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相信外人也不相信我!」被父母信任的孩子,抗挫能力更強!

2020-12-16 曦曦媽談教育

很多家長自以為自己對孩子了如指掌,所以常常對孩子的某些行為妄下定論;很多時候甚至寧願相信一個外人的說法,也不願意去信任自己最愛的孩子,這樣的情況讓曦曦媽覺得特別可悲!

近日,石家莊井陘12歲女孩李鶴在玩耍時遇到一個阿姨突然摔倒,她善良的上前扶起阿姨,卻被對方冤枉,而後她的家人還支付了相應的診療費用。

女兒一直堅稱自己是出於好心扶起了那個阿姨,而那個阿姨是自己跌倒的不是自己撞的,可是李鶴媽媽並不相信自己女兒話,反而還把李鶴打了一頓。後來交警調取監控視頻發現,的確不是李鶴撞的。

我想做了好事反而被訛詐的李鶴本來就特別鬱悶了,再加上媽媽還寧願相信一個外人而不相信她,還原真相之前的李鶴一定委屈至極。其實生活中這樣的案例並不少,很多家長都寧願相信別人的話,卻對自己孩子的語言予以否定。

那麼,父母不信任孩子會有哪些後果呢?

(1)孩子會沒有安全感。

很多父母都是這樣,嘴上口口聲聲說自己非常愛自己的孩子,但是遇到事情之後卻胳膊肘往外拐。

我有個大學同學,上初二之後,新來的物理老師成了班主任,兩人之間有點小誤會,所以班主任跟她之間有點疙瘩。因為她是班長,所以對於午休紀律方面也要操心一些,有一天自己周圍的三個男生反覆講話,制止了不下五遍之後她果斷將此上報了。

後來三人懷恨在心,合夥編制謊言、統一口徑,到班主任那裡「告發」她,他們稱她詛咒班主任未出生的孩子有身體缺陷。見三人振振有詞,班主任自然深信不疑,還給她媽媽打了電話,她媽媽在辦公室當著很多老師的面把她狠狠地教訓了一頓。

她說,那件事情之後她卸職了,因為自己覺得很委屈,本來是為了維護班級秩序,結果卻被冤枉,同時媽媽的深信不疑也讓她特別沒有安全感。

大部分家長總是喜歡冠冕堂皇的說自己愛自己的孩子,但其實有些時候所謂的愛卻成了傷害,成了親子距離越來越遠的推動力。

(2)孩子容易破罐破摔。

沒有一個孩子,不想在父母心中擁有一個好的形象。但是,如果發現家長有一次不信任自己之後,孩子就會落下終身的心理陰影。

尤其是各位喜歡碎碎念的媽媽,每隔一段時間又把孩子幾個月、幾年前的舊事拿出來說事兒。而這其中,就有可能觸碰到孩子最敏感的神經,比如明明當時就是父母冤枉了自己,可父母非要把這一筆帳強制性地施加到孩子身上。

父母以為自己舊事重提是為了讓孩子引以為戒,不再犯下同樣的錯誤;但孩子會認為:「你還好意思揭開舊傷疤,明明當初就是你冤枉了我,如今你還有底氣拿出來數落我。好吧,反正在你心中我都是這樣一個模樣了,那我就讓你得償所願繼續相信我就是這樣一個人吧!」

父母對孩子的不信任,已經成為了孩子心裡的痛。可如果父母還反反覆覆地將其拿出來說,勢必就會引起孩子強烈的反感,這個時候孩子破罐破摔就不足為奇了。

(3)孩子的抗挫能力會非常低下。

看看那些孩子出事的家長,他們一般情況下都會特別吃驚:「我不就是簡簡單單地批評了孩子幾句嗎?沒有達到逼他去死的境地呀?為什麼他會這樣玻璃心你呢?」曦曦媽想要告訴大家的是——如果一個孩子對父母的行為產生了絕望之後,孩子就很難有活下去的勇氣。

