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 年 07 月 29 日-30 日,由中國研究性醫院學會、四川大學華西醫院、丁香園聯合主辦的《神經病學時間》下的《卒中時間》暨《四川省第九屆缺血性腦血管病介入沙龍》在成都成功舉辦。本次大會秉承了《神經病學時間》一貫的「簡約、務實、求真、互動」的風格。
會議期間,由北京協和醫院徐蔚海教授、北京 301 醫院婁昕教授、山東大學齊魯醫院趙玉英教授、北京天壇醫院張在強教授、上海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趙重波教授等 24 位國內知名專家教授及青年學者,為全體參會者帶來了精彩紛呈的學術報告及生動具體的臨床實戰病例分享,促進了四川省卒中與神經介入事業的發展和進步。
7 月 29 日 08 點大會準時開始,北京協和醫院徐蔚海教授發表了熱情洋溢的致辭。其後 12 名國內知名專家從多個層面及領域探討了腦卒中當前關注的焦點問題及專題講座。
徐蔚海教授:顱內動脈粥樣硬化的診斷和治療
北京協和醫院徐蔚海教授主要從流行病學到臨床症候,再到影像診斷和治療詳細地介紹了《顱內動脈粥樣硬化的診斷和治療》。徐蔚海教授強調:(1)中國人群顱內動脈粥樣硬化早發現象明顯,應重視中國青年人群的高危因素控制和生活方式改變。(2)情緒應激和空氣汙染有可能是新的有害環境因素。(3)應注意顱內動脈重塑和顱內動脈周圍的深部微小側枝的病理生理現象。(4)顱內動脈粥樣硬化可以經藥物治療回縮,應積極治療。
徐蔚海教授
婁昕教授:ASL 磁共振成像技術在缺血性腦血管病中的應用
北京 301 醫院婁昕教授將影像學技術與臨床緊密結合,詳細介紹了 ASL 磁共振成像技術在缺血性腦血管病中的應用,通過對比不同 PLD 時腦組織 CBF 的差別,可作為衡量個體腦灌注儲備的量化指標,這對於腦血管疾病的鑑別(如與線粒體腦肌病等代謝性疾病)、預後和轉歸判斷有重要指導意義。
婁昕教授
趙玉英教授:遺傳代謝性腦血管病診斷思路
山東大學齊魯醫院趙玉英教授重點介紹了青年卒中中少見的遺傳代謝腦血管病以及相關診斷思路。從破壞血管彈力層、破壞血管內皮及啟動凝血或纖溶系統、影響血管舒縮功能、沉積管壁及堵塞血管四大發病機制到相應機制下的具體疾病的診斷,為大家帶來了了詳細的介紹。
趙玉英教授
張在強教授:腦小血管病及其診斷思路
北京天壇醫院張在強教授講授的《腦小血管病及其診斷思路》,從小血管的概念到腦小血管病的病理、病理生理改變,再到臨床表現、影像學改變,最後到腦小血管病的分型及病因診斷。張在強教授重點強調通過對腦小血管病分型及區分病因,從而才能對腦小血管病做出針對性治療,這對臨床具有新的指導性意義。
張在強教授
趙重波教授:中樞神經系統血管炎臨床思考
華山醫院趙重波教授從 2 個小 Case 開始引出了對中樞神經系統血管炎的一些臨床思考,諸如:中樞神經系統血管炎有統一的分類麼?中樞神經系統血管炎的病理類型和炎症機制是什麼?原發性中樞神經系統血管炎(PACNS)與繼發性中樞神經系統血管炎有何區別?如何在臨床層面快速診斷繼發性中樞神經系統血管炎?影像學對 PACNS 的提示?PACNS 的診斷誤區有哪些?是否能總結一個中樞神經系統血管炎的診斷流程?趙重波教授激情昂揚的演講中,充滿了智慧和哲學的光輝,令在座的無不感嘆。
趙重波教授
孫偉平教授:卒中急性期血壓管理策略與實踐
北京大學第一醫院孫偉平教授主要介紹了卒中急性期血壓管理策略與實踐,結合臨床病例,並進一步提到指南及研究證據,其中重點解讀了 CATIS 研究和 ENOS 研究的試驗設計、試驗結果的分析以及未來研究熱點的思考等方面,將科研與臨床緊密結合,體現了科研數據合理化指導臨床實踐的理念。
孫偉平教授
史樹貴教授:房顫與卒中研究進展
史樹貴教授
張永巍教授:急診取栓器材與手術技巧
張永巍教授
張猛教授:急診取栓治療指南、實踐與進展
張猛教授
陳文夥教授:急診取栓地市醫院經驗分享
福建醫科大學附屬漳州市醫院陳文夥教授詳細介紹了《急診取栓地市醫院經驗分享》,展現了地市級醫院開展神經介入工作中面臨的機遇與挑戰,神經急診介入工作面臨的諸多問題以及如何逐步優化的思考。
陳文夥教授
吳波教授:急性卒中的神經保護研究進展
四川大學華西醫院吳波教授介紹了《急性卒中的神經保護研究進展》,介紹了神經保護的概念、神經保護劑分類、治療現狀以及未來的研究方向。通過對硫酸鎂、尿酸等神經保護劑的研究生動地向大家展示了急性卒中的神經保護研究進展及未來發展方向。
吳波教授
鄭洪波教授:頭頸部動脈夾層診療:亟待分類、分型
四川大學華西醫院鄭洪波教授主講《頭頸部動脈夾層診療:亟待分類、分型》,分享了四川大學華西醫院神經內科近 10 餘年針對頭頸部動脈夾層的診斷及治療進展,主要內容包括頭頸部動脈夾層病因學、發病機制、臨床表現和影像學等方面,並提出目前的分類和治療仍存在有不足,呼籲進一步發展新的診斷分類。
鄭洪波教授
7 月 30 日,來自四川大學華西醫院、成都軍區總醫院、綿陽市中心醫院、德陽市人民醫院、成都醫學院附第一附屬醫院、攀枝花市中心醫院等醫院的 12 名青年學者向大家匯報了 12 個神經介入病例討論,內容形式生動形象,有視頻、圖片等多種形式。既有成功病例的經驗分享,也有失敗病例的原因總結,全場人員開放式討論,隨時被打斷提問的交互式學習方式讓大家都參與其中,精彩之處時時掌聲雷動。
最後,感謝中國研究性醫院學會、四川大學華西醫院、丁香園及組委會的精心組織籌劃,使得《神經病學時間--卒中時間》暨四川省第九屆缺血性腦血管病介入沙龍學術會議能夠取得圓滿成功。近 2 天的會議時間吸引了眾多與會者的關注,並且大家都表現出了極高的求知慾,論壇交流互動踴躍,與會者普遍認為,大會內容豐富,既反映了最新學術動態,又貼近臨床實踐,真實享受了一頓學術大餐。我們相信會議將越辦越好,為中國及四川卒中防治領域做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