繆可馨走了,指責孩子抗挫能力差的大人,都欠孩子一句「對不起」

2020-09-03 百合媽媽讀心理

您好,歡迎加入百合媽媽讀書會!

(此處已添加圈子卡片,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文|百合媽媽

這幾天一直在持續關注繆可馨事件,說實話在網上看到這個事件的第一時間,就覺得心情特別沉重,有特別多的話想說,但是一直按捺著自己的情緒,期待時間能夠讓我們更客觀地看到真相,可以聽到一個確切的結論或是聲音,讓我們清楚地明白她選擇放棄生命的原因到底是什麼。

但是,事件在不斷發酵,真相卻依然撲朔迷離,有消息稱是老師不當的教育方式所致,也有消息稱老師是無辜的,有消息稱孩子父母沒有培養好孩子的抗挫能力,也有消息稱孩子父母的教育方式很民主……

到底是什麼壓垮了孩子內心的最後一道防線,也許只有孩子自己最清楚,死者已逝,此刻,我們能做的除了反思,還是反思。

孩子,別走!

類似的悲劇其實並不鮮見,前段時間網課期間,就曾有一位初三女孩,因為被老師踢出釘釘群,而選擇從家中16層樓頂跳下。

這些如花生命的隕落,必然是因為他們卡在了生命的通道裡,進入了一個沒有出口的死循環,承受了本不該由他們來承受的壓力,死亡也許是他們唯一的解脫。


1

雖然我們無法斷定老師是否就是始作俑者,但這其中必然有一部分是老師的原因。我們都知道作為一名老師,大多工作十分繁忙,不僅肩負著沉重的課業壓力,來自於生活的、經濟的壓力也不小,為了增加收入辦補課班來貼補家用的老師不在少數,雖然政策不允許,但大部分家長礙於情面,或者為了得到老師對孩子的特殊照顧,大多暗許並支持老師的這一行為,所以補課之風滋長的土壤確實是存在的。

網課期間隕落的如花生命!

一個班級有幾十個孩子,老師很難一碗水端平,必然會出現厚此薄彼的現象,除卻個人喜好,家長與老師的關係遠近便直接影響了老師對待孩子的態度。

號稱「馬屁精」一類家長的孩子必然會受到老師的特殊照顧,座位靠前、悉心關照,追隨老師「補課班的」一類孩子也必然深得老師之心。那些既不會拍馬屁,又不能給老師增加收益,還很有個性的一類孩子就成了老師的「眼中釘」,也成了老師情緒的收納者,老師如果有什麼壞情緒就有可能發洩到這些孩子身上,老師的壓力也自然轉嫁到了這些無辜的孩子身上,充當了「替罪羊」、「犧牲者」,繆可馨一類的孩子可能就會身在其中痛苦不堪。

一次兩次還好,但通常一位老師帶一個班級要好幾年,長年累月下來,孩子的內心怎麼可能不扭曲、不崩潰!

這作文改的什麼玩意兒!


2

從新聞報導中,我們可以看出繆可欣的家庭教育還是很科學的,父母很尊重孩子,給了孩子一個民主的家庭環境,越是這樣的孩子越有靈性,被老師以簡單粗暴的教育方式褻瀆,孩子的內心必然是很分裂的,再加上他們年紀尚小,不知道如何面對與化解這種情緒,就很容易走極端。

那麼,問題來了,當孩子遭遇了這樣的處境的時候,他的身旁是否哪怕只有一個堅定的支持者?

答案是「沒有」,如果只有一個,哪怕聲音再微弱,孩子的困惑終還有一個出口。

在我們傳統教育理念之下,大多數人都認為老師就是絕對的權威,關於這一點想必孩子是能感受到的。鑑於此,孩子就算覺得自己對、老師錯,也不敢對抗權威,而只能認為是自己錯、老師對,但是孩子的內心又分明覺得自己是對的,於是百思不得其解,孩子必然苦惱不堪。

千萬不要高估了某些老師的職業素養!

這個時候,如果父母有足夠的覺察,能夠發現孩子的異常,能夠堅定地站在孩子一邊。幫助孩子處理情緒、解決困惑,孩子也不至於走向絕路。悲哀的是,大多數家長雖然對老師頗有不滿,卻敢怒不敢言,大多選擇了隱忍、迎合、說好話、巴結,很自然地站到了老師的一邊。

連至親的人都選擇在權威面前低下了頭,都選擇在自己遇到困難的時候站在了自己的對立面,孩子還能依靠誰?

