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四大教授」,學了哲學又學數學,玩過的學科全部成了大師

2020-12-12 百家號

在我們小的時候,經常在生活中遇到「別人家的孩子」,意思就是說別人家的孩子總比自己優秀。我們今天就來講一講別人家孩子的代表,趙元任。

我們對趙元任可能不是很熟悉,但是他的一生堪稱傳奇。他生於官宦之家,從小隨著父親東奔西跑,激發了他極高的語言天賦。從小他就喜歡學別人說話,各種各樣的方言一學就會。十二歲的時候趙元任母親去世,他被送到了蘇州,立即就學會了蘇州話。之後一發不可收拾。十五歲時在南京上學,主要學習德語,英語和音樂,選修阿拉伯語。在學校學習就算了,在生活中還學會了南京話,他過人的語言天賦導致他經常被人認成老鄉,在國外還能騙住外國人。

長大後,趙元任對世界感到很好奇,在中國號遊輪上,他想當一名電機工程師,在美洲坐火車時,又想做一名物理學家,之後在康奈爾大學裡主修數學,選修了物理。在學校時,他接觸的東西更多了,不僅加入了力學,熱學等學科的研究,他還對哲學和邏輯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他參與的學科很多,並且涉及很多領域,卻沒有一項敷衍了事。他的數學拿了三個一百分,一個九十九分,創下了康奈爾大學建校以來的最好成績。

大學畢業之後,趙元任獲得了數學和哲學兩種獎學金研究生的資格,於是他從數學系畢業,又成了哈佛大學哲學系的研究生,主修哲學和音樂。在那時,他在音樂上的造詣也極高了,寫下《盡力中華》,流傳度甚至超過了北洋政府的國歌。當時在美國的東海岸,有一批國內的頂尖學子,包括胡適在內,對趙元任都十分欣賞,認為在博學程度上無人能出其右。

當他在哲學系讀完博士畢業之後,來到了康奈爾大學任職數學系教授。在他三十三歲時,決心回國為中國的發展出一分力,出任清華大學教授,教授的課程包括了數學,音樂,語言學,為中國的教育事業費盡了心思,真可謂是國家棟梁。

據說趙元任一生,包括方言在內,會講三十三種語言。回想我們當年在高中時分文理,文學生們看到數學就頭疼,理科生們同樣躲著文學和數學。然而這樣一位很難拿文理來定義的趙元任,曾經說他研究這麼多的學科僅僅是因為好玩,在最後他玩過的學科都把他奉為了大師,讓我們不得不感嘆他的淵博學識和人生態度。

