錯過了生的時機,我只剩下死的方式

2020-12-19 拾文化

我們的生,我們的死,可我們能決定什麼?生死面前,我查不清字數了……

01

最近,瓊瑤阿姨的日子過得似乎不太順心,一次次地被推上輿論的風口浪尖,之前的小三上位,聖母瑪麗蘇之心,以及其他亂七八糟的新聞在一夜之間全部被翻了出來。

不過,說實話,我對這些事並不關心,我唯一關心的是,在這場撕逼大戰中,瓊瑤阿姨重病的丈夫——平鑫濤的想法,或者,再準確地說,他有沒有想過該如何去面對死亡這件事情,他的親人如何面對死亡這件事。

來回顧一下事件。

首先應該是瓊瑤阿姨發布的一篇給兒子兒媳的一封公開信,信中預約自己的美好告別。這也是她對待重病丈夫的態度。信中部分內容:

你們不論多麼不舍,不論面對什麼壓力,都不能勉強留住我的軀殼,讓我變成「求生不得,求死不能」的臥床老人!那樣,你們才是「大不孝」!

不論什麼情況下,絕對不能插各種維生的管子!任何都不行!幫助我沒有痛苦的死去,比千方百計讓我痛苦的活著,意義重大!千萬不要被「生死」的迷思給困惑住!

「尊嚴死」比「毫無尊嚴和品質,依靠醫療器材加工活著」更重要。

平鑫濤兒子的回覆聲明部分截取:

如果您說一個人沒有權利決定另一個人該如何生、如何死,那麼豈不更沒有權利決定另一個人該不該生、該不該死?

拋開所有利益恩怨的糾纏,只看這件事的關注點,就是一個即將消失的生命有沒有拯救的必要,可不可以讓他有尊嚴的死去?

瓊瑤阿姨的觀點很明確:作為一個人來說,你的尊嚴高於一切。

一個即將消亡的人,在生命的最後時刻,如同牽線木偶一般,被人任意擺布,身上插滿了維持生命所需的管子,這是對人格的踐踏。所以,這樣沒有存活的必要。

但是孩子們的觀點卻是:你首先要活著,其次才是如何活下去的問題。

沒有人有權利決定另一個人的生死,那麼,身為子女,就要盡全力去維持病人的生命,哪怕病人自己不想活下去了也要活下去。

粗看之下是兩種觀點的碰撞,而細看之下,則是兩種文化的碰撞。

以瓊瑤為代表的觀點更關注個人本身的價值,個人在生命的任何階段都應該受到尊重,這是向死而生的觀點。

子女們的觀點,則是相對東方一點的觀點。東方有句俗話叫做「好死不如賴活著」,認為只有活著才有希望,或者說,對子女而言,「百善孝為先」,你的父母重病而不去救治,讓他自生自滅(並非完全放任,而是遵循患者的意志,讓他過一段自主的時光),但是輿論的道德大棒馬上就會向你抽來。

「不孝」「沒良心」「白眼狼」「忘恩負義」種種負面標籤馬上就貼在你身上,我相信,很多人都難以招架。

02

在中國的教育中,有兩塊的教育自始至終都是缺失的,沒有被正視的。

一是性教育,一直都被認為是骯髒的,難登大雅之堂的。

二是死亡教育,是被認為不吉利的,與晦氣相關。

性教育這在幾年頻發的性侵害事件中,已經逐漸得到大範圍的認可,也在逐漸的被正視。

但是死亡教育,卻還是在被遺忘的角落,從來沒有人教我們,面對死亡時我們應該怎麼做。

面對自己身邊的絕症之人,如果是以前的醫療技術,那麼,面對的就是兩種結果,要麼生要麼死。但是在科技發展的今天,卻開闢出第三條道路:半死不活,或者說的好聽一點,叫做人工地活著。

這樣的病人,身上插滿了維持生命的管子,流進去的是維持生命的藥物,流出來的是眼淚,是體溫,是尊嚴。

面對身患絕症的親人,尤其是自己的長輩一類,我相信我們任何人都說不出口,你安心的去吧,不要再牽掛我們,牽掛這個世界。我們習慣性的去鼓勵他們,告訴他們,我們愛你,你要撐下去,就好像,只要這個人還在,那麼這份愛也就還在,這個家也就還在,我們立身於天地之間的歸屬感與安全感就還在。

落葉歸根,但是前提是有根可尋。

03

但是我想,如果是我的親人,當他面臨絕症的時候,我肯定第一反應也是勸他活下去,因為我找不到不勸的理由。

可是靜下心來,我們捫心自問,這樣做真的是對的嗎?