絕望、無助,最終讓這些澄澈無暇的生命選擇了放棄。

可以像這樣一直和孩子堅定地站在一起嗎?

許多父母以為孩子是自己生的,很了解孩子,但事實卻血淋淋的打臉,我們或許根本就不知道孩子心裡在想什麼!

當孩子在學習生活中遇到問題的時候,他需要一個足夠強大的盟友來幫助他渡過難關。這套由清華大學、北京師範大學的教育學和心理學博士編寫的《小學生心理漫畫》可以幫助解決孩子整個小學階段會出現的各類心理問題。包括剛進校園怎麼認識新朋友,和關係不好的同學如何相處,萬一被老師批評了該怎麼辦?

從孩子最熟悉的日常生活入手,選用漫畫代替了大段文字,非常切合孩子的口味,孩子無形中就可以學會遇到問題應該如何去適應和改變。孩子讀完定會有豁然開朗之感,他們會發現,「原來這件事情我還可以這麼想、這麼做」,真正達到自助解憂的目的。

這套書不僅對孩子有用,對於大人來說也有很大的用處,一方面可以學習一些心理學知識,另一方面還能用來教育孩子。


3

再來談抗挫能力,什麼叫抗挫能力,抗挫能力不是說,你人為的給孩子創造一些壓力、磨難,讓孩子去經歷,就是鍛鍊孩子的抗挫能力。

父母能夠給到孩子最好的抗挫能力,是給孩子無條件的真愛,給孩子情感上的回應與支持,給他足夠的面對磨難與挫折的底氣,讓他有能力對抗世間的風雨。

孩子還只是個孩子,他們年齡尚小,還沒有足夠的人生經驗和強大的自我功能,還需要來自於他們最信任、最依賴的人的幫助與引領。當孩子內心的感受與需求能夠得到回應的時候,他們必然會擁有強大內心和幸福感。

我有一位朋友是心理諮詢師,她的孩子在學校也遇到了類似的問題,在和老師溝通無果的情況下,果斷選擇了讓孩子暫時休學,然後轉學。後來,孩子到了新學校後,這些問題便消失了。

作為家長,我們不能只是把目光全部放在成績上,片面地認為讓孩子休學或者轉學,會影響成績,殊不知比成績更重要的是孩子的心理和人格的健全。

一段時間的暫停並不會對孩子的一生造成多大的影響,但一個庸師卻可能毀了孩子的一生。在孩子擁有了良好心理的前提下,成績必然會慢慢提升,將來也必定能夠擁抱幸福、快樂飛翔。

我們和你站在一起!

那些指責孩子抗挫能力差的大人,都欠孩子一句「對不起」。

我永遠站在孩子的一邊,永遠站在弱者的一邊,唯願繆可馨事件不再發生。

關注,讓我們一起讀懂孩子,陪孩子一起健康成長!

