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從酒櫃後面,費了老大的勁,想拿出那個銅傢伙,那地方空隙太小了,我問老伴當初是怎麼放進去的,她沒好氣地說:「還能怎麼放?搬柜子唄!」我想了一個辦法,單手把很重的銅傢伙一點點舉起,高過柜子頂,那個銅傢伙被成功地放在酒櫃的頂上,拍了照片,又按照原來方法,安然地放在了柜子後面。那是一個銅火鍋,在老伴的眼裡,那是一個累贅,在我的眼裡,那是一個寶貝。
我知道有銅火鍋這種東西,已經很晚了。小的時候,我住在一個大雜院裡,院子裡也有幾家是回民朋友,但我從來沒有見過有人吃過涮羊肉。是不是那時候一切都憑本購買,沒有那麼多肉來涮?我就不知道了。
忽如一夜春風來,不知道從哪一天起,涮羊肉突然滿大街都是了,隨便哪個胡同裡,都有賣羊肉片的攤子。往往是一輛三輪車,上面架好了架子,擺好凍成卷的羊肉,攤主用一把兩邊有手柄的長刀不停地切下一片片的羊肉來。路過的人,往往禁不住誘惑,順手買兩袋羊肉片回家去涮。那時候,往往是一條街裡,一字排開,十個八個的攤位都賣羊肉片,但個個生意都很紅火,我老覺得那是涮羊肉粗放的黃金時期。
我就是在這時接觸到了涮羊肉的,說來有趣,我第一次吃涮羊肉不是在自己家,是在嶽父母家。第一次吃,可能還是跟別人借的銅火鍋。一家人圍在一起,熱熱鬧鬧地吃了一次。不瞞您說,我覺得很一般,不如茄子、土豆、柿子椒,再烙上兩張芝麻醬餅。但漸漸地,我也喜歡上了涮羊肉。
有一天,嶽母把我媳婦叫去,給她幾百斤糧票,讓她去換個銅火鍋。周末,我們大老遠地跑到和平裡,這裡橫豎幾條街都是農貿市場,可能是城裡最大的農貿市場了。我是個有點磨嘰的人,反覆挑了半天,花了240斤糧票,換了一個鋥光瓦亮的銅火鍋,抱回家去。
那時候,一切的走上了正軌,一切都在好轉。缺衣少食的日子一去不復返了。特別是不久前還很緊缺的糧食如今遍地都是,所有農貿市場都有賣糧食的。過去人們視為生命的糧票,忽然之間就沒用了。人們用它來換雞蛋、換水壺、換銅火鍋,所有的生意的紅紅火火的。
那一天,我順便還買了木炭,回到嶽父母家,又出去買了羊肉片、大白菜、芝麻醬、韭菜花、醬豆腐、火燒,一頓紅紅火火的涮羊肉滿足了所有人的欲望。從此後,涮羊肉成了餐桌上的保留劇目。
也許是每次燒木炭太麻煩吧,需求刺激了生產,不久後,各種類型的火鍋應運而生。記得當年單位過年發福利,有一年居然每人發了一個小小的不鏽鋼鍋,下面有個架子。隨著鍋,還發了五個圓圓的罐頭盒。仔細一了解才發現,原來這是個微型的火鍋,罐頭盒裡裝的是固體酒精,在那個架子地下,放上固體酒精,劃一根火柴,鍋裡的水很快就燒開了,涮羊肉就此登場。單位裡有個工人師傅是個穆斯林,姓脫。我經常看見他中午休息時出去買點肉,自己就涮上了。
這個鍋太小了,只適合一個人,最多兩個人用。我們兩口子帶著一個小孩,還挺適用的。那時候,北京有許多日雜店,專門買鍋碗瓢勺等,固體酒精很容易買到,大大方便了人們的使用。但是由於這種鍋很小,全家聚會的時候,我們仍然用哪個銅火鍋。
再一轉眼,酒精鍋也被淘汰了,這時候電火鍋普及了。一按鍵,一切就都搞定,再也不用和黑黑的木炭和易燃的固體酒精打交道,乾淨、安全,成為人們的新寵。漸漸的,我都忘了銅火鍋的事。
這些年來,吃涮羊肉不僅僅是器具的變化,內容也非常了很大的變化。開始時,人們涮的只有羊肉片、粉絲、大白菜,調料也只有芝麻醬、韭菜花和醬豆腐。漸漸地,什麼肥牛、毛肚、黃喉、魚丸子、午餐肉、豆腐、麵筋、魔芋都加入了涮的行列。調料也千姿百態,多種多樣。最開始,所有的調料都是自己拌,後來商家出了各種各樣的袋裝調料,即省事,味道又好。我女兒小時候,最愛吃的是一個叫老馬的品牌的調料,我每次去超市都買幾個備用。過去人們涮羊肉只加入大白菜一種菜,現在茼蒿、生菜、土豆片、金針菇、雞腿菇,各種菜都可以涮,大大豐富了涮的內容。
漸漸地,涮羊肉的架勢越來越大了。現在,我家吃涮羊肉,所有的東西能擺滿一桌子,有的還擺不下。
一轉眼快30年過去了,嶽父母已經過世,當初他們的家,現在是一片遺址公園。有時候,走在大家上,我仍然能看到有的店在街上擺滿正在生火的銅火鍋,但我也只是看看而已,並沒有想起過去的往事。
去年深秋,孩子的二姨家要搬遷了。愛收藏舊物的二姨夫突然對孩子的二舅說:「我這裡還收著兩個銅火鍋呢,這都是你們家的。當初拆遷的時候,我看沒人要,就給收起來了。你要的話,就拿走一個。」孩子的二舅還沒說話,我先搶著說:「給我一個,有一個當初還是我們兩口子去買的呢。」老伴說:「要它幹嗎,沒地方放。」我說:「咱倆一塊買火鍋的事你忘了嗎?這是個多好的紀念品啊。」
春節聚會,酒足飯飽之後,二姨夫打開車的後備箱說:「火鍋我帶來了,你們拿吧。」我這時候私心有點重,搶著拿了一個大的。
回到家,看著孩子二舅發的照片,他拿的那個火鍋銅色非常好,閃著黃光。我拿的那個有點發黑。鍋的膛裡還塞滿了黑黑的木炭,打開塑膠袋,碳弄到了地板上,老伴又是一通嫌棄,我聽而不聞,弄乾淨了就放起來了。老伴終究覺得礙眼,給放在了酒櫃的後面。我想有時間,好好擦一下,這個銅火鍋也會閃閃發光的。
一個銅火鍋,其實見證了人們的生活從貧窮到富裕,從簡單到豐富,從繁瑣到簡單實用的過程。(張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