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們小的時候,經常在生活中遇到「別人家的孩子」,意思就是說別人家的孩子總比自己優秀。我們今天就來講一講別人家孩子的代表,趙元任。
我們對趙元任可能不是很熟悉,但是他的一生堪稱傳奇。他生於官宦之家,從小隨著父親東奔西跑,激發了他極高的語言天賦。從小他就喜歡學別人說話,各種各樣的方言一學就會。十二歲的時候趙元任母親去世,他被送到了蘇州,立即就學會了蘇州話。之後一發不可收拾。十五歲時在南京上學,主要學習德語,英語和音樂,選修阿拉伯語。在學校學習就算了,在生活中還學會了南京話,他過人的語言天賦導致他經常被人認成老鄉,在國外還能騙住外國人。
長大後,趙元任對世界感到很好奇,在中國號遊輪上,他想當一名電機工程師,在美洲坐火車時,又想做一名物理學家,之後在康奈爾大學裡主修數學,選修了物理。在學校時,他接觸的東西更多了,不僅加入了力學,熱學等學科的研究,他還對哲學和邏輯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他參與的學科很多,並且涉及很多領域,卻沒有一項敷衍了事。他的數學拿了三個一百分,一個九十九分,創下了康奈爾大學建校以來的最好成績。
大學畢業之後,趙元任獲得了數學和哲學兩種獎學金研究生的資格,於是他從數學系畢業,又成了哈佛大學哲學系的研究生,主修哲學和音樂。在那時,他在音樂上的造詣也極高了,寫下《盡力中華》,流傳度甚至超過了北洋政府的國歌。當時在美國的東海岸,有一批國內的頂尖學子,包括胡適在內,對趙元任都十分欣賞,認為在博學程度上無人能出其右。
當他在哲學系讀完博士畢業之後,來到了康奈爾大學任職數學系教授。在他三十三歲時,決心回國為中國的發展出一分力,出任清華大學教授,教授的課程包括了數學,音樂,語言學,為中國的教育事業費盡了心思,真可謂是國家棟梁。
據說趙元任一生,包括方言在內,會講三十三種語言。回想我們當年在高中時分文理,文學生們看到數學就頭疼,理科生們同樣躲著文學和數學。然而這樣一位很難拿文理來定義的趙元任,曾經說他研究這麼多的學科僅僅是因為好玩,在最後他玩過的學科都把他奉為了大師,讓我們不得不感嘆他的淵博學識和人生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