相關焦點

  • 娃抗挫能力差,提高孩子抗壓能力必不可少,這是孩子成長必修課
    現在人們的生活條件變好了,在養育孩子上面也發生了翻天地覆的變化,大家可以問問家裡老一輩是怎麼養育孩子的,那可是真正的放養式育兒。反觀現代人養娃都是無止境的寵溺與呵護,並且現在育兒的模式都是4對1,4個大人共同照顧一個孩子。
  • 孩子抗挫能力差?三個方法訓練出有毅力孩子
    她不禁感嘆道:現在的孩子真是越來越難教了,說不得罵不得,受不得批評,自尊心非常強。做錯事也不讓說,承受不了丁點失敗。要求得不到滿足就哭鬧,遇到小小困難就退縮……其實,這是抗挫能力差的表現。確實如此,貌似不少孩子都這樣。最近我家的孩子也有這傾向。
  • 10歲女孩繆可馨作文曝光:你眼中的正能量,是壓垮孩子的最後稻草
    這件事大家一定都聽說了:6月4日,江蘇10歲小學女生繆可馨,在一節語文課後跳樓自殺了。 據官方通報顯示,孩子下午3點14分跳樓,學校半小時後才通知家長,家長不知道孩子經歷了什麼,翻孩子書包,發現一篇畫滿紅圈的作文。
  • 孩子抗挫能力差,遇到點小事就哭,爸爸媽媽可以這樣做!
    這讓壯壯媽十分苦惱,孩子抗挫能力這麼差,以後上學了可怎麼辦?現如今,大部分家庭都是「2+4+1」或者「2+4+2」的家庭模式,一家的大人圍著一個寶貝轉。家裡的長輩都把孩子當做是手心裡的寶,打不得,罵不得,含在嘴裡怕化了,捧在手心怕摔了,生怕孩子受到一點點挫折,在這種家庭環境中長大的孩子的玻璃心也更加的明顯。
  • 孩子身上一堆問題,比如作業不認真、抗挫能力差,該怎麼辦?
    導讀: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由於父母們教育上的一些疏忽或者是偏見,常常會讓孩子養成一些不良的習慣以及各種各樣的個人問題,有的孩子甚至是身上都是一堆的問題,比如比如作業不認真、抗挫能力差等等,很多父母是看在眼裡,心裡是又氣又悔。
  • 如何提升抗挫能力,有效培養孩子逆商?
    逆商一般都以抗挫能力為表現形式,抗挫力的本質就是自我心理疏導,這種能力應該從小就培養,不僅是孩子需要,作為大人如果有很好的抗挫能力,在社會上也能更好地適應。,這就會讓人感覺焦慮,失落,甚至覺得自己作為家長不合格,這也是抗挫能力比較低的表現之一。
  • 指責孩子「心理脆弱」,是對Ta進行二次傷害,從繆可馨事件說起
    來源/ 繆可馨媽媽微博 @繆可馨世界第一可是在一片呼籲還繆可馨家一個真相的聲浪中,我們又能夠看見不少聲音把矛頭指向了孩子的「性格缺陷」、「心理素質太差」、「家庭教育有問題」。類似的論述把焦點放在了孩子的「抗壓能力」上,認為是孩子不夠強大,所以才會被批改作文「這點小事」逼得跳樓。心理素質、性格、抗壓能力諸如此類的心理學術語在大眾話語當中被濫用和曲解,成為了一套訴諸人身的標籤,這種思維長期根植於我們的文化和傳統當中。
  • 孩子是花朵,莫讓孩子掉進抗挫教育的坑裡
    事件一出,關於孩子的抗挫能力的話題,又再成為當下的熱點話題。而事實上,很多父母對抗挫能力的理解大多只是停留在無奈的感嘆:「為什麼現在的孩子,心理承受能力這麼差?」而缺乏對抗挫能力更深層的理解和認識,甚至對挫折教育存在著誤區。
  • 孩子抗挫能力差怎麼辦?智慧父母用3個妙招,輕鬆解決
    現代人孩子生得少,大人不僅疼愛有加,甚至處處遷就,完全以孩子為中心。因此,有些孩子處處想搶先,遇到挫敗或可能失敗時,就開始亂發脾氣、哭鬧耍賴,這種情形在獨生子女身上尤其常見。一定要從小教孩子的耐挫能力,不然恐怕影響長大的社交與自信心,建議父母用下面3個妙招:1、從繪本故事教孩子學習接受失敗孩子在成長過程中,總是免不了磕磕絆絆和苦惱
  • 為什麼孩子動不動就自殺?打造孩子抗挫能力上的「修復力」很重要
    事件發生後網上有一些評論:現在的孩子為什麼這麼玻璃心,打不得,罵不得,太不珍惜生命了,動不動就自殺,這抗挫能力也太差了吧……有研究證明,孩子在幼年時期如果在親密關係中經常被指責批評,或長期處於情感被忽視的狀態,會導致大腦中一種叫「cortisol」的壓力荷爾蒙長期處於比較高的水平。這樣的孩子長大以後,對於情緒調節和對抗能力就會下降。在成年後比較容易出現腦部失調,產生強迫性的成癮行為,比如酗酒、賭博、吸毒等。
  • 「孩子,大人欠你一個溫情擁抱」,請珍惜生命勇敢地活下去!
