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避免心情煩躁,東芝RD500 NVMe固態硬碟讓加載時間接近為零

2020-12-12 前線評測

最近迷上了視頻剪輯,618期間剛剛配的電腦在平時辦公和看電影都沒啥問題,雖然遊戲加載速度慢了一些,但是進入正常遊戲以後玩起來是沒問題的。反觀視頻剪輯卻受到了很大制約,自己錄製的一個4K的20分鐘視頻大小約為13G,使用PR光加載就需要2~3分鐘,而且最要命的是如果多加了特效或者對於視頻進行加速的話就會產生嚴重的卡頓。AMD2700+迫擊炮+16G都不會有問題,唯一能夠影響的就是硬碟方面了。

理論值算了一下,機械硬碟的讀寫速度一般只有110MB/s,SATA接口的固態硬碟最高也只有600MB/s,也就是說4G的視頻,理論最高速度機械硬碟需要加載37秒,SATA接口最高速度需要7秒,而現在主流的M.2接口讀寫速度主要有中端的1600MB/s和高端的3200MB/s,分別只需要2秒和1秒左右,基本上是秒加載,工作效率上會相差得太多,而渲染速度更是有非常大的差距。

這兩年存儲晶片已經大幅走低,相較於最初將近10塊1G的價格降低了幾乎20倍,而現在家用3000MB/s以上的旗艦級硬碟也僅僅1塊多點,選來選去最終決定一步到位,選了個東芝RD500 NVMe固態硬碟1TB,不到1塊3每GB的價搭配3400MB/s讀速和3200MB/s的寫速真的香,基本上做什麼都夠用了。

這個東芝RD500採用的是現在使用最廣的2280尺寸,臺式機和筆記本都可以使用,作為顆粒大廠,使用原廠顆粒就不用說了。此外,東芝RD500作為新款使用的還是96層的3D BiCS FLASH TLC一方面壽命大大提高,另一方面可靠性也完全沒問題,畢竟硬碟有價數據無價,高速度的同時也一定要保證數據安全。

主控方面使用的是東芝自家的TC58NC1201GST,加上5年的官方質保,足以證明它的自信。有意思的是包裝背面製造商為鎧俠股份有限公司,我查了一下,東芝存儲現在已經改名為鎧俠了,相信這個新名字未來也會讓我們記住。

還是按照慣例,一起先來跑個分,CrystalDiskMark下讀速達到了3476.3MB/s,寫速達到了3223.5MB/s,甚至超越了官方的3400和3200的標稱,家用級別這個速度也算得上能用的起的最高值了。

AS SSD Benchmark全面性評分達到了5572分,相較於現在主流M.2 NVME固態硬碟2000左右的評分翻了一番還多,在性能上可以說秒殺一眾硬碟,而再說回價位其實卻高不出多少。

在大文件拷貝過程中,因為我的對拷盤最高只支持1500MB/S的速率,所以在拷貝中直接就取了拷出盤的讀取速度最高值,傳輸速度穩定在了1.5GB/s的速度上,一個4G的視頻只需要2秒多,手速慢的都截不到圖有木有~

在實際應用中,以我現在經常使用的PR處理視頻為例,最高加速速度為10000%,也就是加速100倍, 6分鐘的4G大小的4K視頻被壓縮到了僅剩3秒36,算下來每秒達到了1143MB的大小,而RD500依然可以勝任,處理中從沒有出現過死機或者白屏的情況,這在以前是不可想像的,機械硬碟加速10倍以上就出現卡死不動,SATA硬碟60倍以上也會出現無法操作的情況。面對現在越來越高的解析度和越來越大的視頻體積,一個高性能硬碟肯定是必不可少的,僅僅一個加速就可見一斑,何況我們還要有很多渲染的工作需要處理。

而在體積在50G以上的遊戲中依然非常流暢,以最近一直在玩的光追遊戲《地鐵·離去》為例,進入遊戲非常迅速,以前的加載過程再也不復存在,在場景切換或者章節更換過程中也十分絲滑,沒有了等待的時間,整個遊戲的體驗更加流暢。終於不用再因為加載的緣故苦苦看著劇情動畫無法跳過了,光這一點我就覺得這個硬碟換得真的是超值。

一轉眼換了東芝RD500到現在已經一周多了,無論是辦公還是娛樂抑或是拷貝都有了質的飛躍,節省時間只是一方面,主要是使用中心理的感受變化怎一個"爽"字了得,再也不用盯著進度條煩躁地等待了,可以說這是我2019年最正確的選擇,如果配置相對不是很低端,更換一個M.2的高速度固態硬碟絕對是個好主意,而速率方面在預算不是特別緊的情況下,優先選擇高的也是必要的,畢竟現在硬碟發展速度這麼快別硬碟沒到壽命速率先過時了。

