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家長自以為自己對孩子了如指掌,所以常常對孩子的某些行為妄下定論;很多時候甚至寧願相信一個外人的說法,也不願意去信任自己最愛的孩子,這樣的情況讓曦曦媽覺得特別可悲!
近日,石家莊井陘12歲女孩李鶴在玩耍時遇到一個阿姨突然摔倒,她善良的上前扶起阿姨,卻被對方冤枉,而後她的家人還支付了相應的診療費用。
女兒一直堅稱自己是出於好心扶起了那個阿姨,而那個阿姨是自己跌倒的不是自己撞的,可是李鶴媽媽並不相信自己女兒話,反而還把李鶴打了一頓。後來交警調取監控視頻發現,的確不是李鶴撞的。
我想做了好事反而被訛詐的李鶴本來就特別鬱悶了,再加上媽媽還寧願相信一個外人而不相信她,還原真相之前的李鶴一定委屈至極。其實生活中這樣的案例並不少,很多家長都寧願相信別人的話,卻對自己孩子的語言予以否定。
那麼,父母不信任孩子會有哪些後果呢?
(1)孩子會沒有安全感。
很多父母都是這樣,嘴上口口聲聲說自己非常愛自己的孩子,但是遇到事情之後卻胳膊肘往外拐。
我有個大學同學,上初二之後,新來的物理老師成了班主任,兩人之間有點小誤會,所以班主任跟她之間有點疙瘩。因為她是班長,所以對於午休紀律方面也要操心一些,有一天自己周圍的三個男生反覆講話,制止了不下五遍之後她果斷將此上報了。
後來三人懷恨在心,合夥編制謊言、統一口徑,到班主任那裡「告發」她,他們稱她詛咒班主任未出生的孩子有身體缺陷。見三人振振有詞,班主任自然深信不疑,還給她媽媽打了電話,她媽媽在辦公室當著很多老師的面把她狠狠地教訓了一頓。
她說,那件事情之後她卸職了,因為自己覺得很委屈,本來是為了維護班級秩序,結果卻被冤枉,同時媽媽的深信不疑也讓她特別沒有安全感。
大部分家長總是喜歡冠冕堂皇的說自己愛自己的孩子,但其實有些時候所謂的愛卻成了傷害,成了親子距離越來越遠的推動力。
(2)孩子容易破罐破摔。
沒有一個孩子,不想在父母心中擁有一個好的形象。但是,如果發現家長有一次不信任自己之後,孩子就會落下終身的心理陰影。
尤其是各位喜歡碎碎念的媽媽,每隔一段時間又把孩子幾個月、幾年前的舊事拿出來說事兒。而這其中,就有可能觸碰到孩子最敏感的神經,比如明明當時就是父母冤枉了自己,可父母非要把這一筆帳強制性地施加到孩子身上。
父母以為自己舊事重提是為了讓孩子引以為戒,不再犯下同樣的錯誤;但孩子會認為:「你還好意思揭開舊傷疤,明明當初就是你冤枉了我,如今你還有底氣拿出來數落我。好吧,反正在你心中我都是這樣一個模樣了,那我就讓你得償所願繼續相信我就是這樣一個人吧!」
父母對孩子的不信任,已經成為了孩子心裡的痛。可如果父母還反反覆覆地將其拿出來說,勢必就會引起孩子強烈的反感,這個時候孩子破罐破摔就不足為奇了。
(3)孩子的抗挫能力會非常低下。
看看那些孩子出事的家長,他們一般情況下都會特別吃驚:「我不就是簡簡單單地批評了孩子幾句嗎?沒有達到逼他去死的境地呀?為什麼他會這樣玻璃心你呢?」曦曦媽想要告訴大家的是——如果一個孩子對父母的行為產生了絕望之後,孩子就很難有活下去的勇氣。
孩子究竟有多麼愛家長,其實很多家長並不自知,反而時時刻刻在孩子面前強調自己為孩子付出了多少,自己在孩子身上花費了多少精力、心血和金錢。你以為這樣的訴苦是在激起孩子上進,但其實你越是這樣說,孩子越是覺得你對他失望至極,孩子越是找不到自己活著的價值,因為自己最愛的父母都這樣詆毀自己,自己哪有勇氣面對其他的困難。
少給孩子灌輸一些負能量,多一些正面的引導和信任,哪怕是一個微笑,哪怕是一個點讚的手勢都會讓孩子興奮好多天。當孩子的心中不缺少爸爸媽媽對自己的愛,孩子在外遇到任何事情的時候,才會想著自己的父母,所以不會草率地結束自己的生命。從這個角度來說,父母對孩子的愛和信任,往往就是孩子抗挫能力的關鍵。
————————
捫心問問自己,你在數落孩子的日子裡,給了孩子多少信任?如果以100分計算,你覺得在做父母這方面你能夠得多少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