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新散文:《閬苑仙境》(原發《南方文學》)

2020-12-18 文學頭條

陳新散文:《閬苑仙境》(原發《南方文學》)

閬苑仙境

(散文)

陳新

——原載《南方文學》2020年第6期

嘉陵江色何所似,石黛碧玉相因依。

正憐日破浪花出,更復春從沙際歸。

巴童蕩槳欹側過,水雞銜魚來去飛。

閬中勝事可腸斷,閬州城南天下稀。

昏黃的燈光,照在閬中古城之南、與之隔江對望的南津關古鎮入口的牌坊上,夜幕中的一切已沒有了白天的美好,而變得迷離、慵懶和平淡。

然而時間指向晚上八時,雷鳴般的戰鼓卻在這裡驟然擂響,原先站在屋簷下的古裝「銅人」也動了起來。

旌旗招展處,一著戲服的黑臉大漢閃亮登場,聲如洪鐘:「我乃張飛是也,駐守閬中七年……」

於是,貌似隨著白晝的消失而漸次萎靡的熱鬧,在這一瞬間鮮活。

三國名將黑臉張飛和擂鼓的將士們,以中國傳統說唱的方式,開始了一場大型實景演出,將人們一同帶入歷史深處。

這不僅僅是現代戲,更是重現在歷史長河中連綿傳承的層層疊疊的閬中文化。

時光,在古代與現代之間穿越,令人迷離又驚奇。

張飛迎客,是此場演出的序幕。

繼而,伴彩霧升起的,是沁人心脾的音樂。嫻雅清逸,如明媚暖陽下悠漾的春芳,鮮嫩而又有著潤澤的香甜。

隨著音樂婀娜起舞的,是六位身背竹編背篼的妙齡採桑女。

綠底斜扣綺羅小褂,盛開著青春的芳華,東風一枝美豔無比的數朵桃花,從楊柳腰肢開到凹凸有致的前胸;綠綺裙褲,春融習習,也有粉紅熱烈地棲息;而裙褲最下蓮擺,則為淑令緗綺。

紅披綠偃,搖蕩葳蕤。

春在寥廓中旋轉,芳菲溫暖綿長。

這是實景演出中的一個名為《陌上採桑》的節目。

在古人眼裡,蠶是向死而生的偉大生靈,與世無爭,自得其樂,吐絲成繭而後破繭成蝶,神奇的過程如同修仙的精靈。

閬中絲綢起源於遠古,蠶是閬中的故鄉。閬中的絲綢文化源淵流長。

據我國最早的地方志《華陽國志》記錄,早在夏周時期,閬中絲綢便成貢品。

《華陽國志》卷一《巴志》載:「禹會諸侯於會稽,執玉帛者萬國,巴、蜀往焉。」

「帛」為綢子;「巴」為巴國。

這句話的意思是,大禹在會稽召集各方諸侯議事,於是包括巴國和蜀國在內的諸侯國都帶去了玉石和絲綢。而古巴國位於今重慶市及四川省東部一帶,閬中市曾為古巴國的國都。

《唐書》也載:「閬中郡歲貢綾、絹、縠等。」

建國後,閬中先後建立大型絲綢企業六家,生產綢、緞、綾、羅、縐、喬其、絲絨等織花、印花、刺繡真絲面料及絲毯,花色品種一千多個,其中省級以上優秀產品三十餘個,佔四川絲綢總產值三分之一強。桑蠶絲綢實物質量1983年已名列全國第一,且銷往美國、日本、加拿大、蘇聯、瑞士等40多個國家和地區。