相關焦點

  • 同是高端旗艦原廠顆粒NVMe固態硬碟 為何RD500是最優選
    nvme固態硬碟。在高端旗艦固態硬碟市場,大型存儲企業之間的競爭也異常激烈。產品很多,但是官方公布的數據並不總是很接近,這給我們的玩家帶來了很多的選擇問題。最近,市場上有四款高端旗艦nvme固態硬碟進行了詳細的測試,它們使用了原裝粒子,價格也差不多。
  • 3000MB/s讀寫帶來的PC體驗升級,東芝RD500固態硬碟評測
    而在於朋友的交流中,才發現原來問題出在硬碟上,機械硬碟的速度拉低了整體的遊戲體驗。而在前段時間,東芝發布了兩款固態硬碟:RC500和RD500,特別是RD500讓我眼前一亮。標價1200元的1TB容量RD500讀寫速度均達到了3000MB/s以上,在這個價位有非常強的競爭力。
  • 老主機升級東芝RC500 NVMe固態硬碟,性能提升有多少?
    現在裝機大家基本上都會選擇固態硬碟,固態硬碟一般分為PCI-E通道和SATA通道,但是一年前固態硬碟還是很貴的尤其是PCI-E、M.2接口的固態硬碟,很多人裝機往往選擇的是比較便宜的SATA接口硬碟,我的老主機就是這樣,所以近期動了換塊NVMe固態的心思。
  • 我把電腦硬碟全換成M.2以後:東芝RD500 NVMe 1T固態硬碟裝機體驗
    選購的過程這裡就不贅述了,最後選擇了一條東芝RD 500 NVMe固態硬碟,容量直接上了1T,關注儲存行業動態的朋友應該有所耳聞,東芝已經更名為「鎧俠」了,雖然這款固態硬碟包裝上製造商已經改成鎧俠了 ,但是產品貼紙上還是TOSHIBA,很期待明年四月的新形象包裝會是什麼樣的。
  • 我再一次選擇東芝,因為什麼?——東芝RD500固態硬碟體驗
    所以我決定在雙十一把這事解決了,主要也是考慮到最近的固態價格有所下降(去年同時期我買的一根256G固態花了500+,而現在512G價格都降到了500+),所以我認為現在是入手的最佳時機。說說我的選擇,因為我現在電腦插的是256G SATA固態+256G M2固態,在容量上稍微有些不足,所以這次我想直接上1T。
  • 東芝RD500的正宗傳人:鎧俠RD10固態硬碟評測
    今天要評測的固態硬碟是來自鎧俠(原東芝存儲)的EXCERIA PLUS,又名鎧俠RD10。它是東芝存儲改名鎧俠之後RD500的正式接班人,提供500GB、1000GB和2000GB三種容量選擇,保修期限5年。鎧俠RD10使用了一顆TC58NC1201GST主控,具備8個快閃記憶體通道,支持PCIe 3.0 x4接口。
  • —東芝RD500 NVME固態硬碟評測
    作為一名經常DIY愛好者,特別喜歡折騰各類數碼產品,通過我關於固態硬碟的原創就可以看出,本人比較喜歡折騰固態硬碟的各類玩法。固態硬碟本身的性能、可靠性是一切玩法的基礎。經手過不少固態硬碟,每一款都經歷過跑分等基本測速。但是近兩年來折騰過的固態硬碟跑分和性能一直在一個瓶頸,沒有太大的突破。
  • 讀寫均超3000MB/s 閃電之速東芝RD500 NVME固態硬碟裝機體驗
    而本文的主角——東芝RD500,則是阿牛入手的第一塊東芝固態硬碟。先來看下包裝,這款硬碟配色上主要以金黑色調為主,在左上角白底紅色標註品牌東芝TOSHIBA英文標識,金底白字標註硬碟為NVME SSD。
  • 電腦有它提速好幾倍,東芝RC500 NVMe固態硬碟
    尤其是在過去,我們更多的都在使用機械硬碟,機械硬碟有著價格便宜,容量大等優點,但是它的運行速度卻並不樂觀。基本上稍微好一點的機械硬碟在電腦啟動速度上大概也需要在數十秒左右,而要解決這一問題的最佳辦法就是更換為固態硬碟。今天我要介紹的這款產品就是來自於東芝的RC500 NVMe固態硬碟。
  • 東芝PK臺電NVMe固態硬碟對比測試,4K性能竟然相差45%
    最近趁著價格實惠入手了一條500GB容量的東芝RC500 NVMe 固態硬碟,正好和手裡在用的臺電幻影固態盤做個對比。在這裡先說個題外話,2019年10月1日東芝正式更名為Kioxia,中文名「凱俠」。Kioxia是由日語「記憶(kioku)」和希臘語「價值(axia)」組成,寓意記憶的價值。
  • 外觀優雅的性能獵豹,東芝XS700移動固態硬碟深度體驗
