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野馬財經
8億「輸血風波」有解了?
作者 | 吳婷婷、徐明輝
來源 | 券業觀察
談戀愛究竟會不會影響搞事業?200億規模的知名投資機構「高特佳」老闆娘的回答是「會」。
近日,高特佳集團董事長蔡達建之妻金惠麗舉報丈夫出軌,質疑蔡達建侵佔公司資產、影響公司經營,甚至透露了早年間高特佳在資本市場一些「迷惑」行為的答案。博雅生物(300294.SZ)也被牽扯其中。
對此,高特佳方面稱,已成立工作組就公開信內容涉及公司事項展開調查;博雅生物也迅速發布澄清公告,強調「高特佳集團及蔡達建不參與公司經營活動」。
(博雅生物澄清公告)
1
一封信牽出老君安?
金惠麗在《公開信》中稱,之所以選擇將「家醜」公之於眾,是因為蔡達建用公款高價聘請深圳某知名律所的律師為其代理離婚官司,希望通過公開信的方式,讓高特佳的股東、老員工等了解事實真相。
(圖片來源:《致每一位高特佳人的公開信》)
金惠麗提及,高特佳的不少老員工,是從老君安時代隨高特佳一路成長起來的。
據券業觀察(ID:quanyeguancha)了解,高特佳確實有著很濃的券商基因,不少骨幹成員曾就職於君安證券,以及後來合併而來(君安證券+國泰證券)的國泰君安(601211.SH)。包括董事長蔡達建、執行合伙人李彤、前任總裁黃煜(離職)、前任副總裁陳採芹(離職)等。
高特佳官網介紹,蔡達建是中國「92派」企業家、金融投資家。創辦高特佳之前,蔡達建曾先後在國有科研設計單位、君安證券及隨後的國泰君安投行工作。
據了解,蔡達建在君安證券、國泰君安的具體職位分別是:君安證券投資銀行部副總經理;國泰君安收購兼併部總經理。
(圖片來源:高特佳官網)
1999年,國泰證券與君安證券合併成立新的國泰君安證券股份有限公司,2001年,獲證監會批准公司分立。同年,國泰君安獲得代辦股份轉讓業務資格。彼時,創業板呼聲正高,設立創業板似乎如箭在弦。
事實上,高特佳可以說就是從國泰君安孵化而來的。
2001年,國泰君安作為主發起人之一,聯合多家公司設立高特佳創投,試圖將其打造為專業投資機構。同時,國泰君安還往高特佳輸送了不少幹將,蔡達建便是其中之一。
不過,種種因素作用下,設立創業板一事被暫時擱置,而禁止券商直投的文件先一步下達。高特佳與國泰君安的關係被迫切斷。
高特佳與國泰君安斷了關係,但成立早期的多位發起人還在,這也導致高特佳股權長期較為分散,處於無實控人狀態。早年業界多次傳言,負責高特佳實際業務的蔡達建團隊和其它股東之間時常發生小摩擦。
券業觀察梳理高特佳成立以來的工商資料發現,其股東列表變動非常頻繁。
天眼查數據顯示,截至目前,高特佳第一大股東為蘇州德萊電器有限公司,該公司由一家香港企業全資控股,券業觀察未能穿透其股權。高特佳第二、三、四大股東均為蔡達建實控企業,也就是說,通過這三家企業蔡達建已間接持有高特佳43.86%股權。
不過,高特佳仍對外宣稱自己無控股股東和實控人。
(截圖來源:天眼查)
此外,券業觀察發現,高特佳第九大股東的控股股東名為張曉楠,與此次「舉報門」女主名字一致。該張曉楠參股、擔任高管的多家公司的疑似實控人為蔡達建。
那麼,高特佳究竟有沒有實控人?蔡達建髮妻在《公開信》中給出了答案,正是蔡達建。
2
投出20家上市公司
「從2012年以後,幾乎沒有失敗的案例。」蔡達建面對採訪時提到。
在醫藥投資領域,高特佳成績斐然。其資產管理規模超200億元,先後投資140餘家企業,並推動了20家企業成功上市。
(高特佳部分投資項目 圖片來源:官網)
其中,投資博雅生物七年獲得32倍回報一度成為業內學習榜樣。
2007年12月20日,在博雅生物B輪融資中,高特佳出資9519.92萬元參與投資。2012年3月8日,博雅生物成功登陸深交所創業板,成為了江西撫州市第一家本土上市企業,行業內第三家上市企業。
截止2019年末,高特佳共持有博雅生物30.95%的股份。其一致行動人上海高特佳懿康投資合夥企業(有限合夥)持有博雅生物4.91%的股份。截止目前,博雅生物的市值為153.09億元。
除了被外界津津樂道的博雅生物,一度讓李西廷登上「新加坡首富」寶座的邁瑞醫療(300760.SZ),也有高特佳的身影。
2004年1月,高特佳投資邁瑞醫療,彼時,邁瑞醫療還是一個年利潤僅3000多萬的中小型企業。12年後,邁瑞醫療從紐交所退市回歸A股,高特佳再次「牽手」李西廷,此時,邁瑞醫療市值已突破千億。
(邁瑞醫療融資歷程 圖片來源:天眼查)
