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一個人深深的愛著,將給你力量,而深深地愛一個人,將給你勇氣。
——宮崎駿《哈爾的移動城堡》
父母毫無保留的愛,
讓我們有底氣去追逐詩和遠方。
父母毫無保留的愛,
讓我們有勇氣活出自己想要的模樣。
父母對孩子毫無保留的愛,
是孩子生命中最大的底氣。
電影《奇蹟男孩》(同名暢銷書)中的小主人公奧吉,是一個天生臉部畸形的小男孩,在歷經27次手術後終於活下來了,卻不得不面對難以修復的「醜陋」容貌。
即使如此,在他10歲以前,他一直活得很快樂。
媽媽放棄自己的學業和事業,全身心投入到對他的治療、照顧和教育中;爸爸總是給他男人式的鼓勵,講一些暖心的小笑話,陪他看《星球大戰》。
然而,10歲那年,奧吉的生活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父母決定送他去學校接受正常的教育,他需要面對家以外的世界。同學們會不會嘲笑他,別人總是盯著自己看怎麼辦,能不能適應學校的生活……
他要面對一連串的未知。
意料之中,初入學校的他,感受到了同學的嘲笑和排擠,女同學會竊竊私語「碰到他會傳染上病菌」,男同學會說「如果我長成他那樣,我覺得我會自殺」,他很懊惱。
媽媽卻堅定地告訴他:「你並不醜,奧吉。」
「你是我的媽媽,才這麼說。」
「正因為我是你的媽媽,所以我的看法才重要,因為我才是最了解你的人。」
然後,媽媽溫柔地跟他解釋臉上的疤痕:「我們每個人的臉上都有印記,比如我的皺紋,我的白髮,它們就像一張張地圖,告訴別人我去過哪兒,經歷過什麼。」
爸爸把他不肯離手的頭盔偷偷藏起來,鄭重地告訴他:「我想要看到你的臉,這是我兒子的臉,我愛它。」
爸爸媽媽的肯定和鼓勵給了奧吉直面挫折的勇氣和信心。他開始嘗試著跟同學、老師相處,嘗試著融入學校生活。
經歷過背叛、難過、悲傷……最後,憑藉自己的勇氣和善良,一點點去感染身邊的人,一步步獲得友誼和尊重,並獲得了學校的畢業勳章。
這個大家心目中的「奇蹟男孩」所有的底氣,都來自父母對他深深的愛。那些毫無保留的愛,給了他源源不斷的能力和安全感,成為他成長路上最美的底色,讓他用勇氣和力量去直面生活的一切。
然而,中國式父母不缺乏對孩子的愛,但是,卻缺少對愛的表達。
明明為了孩子可以付出一切,但是卻從來都不說。
明明是關心孩子的身體,說出口的卻是:「多穿點衣服,感冒了看我不揍你!」
明明為孩子而驕傲,說出的卻是:「哪裡哪裡,他還差得遠呢。」
明明很愛孩子,卻總是用指責代替擁抱。
所以很多孩子,童年時在期盼父母的肯定,青年時在和父母對抗,中年時才感受到父母從不言說的愛。
去年上映的《哪吒之魔童降世》燃爆了整個暑期檔,在中國的電影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很多人的朋友圈都被一句「我命由我不由天」刷屏。
然而,值得深思的是,如此勵志的哪吒卻並不是從一開始就擁有這樣的心態。
當哪吒被申公豹告知,自己並不是父母口中的靈珠,而是一個地地道道的魔丸,並且即將在三周歲生日這天遭受天劫,從此神魂俱散,哪吒表現出來了極度的憤怒。
他用申公豹告訴自己的咒語,解開了身上的乾坤圈,讓魔丸的力量全部釋放了出來,在魔丸力量的影響下,哪吒喪失了全部的理智。
值得慶幸的是,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沒有讓哪吒犯下大錯,也給哪吒後期對抗天命留出了轉圜的餘地。
而當哪吒得知,父親給自己的平安符,竟然是從自己出生時,就已經求取來的換命符。
原來,父親早在自己出生起,就已經在替自己考慮未來的出路了。
那一刻,哪吒才真正明白,父親對自己的嚴格教育,不是為了把自己關起來以保全他總督大人的名聲,而是真正的在為自己的未來做準備。
為了讓自己在三歲以後,即使再也沒有了父親的教導,依然能夠懂得做人的道理,做個堂堂正正的人。
如果說,哪吒沒有在魔丸的影響下釀成大禍,是得益於李靖夫婦的悉心教導。
那麼,哪吒在最後選擇對抗天命,則是得益於李靖夫婦對哪吒的愛。
因為你愛我,認可我,所以,我絕不能辜負你們的期待,所以哪吒才有了對抗命運的勇氣。
但是,假如哪吒不是因為偶然得知了這一事情的真相,後面的劇情可能就完全不是這個樣子了。
他可能就此一蹶不振,喪命於天雷之中。
對於哪吒是這樣的,對於其他的孩子,也是這樣的。
孩子不懂含蓄,不懂父母指責下的期盼,謙虛下的驕傲,他們只知道指責代表不滿意,謙虛代表不認可。
要想孩子有幸福的童年,父母不僅要明明白白的「偏愛」孩子,更要讓孩子清楚的知道自己是被愛的,這樣的孩子,一生都有底氣。
在孩子的教育過程中,我們可能需要更多的用到智慧,所謂智慧父母,就是找到孩子出現問題的原因,然後想出有效的方法進行解決。
文章轉載自微信公眾號「睿智燈塔」,一個有溫度的家庭教育知識傳遞者,如果想要了解更多家庭教育知識,歡迎關注微信公眾號「睿智燈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