相關焦點

  • 玩撲克走迷宮學數學
    原標題:玩撲克走迷宮學數學  南方日報訊 (記者/高薇 通訊員/黃石生)在人們的傳統印象中,數學是一門生硬的學科,學起來難免枯燥乏味。為了改變這一觀念,提升學生學習數學興趣,中山市四所學校進行了嘗試,成立了Y立方數學聯盟。近日,該聯盟舉行了首屆學生「數智匯」活動,讓學生在走迷宮、玩撲克、轉魔方中學習數學知識。
  • 趙元任:一不小心就「玩」成了世界級大師,卻唯獨不曾玩弄愛情!
    去外國留學的時候,就算路上碰到朋友也會裝作沒看到地擦肩而過,頭髮不梳,皮鞋也不擦,整個不修邊幅的痞子樣;學習的時候三心二意,一下學數學,一下研究哲學,時不時還想玩玩音樂。他先後任教於美國康乃爾大學、哈佛大學、清華大學、耶魯大學等各大名校;他與妻子60多年恩愛如初,光是歐美大陸兩人就漫遊了四次;他的四個女兒全部畢業名校,大女兒是哈佛第一位華裔女教授,二女兒是著名化學家,三女兒是康奈爾大學教授,小女兒是麻省理工教授……
  • 人為什麼要學數學 ——數學意義的哲學思考
    從科學的立場來看,數學是時代的特徵,數學是美妙的樂章,數學是科學的皇后、科學的僕人、科學的夥伴.從教育的立場來看,數學是具備公民資格的前提,數學是現代人的基本素質,數學培養人的優秀品質,數學教人思維,數學提升審美能力,數學促進人的終身發展等.在數學課程改革的背景下,「人為什麼要學數學?」是我們教育工作者必須弄清的數學教育哲學的基本問題.
  • 學科特寫 | 數學科學學院:數以求源,學而致遠
    你聽說過NP完全問題、霍奇猜想、龐加萊猜想、黎曼猜想、楊-米爾斯存在性和質量缺口、納維-斯託克斯方程和BSD猜想嗎?數學皇冠上那些璀璨的明珠吸引著無數懷著熱情和執著的數學家前赴後繼,追逐那奪目的光輝。如何接近它們呢?自然需要紮實的數理基礎和持之以恆的努力。北京大學數學科學學院將會幫你尋找一條通向數學理想的道路。
  • 語言大師趙元任,精通八方語言七門學科,輕鬆玩轉世界人
    上學之後,趙元任沒有自己明顯的興趣愛好,不管是數學,還是哲學,亦或是音樂,都是一股腦的熱度,抽菸酗酒更是相當在行。有著這樣童年的趙元任,活脫脫一個現實版的紈絝子弟。在當時,誰也沒有想到,這樣一個問題少年,有一天能夠成為語言大師,能夠在數學、哲學和音樂方面具有非凡造詣。其實,剛出生時的趙元任曾遇上過一算命先生,稱其「骨骼精奇,異於常人」。只不過,隨著趙元任的成長,他的各種糟心日常已經讓父母焦頭爛額,哪裡還能想起趙元任曾被這樣論斷過。
  • 羅增儒教授:我與數學解題(學數學、學解題與教數學)
    年就讀中山大學數學力學係數學專業,畢業後在陝西省耀縣水泥廠當過礦山職工和子弟中學教師,1985年底調入陝西師範大學數學系.歷經講師、副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於1996年6月聘為教授,2001年11月聘為課程與教學論(數學)博士研究生導師(西南師範大學,陝西師範大學).曾先後擔任陝西師範大學數學教育研究所所長、教務處處長、陝西省數學會常務理事、陝西省中學數學教學研究會副理事長、西安市中學數學教學研究會理事長
  • 北大畢業數學天才許晨陽,美國頂尖數學教授,數學應該怎麼學?
    很多同學都害怕數學這門課,一些同學甚至想考及格都很困難,今天分享一位數學頂尖人才,他就是畢業於北京大學的許晨陽,2014年獲得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資助,並被評為北京大學長江特聘教授,現已經成為麻省理工學院數學系教授,屬於美國頂尖數學家,被稱為數學天才,他到底是怎麼學習數學的呢?
  • 陳省身「玩」成數學大師
    (圖片來自網絡) 家長們一般都不喜歡自己的孩子玩,有的老師也不喜歡讓學生玩,因為怕小孩子玩得分了心,影響了課業,甚至會玩物喪志,成為廢人一個。但閱讀有關數學大師陳省身的事跡,發覺他竟是一位「另類」,他的數學大師稱號竟是「玩」出來的。正是因為這個「玩」,楊振寧敬稱他為歷史上第五位傑出人物,就在他去世前一個月,國際小行星聯合會還用他的名字命名了一顆小行星。
  • 一切學科的起源與最高級——哲學
    猶記高中政治課本曾有言云——「哲學是一切學科的基礎,是所有知識的終極形態。」這句堪稱至高無上的評價往往惹得無數少男少女一見傾心,總以為學了哲學,世上萬事萬物皆可解。為了引導更多天真可愛的羔羊進入哲學的火坑(?),筆者決定撰寫一份《入坑指南》。哲學三大主題首先,讓筆者解釋一下「作為一切學科的起源「的哲學。
