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孩子動不動就自殺?打造孩子抗挫能力上的「修復力」很重要

2020-11-05 楊春四玥

文|四玥

法國作家羅曼.羅蘭有這樣一句名言:

我心目中的英雄主義,就是在認清了生活的本質之後,依然熱愛生活。

今年以來,經常看到令人心痛的報導。

一位正值青春年華的初三男生,被母親打了兩巴掌後,轉身從5樓的欄杆上,一躍而下。

作業沒完成,不敢面對老師,選擇跳樓。

女大學生發留言「拜拜啦」後跳樓自殺。

……

正處於美好年華的年輕生命,卻以自殺這樣觸目驚心的方式來作別世界。

沉悶的墜地聲,從此空出來的座位……讓人不寒而慄。

花一樣的笑臉變成了一張張黑白照片,留給我們的除了悲痛,還有對教育的反思。

DE創始人付永先生說過:

「生命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石,是以「生命」為原點展開的一系列教育。」

世界上沒有想自殺的孩子,只有讓孩子想自殺的教育。

如果那位母親拿出和同齡人交際的三成態度來與孩子溝通,而不是又打又罵,那孩子也不至於有自殺的想法。

孩子的世界很小,在家裡面,父母就是全部。在學校,老師同學就是他的整個世界。傾聽是父母了解孩子,讓孩子感受到被理解的重要渠道。

如果那位母親對於孩子的不當行為,真誠、耐心地和孩子深入溝通,了解孩子到底發生了什麼,知道產生的原因並表示理解,然後再解決,那可能將會是另一種結局。

作業沒完成,被老師、父母責罵……這些在我們成年人看來都是不值一提的小事。事件發生後網上有一些評論:現在的孩子為什麼這麼玻璃心,打不得,罵不得,太不珍惜生命了,動不動就自殺,這抗挫能力也太差了吧……


作為成年人,永遠不要以成年人的承受能力,去看待一個孩子。

有研究證明,孩子在幼年時期如果在親密關係中經常被指責批評,或長期處於情感被忽視的狀態,會導致大腦中一種叫「cortisol」的壓力荷爾蒙長期處於比較高的水平。這樣的孩子長大以後,對於情緒調節和對抗能力就會下降。在成年後比較容易出現腦部失調,產生強迫性的成癮行為,比如酗酒、賭博、吸毒等。


武志紅老師在《為何家會傷人》一書中說過一句話:

「感受遠比所謂的事實更重要,而在家庭中,理解並接受彼此的感受是最重要的。」

孩子出現不當的行為,動機是什麼呢?理解彼此的感受,更容易建立融洽的親子間關係。接納孩子的不完美,心態平和地分析問題,才能幫孩子解決問題。

著名心理學家馬斯洛說:「挫折未必是壞的,關鍵在於對待挫折的態度。」

玻璃心的孩子其實就是抗挫能力缺失帶來的性格缺陷,這部分孩子在收到外界的負面反饋時,常常會無法面對,無法接受,更無法調節自己。

老師、父母作為孩子的引導者,應該從小打造好孩子在抗挫能力上的「修復力」。

父母的愛是抗挫能力最好的「修復力」。

電影《當幸福來敲門》中,講述了克裡斯和年幼的兒子相依為命,事業屢遇不順,妻子離他而去,但他咬緊牙關重新振作,處處向機會敲門,終於進入一家證券公司工作,從最底層的員工做到金融投資家。

童話大王鄭淵潔曾經說過:

「要想毀掉自己的孩子,首先應該做的是摧毀孩子的自尊,將孩子貶到卑微的地位上......當眾出孩子的醜,是殺手鐧。」



中國許多父母都很在意自己的面子,卻絲毫不懂得給孩子留面子。那位母親當眾打罵孩子,孩子的自尊心受挫,無地自容,待母親離開後,默立了兩分鐘,突然爬上欄杆,一躍而下。

不論何時,在公眾場合請記得用尊重孩子的方式來處理事情。

打造好孩子抗挫能力的「修復力」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1.讓孩子接觸困難,建立「心理彈性」。

