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聲在線8月6日訊(三湘都市報·華聲在線記者 李琪 通訊員 徐海濤 石榮 實習生 孟凡佳)髖部疼痛難耐,不僅坐凳子難受,走路也跛了,走兩三百米路,整個胯部、大腿就痛得走不動了。日前,家住婁底的張女士在湖南省第二人民醫院骨科醫學中心 " 保膝髖痛 " 專病門診診斷為股骨頭壞死。然而,由於就診不及時,她錯過了最好的 " 保髖 " 治療時機。
張女士今年 43 歲,早在八九個月前左側胯部、大腿根、屁股就開始反覆疼痛,不舒服,剛開始比較輕,休息下就好轉了,也就沒重視。近 10 來天,這種痛感加劇,坐也不是,走也不是,對生活影響很大,也不能上班。在當地醫院照了 X 片,也沒發現問題,便暫時靠止痛藥控制疼痛。
近日,張女士多方打聽,到湖南省第二人民醫院骨科醫學中心 " 保膝髖痛 " 專病門診就診。骨關節運動醫學科徐海濤主任醫師接診了張女士。仔細檢查後發現張女士髖痛很明顯,雖然能夠彎腿,但髖關節旋轉明顯受限。
追問病史進一步得知,張女士 1 年前曾患腎病,應用過激素治療。髖痛出現後,在當地醫院 X 片也只照了關節正位片," 就像照相只從正面照了,只能看到正臉,不能全面反映關節情況 "。和張女士仔細溝通後,徐海濤教授為張女士照了髖關節 " 蛙位 " 片,片子上看到股骨頭前上部已經塌陷變扁了,高度懷疑股骨頭壞死。進一步完善髖關節磁共振檢查後,明確了股骨頭壞死診斷。
遺憾的是,張女士疼痛已經超過半年,X 片顯示股骨頭前上部已經有明顯塌陷,磁共振檢查也顯示股骨頭頸部有廣泛水腫,綜合評估張女士股骨頭壞死已經錯過了早期,錯過了最好的保髖治療時機。目前能做的是選擇合理的工作生活方式,控制症狀,等待關節置換手術治療。
徐海濤教授介紹:股骨頭壞死可以臨床治癒,有成熟有效的治療方案。股骨頭壞死目前治療難點不是技術,而是早期診斷,早期識別。股骨頭壞死保髖治療適合人群是股骨頭壞死早期,髖部疼痛 6 月以內(最好沒有明顯疼痛),股骨頭沒有明顯塌陷,比較年輕患者。
徐海濤強調,股骨頭壞死一旦出現明顯疼痛,通常就提示股骨頭軟骨下骨折,股骨頭開始塌陷,一旦塌陷超過 2 毫米,就錯過了保髖治療最佳時機。所以髖部周圍出現疼痛,一定要及時就診,明確診斷。
股骨頭壞死如何才能早期診斷,抓住保髖的最佳時機呢?徐海濤指出,磁共振檢查是股骨頭壞死早期診斷的金標準,通過磁共振檢查,可以在 X 片出現病變前、股骨頭塌陷前早期、準確診斷股骨頭壞死。對股骨頭壞死高危人群進行磁共振篩查是實現股骨頭壞死早期診斷的有效手段。
那麼,哪些人是股骨頭壞死的高危人群呢?酗酒,使用激素病史(強的松、潑尼松、地塞米松等);髖關節脫位、股骨頸骨折患者治療後,一側已經發生股骨頭壞死者都是股骨頭壞死高危人群,建議使用激素、髖部脫位、骨折後 3 — 12 月進行股骨頭壞死磁共振篩查,如果沒有發現壞死,應在 1 年後再複查一次。
徐海濤教授提醒,股骨頭壞死不可怕,可防可治,早期診斷是關鍵,綜合治療效果好,難的不是技術,是觀念,珍愛關節,早診斷,早治療,把握 " 保髖 " 時機,守護健康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