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意對孩子進行「抗挫能力」訓練,有可能讓孩子更依賴父母

2020-07-29 春花育兒

不需要刻意的「抗挫訓練」,也能提升孩子面對挫折應變能力的方法

孩子的能力是各種綜合能力的體現,很多時候孩子能力強並不是說只是學習能力強,而是情商高,抗挫能力強,這樣的人將來在社會上才能夠更好的適應來自四面八方的挑戰。

現在的孩子很多時候都被家庭過度保護了,沒有經歷過什麼風雨,環境也不需要他們操心太多的事情,只要好好學習就夠了。雖然學習需要用心,但生活也不能全部任由家長來替他們打理好一切。

社會飛速發展,人們面臨的不僅僅是工作學習的壓力,更多的是來自很多看似不經意的小事,可很考驗心理承受能力的事情。

不要覺得這些的事情只有等長大了步入社會了才會遇到,對於孩子來說他們從出生之後就需要家長來鍛鍊這些能力。

情商和抗挫力是學校無法學到的知識,更多的需要家長的培養,但是所謂抗挫能力並不能使那種很刻意的對孩子施加壓力,更不是平時動不動就對孩子吼一吼喊一喊。


刻意對孩子進行「抗挫能力」訓練,有可能讓孩子更依賴父母


刻意的吃苦反而會適得其反,馬伊琍曾經就分享過自己錯誤的抗挫能力和延遲滿足的訓練,她很後悔曾經因為做了很多沒有經過科學驗證的延遲滿足的行為,從而導致了對孩子心靈的傷害。

不得當的抗挫能力訓練,會讓孩子變得更加敏感,自卑和暴躁,從艱苦的環境回到正常的生活中孩子的個性如果沒有發生變化,一切也是徒勞,那麼在物質豐富,環境穩定的今天,家長應該如何做才能幫助孩子提升抗挫力呢?

對於現在的孩子來說,可能他們人生中面臨的最大難題就是鋼琴,繪畫,等等相應的興趣班了,可能是以興趣為開始,但是時間久了枯燥乏味的訓練讓他們對學習這件事產生了厭惡感,同時也在考驗著孩子與家長之間的耐心與親情。

其實這就是很好的抗挫訓練項目,不需要可以讓孩子去憶苦思甜,更不需要家長故意設置障礙讓孩子去經歷,當孩子產生厭惡情緒的時候,家長要敏感地感知出來,如果他們因為做不到而產生了挫敗感,父母要明白之所以他們會情緒失落,是因為想要把事情做好,是負責任的體現。

如果因為重複的枯燥訓練而產生了消極情緒,他們就是正在因為被突如其來的困境所壓倒。他很想努力,只是因為不知道如何應付困難而產生了消極情緒。


刻意對孩子進行「抗挫能力」訓練,有可能讓孩子更依賴父母


這個時候需要的不是家長的訓斥和強迫,更不是一句「你很棒,加油」這種敷衍的鼓勵,而是實際的行動去幫助孩子走出情緒的困境,提升逆商。

1.看見與肯定

孩子面臨挫折的時候,需要的是家長的看見和理解,首先要肯定他們的情緒,這個時候需要做的就是複述一下孩子現在正在面臨的困境,讓孩子知道他們現在自己是因為什麼而煩惱和困惑。

家長的肯定能夠讓孩子自厭的情緒降低,如果能夠分享一下父母小時候和他們一樣的經歷,更能夠讓孩子感受到自己不是孤獨的。此刻孩子的內心一定會被消極情緒搞得很焦慮,家長先要安撫他們的情緒,讓孩子接受自己的焦慮和壓力,這樣才能進行下一步。


刻意對孩子進行「抗挫能力」訓練,有可能讓孩子更依賴父母


2.反饋與建議

當孩子內心的情緒開始重新流動起來,而不是因為消極的壓力而阻塞的時候,家長就可以開始進行下一步的疏導了。

很多時候挫折教育的機會來之不易,因為並不是刻意為孩子造成的困難,所以家長要把握每一次機會,引導孩子學會面對困難和情緒。

在困難面前家長可以適當給孩子一些選項當做建議,但是也不要拒絕孩子自己提出的解決問題的辦法,這樣做的意思一方面讓孩子知道了家長對自己的問題有很認真的理解,但另一方面家長並沒有全面地控制自己,而是給予了足夠的尊重,相信他們自己的能力。