  • 民國第一鬼才:能講33種方言精通7國外語,一不小心玩成世界大師
    民國第一鬼才:能講33種方言精通7國外語,一不小心玩成世界大師!全文96字只有一個讀音,故事講得很精彩,卻沒人能「聽」懂!民國第一鬼才傳統相聲有四門功課:「說,學,逗,唱。」其中的「學」,就包括了學方言。侯寶林大師就有這方面的捧腹之作。
  • 學哲學沒前途?就業率接近100%
    近日,浙江工商大學首屆「陽明學與浙江文化學術論壇」上,王陽明第二十三代後裔王偉波表示,哲學是非常典型的具有長線學習邏輯的學科,與很多專業相通,主要是教你如何解決和思考問題,即便是學別的學科,也能用得上。
  • 2019考研哲學:如此難學的專業
    目前國內有哲學學位授予權的高校約有180所,但除像北大、人大、北師、中山、廈大等高校擁有較完整的"哲學家族"外,一般哲學院系並未備齊全部八個二級學科的獨立教研室,而只以現實的師資力量與研究基礎重點發展自己的特色學科。考生在選擇院校的時候,需注意這種學科發展不平衡的情況,因地制宜,結合自身條件制定考研的戰略。
  • 孩子怎麼學數學才能得高分?名師華應龍:數學好是「玩」出來的
    孩子的數學成績一直都不溫不火,怎麼學數學才能得高分呢?這是很多家長的心中所想。確實一個班裡大部分孩子的數學成績都不是很高,數學相比其他科目是難了許多,很多孩子分數低都和數學有很大關係。
  • 數學是一種文化 積久而成學 | 專訪理學院數學系郭秀雲教授
    就是將求解問題轉換成一個「伽羅瓦群是否為可解群」的問題。這是將一種研究對象轉換為另一種研究對象的非常成功的案例。郭老師的研究對象主要是有限群的構造。雖然有限群論屬於純粹數學的範疇,但是它在數學本身以及現代科學技術的很多方面有廣泛的應用。比如理論物理、量子力學、量子化學、結晶學等方面的應用就是明證。
  • 玩撲克走迷宮學數學--24小時滾動新聞-人民網
    原標題:玩撲克走迷宮學數學  南方日報訊 (記者/高薇 通訊員/黃石生)在人們的傳統印象中,數學是一門生硬的學科,學起來難免枯燥乏味。為了改變這一觀念,提升學生學習數學興趣,中山市四所學校進行了嘗試,成立了Y立方數學聯盟。近日,該聯盟舉行了首屆學生「數智匯」活動,讓學生在走迷宮、玩撲克、轉魔方中學習數學知識。
  • 男生更適合學數學?瞎扯!有這3個特徵的女生,也能成數學學霸
    文 | 水兒媽媽育兒分享(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一直以來,很多人都認為男生更適合學數學等偏理科的學科,而女生則更適合學語文、歷史等偏文科的學科。但事實真的是這樣的嗎?華盛頓大學教育心理學博士,專門研究學前教育和小學教育的格雷格·納爾遜教授在《孩子天生會數學》一書中說:孩子是天生的數學家,但是他們會不會愛上數學很大程度上取決於父母和老師的引導,也取決於他們天生的數學思維能否被激發。
  • 哲學六講 | 為什麼要學哲學?
    因此一次哲學意義上的行動往往包括了四個點,苑舉正教授將之總結為「深刻的思考、清晰的表達、勇敢的辯論以及求真的精神」,而凡是能夠做到這四點的人都可以被稱為「哲學家」。在定義完哲學之後,你不禁要發問,為何我們需要從事「哲學」這項活動呢?
  • 文科生不學數學是反智
    近日,華中科技大學的學生寫信給校長,認為文科生學數學沒有用,應該取消數學。但有用沒用,絕不應該是衡量一個學科是否值得學的依據,而這種話語的背後,更透露出一種反智主義的傾向。首先搞搞清楚,數學不是算數,有人覺得,數學的意義僅僅是計算,學完中學數學,買東西夠用就行。
  • 哲學的拓撲學研究
    北京師範大學江怡教授主持完成的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哲學的拓撲學研究」(項目批准號為06BZX046),最終成果為專著《哲學拓撲學導論》與譯著《劍橋哲學史(1870-1949)》部分內容。2012年3月經同行專家鑑定,以優秀等級結項。
  • 笨人學數學的一點體會
    做過《五年高考三年模擬》的朋友,都知道高考數學北京卷的特點是基礎題特別基礎,最後一道大題用超綱知識+新信息+方法綜合拉開分數檔次。我當時模考,就總是最後一道題得一兩分或者全部放棄。我從小強於記憶而不善也不喜歡邏輯推理,故高中數學基本上靠題海練習、熟悉題型、照搬定式來得分。來到石溪,我學數學有過非常痛苦的經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