在閬中,栽桑養蠶既是百姓生活,也是耕讀傳家文脈傳承的基礎。它既代表著文明,也涵養及書寫著文明。

唱著山歌出門採桑,搖曳身姿如風擺柳。勤勞善良,心靈手巧,採桑姑娘柔美了閬中絢爛的歷史。

娥眉曼睩,櫻唇輕啟;桃紅輕漾,粉面含羞;柔荑輕捻,花影拂拂……

舞姿寫意,溫婉似風;流光隨形,華美如綢;夭桃灼灼,空靈綽約……

這甚為愜心的,是以採桑為生的羅敷們的流芳。

日出東南隅,照我秦氏樓。

秦氏有好女,自名為羅敷。

羅敷喜蠶桑,採桑城南隅。

青絲為籠系,桂枝為籠鉤。

頭上倭墮髻,耳中明月珠。

緗綺為下裙,紫綺為上襦。

行者見羅敷,下擔捋髭鬚。

少年見羅敷,脫帽著帩頭。

耕者忘其犁,鋤者忘其鋤。

來歸相怨怒,但坐觀羅敷。

……

柔軟潤滑的青春在舞臺上曼妙,傳統沿著時光之河流淌。青雲紫霧彩霓裳,眾芳飄揚春蕩漾。舞蹈的美女們,哪豈是羅敷的疊影?在我眼中就是一個又一個羅敷。

成都美女白如霜,結伴攜筐去採桑。

一歲蠶苗凡七出,寸絲那得做衣裳。

從成都而來的我,此時聯想到了南宋詞人、詩人汪元量所作名為《蠶市》的詩。

的確,成都的採桑美女不少,但是美麗的成都採桑女只生活在古代。

寂寞已經年,桃花想一枝。一位又一位容顏嬌豔、丰韻娉婷、秋波盈盈的美女,很打動單身的我,可惜時空錯位,遺憾錯過了青春韶華,只能看花滿眼淚,不堪與人言,無奈地惋嘆,自己恨未生為閬苑人。

炫彩迷離,渴望與嚮往的我,其實挺清醒的:使君有意,羅敷無情,她們多麼美麗,可跟我有什麼關係呢?

鴻雁難覓,錦書難託。

我不必說什麼語言,因為美麗從來不懂我內心的孤單。我是一襲無根而飄忽的風,每次流連都只是漂泊的擦肩。

芳顏常在我夢裡,愛與恨、暖與冷擁擠成主題,可無法歸依的卻是不變的永遠,以及醒來時歲月深處的淚痕。

她們從來不是我的溫柔,我也從未奢望是她們的風景。時光播種季節的輪轉,痛苦當然堅如磐石,始終如一。

下世吧,下世我投生做一個幸福的閬中人。

是的,閬中人是幸福的。

採桑女子由少變老,又由老變少,一代代更迭,延續著閬中甜美多姿、平淡豐潤的幸福。

這種感受、這份情感,開始於一段三月某個下午豔陽照耀的時光。

豁然開朗的是一道高大的門。

然後洞見了自己久違的熱愛,以及身心的放鬆。

閬中,鋪陳視野的寥廓和心情的怡然。

天宇朗清,山水四合、朱花錦池;瓊林輝景,玉宇璇階,雲門露闕……

江城形色,規制古樸,儼然閬苑仙境。

我見識了存在2000多年的閬中的景致。

江流婉麗,嫋嫋婷婷地一路走來,風韻絲毫不減當年。

我是在閬中城南鰲山之奎星樓頂層瞭望這座古城的。

如杜甫《閬水歌》所云,閬州城南的風景美麗得天下罕見,而鰲山高高在上的奎星樓,是為觀此之景的最佳之地。

奎星,又名魁星,指北鬥七星中成鬥形的四顆星。《史記·天官書》云:「魁,海岱以東北也。鬥為帝車,運於中央,臨制四鄉分陰陽,建四時,均五行,移節度,定諸紀,皆繫於鬥」。

魁星,一說北鬥七星中離鬥柄最遠的一顆星。

據考,鰲山奎星樓,原名翰天宮,為供奉魁星上仙的殿宇,始建年代不詳,後幾經修復均被損毀。

現在鰲山上的奎星樓系1988年重建,樓高36米,為四層琉璃塔樓,與閬中古城隔嘉陵江相望,系閬中城南環山最雄偉壯麗的景觀,是觀閬中古城全貌的絕佳去處。

據說鰲山壯美而敏,清芬怡人,西漢落下閎、唐朝袁天罡、李淳風等歷代星象法家都曾居住此山以佔星望氣。

我是第二次來到這座城市,我知道這座城市悠遠博厚的華齡,但卻不知道這座城市原來這麼美,直到奎星樓的頂層撩開我訝異的視界。

驚嘆連連,我在不能免俗地用手機不停地拍照的同時,腦海中也潮湧著美與好完美結合的清詞麗句。

「二月鶯花滿閬中,城南搔首立衰翁。數莖白髮愁無那,萬頃蒼池事已空。」

「挽住徵衣為濯塵,閬州齋釀絕芳醇。鶯花舊識非生客,山水曾遊是古人。」

「古閬城南別有天,幽奇端不類人間。」……

美好的時光總是過得很快。下午的春陽,在奎星樓下露天茶園裡一杯清茶的文飲中,很快溜走。

天地的清朗,在紅日西移的過程中漸漸隱退,原本的澄澈變得迷離起來。取而代之的是闌珊的燈火,以及漸漸到來的夜色。

星光落下來,暗淡的時間來臨,微風澆灌夢境,靜謐蓬勃生長。

這座美麗的城市要夜寐了嗎?