父母應該讓孩子在生活中懂得吃苦的含義,建立從失敗到成功的心理彈性,增加孩子對困難的接受程度,才會讓孩子隨著年齡的增長去挑戰人生路上的困難。

2.給孩子自我抗挫力修復的時間,鼓勵孩子接納負面情緒。

當孩子在挫折中受到打擊時,應該給孩子自我緩解,自我處理的修復時間,不能瞬間替孩子做善後下結論;要與孩子共同商議,加以引導,讓孩子自己選擇下一步。

3.鼓勵孩子多參加集體活動,提高適應能力。

集體環境中,每個人有著不同的優勢和劣勢,遊戲結果也不一定都是順心順意,家長應該多讓孩子接觸集體活動,接觸不同的外界環境,讓孩子具備對環境的快速適應能力,在今後更能快速調節自己的心理情緒。而集體活動有時候存在的競爭因素也會讓孩子的內心變得強大,更能看見自己的不足。

4.出現問題,正確引導,以疏導為主,不要採取冷漠或粗暴的方式。

也請父母記住,處罰孩子的方式有很多,不一定非常選擇毆打。

5.利用榜樣作用教育,增強孩子的抗挫折能力 。

在日常生活中,向孩子講述一些名人在挫折中成長並獲得成功的事例,讓孩子以這些名人做榜樣,不畏挫折;要注意父母和老師的榜樣作用,在孩子眼中,父母和老師非常高大,無所不能,他們對待挫折的態度和行為會潛移默化地影響孩子的態度和行為;同伴也是孩子的「老師」,教師要抓住同伴的良好行為樹立榜樣,增強孩子抗挫折能力。


孩子的成長如同一顆種子的成長,需要陽光、水等營養。作為家長的我們不可能在孩子遇到每一個困難時都與他們並肩作戰,那我們就引導好孩子如何在遇到困境時生存,那他們就有能力成為自己人生故事中的英雄,永遠熱愛生活。

《活著》中富貴一輩子遭遇了那麼多打擊,他竟然全部都承受下來了。在他的生活裡偶爾也會有一些小美好,如果他沒堅持住自殺了,那後面那些美好他也沒機會感受了。

比起死來,生更有價值和意義!連死都敢,還不敢活嗎?


我是,關注我,我們一起成長!