    東芝這個品牌從1984年創造新一代存儲——快閃記憶體,多年以來,一直以來都是口碑比較好的。固態硬碟的強悍速度,移動硬碟的便捷體驗,值得信賴的原廠品質都是我選擇這款移動固態硬碟的原因。  東芝XS700在設計上包括採用金屬機身就是在避免磕碰的問題,同時也便於內部的散熱,避免溫度過高,影響硬碟性能。它更耐衝擊,其內部不存在任何機械活動部件,不會發生機械故障,也不怕碰撞、衝擊、振動,具有低故障率。
  • 1TB NVMe高端固態硬碟哪家強?東芝 RD500 vs 三星 970 EVO
    在內部包裝方面,三星 970 EVO 採用了底座,可以較好的保護固態硬碟的安全。2️⃣【硬體對比】:看過了兩塊固態硬碟的開箱之後,我們來聊聊產品外觀。東芝 RD500 的PCB板為藍色,其上焊接著主控晶片、緩存顆粒以及快閃記憶體顆粒,外面粘有一層貼紙。
  • eTLC重出江湖 東芝A100固態硬碟首測(全文)_東芝 A100_固態硬碟...
    鑑於SATA接口的實際用途,四角並沒有採用移動固態硬碟上常用的打磨拋光技藝,而是四四方方的固定卡扣。PCB解析:東芝主控+東芝eTLC顆粒    作為原廠的東芝,無論是在主控晶片設計上,還是快閃記憶體顆粒製造上都有著其他廠商無可比擬的優勢。
  • 不愧是NAND親爹 東芝128GB固態硬碟測試
    用戶在對東芝顆粒如此偏愛時,是否對東芝固態硬碟也有如此感情呢?也許說到東芝固態硬碟許多用戶都是第一次聽說,英文東芝這個廠商實在太低調了,以至於在國內市場幾乎不做宣傳,口碑僅在「內行」用戶之間相互流傳著。而今天中關村在線SSD頻道將給您帶來東芝THNSNH128GBST固態硬碟的評測。
  • 中端NVMe固態硬碟的妙用:越級體驗鎧俠(原東芝存儲)RC10
    M.2 NVMe固態硬碟已經稱為當代電腦的標配硬體之一,不過很多玩家同時也注意到,高端NVMe固態硬碟的效能在很多情況下無法完全施展開來,一些筆記本電腦可能會遇到散熱問題,一些入門臺式機平臺主板只提供了PCIE 3.0 x2或者PCIE 2.0 x4接口。
  • 攝影師好助手 東芝XS700移動固態硬碟評測
    如果是長時間的在外進行項目的拍攝,一天舟車勞頓的拍攝已經非常疲憊,還要給各種設備充電、行程的整理再加上數據備份的時間,晚上要消耗大量的時間,所以快速而便攜的數據備份設備是攝影師的首先,這裡我們就要提到固態硬碟這個設備了。固態硬碟的誕生時間距今也有八九年的時間,而移動固態硬碟則才現階段誕生新型設備。
  • 小巧高速的照片存儲利器,東芝XS700固態移動硬碟開箱評測
    本文開箱評測的東芝XS700,就是有著高達550MB讀取速率的高速固態移動硬碟,實際傳輸性能通常是傳統的機械式移動硬碟的數倍。早之前沒有入手固態移動硬碟主要是價格貴,入臺240GB容量的也擔心不太夠用,在固態硬碟價格不斷下降的今天,480GB版本的東芝XS700售價也不到500元,差不多也是1元1GB了,已經到了比較划算的入手時期。
  • NVME固態搭配USB3.2硬碟盒是什麼神仙體驗?
    >上圖中有兩個缺口的B-key,一般走的是SATA協議,他在性能上對比2.5寸SSD並沒有什麼提升,而缺口靠右的是M-Key,也就是我們常說的nvme固態,相信對於許多有看重傳輸速度的小夥伴,也在移動硬碟方面選擇了nvme固態,而高性能nvme協議固態搭配高性能的USB 3.2協議硬碟盒能起到什麼化學反應呢?
  • 原廠顆粒,東芝RC500 NVMe 固態硬碟高速讀寫,存儲更放心
    前些天在家裡正在折騰電腦,一位來訪的親友指著一個器件問到,這個小片片是啥,當我回答是硬碟的時候,他驚訝的說,現在硬碟這麼小了?的確硬碟已經從機械硬碟走入了SSD時代,笨重的機械硬碟同小巧的 SSD硬碟比較,無論是體積、重量、還是速度、性能方面,都全面的落後於SSD硬碟,而其中支持NVMe協議走PCI-e 的M.2 SSD則是其中的佼佼者,為大家所喜愛。在智能建築中的系統都比較複雜,需要存儲支持高速存取,否則會拖慢系統響應速度。
  • 固態硬碟壽命有多長時間?怎麼查看固態硬碟壽命
    也就是說,固態硬碟的使用壽命=(實際容量(單位:GB)× P/E數)÷(每天寫入容量(單位:GB/天)× 365(單位:天))。以目前主流的240GB TLC固態硬碟為例,P/E數取最保守的1000次,而普通用戶每天的數據寫入量通常不超過30GB,那麼它的壽命就是240x1000/(365x30)=2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