面對困難,孩子自己的選擇很重要,如果這一次他真的很不想練習鋼琴,那也不要太勉強,這個時候孩子需要的更多的是來自家長的理解和鼓勵,這是他們下一次面對內心困難時候的勇氣來源。

其實有的時候家長的不強迫,反而會激起孩子的奮起之心,逐漸從挫敗感和情緒低落中走出來。

家長相信孩子能用自己的能力解決面前的困境,他們才能夠如家長所願,這才是正向循環。


刻意對孩子進行「抗挫能力」訓練,有可能讓孩子更依賴父母


3.引導與輕推

在孩子情緒開始走向好的方面時,最需要的是家長的適當引導,來完成面對挑戰的轉換。家長的引導不需要太刻意,鼓勵為主,加上適當的稱讚和表揚,增強孩子的信心。

讓孩子從剛才的沮喪,挫敗和無力感中逐漸邁向有掌控感,有自信,相信自己有能力解決問題。

孩子的情緒往往來得快去得也快,家長要著重引導他們儘快走出消極情緒,延長積極情緒,這樣才能不斷增強他們的自信和成就感。

要讓孩子知道自己不是做不到,剛剛只是被困難和挫折困住了而已。

他們需要記住的是自己面對挑戰,克服困難的過程,家長需要做的其實並不多,重要的就是開始的理解和接納,之後的引導和鼓勵,僅此而已。

只要抓住生活中偶然遇到的挫折,來對孩子進行教育,遠比刻意製造困難讓孩子經歷,又或者故意做一些舉措去延遲滿足效果要更好。

讓肯定和支持成為生活的一部分,家長的陪伴應該讓孩子變得內心更加篤定,而不是消極和挫敗。

所謂挫折教育對於年幼的孩子來說,並不需要刻意的訓練,因為他們的內心還不夠強大,生活經驗也並不豐富,很有可能這些教育會打擊孩子的自尊和自信,適得其反。

而是在面臨生活中突發事件或者一些情緒低落的時候,家長抓住這些機會,讓他們能夠看見問題,勇於面對問題,對孩子進行引導和鼓勵,給出建議和反饋,從而逐漸樹立起他們面對挫折和困難的自尊和自信。