    5月,陝西西安一名9歲女孩,因為來不及寫老師布置的作文,給母親發了一條微信,母親當時沒有在意,只是讓孩子儘快完成。卻萬萬沒有料到,孩子留下一句「為什麼我幹什麼都不行」,從窗戶一躍而下,選擇結束生命。可是一切,都晚了!我在敲擊鍵盤寫到這裡的時候,雖然沒有見過這個可愛的孩子,但最終也沒能控制住自己,眼淚不禁奪眶而出。Top.3孩子,父母和老師欠你一個擁抱!
  • 為什麼孩子的抗挫能力差?一遇事就退縮,3招幫父母直接搞定
    ,這個孩子特別活潑開朗,與人相處時,臉上總帶著笑容,不會打擾大人的談話,在吃東西時,也會多拿些吃的放在大人面前。但這也可以看出,這個孩子就算這麼活潑開朗,抗挫能力也仍然很差。那麼孩子抗挫能力低的表現有哪些?
  • 孩子心靈太脆弱?避免孩子「蛋殼心理」,家長要教會孩子抗挫
    2、&34;:在父母眼裡,就算是再差的孩子,依舊是心尖上的寶貝,總能想到辦法對孩子&34;的優點大加讚賞一番。如此誇張的&34;會讓孩子自我認同感不斷上升,從小就容易養成爭強好勝的性格,凡是都想獨佔鰲頭。
  • 你是否也欠電視一句「對不起」?孩子看電視的6大好處值得學習!
    當孩子近視的時候,你以為是孩子看電視導致的;當孩子學習不好的時候,你以為是孩子看電視導致的;當孩子不聽話的時候,你以為是孩子看電視導致的;當孩子讓你不滿意的時候,你以為是孩子看電視導致的......
  • 孩子蛋殼心理,抗挫能力差,提高孩子「逆商」,父母這樣做很關鍵
    導讀:孩子蛋殼心理,抗挫能力差,提高孩子「逆商」,父母這樣做很關鍵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孩子蛋殼心理,抗挫能力差,提高孩子「逆商」,父母這樣做很關鍵!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讓孩子遠離脆弱,鍛鍊他們的抗挫能力,就要了解3個辦法
    尤其是對於一些孩子們來說,他們的抗挫能力很差,所以就會對他們影響很大。那麼孩子們為什麼會有挫敗感呢?其實孩子們擁有挫敗感是非常正常的,因為我們大人有時候也會有這種感覺,往往促使他們有這種感覺的有3點。由此可見,每一個孩子都會擁有挫敗感,當然這是屬於一種正常現象,所以我們那也可以通過一些更好的辦法來幫助我們的孩子變的有抗挫能力。怎樣才能提升孩子抗挫能力呢?其實想要提升孩子抗挫能力,這並不是很困難的事情,我們只需要按照三個辦法就可以使我們的孩子的抗挫能力飛速提升。
  • 孩子真正最需要的不是隨時被捧著,而是如何培養他們的抗挫能力!
    當今社會,孩子們心靈都無比脆弱。疫情控制得差不多要開學時,一些學生因為學習壓力選擇了結束自己的生命;前不久一個大學生因為作弊被發現,自己無法面對結果而選擇了結束生命;這幾天,一個叫繆可馨的五年級小朋友又因為作文問題選擇了跳樓。一個又一個的悲劇,讓父母與老師們防不勝防!是不是我們的教育真的問題那麼大,難道不管孩子對錯,教育就是只能天天捧著孩子由著孩子嗎?
  • 孩子動不動就選擇輕生,哪類孩子抗挫能力弱?家長如何防範
    下圖是中北大學處罰條例的其中一項:對於一個以前從沒記過處分的孩子,到了大學居然將受過這樣的處分,況且,在大學裡處分,全校公開,並且記入檔案。這樣的後果,抗挫折能力差的學生從而想不開。這是學生心理抗挫折能力差造成的後果。
  • 孩子遇事總哭鬧,家長可用"雲雨傘理論",提升娃的抗挫能力
    1、 家長的過度保護家長對孩子過度保護什麼都不讓孩子去嘗試會讓孩子覺得那些事情不是自己應該做的事情,其實家長保護孩子是處於對孩子的憐愛,但是孩子很難感受到家長的良苦用心,孩子只會覺得不習慣之前都是家長幫助自己完成現在突然自己去嘗試就會感到非常慌張。
  • 孩子太脆弱怎麼辦?了解這三個辦法,提升孩子的抗挫能力
    尤其是對於一些孩子而言,他們的抗挫能力非常差,以至於影響非常大。因為馬上就要英語考試了,孩子這段時間一直在家裡面複習,為的就是能夠在考試的時候獲得一個更好的成績。可沒有想到考試的那一天發揮的並不好,以至於考試的成績並沒有想像中的那麼出色。當孩子回到家裡的時候,於是就哭了,不論劉女士怎麼安慰自己的孩子都是無濟於事的。這也讓劉女士感到非常無奈,只不過是一次小小的測試而已,有必要把它當做是一種挫折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