沒有!

我沒想到閬中的夜景還有精彩——沿著歷史流淌的文化,正在南津古鎮以結合現代聲光電色的賞心悅目的方式上演。

採桑女子是賢惠的,也是多情的。

就在《陌上採桑》剛剛結束之後,又一段動人的音樂響了起來。一扇大門輕輕打開,七八個美麗的少女端著洗衣盆,魚貫而出,開始晾曬起衣裳來。

這個節目叫《晾衣裳》。

雖然此情此景似曾相識,但有著濃鬱生活氣息的這一幕卻又是有故事的,並非單純地晾曬衣裳那麼簡單。

姑娘們一邊晾曬衣服一邊唱:

清早起來去上梁,摘匹樹葉吹響響,

情妹聽見樹葉響,假裝出來晾衣裳。

衣裳晾在竹竿上,眼淚汪汪進繡房。

娘問女兒哭啥子,沒得粉子漿衣裳。

閬中除了是風景形勝之地外,也算得上是民歌之鄉。在閬中現存數量繁多的民歌中,《晾衣裳》是最能代表閬中本土文化的歌曲之一,先後被收入《四川民歌集》《中國民歌集成》等書籍之中。

優美的山歌,生動地刻畫出了一位身處舊時代的少女對自由戀愛的渴望,以及美好願望難以實現時的幽怨、傷感。

春天到了,我想念你了。愛從遠方惺忪地跑來,明亮我渴望的心窗。然而在夢中曖昧的風,卻被無情的風雨,撕裂成滿臉是淚的摧殘……

歌曲在演唱之時,還穿插了「哥呃」「妹呀」「姣姣」「花花扇兒搖」等極具地域特色的方言俗語,使得情感更加豐潤,也更加生動鮮活。

歌詞跌宕感人,旋律杜鵑聲切。其情其愛,東風無力,花飛淚垂。

濃濃疼痛的憂傷,令人嘆惋。

「倉廩實則知禮節,衣食足則知榮辱。」

富足的閬中不僅出絲綢,出美女,而且人文鼎盛。

就在不少鬚眉觀眾看著入戲表演《晾衣裳》淚光漣漣的美女,隨著燈光的暗淡消隱於視線之內,而黯然地恨不身是劇中「哥呃」之時,琅琅的書聲又響了起來。

這是歷史中的閬中少年在攻書。

《貢院春秋》上演了。

閬中山川靈氣孕育了一代代俊彥英才。

早在漢代,閬中便與成都久負盛名的文翁石室同時興學;漢唐時期又是西南地區湧現人才最多的地方之一;宋代建有藏書三萬餘卷的民間圖書館「會經樓」;清代所設錦屏書院規模宏大,為巴蜀之冠。

歷史上,閬中還出現過兩對狀元,分別是唐代的尹樞、尹極,宋代的陳堯叟、陳堯諮。選入初中《語文》課本的歐陽修的《賣油翁》中,開篇文字「陳康肅公堯諮善射,當世無雙,公亦以此自矜……」之「陳康肅公堯諮」,就是閬中狀元之一陳堯諮。

《貢院春秋》節目中演員扶著古琴,抱著書本吟誦厚重歷史和人文風雅的表演,使人感受到了閬中科舉文化的燦爛與輝煌。

白天去瀏覽了坐落在閬中古城的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清代貢院,晚上再看這檔節目,能使自己的旅遊觀感從平面走向立體,又從立體走向生動,且記憶深刻,念念不忘……