去年,我的爺爺膽囊癌去世,在去世前的半年裡,所有的親朋好友都在鼓勵他活下去。

「你要好好活下去,咱們一起去放羊,老李頭家的羊都下了三個崽兒。」

「你要好好活下去,你要看著你的孫子結婚生小孩呢。」

也總有人說,你再撐一撐,或許有奇蹟呢?

對呀,你要知道這個東西叫做奇蹟,奇蹟永遠都是希望渺茫的小概率事件,你確定這種堪比被流星砸到的機會能給你嗎?

可是我爺爺,或者放大到整個絕症病人,他們臨死前,想聽到的真的是這些嗎?還是你認為他想聽到的是這些?

你的這種鼓勵的話出於愛不假,但是更多的是出於對自己的愛,你用愛粉飾了自己的自私與依戀,綁架著病人,甚至讓他充滿了負罪感,仿佛只要病人撐不住了,就是對不起家人,但是真的有嗎?

04

在2005年的美國,同樣出現過一樣的事件。

一個名叫特麗夏沃的女孩,生病後成為植物人,自己的丈夫主張安樂死,但是父母拒絕,僵持不下。

1990年發病到1998年,這八年的時間裡,是特麗夏沃的丈夫和父母不停的拉鋸戰爭。

從1998年到2005年,這七年的時間裡,是各級政府,各級法院以及美國總統布希他們之間的拉鋸戰爭。

在這期間,維持特麗夏沃生命的進食管曾被三次插上兩次撥出,在最後一次的美國最高法院的判決中,拒絕給這個女孩再度插上進食管,使之在之後半月內死亡,引發更大面積的譴責。

西班牙在2009年出過一部動畫短片——《老婦與死神》,老太太抱著相片死去,之後醫生和死神展開了一場靈魂爭奪戰,在最後的戰爭中,醫生取得了勝利,得到了老太太的靈魂,復活了老太太,但是老太太醒來之後並不是感謝醫生,而是馬上拿電擊工具了電死了自己,靈魂再度去找了死神。

《老婦與死神》動畫短片,點擊即可觀看

這個故事是教導人如何認識死亡,對老人來說,死並不可怕,只是一種解脫和救贖。那麼,對每一個絕症患者來說,死亡又不是一種救贖嗎?

05

其實,每一個絕症患者基本都知道自己命不久矣,他們或許有不甘,但是最後也只能接受。他們這個時候更想知道的是,自己的這輩子值不值得?有沒有在你們的心中留下痕跡?自己不在了,你們能不能過得依然好好的?如果能夠做到,那麼,請讓我安心的離開,不在今天,就在明天,即使不在這個世界,我的愛依然在你身邊。

關於絕症患者,我的態度非常的明確。

如果你想活下來,那麼別說拖累我,我傾家蕩產在所不惜。

但是如果你不想活,那麼別怕我難過,人生終須一別。

我把生命最後的決定權留給你,希望你可以給自己最後的日子畫上一個自己滿意的句號,而不是讓別人決定你的生死。

06

最後,關於死亡,關於分別,我想送給大家三段話:

第一段:是我爺爺臨終前對我說的話。

孩子,我可算是看明白了,日子就這麼長,怎麼過不是過?你不要被別人的眼光影響,想結婚就結,不想結就算了,自己過得開心最重要。

第二段:龍應臺的《目送》。

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你站在小路的這一端,看著他逐漸消失在小路轉彎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訴你:不必追......

第三段:高曉松在奇葩說上的一段話:

