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一定要經濟獨立,喜歡的東西自己買」。
這是現在生活中經常聽到的,恩,很對,不用看別人的臉色,不用手面朝上,向別人要錢花。
以前也覺得是這樣沒錯,但現在發現,是不是有哪裡不太對。
也許經濟獨立了,不用再看婆家人的臉色了,不過也只是不用看婆家的臉色了而已,要經濟獨立,就要有工作,哪裡有工作,外面的世界。
你看,不是不用看人臉色了,只是換了人而已,當生過孩子的人出去找工作,面試的時候,工作的時候,稍有差錯,別人就會一臉你「一孕傻三年」的表情看你。
這些還是好的,這世界總會有那麼一小撮人,似乎天生看不起生過孩子的女人,總會想著法子去刁難你。
記得一個韓國影視劇的一個小片段,一個寶媽重返職場,好像是一名現場記者,結果被人潑了一身的水,就那樣,還要運用自己的智慧去化解,因為她知道,一旦她這次失敗了,她就會被打回原形。
這樣說,不是找藉口讓那些寶媽心安理得的當個家庭主婦,而是讓她們有個心理準備,不要腦袋一熱,看到別人經濟獨立了,就覺得好輕鬆,想著自己也可以,結果等到自己開始的時候,才發現,比在家做個不討喜的家庭主婦還難。
通常這個時候,會有很多人就會縮回自己的「舒服圈」,一邊享受著眼前的苟且,一邊埋怨世道的不公,為什麼別人那麼容易的做到經濟獨立。
沒有成功是簡簡單單的,你只看到別人成功後的笑臉,卻沒有聽到那些努力的哭泣和嘆息。想要看到日出的美麗,就要學會忍受黎明前的黑暗。想要變得經濟獨立,就要做好面對困難的勇氣。
可經濟獨立好像會有一個小小的副作用,它會讓女人變得「不好意思」再花男人的錢,不管什麼時候,都用自己的錢解決問題。
慢慢地,從一開始的為自己花錢,演變成了為了整個家庭花錢,什麼生活所需,孩子的花銷,最後都變成了女人自掏腰包。
傅首爾曾說過,所謂的婚姻總是會吃虧的,時間越久,吃的虧越多。
中國的老話總是說什麼,吃虧是福,這句話怎麼聽,都覺得是一種自我安慰,一個人只有在不知情的情況下吃了虧,才會來一句,吃虧是福,要不然還能怎麼辦。
能甘願吃虧的人不是聖人,就是一個智者,因為他知道,吃了一個小虧可以換來更大的利益,但我們都是普通人,一個普通的人,是不會明知道是虧,還能心甘情願的吃。
世人都訴說著母愛的偉大,也許母愛之所以偉大,是因為一個普通的女人,明知道吃虧了,但是為了孩子,也只能選擇吃。
女人選擇經濟獨立,是為了自己體面地活,結果最後演變成了為了家庭減少經濟負擔。
憑什麼呢?憑什麼花男人的錢會讓人小瞧,女人生孩子,操持家務是分內之事,男人賺錢養家不是他應盡的義務嗎?
女人花男人的錢,難道不是勞動所得嗎?
如果一個男人不結婚,但又想有孩子,又想有人操持家務,那他只能找代孕,請保姆,想想真是一筆不小的開支。
想想還是去個老婆划算,免費的生育機器,免費的保姆,這樣還不行,還要不用養,自帶收入才行。
我想有很多男人就是抱著這種想法才結的婚,要不然怎麼會那麼心安理得地做甩手掌柜。
這種天平兩端不平衡的現象總會有打破的一天,女人追求思想獨立,經濟獨立,是女人進步的表現,而有的男人只會原地踏步,等待他們的只能是淘汰。
錢鍾書的《圍城》中曾說:「婚姻是一座圍城,城外的人想進去,城裡的人想出來。」
但是現在的女人已不願走進婚姻這座城,因為進了這座城,她只會不斷地失去,還不如留在城外,享受自由的時光。
女人選擇經濟獨立是一件好事,但這並不是有的男人可以得寸進尺的理由。女人分擔了家裡的經濟負擔,男人是不是也要學會分擔家裡的負擔,比如做做家務,帶帶孩子之類的,這樣婚姻才可以越來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