我的身體在南津古鎮上隨著移動的舞臺,以及天仙般的演員所表演的節目的移動而移動,但是心卻情不自禁地展開了對閬中美感的聯想。

閬中不僅幸福著閬中,也幸福著全國,甚至海內外。

少時家貧,食不果腹,度日如年。淋浴燦爛的陽光,心裡卻時常黯然。但是,一年中卻有三天挺讓自己盼望的。

這三天日子算得上是幸福的——不僅可以不幹活,還可以吃肉,甚至還可以擁有一筆財富。雖然這筆財富並不壯觀,可能是兩分錢,也可能是五分錢,且絕不會超過一角錢。

這三天幸福的日子是節日,是春節。

「紅蘿蔔,蜜蜜甜,看到看到要過年。過年好,過年好,過年不用打豬草……」

童謠裡的春節氛圍,自臘月二十四掃陽塵便開始了。

少年的眼中,看到父母穿戴著十分嚴密的破衣爛衫對屋子進行無死角大掃除,心裡在覺得滑稽可笑之時,也開心地明白,這是一種正在接近幸福的美好。

打掃環境、清洗器具、拆洗被褥、灑掃庭院,撣拂塵垢,疏浚渠溝……忙碌且專注的身影,既有蕩除窮運、晦氣,以祈來年舒心、吉祥之意境,也有追求雅潔,清爽神氣的精神。

緊接著,掐指細算倒計時的盼望便開始了。

先是貼春聯。

我家有兩道進戶門,一般春節都會各貼上一幅春聯,讓平時透風的鐵芭茅編織的泥牆有一些喜慶之色。

春聯的原始,是「桃符」,取吉祥之意。但在父母眼中,其實並沒有這麼侷促,而更在於一種傳承千年的文化習俗。

這些春聯是從市場上買來的,父母曾經在成都工作,母親還曾讀過大學,因而即便家裡再窮,他們也有著如此講究。

是的,這是窮講究。這雖然不及將買春聯的錢用來買一點瓜子花生以換來兒女們的歡顏來得實在,但是春聯所蘊含的傳統文化與美好追求的本真,對子女的精神成長來說,其營養的意義卻是遠遠大於那一小捧花生、瓜子對身體的營養的。

因為春聯, 既是吉祥的對聯,也是文學殿堂裡獨特而美麗的花,它或豪放若大江東去, 或婉約如小橋流水,粗獷像旭日噴薄 ,細膩似風拂楊柳,幾乎字字都是珠璣。

春聯貼上,除夕也便來了。貼春聯一般在除夕這一天。

除夕對人們來說,最大的嚮往,便是年夜飯中的美味佳餚。

而且從年夜飯開始,美好的春節三天也就開始了(我家鄉的春節只過三天)。

年夜飯源於古代的歲終祭禮,是年前的重頭戲,是最豐盛、最重要的一頓大餐。這頓大餐不但豐富多彩,而且份量十足。年夜飯講究的是既要吃飽,更要吃剩,因為「剩」即「餘」,只有吃剩才能「有餘」,從舊年過度到新年,寓意「年年有餘」。

年夜飯,自然是少不了肉的,即便平時幾個月也難得打上一回牙祭,也會有「抹嘴肉」。

肉食,當然是餐桌上的明珠。

只有窮人才知道油葷的美好。如涸澤之魚對甘霖的思念,也似凍僵的燕子對春雷的盼望。

雖然除夕及春節這些天裡可以盡情地吃肉,然而平時素食的胃卻未必能夠消受得起,因而可憐的童少春節裡,肉吃得吐,吃得消化不良拉肚子也成一「景」。

年夜飯的妙味,還在於家人的團圓,天倫盡享。

年夜飯後,守歲也便開始了,守歲便是熬年夜。長幼聚歡,祝頌完備,直到午夜之後方睡,或待天明。

這個守歲在如今的我看來,頗難理喻:在清寒而四壁透風的鄉下,衣難蔽體的寒冬,沒有電視,沒有手機,也沒有別的娛樂節目,這樣的日子是怎麼饒有興趣地熬到午夜的?

其實,理由很簡單。這一天,甚至包括準許休息的三天,都可以盡情地玩,可以幹自己平時不能隨便幹的事:看小說,打撲克,做遊戲……

不會被訓斥,不會有鞭責,甚至連怨尤也沒有。

因為家長說過,如果過年這三天孩子被責打的話,一年裡便會經常被責打了。

當然,春節的美妙還不僅於此,還有壓歲錢呢!