相關焦點

  • 孩子抗挫能力差?三個方法訓練出有毅力孩子
    孩子把這兩種感覺重新體驗了一遍,一點怨言也沒有了。凡事都有對立面,讓孩子理解了這種對立面,喚醒了內驅力,也就懂得了自控。所以這就是為什麼我們要培養孩子的自控力。只有自控力強的人,不怕辛苦,不輕言放棄,才是有毅力的人,將來長大了才有更大的可能取得成功。但是為什麼現在的很多孩子自制力和抗挫能力都非常差呢?
  • 孩子遇事總哭鬧,家長可用"雲雨傘理論",提升娃的抗挫能力
    1、 幫助孩子更加獨立一個能夠抵抗挫折的孩子會比一般的孩子更加獨立,面對困難的時候他也會自己想辦法去解決而不是對父母非常依賴用哭鬧的方式去吸引父母的關注讓家長幫助自己解決,孩子具備著抗挫能力能夠自己去尋找解決的辦法幫助自己取得成功。
  • 如何提升抗挫能力,有效培養孩子逆商?
    逆商一般都以抗挫能力為表現形式,抗挫力的本質就是自我心理疏導,這種能力應該從小就培養,不僅是孩子需要,作為大人如果有很好的抗挫能力,在社會上也能更好地適應。所以提升孩子抗挫能力的同時,家長也可以提升自己,和孩子一起成長進步,讓彼此之間的關係更好,讓自己與環境的關係更好。有的時候家長自以為在訓練孩子的抗挫能力,但其實卻是在想方設法地想要代替他們儘可能地少面對挫折。或者是當孩子遇到挫折的時候,害怕他們傷心,難過,於是就主動自己替他們解決問題,而不是讓孩子直面問題。
  • 孩子是花朵,莫讓孩子掉進抗挫教育的坑裡
    事件一出,關於孩子的抗挫能力的話題,又再成為當下的熱點話題。而事實上,很多父母對抗挫能力的理解大多只是停留在無奈的感嘆:「為什麼現在的孩子,心理承受能力這麼差?」而缺乏對抗挫能力更深層的理解和認識,甚至對挫折教育存在著誤區。
  • 為什麼孩子的抗挫能力差?一遇事就退縮,3招幫父母直接搞定
    朋友無奈的笑了笑:他總是這樣,希望自己能夠做的更完美,所以對自己要求很嚴格。但這也可以看出,這個孩子就算這麼活潑開朗,抗挫能力也仍然很差。那麼孩子抗挫能力低的表現有哪些?一、孩子抗挫能力低的表現1、太過於追求完美雖然我們每個人都在追求完美,但是總會有那麼一點遺憾,世界上卻沒有十全十美的事,倘若孩子太過於追求完美,就很有可能將自己禁錮在完美這個詞中,甚至可能造成理想破滅。
  • 娃抗挫能力差,提高孩子抗壓能力必不可少,這是孩子成長必修課
    這樣的孩子生活在蜜罐當中,他們的成長過程中不會受到一點阻撓,因為所有的障礙都有那4個大人幫助孩子掃清了,但是這樣的教育方式對孩子真的好嗎?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現在的孩子抗挫能力都變差了。面對一點打擊就會變得萎靡不振。
  • 繆可馨走了,指責孩子抗挫能力差的大人,都欠孩子一句「對不起」
    但是,事件在不斷發酵,真相卻依然撲朔迷離,有消息稱是老師不當的教育方式所致,也有消息稱老師是無辜的,有消息稱孩子父母沒有培養好孩子的抗挫能力,也有消息稱孩子父母的教育方式很民主……到底是什麼壓垮了孩子內心的最後一道防線,也許只有孩子自己最清楚,死者已逝,此刻,我們能做的除了反思,還是反思。
  • 被父母信任的孩子,抗挫能力更強!
    尤其是各位喜歡碎碎念的媽媽,每隔一段時間又把孩子幾個月、幾年前的舊事拿出來說事兒。而這其中,就有可能觸碰到孩子最敏感的神經,比如明明當時就是父母冤枉了自己,可父母非要把這一筆帳強制性地施加到孩子身上。父母以為自己舊事重提是為了讓孩子引以為戒,不再犯下同樣的錯誤;但孩子會認為:「你還好意思揭開舊傷疤,明明當初就是你冤枉了我,如今你還有底氣拿出來數落我。好吧,反正在你心中我都是這樣一個模樣了,那我就讓你得償所願繼續相信我就是這樣一個人吧!」父母對孩子的不信任,已經成為了孩子心裡的痛。
  • 要想培養「硬核」孩子,那麼提高孩子抗挫能力,就是家長的必修課
    孩子出現這種表現大部分原因都是來源於缺乏抗挫能力。:「我做不好」、「我不行」等不自信的話掛在嘴邊,這除了表現出孩子有自卑心理之外,還表現還在缺乏抗挫能力。抗挫能力對孩子人生的發展是至關重要的。家長要明白什麼是抗挫能力。
  • 怎樣培養孩子的抗挫能力?
    孩子的早年環境需要相對穩定的,這個環境包括人的環境,包括物的環境。母親成為孩子的環境把孩子給包容住,是孩子長大後抗頓挫能力的重要來源。每當他碰到挫折的時候,他會想到過去的經歷某個人和某個物。老物件為什麼會引人共鳴?就是在於還有跟抗挫能力有關的穩定的東西在裡面,這是第一個。
  • 情商教育:這樣培養孩子的抗挫能力,他才能越來越勇敢
