會《關於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 堅決制止餐飲浪費行為 弘揚勤儉節約美德的通知》,進一步弘揚中華民族勤儉節約、艱苦奮鬥的傳統美德,營造浪費可恥、節約為榮的氛圍,現向全體幹警發出以下倡議
  • 讓閱讀成為一種習慣 ——走進明華實驗小學圖書館
    走進明華實驗小學圖書館,你會被高雅而明快的閱讀環境所吸引,你會為專注而痴迷的閱讀神情所留連,你會被豐富而開放的閱讀方式所折服。明華實驗小學圖書館於2016年9月1日正式開館,館內建築面積750平方米,藏書31835冊,生均16冊。館內功能區域劃分合理,分為藏書區、學生閱覽區、教師閱覽區三部分,可同時容納400多人閱讀。
  • 家庭文化節 | 親子閱讀伴成長,線上打卡讓閱讀成為一種習慣!
    家庭文化節 | 親子閱讀伴成長,線上打卡讓閱讀成為一種習慣!不如一起來親子閱讀吧親子閱讀是高質量的親子陪伴讓父母更走近孩子的內心為了給孩子營造優質的閱讀環境和氛圍,幫助家長積極開展親子閱讀教育,讓孩子愛上閱讀,縣婦聯開展親子閱讀線上打卡活動。
  • 讓閱讀成為習慣
    愛閱讀的孩子不容易變壞,孩子形成了閱讀習慣,就是建立起了一種正向能量的吸收方式,他內在的智慧會不斷提升,思想會更成熟,價值觀會更完善。讓兒童感覺到閱讀是件有趣的事,沒有任何目的,才能讓孩子持久的喜愛這項活動。讓孩子愛上閱讀的四個關鍵點:1.所有孩子都喜歡玩耍和遊戲,討厭任務和規定。父母的任務就是將閱讀做成前者,而不是後者,如果父母做到了這點,孩子喜歡閱讀就成功了一大半。2.所有人都喜歡表揚和鼓勵,厭惡批評和責備。
  • 《讀者》:讓孩子的優秀成為一種習慣
    孩子長到三四歲的時候就要開始識字讀書,如何培養孩子閱讀的習慣,並從閱讀中發現快樂,託爾斯泰絞盡腦汁設計了這盞「連桌燈」。日復一日,年復一年,他和夫人的閱讀習慣影響著孩子們,孩子們也都愛上了閱讀,一家人的這一習慣一直延續了下來,後來煤油燈換成了汽油燈,再到有了電燈,即使託爾斯泰不在家的時候,孩子們圍著母親閱讀,父母都不在的時候,孩子們自己圍著燈讀,他們「常常是充滿期待地等著晚上的全家共同閱讀」。於是,久而久之便在每個孩子的心裡有了一盞燈。
  • 《孔融讓梨》成為西方的反教材?孔融讓梨是一種表現還是美德?
    《孔融讓梨 》為什 麼會成為 西方 的反教材 ? 孔融讓梨 是一種 表現 還是 美德 ?生命是一種 思考 ,漫長 而持久 。- -紀伯倫 。在「菜根譚 」裡有句名言 :「處事 以一步 為高」,在我們 國人 的心裡 ,謙虛 不僅僅 是一種 態度 ,更是 一種 美德 。 孔融讓梨 ,折射出 尊長 敬兄的風範 ;鮑叔牙 讓利於 管仲 ,彰顯 出寬容大度 的人格魅力 ;張英 "讓他 三尺 ,何妨 ",成就 了"六尺巷 "的千古佳話 。
  • 培養孩子愛閱讀,分階段巧妙讀繪本,讓閱讀成為寶寶的一種習慣
    ,需要日常行為的結合引導當我們通過閱讀刺激培養起孩子對閱讀的興趣以後,孩子有一個時期能夠主動想要去閱讀。孩子天生追求快樂,熱愛玩耍,當閱讀注入他們熱愛的事物,他們就能夠在樂趣中不知不覺堅持下來,從而形成一種習慣。改變單一的閱讀形式,多運用代入或者遊戲的方法。形式豐富、情景化、代入繪本人物的方法可以讓孩子的閱讀感受鮮活起來,閱讀興趣才得以維持。
  • 儒家倫理學是一種情感主義的美德倫理學
    倫理學是研究應然之理的學問,任何倫理學歸根結底是要通過評價性的概念去說明一個行為、一條規則、一種制度為何應當如此或不應當如此,從而為怎樣做人、怎樣行為提供指導。這種直接為人們的行為提供指導的倫理學被稱為規範倫理學。規範倫理學依據其所採用的不同基本概念,可以分為後果主義、義務論和美德倫理學。
  • 閱讀是一種習慣而非節日:幼兒閱讀的重要性
    這一天,你會發現,人們似乎忽然意識到今天應該讀點書,趕一下時髦,跟一下風,拍幾張閱讀的照片曬一下朋友圈來紀念這個節日。幼兒園也利用這一時期組織孩子開始維持一個星期的閱讀打卡活動,以此來提醒孩子要重視閱讀。讀書本來不應該當成節日來過,每天都應該是讀書日,讓讀書成為幼兒的一種的生活習慣。那麼如何培養孩子的閱讀習慣呢?
  • 讓閱讀成為一種習慣 ——德安二幼中小班讀書月活動
    德安縣第二幼兒園以書為伴,以「讓閱讀成為一種習慣」為主題,開啟一段新的閱讀之旅,走進書的世界。小班組  21天「悅」讀打卡  利用打卡的形式,儀式化親子「悅」讀活動。用簡單的方式,記錄下每天和孩子一起閱讀的歷程。通過爸爸媽媽的陪伴,進一步體驗繪本的魅力,感受語言的美妙,增進親子的感情。
  • 美德少年趙宸:助人為樂成習慣
    他一言一行溫潤知禮,總是默默地為集體和同學做著平凡而又富於愛心的小事,是達茂旗今年評選出的包頭市助人為樂美德少年。學習中,趙宸勤奮刻苦,有著一股不服輸的鑽勁兒,每當遇到難題,他總是翻課本、查輔導教材,自己想盡各種辦法解決難題。同學在學習上遇到困難,他會和同學積極討論,盡其所能,認真講解,對於他來說,幫助別人解決難題也是溫故而知新。他喜歡拉馬頭琴、踢足球和閱讀。
  • 讓「助人為樂」成為一種自覺
    因此,我們每一個人都應該把充滿正能量的助人為樂作為一種自覺、一種習慣、一種追求,從而使助人為樂的民族美德得以發揚光大。  把助人為樂作為一種自覺,首先要堅持從我做起。「從我做起」,這是喊了多年的一句口號,但我們絕不能僅把它看成是裝點門面的時髦口號,關鍵是把「做」變成具體的實踐。
  • 《讓閱讀成為一種習慣》:一年級二班讀書月活動紀實
    為倡導全民讀書,讓學生享受到讀書的快樂,4月10日下我們一年級二班利用班會時間開展了《讓閱讀成為一種習慣》讀書分享活動。孩子們興趣濃濃,熱情高漲,紛紛在班級微信群中曬出自己讀書時的照片,與同學們互相分享讀書後的感想,並用小報的形式記錄下了自己的心得。
  • 讓孝老愛親成為全社會靚麗的美德風景
    這些事例,不但與孝老愛親的傳統美德相違背,有的還違背法律而為社會和法治所不容。 東漢許慎在《說文解字》中,這樣解釋篆體「孝」字:「善事父母者。從老省,從子,子承老也。」體現了一種孝老愛親、薪火相傳的精神。孔子《禮記·禮運》中提出「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