孩子究竟有多麼愛家長,其實很多家長並不自知,反而時時刻刻在孩子面前強調自己為孩子付出了多少,自己在孩子身上花費了多少精力、心血和金錢。你以為這樣的訴苦是在激起孩子上進,但其實你越是這樣說,孩子越是覺得你對他失望至極,孩子越是找不到自己活著的價值,因為自己最愛的父母都這樣詆毀自己,自己哪有勇氣面對其他的困難。

少給孩子灌輸一些負能量,多一些正面的引導和信任,哪怕是一個微笑,哪怕是一個點讚的手勢都會讓孩子興奮好多天。當孩子的心中不缺少爸爸媽媽對自己的愛,孩子在外遇到任何事情的時候,才會想著自己的父母,所以不會草率地結束自己的生命。從這個角度來說,父母對孩子的愛和信任,往往就是孩子抗挫能力的關鍵。

————————

捫心問問自己,你在數落孩子的日子裡,給了孩子多少信任?如果以100分計算,你覺得在做父母這方面你能夠得多少分呢?

相關焦點

  • 寧願相信外人也不相信孩子的家長,他怎麼就欺負你不欺負別人?
    為什麼很多家長,寧願相信外人,也不相信自己孩子?他們總是聽信他人的片面之言,然後用最壞的想法來估量自己的孩子,遇到了事情,就胳膊肘向外拐。本來對於孩子來說,父母的信任應該是他們前進的動力,是受挫時的溫馨港灣,但是父母卻做不到,讓人真的很沒有安全感。
  • 刻意對孩子進行「抗挫能力」訓練,有可能讓孩子更依賴父母
    不需要刻意的「抗挫訓練」,也能提升孩子面對挫折應變能力的方法孩子的能力是各種綜合能力的體現,很多時候孩子能力強並不是說只是學習能力強,而是情商高,抗挫能力強,這樣的人將來在社會上才能夠更好的適應來自四面八方的挑戰。現在的孩子很多時候都被家庭過度保護了,沒有經歷過什麼風雨,環境也不需要他們操心太多的事情,只要好好學習就夠了。
  • 「媽媽,你可以相信我一次嗎?」父母的信任,對孩子到底有多重要
    女孩媽媽連忙站起來,核對之後,發現正是她的身份證。乘務員說是相鄰車廂的人在衛生間裡撿到交給她們的。乘務員走後,聽到前排媽媽輕輕問女孩,剛才拿包幹什麼,女孩解釋說口渴,想把杯子從包裡拿出來。聲音有些啞,像是哭過。媽媽又問,那你問什麼不解釋清楚。女孩頓了頓說,你總是不相信我,上次黃阿姨家姐姐的玩具小熊,不是我弄壞了,我沒有拿過小熊。你那時也這樣,非說是我弄壞的,我解釋了也沒用。
  • 為什麼孩子的抗挫能力差?一遇事就退縮,3招幫父母直接搞定
    但是接下來發生我的事,卻讓我不敢相信,眼前這個開朗的孩子說出了這樣的話。在閒談之餘,朋友聽到了角落裡有磕碰的聲音,便起身去看,孩子一看到是媽媽,委屈的說「媽媽,我真的太沒用了,這個東西弄不好。」朋友無奈的笑了笑:他總是這樣,希望自己能夠做的更完美,所以對自己要求很嚴格。但這也可以看出,這個孩子就算這麼活潑開朗,抗挫能力也仍然很差。那麼孩子抗挫能力低的表現有哪些?
  • 父母不值得信任,孩子又能相信誰
    父母不值得信任,孩子又能相信誰孩子缺乏安全感,讓父母感到煩惱,我們需要刨根問底,是什麼讓兒童缺乏安全感呢?二、父母角色定位現在社會壓力大增,很多父母忙於事業,無瑕顧及孩子,缺乏陪伴的孩子就會缺乏安全感,孩子或許會出現兩種極端,一種非常膽小,不勇敢。另一種會非常拼,讓自己有更強大的內心,解除掉內心的不安。所以,身為父母,應多爭取時間陪陪孩子。其實,有父母的陪伴,孩子並不會在乎有很多玩具和高科技產品。