一般來說,在年晚飯後,或者大年初一早上,長輩要將事先準備好的壓歲錢派發給晚輩。之所以如此,是因為傳說壓歲錢可以壓住邪祟,得到壓歲錢的晚輩可以平平安安度過新歲。

記憶裡童少春節所得壓歲錢並不多,一分錢有過,兩分錢有過,五分錢有過。但印象中卻從來沒有超過一角錢。而且,壓歲錢得來並不容易,只有給長輩跪下叩三次頭,且一邊叩頭一邊口中喃喃地念叨著拜年的祝福語,之後,才能得到。

不過,得到壓歲錢時那種欣喜,還是那麼難忘。

壓歲錢少得這麼可憐,還念念不忘,是五行缺愛嗎?

是!也不是!

這是傳統的影像,隨著長輩的先後仙去,同樣的場景已永難再現,便自然顯得那麼珍貴。

至於少,這其實沒什麼好奇怪的。在那個年代,這應該是普遍現象吧?不然羅大佑作詞作曲的著名歌曲《童年》裡,怎麼也唱得那麼無奈:

福利社裡面什麼都有

就是口袋裡沒有半毛錢

諸葛四郎和魔鬼黨

到底誰搶到那支寶劍

隔壁班的那個女孩

怎麼還沒經過我的窗前

嘴裡的零食手裡的漫畫

心裡初戀的童年

……

這還是在臺灣呢!雖然童年裡已經有了初戀的覺醒,然而現實卻依然是那麼無奈。

是的,「陽光下蜻蜓飛過來,一片片綠油油的稻田。水彩蠟筆和萬花筒,畫不出天邊那一條彩虹……」

而春節,便是童年裡觸手可及的彩虹。

春節是貧窮少年的心靈陽光,是苦澀生活裡的甜蜜嚮往,是沉鬱心境中的飛揚夢想。

長大後才知道,春節,這個盛行於華人世界,且正在浸淫世界各種膚色的人們的美好節日,原來與閬中有關,與一位名叫落下閎的老人有關。

春節歷史悠久,由上古時代天地崇拜和祖先信仰的歲首祈年祭祀演變而來,是中華民族最隆重、最熱鬧、最重要的節日,能集中體現中華民族的思想信仰、理想願望、生活娛樂和文化心理,也是祈福、美食和娛樂的狂歡。

古往今來,每年的第一個月都叫元月或正月。雖叫法相同,但不同朝代,元月的具體日期卻並不相同:夏朝以孟春元月為正月,商朝以冬季十二月為正月,周朝以冬季十一月為正月,秦始皇統一中國後則以十月為正月……