你是那顆星,我是你旁邊的這顆星,

我的整個軌跡是被你影響,

即使有一天這顆星星熄滅了,

它變成了暗物質,它變成了看不見的東西,

它依然在影響著我的軌跡,

你的出現,永遠改變著我的星軌,

無論你在哪裡。

-END-

相關焦點

  • 假如我的生命只剩下一周
    生命給了我生活,我想我並沒有白過,即使只剩下7天,我也可以這樣說。假如我的生命只剩下一周,我會做什麼?一周時間說長也長,說短也就短。如果在平時作為一個假期的話,那絕對是算一個長假了。但如果是你的生命只剩下最後一周,那又會無比的短暫。這裡,我不想寫關於時間的哲學,我想探尋一下生活的意義。
  • 當我拿起相機的時間只剩下了夜晚
    在我的朋友圈中,有著很多的城市建築、自然風光攝影師,他們有的起早貪黑,凌晨用無人機抓拍一個又一個的平流霧、火燒雲,告訴人們:朋友,你見過凌晨4點的上海嗎?她們有的說走就走,橫跨大半個中國,告訴人們:朋友,這顆彗星錯過,你就要再等上6800年。
  • 她患癌6次化療,頭髮掉光眼睫毛只剩下8根,直言「人總是會死的」
    她曾經有說過,她說人終究是會死的,要不就是因為癌症離開人世,要不就是自然老去,她不覺得自己是短命,如果萬一有病的話,你也要用自己的拳勁跟病毒抗爭,因為你的身體可能不夠強硬,因為你生病了可能會很辛苦,照顧你的人也會很辛苦,但自己一定要注意自己的生活方式和飲食。
  • 終究,我們只剩下了我一個人
    原來從熟悉到陌生,真的只需要一瞬間。 我以為你會懂,現在的辛苦是為了我們美好的明天。 我以為未來還長,忙過這陣,再好好陪你。 我以為那天你走了還會回來,可是現實卻是,這次你是真的離我而去了。後來的我,學著調節工作和生活的關係。我竭盡全力地對女朋友好,細想起來,不過是為了彌補當初虧欠你的遺憾罷了。 我終於學會了如何好好愛一個人,可是你卻不在了。 我以為時間會衝淡一切,卻不曾想每次記起,還是會不自覺地淚流滿面。
  • 卵巢囊腫錯過最佳治療時機 因小失大
    專家警示,卵巢囊腫若不經過正規治療,是不會自愈的,治療方式中最先進的莫屬導航微電極介入療法。卵巢囊腫不及時治療的危害有哪些?一:發生癌變、卵巢早衰:卵巢囊腫大部分是良性腫瘤,但其中癌變的概率為1.7%,患者朋友們應早日赴院,查明病因根除囊腫以防癌變。二:導致不孕、流產:卵巢囊腫極易影響卵巢的正常功能,導致卵子的產生受影響。
  • 剩下二十一克的靈魂,是我最後愛你的方式
    2.如果毫無保留地愛你是一種錯,那麼我情願一錯再錯。請不要傷害一個世界上最在乎你的人,好嗎?我愛你,直到生命的最後一刻!請相信我!3.陳佐千這一手其實自然,但頌蓮卻始料不及,她站在那裡,睜著茫然而驚慌的眼睛盯著陳佐千,好一會兒她意識到發生了什麼,她捂住了臉,不讓他們看見撲籟籟湧出來的眼淚。
  • 最中庸的人生態度,向死而生,活到淋漓
    向死而生,活到淋漓!這才是最中庸的人生態度!很多人對中庸是有誤解的,其實中庸從本質上來講,就是選擇最有效的方式處理問題。屬於人類最為激進的生存理念,在明白一點說,中庸就是最徹底的實用主義。在中國,道家文化和儒家文化的根基是一體兩面。
  • 如果一段感情,只剩下了一個人在死撐,是沒有辦法長久的,你說呢
    作家七堇年曾經寫過一句話,「你我本無緣分,全靠我一個人在死撐。」可是這樣的愛情,真的能夠長久嗎?這樣的結局,也真的是你想要的嗎?一個人的沉默是死撐的開始倩倩與男友在旅行中結識,她被他的幽默、大方、體貼所打動;他被她的獨立、獨特、樂觀所吸引。
  • 病嬌文:他渾身顫抖,眼神熱烈而瘋狂:別離開我,我只剩下你了!
    病嬌文推薦:他渾身顫抖,眼神熱烈而瘋狂:別離開我,我只剩下你了!大家好,小編最近很喜歡虐文的,虐一虐身心更健康哦,所以今天給大家帶來了超好看但是很虐心的小說,淚點低的一定要繃住啊。以我之死,造就你永世哀傷,如附骨的毒,目睹你坐擁江山的慘笑!第一本:《快穿:拯救暗黑男主》推薦星級:★★★★★★★簡介:「一號系統提示,最後五分鐘的考慮時間。」
  • 醫院疏忽 錯過最佳時機 寶寶被切除一側睪丸
    時間:1月22日 地點:慈谿法院 案由:醫療損害2011年11月下旬,在慈谿打工的四川人阿紅在醫院生下一名男嬰。孩子出生後不久,因為天氣轉冷,孩子得了急性支氣管炎。2012年1月10日,阿紅將寶寶送到慈谿一家醫院住院治療。
  • 女明星懷了雙胞胎,但只剩下一個,9天後返回工作崗位