  • 「再也不相信媽媽了!」父母面臨信任危機?教你快速挽回信任
    現在,隨著現代社會的邁進,信任成為了熱點話題,前幾天彭老師還在網上看到一條段子,講的是借錢還錢的故事,「借錢喊爸爸,還錢喊孫子」,看到這個我也只是笑笑。 彭老師剛想跳過這個話題,就接到了一個媽媽的來電,自己的孩子現在自己的關係很疏遠,原因不過是孩子覺得媽媽是個說話不算數的人,很多次媽媽都答應買娃娃,結果最後都是找各種理由搪塞過去,甚至有一次明明說好去遊樂場玩,但是這個媽媽因為工作原因耽誤了,從那開始,孩子就跟媽媽開始疏遠。
  • 為什麼很多父母,寧願相信外人,也不信自己的孩子?
    你有沒有發現一個現象,自己的父母對於別人的話都比較相信,包括公眾號、中介、銷售、鄰居等等,而對於自己孩子的分析,往往會置若罔聞。比如,你告訴父母,那些讓你免費領東西的會議,都是騙人的。你覺得父親會相信你嗎?這說明,人只願意相信,自己願意相信的那部分。同事說:我媽對於小區裡那些沒文化、學歷低,而且經常說歪理的人極為相信,而對自己花了幾十萬培養出來的本科生兒子,有理有據說的東西從來不屑一顧。
  • 「我不相信愛情,因為我的父母沒讓我相信愛情」
    父母每天的爭吵讓我不相信愛情父親是一個好面子,吹毛求疵,大男子主義的人,母親有點嘮叨、有點固執己見。不知道是不是他們性格不合,總能因為一點雞毛蒜皮的小事而吵起來。父親說要吃大米,而母親做了麵條,沒有如他的意。
  • 孩子抗挫能力差,遇到點小事就哭,爸爸媽媽可以這樣做!
    2歲的壯壯常常因為不小心摔倒或者沒有完成自己想做的事而崩潰大哭。有時候和小朋友玩著玩著,出現小小的爭執,想要小朋友手裡的玩具就哭著要媽媽、要回家。這讓壯壯媽十分苦惱,孩子抗挫能力這麼差,以後上學了可怎麼辦?
  • 《在遠遠的背後帶領》:其實,父母比孩子更需要抗挫折能力
    我們常常認為,父母需要培養孩子的抗挫折能力。這是因為我們覺得孩子是需要保護的,我們無法完全信任孩子的能力。這其實就是父母把自己的想法投射在孩子身上。孩子比你想像中要更堅強,更能應對挫折書中舉例,一位媽媽給孩子的作業籤字,發現一首杜甫的詩默寫錯了。媽媽疑問著問孩子:「這是你第四遍默寫了,這個字為什麼還會錯呢?」孩子說:「是我故意寫錯的,因為如果全寫對了,老師會懷疑我是抄的。」
  • 「我寧願相信陌生人,也不相信我爸」:父母這個行為一定要警惕!
    這種「欺騙式育兒」的情況,相信不少家庭都出現過:為了鼓勵孩子努力學習而承諾獎勵,但當孩子真的進步了,父母又反悔,就當從來沒說過。回歸到提問者本身,有一個網友@一劍橫空星鬥寒的回答得到了30417個贊。您是真的因為擔心孩子沉迷遊戲,所以不願意給遊戲充值,那你要解決的應該是如何防止孩子沉迷遊戲的問題。
  • 怎樣培養孩子的抗挫能力?
    孩子的早年環境需要相對穩定的,這個環境包括人的環境,包括物的環境。母親成為孩子的環境把孩子給包容住,是孩子長大後抗頓挫能力的重要來源。每當他碰到挫折的時候,他會想到過去的經歷某個人和某個物。老物件為什麼會引人共鳴?就是在於還有跟抗挫能力有關的穩定的東西在裡面,這是第一個。
  • 智慧家教策略——培養孩子的耐壓抗挫能力,就要運用好三大原則!