也就是說,在那些朝代裡,迎新年與迎春天的時間並非一致。而將二者統一併沿用至今者,是落下閎。

落下閎,姓落下,名閎,西漢時期天文學家,巴郡閬中,即今四川閬中人。

漢武帝元封年間,由於當時的曆法與天象嚴重不合、影響農業生產,令百姓煩憂,漢武帝便下旨編造新曆。除依靠以司馬遷為首的官方天文學家外,還徵聘民間天文愛好者進京。

落下閎在同鄉譙隆的推薦之下來到長安,並在鄧平、唐都等人的協助下,採取了當時先進的計算方法,在實測的基礎上,修制了一部新曆。

該歷改革了不合理的歲首制度,改孟春為歲首,正月初一為新年第一天,並依照春、夏、秋、冬順序,編入二十四節氣,令春種、秋收、夏忙、冬閒的農事與四季輪迴合拍。

又改革了置閏方法,使節令、物候與月份安排得更為準確。

經比較鑑定,漢武帝認為落下閎所制定的這部曆法優於其他17部曆法,便在公元前104年予以了實施。

這部曆書便是《太初曆》。

《太初曆》因為科學完整,被後世朝代使用之時,只作過幾次小的修改。

正月初一,歷史上稱為上日、元日、改歲、三朝、正日、元辰、元旦等等,也是節慶之日,但卻並不叫「春節」。

辛亥革命以後,改用公曆紀年,為區別《太初曆》(誤稱夏曆,因為與真正的夏曆區別很大)和公曆,而把「夏曆」一月一日改稱為「春節」,公曆一月一日改稱為「元旦」。

1970年,「夏曆」改稱為「農曆」,並沿用至今。

由於落下閎是《太初曆》的締造者,便有了「春節老人」的尊稱。落下閎的故鄉閬中,也因之被中國民間藝術家協會命名為「中國春節文化之鄉」。

春節於人,如同陽光,無論貧富,都能幸福地照耀。因而平時,落下閎故居、落下閎紀念館,也是遊客們爭相參觀的景點。

閬中的幸福當然不僅僅指春節的發源,以及南津關古鎮實景演出所展現的傳統文化的美。

閬中的幸福也跟其天賦環境有關。

從古到今,閬中莫不遊人如織,雖然人們多為鍾靈毓秀的風水而來,但來之後卻又被其山水風景所吸引。

閬中自然風光不一而足,構溪河為其中一景。

構溪河不是溪,而是河。河面寬闊,輕波微漾,水質澄碧,水草豐茂,蛙蝦騰躍,銀鱗遊曳。夾岸則柏柳森然,芳草鮮美,鳥語花香,一派桃源。

據了解,構溪河流域內有包括貓頭鷹、水老鴰、雉雞、董雞、鴛鴦、白鷺、龜、鱉、大鯢、水獺、赤狐、野豬、椰子貓、果子狸等在內的近130種野生動物,沿岸植被茂盛,樹木多達64科126屬461種。

風景如畫的構溪河,澄靜祥和,鴛鴦、白鷺、野鴨等水鳥嬉戲遊曳,怡然自樂,即便見有遊人泛舟而來,也不急不徐遊開而已,並不驚飛。

在倒映藍天白雲的河鏡中悠遊,不時可見三兩婦女在河邊洗衣淘菜,或恬逸私語,或銀鈴驟響,《晾衣裳》動感曼妙而又情感甜膩的一幕再次在腦海中浮現,且與現實場景合二為一,令人既欽羨又感慨。

烏蘇里江來長又長

藍藍的江水起波浪

赫哲人撒開千張網

船兒滿江魚滿艙……

太美了!那天同遊者中有人情不自禁地唱起了高亢嘹亮的《烏蘇里船歌》。

構溪河雖與隔之萬裡的烏蘇里江同為水字輩,卻素無聯繫,但是河面上的鴛鴦、鷺鷥、野鴨卻感動得飛起一大片,為其歌聲翩翩起舞。

在江面上空,在溪畔林梢。

攝影師的數位相機,船上人們的手機便趕忙「咔嚓」「咔嚓」地拍起照片來。

心中有眼裡有口裡沒有

情哥哥你心思猜不透

紅蘿蔔的胳膊白蘿蔔的腿

花芯芯的臉龐紅突突的嘴

小妹妹跟情哥一對對

刀壓在脖子上也不悔

情哥哥情哥哥

真叫人心牽掛

撇東撇西唯獨你撇不下……

也有人唱起這樣一首勇敢的情歌。雖然引起了短暫的調笑,但很快便歸於沉寂。

確實,歌詞何嘗不是婉約的《晾衣裳》中情感故事跌宕起伏的續集?

或許被美麗的構溪河風光所沉醉,無暇他顧;或許心思也在《晾衣裳》的情節中戚戚……不得而知。但構溪河的美麗所引發的驚嘆,卻如同溪面上被船歌、被情歌驚飛的鷗鷺般一陣又一陣地撲楞展翅。

陽光下金波粼粼,漣漪風淡,潛薈蔥蘢,竹陰松影。

更羨仙逸白鷺江湖自在,亭亭獨立,鶯歌燕語,芳菲盡發。

「野花吹盡竹娟娟,尚有黃鸝最可憐。婭奼不知緣底事,背人飛過北山前。」

美麗的生態枸溪河,我喜歡的夢中風景。

久違了,幾乎就是意象中養眼的綠意,洗肺的空氣,靜心的寧謐,恬志的浮雲……真真切切地存在於這裡。

構溪河並非遠離紅塵的異度風景,也非虛構的《桃花源記》。事實上,在構溪河沿岸,閬中境內有龍泉、千佛、石灘、妙高、扶農、河溪等6個場鎮臨河而居,且都是百年古鎮……與文明同行卻還保持著這麼好的自然環境,實在難得!

作為閬中古城「後花園」的構溪河,如今已被有關機構評為中華100大生態親水美景,以及國家溼地公園。這應該也是去過構溪河,且被其美景深深吸引者的「眾望所歸」……

「好美呀!人美,音樂也美,像仙境一樣!」

身邊的人由衷的感嘆,又把我的思緒拉回到了南津關古鎮大型實景演出的現場之中。

真的很美,宛若仙境!