    01女明星懷孕雙胞胎,但只剩下一個,9天後重返工作崗位,現在病根揭曉娛樂圈是「絕望三娘」最重要的場所之一,許多年輕明星一超人就出現在公眾面前。前段時間趙麗穎產後小蠻腰引起了無數人的羨慕,但這種羨慕的背後是她勤勞的健身。
  • 1月底,愛到最後,只剩下心寒,3星座一旦分手,哭死都絕不回頭
    1月底,愛情到了最後,只剩下寒心,天蠍一旦分手,哭死也不回頭。處女座處女有著情感潔癖,幾乎人人都知道。戀愛期間,處女座對待愛人深情專一,以痴情著稱,也不允許對方有絲毫的不忠之心。由於處女座的心胸一旦打開,就是在為兩個人共同的人生目標而奮鬥,在自己的感情道路上不會有任何偏差。
  • 人生的出路有時候在冒險一搏,時機的錯過,在擔心和害怕之中
    「我要有能做我自己的自由, 和敢做我自己的膽量。」這是林語堂先生的一句名言,然而,往往有很多人的人生,被困在自己的擔心和害怕之中,不敢去冒險一搏,眼看著時機被別人抓住,從自己身邊錯過。我有一個五十歲左右的同事,我經常聽到他嘆息他的當年,沒能隨同學一起南下,從而讓自己錯過了時代的大潮,同學早已成為擁有幾家公司的大老闆,而自己還在這收益不高的國營企業耗著。其實,在當年他大學畢業能分到現在這個廠,可比他的那位同學分得好。在那個年代,我們這個廠,可是人人羨慕的鐵飯碗。而他同學所去的那個廠,只是一個街道企業。
  • 這5本言情小說一定不能錯過:生了我的孩子,必須對我負責!
    哈嘍,大家好,我是欣欣,很多網友都喜歡看網絡小說,並且當今網文界的體系已經非常成熟,並且已經達到了群雄爭霸的地步,但是小說看多了,眼界就高了,難免會書荒,今天欣欣就給大家推薦這5本言情小說一定不能錯過:生了我的孩子,必須對我負責!
  • 四本總裁甜寵文,《有種別娶我》你就生是我的人,死是我的鬼!
    大家好,我是小娜。又到了小編給大家推書的時間了,每天為大家選出最好看,最經典的小說是我的責任,也是我很開心為大家做的一件事!網絡小說已經成了許多人在學習工作之餘放鬆的好方式,每天學習累了就想看看小說輕鬆一下。
  • 寶寶長高有兩個「黃金期」,父母要抓住時機,可千萬別錯過
    導讀:寶寶長高有兩個「黃金期」,父母要抓住時機,可千萬別錯過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寶寶長高有兩個「黃金期」,父母要抓住時機,可千萬別錯過!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錯過時機的出處、釋義、典故、近反義詞及例句用法 - 成語知識
    錯過時機,喪失機會。出自:劉知俠《鐵道遊擊隊》第27章:「打一下吧!不要錯過機會!」近義詞有:錯過良機,反義詞有:不失時機,錯過時機是中性成語,可作謂語、賓語;指喪失機會。錯過時機的詳細解釋:成語名稱:錯過時機(cuò guò shí jī)成語釋義:喪失機會成語出處:劉知俠《鐵道遊擊隊》第27章:「打一下吧!不要錯過機會!」
  • 女子髖部疼痛沒重視 錯過最佳「保髖」治療時機只能換關節
    然而,由於就診不及時,她錯過了最好的 " 保髖 " 治療時機。張女士今年 43 歲,早在八九個月前左側胯部、大腿根、屁股就開始反覆疼痛,不舒服,剛開始比較輕,休息下就好轉了,也就沒重視。近 10 來天,這種痛感加劇,坐也不是,走也不是,對生活影響很大,也不能上班。在當地醫院照了 X 片,也沒發現問題,便暫時靠止痛藥控制疼痛。
  • 「媽媽,人為啥會死」「媽媽,我能不死嗎」:生死問題的解答方式
    或許是在跟媽媽一起散步的路邊花叢,亦或是獨自在草坪上玩耍的某個瞬間,他突然間開始明白:小昆蟲、小動物死了就是不會再動了。「媽媽,我可以不死嗎?」……這會問得很多媽媽不知道該怎麼做答。沒關係,要相信大部分問題在書中都會找到答案。花山文藝出版社最新出的《爺爺的種子》繪本可以幫助媽媽解答這個「生死難題」。
  • 大師講道,該怎么正確理解齊白石的學我者生,似我者死
    齊白石老先生所說的學我者生,似我者死充分說明了學習與繼承的關係。學我者生,就是學習精華與長處,學習、超越之後,就得到發展。如果只學形似,只有死路一條。似就是只會一味的模仿,但是最終會枯竭死亡!學就是要學會筆墨技法和構圖布局的章法,掌握了和熟悉了那就運用實踐起來,再師法自然造化終將會是前途光明。正所謂問渠哪得清如許,唯有源頭活水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