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迷上了視頻剪輯,618期間剛剛配的電腦在平時辦公和看電影都沒啥問題,雖然遊戲加載速度慢了一些,但是進入正常遊戲以後玩起來是沒問題的。反觀視頻剪輯卻受到了很大制約,自己錄製的一個4K的20分鐘視頻大小約為13G,使用PR光加載就需要2~3分鐘,而且最要命的是如果多加了特效或者對於視頻進行加速的話就會產生嚴重的卡頓。AMD2700+迫擊炮+16G都不會有問題,唯一能夠影響的就是硬碟方面了。
理論值算了一下,機械硬碟的讀寫速度一般只有110MB/s,SATA接口的固態硬碟最高也只有600MB/s,也就是說4G的視頻,理論最高速度機械硬碟需要加載37秒,SATA接口最高速度需要7秒,而現在主流的M.2接口讀寫速度主要有中端的1600MB/s和高端的3200MB/s,分別只需要2秒和1秒左右,基本上是秒加載,工作效率上會相差得太多,而渲染速度更是有非常大的差距。
這兩年存儲晶片已經大幅走低,相較於最初將近10塊1G的價格降低了幾乎20倍,而現在家用3000MB/s以上的旗艦級硬碟也僅僅1塊多點,選來選去最終決定一步到位,選了個東芝RD500 NVMe固態硬碟1TB,不到1塊3每GB的價搭配3400MB/s讀速和3200MB/s的寫速真的香,基本上做什麼都夠用了。
這個東芝RD500採用的是現在使用最廣的2280尺寸,臺式機和筆記本都可以使用,作為顆粒大廠,使用原廠顆粒就不用說了。此外,東芝RD500作為新款使用的還是96層的3D BiCS FLASH TLC一方面壽命大大提高,另一方面可靠性也完全沒問題,畢竟硬碟有價數據無價,高速度的同時也一定要保證數據安全。
主控方面使用的是東芝自家的TC58NC1201GST,加上5年的官方質保,足以證明它的自信。有意思的是包裝背面製造商為鎧俠股份有限公司,我查了一下,東芝存儲現在已經改名為鎧俠了,相信這個新名字未來也會讓我們記住。
還是按照慣例,一起先來跑個分,CrystalDiskMark下讀速達到了3476.3MB/s,寫速達到了3223.5MB/s,甚至超越了官方的3400和3200的標稱,家用級別這個速度也算得上能用的起的最高值了。
AS SSD Benchmark全面性評分達到了5572分,相較於現在主流M.2 NVME固態硬碟2000左右的評分翻了一番還多,在性能上可以說秒殺一眾硬碟,而再說回價位其實卻高不出多少。
在大文件拷貝過程中,因為我的對拷盤最高只支持1500MB/S的速率,所以在拷貝中直接就取了拷出盤的讀取速度最高值,傳輸速度穩定在了1.5GB/s的速度上,一個4G的視頻只需要2秒多,手速慢的都截不到圖有木有~
在實際應用中,以我現在經常使用的PR處理視頻為例,最高加速速度為10000%,也就是加速100倍, 6分鐘的4G大小的4K視頻被壓縮到了僅剩3秒36,算下來每秒達到了1143MB的大小,而RD500依然可以勝任,處理中從沒有出現過死機或者白屏的情況,這在以前是不可想像的,機械硬碟加速10倍以上就出現卡死不動,SATA硬碟60倍以上也會出現無法操作的情況。面對現在越來越高的解析度和越來越大的視頻體積,一個高性能硬碟肯定是必不可少的,僅僅一個加速就可見一斑,何況我們還要有很多渲染的工作需要處理。
而在體積在50G以上的遊戲中依然非常流暢,以最近一直在玩的光追遊戲《地鐵·離去》為例,進入遊戲非常迅速,以前的加載過程再也不復存在,在場景切換或者章節更換過程中也十分絲滑,沒有了等待的時間,整個遊戲的體驗更加流暢。終於不用再因為加載的緣故苦苦看著劇情動畫無法跳過了,光這一點我就覺得這個硬碟換得真的是超值。
一轉眼換了東芝RD500到現在已經一周多了,無論是辦公還是娛樂抑或是拷貝都有了質的飛躍,節省時間只是一方面,主要是使用中心理的感受變化怎一個"爽"字了得,再也不用盯著進度條煩躁地等待了,可以說這是我2019年最正確的選擇,如果配置相對不是很低端,更換一個M.2的高速度固態硬碟絕對是個好主意,而速率方面在預算不是特別緊的情況下,優先選擇高的也是必要的,畢竟現在硬碟發展速度這麼快別硬碟沒到壽命速率先過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