相關焦點

  • 孩子動不動就選擇輕生,哪類孩子抗挫能力弱?家長如何防範
    我們要反思的是,為什麼這學生會跳樓?究竟成績重要,還是抗挫折能力重要?根據中北大學校方反映:該生作弊,老師發現並按照學校規定程序沒收試卷,學校沒過錯。從報導中,我們知道該生是補考的。可想而知,如果補考再不過的話,可能面臨嚴厲的懲罰。在這情況下,他不得不鋌而走險。但作弊前,是抱著僥倖心理,沒意識到被發現的後果。就在這時,他突然被發現作弊了。
  • 孩子動不動就哭。不是孩子矯情"玻璃心",怪爸媽這三方面沒做到位
    因為此時他們的認知能力還有限,畢竟是個孩子嘛。所以我們能夠包容寶寶的哭。但寶寶到了五六歲的時候如果還是動不動就哭,那麼此時我們就真的非常討厭了。而且另一方面我們也覺得這是孩子懦弱的表現。所以如果孩子老是動不動就哭的話,我們是非常討厭的,是孩子性格就這樣嗎?還是孩子的玻璃心在作怪?
  • 清一山長 | 如何防止你的孩子動不動就要自殺? 上篇
    2020年4月18日 上午9:30—12:03題目:當家長的,要通過以下這個事件,拿出一份防止你的孩子動不動就「去死」的方案。一句話很簡單:為什麼其他孩子在遭遇同樣的問題時,他們不死,而你的孩子要死?你只要告訴我這個問題。別的孩子不死,為什麼你的孩子死?所以,問題就是學校肯定有問題,但是,這個核心問題不是學校,你孩子死不是學校問題導致的。因為別的孩子寫保證書不會死,不會去想自殺,你的孩子讓寫個保證書就去自殺了。所以絕對是你的問題!絕對是孩子的問題,家長和孩子的問題!跟學校不會有關係!
  • 刻意對孩子進行「抗挫能力」訓練,有可能讓孩子更依賴父母
    不需要刻意的「抗挫訓練」,也能提升孩子面對挫折應變能力的方法孩子的能力是各種綜合能力的體現,很多時候孩子能力強並不是說只是學習能力強,而是情商高,抗挫能力強,這樣的人將來在社會上才能夠更好的適應來自四面八方的挑戰。現在的孩子很多時候都被家庭過度保護了,沒有經歷過什麼風雨,環境也不需要他們操心太多的事情,只要好好學習就夠了。
  • 孩子身上一堆問題,比如作業不認真、抗挫能力差,該怎麼辦?
    導讀: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由於父母們教育上的一些疏忽或者是偏見,常常會讓孩子養成一些不良的習慣以及各種各樣的個人問題,有的孩子甚至是身上都是一堆的問題,比如比如作業不認真、抗挫能力差等等,很多父母是看在眼裡,心裡是又氣又悔。
  • 孩子抗挫能力差?三個方法訓練出有毅力孩子
    她不禁感嘆道:現在的孩子真是越來越難教了,說不得罵不得,受不得批評,自尊心非常強。做錯事也不讓說,承受不了丁點失敗。要求得不到滿足就哭鬧,遇到小小困難就退縮……其實,這是抗挫能力差的表現。確實如此,貌似不少孩子都這樣。最近我家的孩子也有這傾向。
  • 10歲女孩因被批評墜樓身亡:動不動就自殺的孩子,究竟怎麼了?
    而這不是個例,杭州一初二女生因為犯錯被老師罰寫2000字的檢討,跳樓自殺。這樣的事情越來越多,讓我們不得不反思,現在的孩子為什麼這麼經受不起挫折?再看看現在的小孩子,很多媽媽諮詢類似的問題。我是這樣教兒子的,先讓他自己嘗試各種方法,的確打不開,就來找我幫忙。我把瓶蓋擰開後再合上,然後讓孩子再次嘗試,因為瓶蓋打開過一次,再擰就輕鬆很多了,慢慢的他的力氣越來越大,手也越來越靈活,就不需要我幫助了。
  • 10歲女孩因被批評墜樓身亡:動不動就自殺的孩子,究竟怎麼了?
    而這不是個例,杭州一初二女生因為犯錯被老師罰寫2000字的檢討,跳樓自殺。這樣的事情越來越多,讓我們不得不反思,現在的孩子為什麼這麼經受不起挫折?再看看現在的小孩子,很多媽媽諮詢類似的問題。如果從小到大一直都是父母幫助孩子擰瓶蓋,那孩子擰不開是正常的。我是這樣教兒子的,先讓他自己嘗試各種方法,的確打不開,就來找我幫忙。我把瓶蓋擰開後再合上,然後讓孩子再次嘗試,因為瓶蓋打開過一次,再擰就輕鬆很多了,慢慢的他的力氣越來越大,手也越來越靈活,就不需要我幫助了。
  • 娃抗挫能力差,提高孩子抗壓能力必不可少,這是孩子成長必修課
    這樣的孩子生活在蜜罐當中,他們的成長過程中不會受到一點阻撓,因為所有的障礙都有那4個大人幫助孩子掃清了,但是這樣的教育方式對孩子真的好嗎?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現在的孩子抗挫能力都變差了。面對一點打擊就會變得萎靡不振。
  • 中國孩子自殺現狀嚴重原因是什麼?缺乏感恩和抗挫教育、壓力過大