    導讀:現在我們的生活過得越來越好,父母對孩子越來越溺愛。現在的孩子很少經受磨難和挫折,也很少幫家裡幹過活。而耐挫能力也像彈簧一樣是可以伸縮的,只要我們找到合適的訓練方法,也能讓孩子的耐挫能力具有彈簧一樣強大的彈性。
  • 孩子成績優秀,抗挫力卻很低,善用「菲爾普斯法則」讓娃越挫越勇
    有一首歌唱道:「陽光總在風雨後」,意思是在經歷風雨後,人才能體會到陽光燦爛的美好。但如果沒有抗挫能力,那就可能還沒有見到陽光,就倒在了風雨之中。因此父母在教育孩子過程中,千萬不要忽視孩子的抗挫力訓練。媽媽看著她唯唯諾諾的的樣子也十分揪心,決定要鍛鍊一下她的抗挫能力,讓她變得勇敢堅強一些。朵朵怕水,媽媽反而給她報了遊泳班,朵朵不敢下水,媽媽就當著教練的面大聲呵斥道:「這次你不下也得下,就是要你自己去面對困難!」結果雙方僵持了整整半小時,遊泳課也無疾而終。朵朵媽有沒有認識到朵朵缺乏抗挫力呢?答案是肯定的。可是媽媽幫助朵朵訓練抗挫力的方法對嗎?
  • 孩子喜歡依賴父母,與家庭教育有關,可用四招培養他的獨立能力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很多父母、長輩都非常疼愛孩子,捨不得孩子幹一點點活。有時候即使孩子想幫忙做些事情,父母也會阻止,生怕孩子會累壞。這樣,孩子的動手能力、自理能力差是必然的。而且,如果長期這樣,孩子還會遇到事情就找父母,養成事事依賴父母的壞習慣,這對孩子的成長和發展是沒有好處的。
  • 孩子抗挫能力差,遇到點小事就哭,爸爸媽媽可以這樣做!
    這讓壯壯媽十分苦惱,孩子抗挫能力這麼差,以後上學了可怎麼辦?我們不否定,有些孩子本身的性格偏向軟弱敏感,孩子很容易玻璃心。但這並不代表孩子這樣就是不好的,敏感的寶寶往往洞察力強、共情能力強。二是父母的教育方式出現了差錯。根據幼兒研究中心調查表明,我國約有46%的兒童有著不同程度的玻璃心,其中與父母的教育方式存在著很大的關係。
  • 讓孩子遠離脆弱,鍛鍊他們的抗挫能力,就要了解3個辦法
    現實生活中存在成功的地方,就一定會有失敗。當出現一定的失敗的時候,有些人就沒有辦法去承受這些失敗所帶來的後果,於是就會變得特別的有挫敗感。尤其是對於一些孩子們來說,他們的抗挫能力很差,所以就會對他們影響很大。那麼孩子們為什麼會有挫敗感呢?其實孩子們擁有挫敗感是非常正常的,因為我們大人有時候也會有這種感覺,往往促使他們有這種感覺的有3點。
  • 「這題太難了,我不做了」孩子受挫想放棄,三步提高其抗挫能力
    對孩子作業要求嚴格的媽媽,若是看到寶寶寫得不好的字,可能會擦掉讓他重寫。此時孩子的內心世界應該是這樣的:天吶,這要到什麼時候才能寫完?家長們關注的是質量,而孩子們關注的是補作業的速度。一方軟磨硬泡給寶寶加油打氣,另一方則異常暴躁隨時在崩潰的邊緣。
  • [兒童語言開發(3)]:孩子說話晚、坐不住,如何進行注意力訓練?
    對於說話晚或發育遲緩的孩子,在進行語言開發時,為什麼要對孩子進行專注力訓練呢?為什麼要做專注力訓練?專注力是一切學習能力的基礎!科學研究表明,專注力比智商更能影響一個人的最終成就!說話晚或是發育遲緩的孩子因受到認知能力,自我約束意識的局限,注意力時間更短,更易分散,所以也就更需要做專注力訓練!注意事項:1.孩子在玩的時候,家長打擾,不利於深度思考,不利於培養抗挫能力!
  • 對孩子進行平衡能力訓練,意義超乎父母想像,做法簡單機會隨處見
    每次帶孩子去早教班上腦力課,老師都會安排寶寶們爬大器械、在室內練習單腳站立。剛開始還以為老師只是鍛鍊寶寶的運動能力。後來在跟老師聊天的過程中才知道,這是對寶寶進行平衡訓練,是鍛鍊寶寶體、智方面能力的。
  • 孩子遇到困難就脆弱得不行,不一定是抗挫能力太差
    01適應能力差,抗挫能力就弱每每有類似事情發生,大家都會這樣感嘆:現在的年輕人太脆弱了,經不起一點挫折。正常情況下,孩子年齡越大,適應能力越強。但是有些父母卻剝脫了成長的機會,讓他們成為了溫室裡的花朵,經不起風浪,一旦遇到點困難,立馬就會「枯萎」。
  • 培養孩子的抗挫折能力,不是簡單的打擊教育,更不是人為製造挫折
    也是因為這樣,所以表姐一家對侄子進行了「抗挫訓練」,沒想到這麼好,侄子果然能接受輸贏有時這件事。現如今由於獨生子女較多,很多孩子是在萬千寵愛下成長起來的,從小就沒有遇到過什麼挫折,一旦遭遇失敗或者發現自己沒有想像中那麼好時,就會崩潰大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