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戰爭時期,如果沒有美蘇幫助,國共合作能不能取得勝利?

2020-12-17 無史不說

抗日戰爭最終取得勝利,有中國十四年的艱苦抗戰,有太平洋戰場的勝利。有蘇軍進入東北作戰,有美國原子彈對日本本土轟炸所帶來的恐懼。卻不能說沒有美蘇幫助中國不能打贏抗日戰爭。如果沒有美蘇支援和助攻,國共合作能不能抗日勝利?

其實這有一個前提:中國與日本都依靠自己的力量決戰,不加入任何一方外部勢力,不獲取任何國家援助,單拼這一點會首看看1945年8月9日德國法西斯,它的的失敗,使原來的軸心國完全瓦解。

這裡主要有3個觀點:

一,會勝利只是時間問題,美蘇援助只是加速勝利。

抗日戰爭勝利的原因:

1.日本的資源已經衰竭,那時當兵的人已經到13歲左右的了,為了滿足戰爭需求,其物質已極度匱乏了。2.日本的戰線拉得過於長(從南海到東北),此必敗!3.德國已敗,孤掌難鳴。4.(也是最根本的原因)要知道,完全消滅一個民族是相當困難的事情,何況中國那麼大?即使你把他殖民了,也不一定就是你的了,他也會反的,只是時間問題。

二,不能勝利,蘇聯並沒有給中國很大幫助,最後一周蘇軍是來摘桃子的,蘇聯也是唯一一個承認滿洲國的盟國政府。

日本從來沒有傾盡全力進攻中國,看日本在抗日戰爭初期的增兵就可以知道,日本並不是一開始就大兵壓上,而是一個師團一個師團上,覺得不夠再添點,從軍事上講這麼增兵是很愚蠢的。日本在一兩年之後就沒有大規模的進攻一個是因為中國國土面積大,兵力不夠用,一個也是日本佔據了中國所有沿海富庶地區,沒有太大興趣繼續佔領中國那些相對貧瘠的土地。即使在美國大力的物資支持下,國民政府也是在非常痛苦的承受日軍的壓力,如果沒有這些物資,國民政府不一定能撐下來。共軍咱就別提了。

三,沒有中國的抵抗,美蘇能取得戰爭的勝利嗎?(2)如果不援助中國,造成中國淪陷,反法西斯戰爭會取得這樣的勝利嗎?

美蘇的援助固然重要,但蘇聯、中國、英國的頑強抵抗也為反法西斯戰爭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如果沒有這些抵抗,法西斯德國和日本將獲得多少戰爭資源?那樣的話,很可能美國也不得不向他們妥協。所以美國援助蘇聯和英國、美國蘇聯援助中國,其實都是在為反法西斯陣營的整體利益服務,對他們自己也是有利的,甚至是必須的。可以說,聯合國五個常任理事國除了法國之外,都是對二戰勝利起了最具決定性的作用的。

小夥伴們你們同意上述那些觀點?說出你的看法,大家互相進步!