    看著眼前這些冷酷的數字,讓我們不得不問個為什麼:為什麼我們的國家每年會有那麼多的青少年去自殺呢?是不是我們的教育岀了什麼問題呢?而日本30年來最多的一年,才僅有250名青少年自殺,日本的青少年自殺為什麼如此之少?和他們的教育有什麼關係嗎?
  • 要想培養「硬核」孩子,那麼提高孩子抗挫能力,就是家長的必修課
    孩子出現這種表現大部分原因都是來源於缺乏抗挫能力。:「我做不好」、「我不行」等不自信的話掛在嘴邊,這除了表現出孩子有自卑心理之外,還表現還在缺乏抗挫能力。很多家庭幾乎都會上演這樣的一幕:孩子的要求家長不滿足時,孩子就會發脾氣。這看似一個平常的現象,如果出現頻率過於頻繁,家長就要弄清是孩子任性還是抗挫能力差。
  • 哪些能力很重要,卻是大多數孩子沒有的?
    知乎上,曾有個熱榜問題:哪些能力很重要,卻是大多數人沒有的? 點讚最多的一個回答是:抗挫折能力。 對於孩子,也是一樣的。 為什麼同樣經歷了磨難和痛苦,有的孩子沒有被打垮,變得更頑強和優秀。
  • 孩子自殺現象頻繁?聰明父母這麼做,孩子抗挫折能力一定不會差!
    孩子自殺現象頻繁?聰明父母這麼做,孩子的抗挫折能力一定不會差!孩子跳下河之後,他的父親也立即跳河去救他。那條河非常臭,也非常髒。孩子的父親在水裡遊了好幾個小時,但可惜的是最終還是沒把孩子救回。日常生活中,因為被父母批評幾句就選擇自殺的孩子,真是令人非常惋惜和痛心。我不知道現在的孩子怎麼了?
  • 孩子遇到困難就脆弱得不行,不一定是抗挫能力太差
    「安徽望江一名17歲讀高二的女孩投河自殺,涉事民警輔警被指救援不力停職調查」一事引發了網友的廣泛討論,衝上了各大平臺熱搜的榜首。有人認為警方救援不力導致女孩溺亡,也有人認為是女孩不珍惜自己生命,怪不得別人。
  • 孩子動不動就哭,動不動就發脾氣?孩子有這兩種習慣,家長注意了
    而這種情況我們鄰居這個小朋友更誇張,上一秒可能還玩得很嗨,開開心心的,下一秒就已經躺在地上打滾了,愁的不只他家裡人,更有我們這些鄰居媽媽們,就怕是自家孩子跟他吵架了,但又無可奈何。面對這樣的小孩他們家長都天天搖頭嘆息,打也打了,罵也罵了,每次打了心疼的都還是自己,孩子卻沒任何改變。
  • 動不動就跳樓!現在的孩子都怎麼了?
    動不動就跳樓!從開學到現在才十幾天,已經有多起學生跳樓事件發生,現在的孩子都怎麼了? 疫情之後,全國各地的學校終於準時開學了。按說在經歷了上學期上網課、和推遲開學的波折後,同學們應該會更加珍惜這個準時開學的機會好好學習的。但從開學到現在,才短短的十幾天時間。全國各地卻爆出多起學生跳樓的悲劇。到底是學生有問題?
  • 如何提升抗挫能力,有效培養孩子逆商?
    逆商一般都以抗挫能力為表現形式,抗挫力的本質就是自我心理疏導,這種能力應該從小就培養,不僅是孩子需要,作為大人如果有很好的抗挫能力,在社會上也能更好地適應。,這就會讓人感覺焦慮,失落,甚至覺得自己作為家長不合格,這也是抗挫能力比較低的表現之一。
  • 孩子動不動就哭?大人錯誤教法讓孩子更愛哭
    孩子好愛哭、動不動就哭,真的會把大人的耐心都磨光,尤其當孩子一哭就什麼都不聽,一哭就哭好久,大人理智線不斷都難。過去,我們一直把小孩為什麼這麼愛哭的問題癥結點,放在孩子身上,例如高敏感、感統失調、內在焦慮、表達能力不足、生理疲累、吃錯食物……等,都會讓孩子比較容易哭,但一個巴掌拍不響,孩子愛哭,除了本身的氣質外,大人如果不小心教錯,孩子也會動不動就用哭的。
  • 培養孩子積極樂觀的心態、抗挫能力,不要讓悲劇再發生了
    據《中國兒童自殺報告》消息,中國兒童自殺居世界第一,每年約有10青少年死於自殺,相當於每兩分鐘就有2個,8個自殺未遂。現在的孩子大都是家中獨生,兩輩人寶貝,可也正是這樣,不少孩子都是在溺愛中成長,而不正確地溺愛,反而將他們推向了脆弱和極端的方向。如果家長多一份理解與尊重、如果家長多懂一些正確育兒知識、如果家長有意識地在孩子成長路上給予適當的挫折教育,那完全可以避免這種悲劇的發生。
  • 怎樣培養孩子的抗挫能力?
    孩子的早年環境需要相對穩定的,這個環境包括人的環境,包括物的環境。母親成為孩子的環境把孩子給包容住,是孩子長大後抗頓挫能力的重要來源。每當他碰到挫折的時候,他會想到過去的經歷某個人和某個物。老物件為什麼會引人共鳴?就是在於還有跟抗挫能力有關的穩定的東西在裡面,這是第一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