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家長慧,白光
一
疫情期間,女兒小花可高興了,終於不用去上學,也不必去學各種補習班,興趣班,父母也可以陪著她了。
可最近開學了,女兒一下子變得無精打採,整天悶悶不樂,看著孩子充滿憂鬱的眼神,我深深地陷入了思考中,無法自拔。
回想剛剛懷上女兒的時候,去上胎教課,認識了許多準媽媽。
從此就開始了對小花的各種計劃,準媽媽群裡說:對於胎教,單單上胎教班是不夠的,還得上產前育兒課、產後育兒課、請月嫂等等。
我自認為還是很有想法的,不會輕易被別人所說動。
但聽多了,見多了,也對未出生的孩子寄予了厚望,自己要給這個孩子最好的,讓她還沒到世界上來時就給她各種知識,以免輸在起跑線上。
所以,我動搖了。
孩子出生後,就給小花了很好的託兒所,讓她早點識字,能在正式上學時,比別的孩子容易聽懂老師說的話。
後來又聽鄰居的建議,孩子從小開始學各種樂器,無論對性格、氣質、還是以後升學加分,都大有裨益。後來就咬咬牙,讓孩子學了鋼琴,一節課40分鐘,很貴。
雖然孩子一開始大哭大鬧,依舊狠下心來,硬逼著孩子學了。
偶爾,我也會在四下無人時問自己,這樣做對不對。
孩子正式上學了,又把房子調換了,換成學區房,只為選一個好的小學,讓孩子上學近一點。雖然為這事,和老公吵架,找親友借錢。
但自我安慰,一切為了孩子,讓孩子更好、更多、更便捷地學習,都值得,孩子以後沒有理由埋怨我的。
這個時代競爭太激烈了,太殘酷了,孩子,我不得不強迫你做許多事,哪怕你不願意。只願你以後掌握很多知識技能,能夠在世界上,活的滋潤,不用像爸爸媽媽一樣累死累活。
看到別的孩子學習這個、學習那個,我總怕對不住你孩子,怕你跟不上那些優秀孩子的腳步,怕你落後了、掉隊了。
因為我太清楚落後意味著什麼!意味著你必須在別人的下面、意味著你必須少拿工資、意味著你必須過艱辛的生活。
二
但是,心中又常常被一個真實的故事所觸動。
在一個普通的三線城市,有一個家庭,母親對於自己的兒子從小就不鬆懈,天天上各種補習班,參加各種興趣班。
在上小學、初中的時候都還好,總是在年級前幾名。可是到高二的時候就不對勁了,孩子的成績直線下降,母親又急又氣。並且這個乖寶寶一下子變了,開始動不動就和父母吵架。
母親最後沒辦法,最終請了心理醫生,治療了一段時間,終於恢復了。
等到高三的時候,母親想讓孩子報考一所名牌大學,將來好找工作。而孩子只想報考一所離家很遠,並且是一所普通的藝術學校。
為此,母親和孩子火山爆發般地爭吵了多次。
孩子對母親說的最多的是:
媽,我有生以來,好想去學習藝術,媽你就允許我吧!我不想去名牌大學,那不是我喜歡的。
而孩子的母親說:
從小我就給你花了許多錢,上各種補習班,各種興趣班,就為了你上一所名牌大學,將來找一個好工作,結婚生子。你怎麼就不明白我的苦心呢!
孩子卻說:
我又沒有讓你給我報各種補習班,各種興趣班!是你們逼我的!
孩子的母親一下子急了,狠狠地打了孩子一巴掌。
孩子的母親又哭又鬧,最終以死相逼,兒子最終妥協了,去報考了母親心目中的名牌大學,還算幸運一次就考上了。
可是,這才是問題真正開始的時候。
上大一剛剛過了半年,孩子的母親就被叫到學校,校方對母親說:
「你的兒子還是退學吧!上課的時候常常睡覺,考試全部不及格。並且經常三更半夜在學校裡走動,裝扮詭異,已經嚇壞很多學生,校方建議暫時休學!」
孩子的母親沒辦法,就去把孩子接回家。見到孩子的時候,母親驚呆了,兒子披頭散髮,面黃肌瘦,兩眼無神。
之後,孩子的母親東奔西走,四處打聽,去找心理醫生。
這個故事的最後,聽說那個孩子退學了,去找了一個苦力活,恢復了正常人的生活,他的病也在慢慢好轉。
每次想到這個故事,我的心中就些許擔憂。這個事件給我很大的觸動,使我反思。
我對孩子做的到底對不對,我給的這些,孩子真的想要嗎?真的對她有益嗎?
我一直想不明白,並且我還發現一件事,自從有了孩子,我特別容易人云亦云,不再有自己的主見。
時常聽信別人:這個補習班好、這個興趣班好,大熱門,將來學出來有前途、這老師好,教出來的許多學生,考上了重點中學大學等等。
自己也開始隨大流,也時常捕風捉影,生怕慢了一步。
在上班的時候,基本很忙,只是偶爾有一點空閒,自己就會想,自己做的對不對,心中總有一些不對勁。
但由於上班,工作很忙,早就把別的想法拋諸腦後,只是隨著大多數的父母一步一步走,大多數的父母做法就一定對嗎?
但這一次疫情真的讓我停了下來,不再為工作拼命,開始思考比工作、掙錢更重要的事情,就是孩子的教育問題,到底是該給孩子知識,還是給他一個去應對殘酷世界的工具。
有時候就像「魚和熊掌不可兼得」,看到別的同齡孩子吹拉彈唱樣樣精通,心中甚是著急,也想讓自己的孩子立馬學會。
可是並不現實,現實的是常常在和孩子的抗爭中,逼她學習各種樂器與上各種補習班。
三
這一段時間,真的想的很清楚。自己從孩子上幼兒園後,這是和孩子相處最長的一段時光。
在這期間,看到了孩子身上的許多,自己不曾留意的地方,有優點,也有缺點,最大的感觸是孩子一下子長大的感覺,可能是太久沒有和孩子心與心的相處。
開始反思,孩子身上的缺點和優點,是不是受了自己的影響。
或者,自己對於孩子的陪伴太少,只是給她物質的東西。不曾了解她的喜怒哀樂,只是強硬地讓她學習各種東西,不曾問她喜歡什麼!
這個最長的寒假,使我下定決心和孩子好好聊一聊。
問一問她喜歡做什麼,不喜歡什麼,父母哪裡做的不好,你想要父母給你什麼。也細細觀察孩子喜歡什麼!決定減少一半的課外補習班,每天安排出特定的時間,陪伴孩子。
願意有心而無痕地慢慢改變,去培養孩子自主學習,發現孩子興趣所在,尊重孩子的想法,其實孩子的想法很簡單。
給孩子工具,哪怕就一個趁手的工具,去應對世界的工具。願歲月靜好,陪你一起慢慢長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