相關焦點

  • 抗日戰爭時期國共關係的演變
    抗日戰爭時期,受國內及國際局勢的影響,國共關係經歷了對抗—合作—合作與鬥爭並存的演變過程。   第一階段:九一八事變爆發—西安事變前   這一階段是國共十年對峙的一部分。大革命失敗後,國共關係破裂。
  • 第二次國共合作的歷史貢獻及其啟示
    第二次國共合作是在日本對華侵略不斷加深、民族危機空前嚴重的情況下,在中國共產黨倡導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旗幟下,國共兩黨捐棄前嫌、求同存異、相忍為國、相互作出妥協的結果,是中國近代史上的重大政治事件。第二次國共合作,對中華民族贏得抗日戰爭的偉大勝利,對推動中國的民主和進步,做出了極其重要的歷史貢獻,對新時期推進海峽兩岸關係和國共關係發展也具有重要的現實啟示。
  • 談第二次國共合作的歷史貢獻及其啟示
    第二次國共合作是在日本對華侵略不斷加深、民族危機空前嚴重的情況下,在中國共產黨倡導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旗幟下,國共兩黨捐棄前嫌、求同存異、相忍為國、相互作出妥協的結果,是中國近代史上的重大政治事件。第二次國共合作,對中華民族贏得抗日戰爭的偉大勝利,對推動中國的民主和進步,做出了極其重要的歷史貢獻,對新時期推進海峽兩岸關係和國共關係發展也具有重要的現實啟示。
  • 抗日戰爭初期的國共關係
    在抗日戰爭中,國民黨一面要抗日,一面仍總想找機會限制、削弱以至消滅共產黨;而共產黨在接受過去教訓的基礎上也成熟起來了,對自己的合作者不能不時刻保持著戒備。這就給第二次國共合作帶來了許多複雜性,包含著嚴重的鬥爭。第三,它是在國共雙方都有著自己的政權和軍隊的情況下合作的。
  • 重難點總結第十波——國共合作與內戰梳理
    親愛的同學們: 小助君感冒了,提醒各位一定要保重身體啊!!國共第二次合作(中華民族的抗日戰爭)背景:①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成為時局轉換的樞紐,十年內戰的局面由此結束,國內和平基本實現。②1937年7月7日,盧溝橋事變爆發,中國抗日戰爭進入全國性抗戰的新時期。
  • 2020廣州公務員考試行測常識易混考點:國共第二次合作和抗日戰爭
    2020廣州公務員考試行測常識易混考點:國共第二次合作和抗日戰爭由廣州公務員考試網行測欄目由提供,更多關於廣州市考行測試題,廣州公務員考試行測備考,廣州公務員行測的內容,請關注廣州公務員考試網/廣東公務員考試網!
  • 《第二次國共合作紀實叢書》:對第二次國共合作歷史的重新審視
    記者 熊明實習生 秦洋 翻拍    重慶日報訊  在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69周年紀念日到來之際,由西南大學中國抗戰大後方研究協同創新中心承擔的「第二次國共合作」課題研究已近尾聲,其成果《第二次國共合作紀實叢書》即將面世。
  • 歷史上的國共合作是怎麼形成的
    國共合作的另一項重要工作,是在蘇聯幫助下成立黃埔軍官學校,創建黨軍。黃埔學生軍取得了東徵勝利,鞏固了廣東根據地。期間,中共還發揮其善於做民眾和宣傳工作的優勢,接連發動五卅運動、省港工人大罷工及轟轟烈烈的農民運動,很快形成了「打倒列強,除軍閥」的國民革命高潮,使北伐順利出師,節節勝利。
  • 第二次國共合作的由來是什麼?
    第二次國共合作是指抗日戰爭期間中國共產黨同中國國民黨結成的合作關係。在此基礎上團結聯合一切抗日愛國力量建立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形成了全民族的抗戰,取得了中華民族反對帝國主義的第一次偉大勝利。1932年12月恢復了中蘇邦交。與此相聯繫,蔣介石在1935年11月又提出「打通與共產黨的關係」,派孔祥熙、陳立夫等同蘇聯大使秘密談判,要求蘇聯作他和中共之間的中間人。蘇方認為不需要中間人,可與中共談判。這樣,從1936年初開始,國共兩黨間打破長期對立的僵局,通過多種渠道,進行秘密接觸。但這時的國民黨只是想借「合作抗日」,達到「招撫」共產黨和「收編」紅軍的目的。
  • 抗日戰爭勝利十大經驗
    抗日戰爭,是中國近代以來中華民族第一次取得完全勝利的反侵略戰爭和民族解放戰爭,是20世紀中國和世界歷史上的重大事件,也是戰爭史上的奇觀。去年,我痛定思痛總結了甲午戰爭十大教訓;今年,我悲喜交集總結了抗日戰爭的十大經驗。   一、團結才能禦侮,統一戰線是抗戰勝利之基。中華民族近代史為何如此屈辱羸弱,除了制度的原因之外,就是民眾如一盤散沙。
  • 歷史上第一次國共合作:打倒列強除軍閥(圖)