談起對邁瑞醫療的二次投資,蔡達建說:「這個項目就擺在那兒,但是很多人看不懂,不知道邁瑞的價值。」
2015年,高特佳投資NIPT(無創產前DNA檢測)服務商安諾優達時,其估值只有10多億。兩年後,高特佳選擇繼續投資,安諾優達的估值已經達到30多億。
不僅如此,近兩個月,高特佳在科創板表現不俗。天眼查顯示,2017年至今,高特佳有近30條投資動態。其中,2017年投資的安必平(688393.SH)、聖湘生物(688289.SH)、2019年投資的熱景生物(688068.SH),均已在科創板上市。
(高特佳投資的部分上市公司 券業觀察製圖)
高特佳一路走來雖然也有爭議,但確實投了不少知名項目,在業內的知名度越來越響亮。高特佳官網稱,投資就像修煉,高特佳發展到今天,經歷了時代磨鍊,摒棄了紛繁複雜的誘惑。
不過,高特佳董事長卻陷入了感情風波,還將博雅生物牽入其中。
3
併購案陷8億「輸血風波」
原配金惠麗在《公開信》中提到,蔡達建因為感情問題,沒有時間和精力顧及工作事業,「致使高特佳2017年至今經營管理不善,造成重大併購失控(如丹霞項目)」。
(圖片來源:《致每一位高特佳人的公開信》)
據券業觀察(ID:quanyeguancha)了解,「丹霞項目」指的是2017年高特佳及其控股公司對丹霞生物(現更名為「博雅生物製藥(廣東)有限公司」)的併購案。
丹霞生物成立於2002年,是一家以血液製品業務為主的生物製藥企業。2017年初,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發現丹霞生物部分產品指標不合格,便勒令其暫停生產,《藥品GMP證書》也被收回。
然而,在這種情況下,高特佳控股的前海優享,依舊選擇收購丹霞生物。
不僅如此,在丹霞生物「無證」期間,高特佳控股的博雅生物兩次(2017年、2019年4月)向與丹霞生物籤署採購合同,預購買血漿等產品,併合計支付了8個多億的預付款。
(圖片來源:博雅生物2019年年報)
2019年8月,丹霞生物獲得《藥品GMP證書》,恢復經營。但截至今年8月,博雅生物仍未收到原料血漿。博雅生物在公告中解釋:「採購血漿需國家相關部門的專項審批,但至今未獲通過。」
8個多億的真金白銀花出去了,博雅生物卻沒有拿到丹霞生物半分原料血漿。博雅生物為何甘當「活雷鋒」?
對此,博雅生物的解釋是:雖然《藥品GMP證書》被收回,但丹霞生物下屬各血漿採漿站仍正常經營、持續採漿。公司根據血漿採集進度支付預付款,屬於行業慣例。
而對於金惠麗提到的「高特佳經營管理不善,造成丹霞項目併購失控」一事,博雅生物發公告回應稱:蔡達建不屬於上市公司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高特佳集團及蔡達建不參與公司經營活動。
不過,這並不是近年來,高特佳、博雅生物唯一一起具有爭議的併購案。
2018年,博雅生物擬購買羅益(無錫)生物製藥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羅益生物」)60.55%的股權,進軍疫苗領域。
然而,今年4月,博雅生物發布「證監會不予核准」的公告。其中提到,證監會認為公司未充分披露標的資產報告期業績大幅增長的原因和合理性;未充分披露業績預測依據的合理性等。
博雅生物在《交易報告書》提到,羅益生物2017年、2018年及2019年1-9 月的營業收入分別為 1.67億元、1.88億元和2.14億元,淨利潤分別為-4122.77萬元、1648.04萬元和5176.07萬元。
此外,券業觀察(ID:quanyeguancha)注意到,羅益生物的研發費和銷售費相差巨大。數據顯示,2017年至2019年1-9月,羅益生物的研發費用分別為1079.59萬元、946.70萬元和 849.89萬元;銷售費用分別為9788.11萬元、9719.13萬元和1億元。
最終,博雅生物宣布終止上述交易事項,但已完成對羅益生物11.68%股權的收購。
有業內人士分析稱,上市公司實控人需要對公司的一些錯誤決策、損失承擔相應責任,而如果沒有實控人,就可以弱化、甚至逃避部分責任。
李國慶、俞渝感情不和,噹噹也受到波及;蔡達建會因為此次桃色事件,職場「失意」嗎?評論中見!
【券業觀察】建群啦!
想要和更多證券行業從業者暢聊,或對券商行業感興趣的,掃下方二維碼添加微信,回復「入群」,帶你進入組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