    挫折教育,是當前家庭教育的一個誤區,很多家長 對孩子的逆商素養能力重視不夠,有的也知道對孩子進行挫折教育很必要,但往往找不到有效的方法,為此 我們的「智慧教育創新理論」的教育觀點認為,培養孩子耐壓抗挫能力,只有掌握運用好三大原則 就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穫。
  • 娃抗挫能力差,提高孩子抗壓能力必不可少,這是孩子成長必修課
    有些孩子只要受到一點委屈就大哭特哭,無論如何都哄不高興,無法自己解決情緒上的問題,經常鬧脾氣,還有些同學被家長寵壞了,讓他自己做事,張口就說我不會,我不行。這種嬌生慣養的脾氣,無論如何都不能證明他會有一個強大的抗挫能力。這樣的事情數不勝數,已經能夠讓父母意識到孩子的抗挫能力再不提升,孩子的未來就廢了。
  • 我曾經很討厭父母的不信任,可是有了孩子,我也變成了這樣的父母
    訴說著父母對自己的種種不信任與不理解。一個女兒說,我媽媽沒有很了解我,就從小到大就習慣她生氣,然後習慣她比較。比較諷刺的是,這個媽媽就是剛才控訴父母總是拿自己和堂弟比較的媽媽,顯然,她把自己內心深處最討厭的那種做法完全照搬到了女兒身上。
  • 孩子抗挫能力差?三個方法訓練出有毅力孩子
    她不禁感嘆道:現在的孩子真是越來越難教了,說不得罵不得,受不得批評,自尊心非常強。做錯事也不讓說,承受不了丁點失敗。要求得不到滿足就哭鬧,遇到小小困難就退縮……其實,這是抗挫能力差的表現。確實如此,貌似不少孩子都這樣。最近我家的孩子也有這傾向。
  • 父母的信任是孩子面對世界的勇氣:保護孩子的信任,是教育的前提
    對於孩子來說,爸爸媽媽的信任是他們力量和勇氣的源泉,對於父母來說,孩子的信任是對他們最大的認可和安慰。如果孩子連自己的父母都不敢相信,那無疑是一種悲哀,保護孩子的信任,是父母應盡的責任,也是教育的前提。
  • 口頭允諾卻做不到,連父母都不相信的孩子還會相信誰
    孩子慢慢的長大,爸爸媽媽所說的每一句話都是權威式的存在,孩子一開始都是無條件信任的。不要以為孩子孩子還小,不必信守給孩子的承諾,隨口說說,或者跟其他事情衝突了就會犧牲掉孩子的利益。這一切只會教會孩子失去對這個世界的信任。
  • 孩子的自信源於父母信任自己的能力,3個要點讓信任落實生活點滴
    我有一個最好的朋友曾經跟我深聊。他說,「我一直覺得我的父母很愛我,卻不信任我,而且我相信連他們自己也沒有意識到這一點。」他在25歲的時候就拿到了駕照,剛拿到駕照那會兒,每次他要開車出去,父母總是千叮嚀萬叮囑,同時交代說晚上儘量不要開車,帶著孩子儘量不要開車。
  • 繆可馨走了,指責孩子抗挫能力差的大人,都欠孩子一句「對不起」
    您好,歡迎加入百合媽媽讀書會!但是,事件在不斷發酵,真相卻依然撲朔迷離,有消息稱是老師不當的教育方式所致,也有消息稱老師是無辜的,有消息稱孩子父母沒有培養好孩子的抗挫能力,也有消息稱孩子父母的教育方式很民主……到底是什麼壓垮了孩子內心的最後一道防線,也許只有孩子自己最清楚,死者已逝,此刻,我們能做的除了反思,還是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