    國共合作的另一項重要工作,是在蘇聯幫助下成立黃埔軍官學校,創建黨軍。黃埔學生軍取得了東徵勝利,鞏固了廣東根據地。期間,中共還發揮其善於做民眾和宣傳工作的優勢,接連發動五卅運動、省港工人大罷工及轟轟烈烈的農民運動,很快形成了「打倒列強,除軍閥」的國民革命高潮,使北伐順利出師,節節勝利。
  • 抗日戰爭時期,周恩來如何運用統一戰線開展工作?
    在抗戰的國共合作期間,黨內外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比較複雜,周恩來冷靜面對,採取柔中有剛,剛柔並濟,從抗日的大局出發予以妥善處理。他在國民黨違反國共合作的時候,提出強烈抗議;在對待自己內部的同志放棄國共合作時,進行嚴厲批評。在重慶期間,他在原則問題上一步不讓,而又將嚴格性和巧妙性相互結合。
  • 紀念抗日戰爭勝利70周年(一):國共合作 共赴國難
    這是全世界人民團結一致,共同抗擊法西斯的結果,更是中國共產黨在內憂外患的歷史關頭大義凜然,攜手國民黨建立起抗日民族統一戰線8年浴血奮戰的勝利之舉。從今天起,《今日點擊》將推出抗日戰爭勝利70周年系列報導,回顧這一盪氣迴腸的歷史時刻,緬懷先烈、珍愛和平。
  • 抗戰初期國共兩黨的合作抗日
    國共兩黨建立統一戰線後,國民黨對日本的侵略由不抵抗轉為抵抗,對共產黨由剿滅轉為聯合;共產黨也由逼蔣抗日,改為聯蔣抗日,使抗戰初期兩黨有比較密切的軍事合作和政治合作。從1937年盧溝橋事變到1938年10月武漢失守,國民黨政府軍在正面戰場進行了平津、淞滬、忻口、徐州和武漢等戰役。平津戰役是正面戰場進行的第一大戰役,第二十九軍10萬將士英勇抗擊日寇。
  • 2020中考:一輪複習|從國共合作到國共對立
    5.國共兩黨第一次合作實現的原因。(1)京漢鐵路工人罷工失敗後,中國共產黨認識到,單槍匹馬不能取得革命的勝利,必須團結一切可能的同盟者,才能戰勝強大的敵人。(2)孫中山在經過多次反對北洋軍閥鬥爭的失敗後,深深感到必須改組國民黨,為它注入新鮮血液。(3)共產國際的幫助等。
  • 少年強則國強——第二次國共合作時期筆筒 紅色中國之抗日戰爭
    紅色收藏藏品歷史背景【第二次國共合作時期筆筒 紅色收藏館藏品】第二次國共合作於1937年8月開始,結束於1946年6月,期間八路軍和新四軍正式登上歷史舞臺,強有力地阻擋了日本帝國主義侵略的勢頭,最終將其趕出了中國的領土。
  • 大陸資深專家:怎樣才能搞好第三次「國共合作」?
    而近百年來的歷史實踐表明,這隻有在中國共產黨成立之後實現「國共合作」的歷史條件下才有可能完成。  第一次國共合作,打敗了北洋軍閥,為中國南北統一奠定了基礎;  第二次國共合作,打敗了日本帝國主義,奪取了抗日戰爭的偉大勝利。  這兩次國共合作都證明,兩黨合作則雙贏,國民黨也會興旺,兩黨分裂對雙方都不好,對人民不利,最後也會給國民黨帶來失敗。
  • 八上歷史專題複習:國共關係的演變
    1、近代史上,國共兩黨關係變化可概括為:合作→對抗→合作→對抗。第一個合作是指1924--1927年,1924年,國民黨一大召開標誌第一次國共合作實現,取得的成果是建立黃埔軍校和取得北伐戰爭的勝利。第二個合作是指1936--1945年,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拉開國共合作抗日序幕,1937年9月,國民黨公布國共合作宣言,並承認中共合法地位,標誌第二次國共合作實現。取得的成果是取得了抗日戰爭的勝利。
  • 第一次國共合作取得諸多成就,但為何每次提及,都先說黃埔軍校
    黃埔軍校是國共合作時期建立的一所真正意義的現代化軍事院校,也是中國近現代史上最著名的一所軍事學校。1924年6月由偉大的革命先行者孫中山先生一手創建,因為最初的地址在廣州郊外的黃埔島上而得名。該校培養了大批的反帝反封建的政治軍事人才,在中國軍隊培養史上佔有重要的地位,北伐戰爭、抗日戰爭和國共內戰中的許多將領都出自這所軍校。1923年6月,孫中山因政見不合與廣東軍閥陳炯明決裂,被迫離開廣州再赴上海。此後,他開始接受中國共產黨和蘇俄的幫助,提出聯俄、聯共、扶助農工的三大政策,從而把舊三民主義發展為新三民主義。
  • 國共第二次合作形成的標誌究竟是什麼
    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推進了第二次國共合作,但第二次國共合作的正式形成,要到八一三淞滬抗戰之後。 國民黨五屆三中全會以後,國民黨談判代表張衝於2月26日返回西安,隨即和周恩來繼續進行國共合作的會談。在這之前,國共兩黨之間的秘密會談從1936年2月底董健吾到陝北接頭以後就一直在進行。1937年2月9日顧祝同到達西安的當天,就以蔣介石委派的國民黨代表身份,同周恩來進行會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