亭臺間,樓閣上,有身著漢服的女子吹拉彈唱;遠處屋頂,有身姿窈窕的女子蹁躚起舞,婀娜之影在月色下盡顯妖嬈……

很喜歡這檔名為《閬苑仙境》的室外大型移動實景演出節目。節目以閬中古城為背景,從南津關古鎮入口處的牌坊到嘉陵江邊連峰樓,在僅僅500米長、有近有遠、高低落差風情變幻的街上,以亭臺、樓閣甚至街面為舞臺,演員一步一景、亦歌亦舞,移動地展示閬中民俗文化、飲食文化、三國文化、太極文化、科舉文化、小吃文化、絲綢文化和碼頭文化,演繹人間仙境的美妙。

這是幸福閬中的縮影。

別具一格的表現形式、豐富多彩的演出風格、曼妙唯美的歌舞品質、燦爛美麗的現代燈光、如夢似幻的時空交錯,不僅開創了世界移動實景舞臺多層次表演之先河,使人文景觀與表演藝術完美融合,使文旅演藝上升到了一個全新的高度,很好地再現了閬中古城的前世今生。而且也極大地豐富了閬中夜間觀光旅遊的內涵,讓遊客以360度的全景視覺,零距離沉浸式地欣賞了一幅令其眼熱心動、嘆為觀止、動感的《清明上河圖》。

此岸,炫美的光影,飄逸的水霧,翥鳳翔鸞的舞蹈……蒼茫的夜色裡,悠揚的音韻在嘉陵江畔迴環婉轉。

彼岸,以華光樓為軸的古城被燈光勾勒出的華美的輪廓,倒映在嘉陵江水之中,光輝搖蕩,星耀漣漪……

白天,沿著疊印了無數好奇的腳印窄而陡峭的木質樓梯上行,上到高高在上的頂層,極目樓外的世界,山水如畫,紫氣氤氳,雲水湯湯,鍾靈浩蕩。

「三面江光抱城郭,四圍山勢鎖煙霞。」

華光樓攬勝,麗景芸芸,令人驀生感慨:美,原來這麼好!

「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滿衣。興來無遠近,欲去惜芳菲。」

「天明又出桃源去,仙境何時再問津?」

離鄉愁最近,山水奇絕。

閬中,我還會再來的,一次,二次,三次……

作者陳新,四川省南充市嘉陵區大通鎮人,中國作家協會會員,成都市作家協會副主席、成都文學院籤約作家、國家重特大題材報告文學特聘作家。

——原載《南方文學》2020年第6期

相關焦點

  • 彭程《我們為什麼喜歡散文》獲獎,陳新《植滿時間的疼痛》沾光
    「陳新《植滿時間的疼痛》,同樣執著於對父子間緊張關係的打量。從恨到愛的巨大轉折,憑藉的是時光的力量。隨著日子的積疊,對人性的複雜性的理解也在緩慢生長,寬容的情感絲線日漸被編織進入血緣的紐帶。」看來,得彭程老師扶掖,在《我們為什麼喜歡散文》中點評原發於《北京文學》雜誌2016年第10期上的散文拙作《植滿時間的疼痛》,我與冰心老人也有了一丁點兒聯繫了。感謝彭程老師高評《植滿時間的疼痛》!感謝《北京文學》雜誌發表《植滿時間的疼痛》!
  • 南京莫愁湖公園「海棠精品園」有新名字了:棠芳閬苑
    經過評審小組的層層篩選和認真評定,現在,海棠精品園擁有了自己的新名字----「棠芳閬苑」。據一等獎獲得者崔豔琳介紹;「海棠自古有花中「國豔」之譽,古時六合就稱棠邑,義釋為盛產海棠的地方。莫愁湖為南京歷史名園,文化底蘊深厚,海棠也已是其文化內容之一,並已成為南京觀賞海棠的守望地。
  • 南方文學盛典啟動
    昨日上午,2020南方文學盛典啟動儀式在順德舉行。19日下午將舉行頒獎禮,現場揭曉「年度傑出作家」「年度小說家」「年度詩人」「年度散文家」「年度文學評論家」「年度最具潛力新人」。 南都記者 鄭仲 攝詳見:A04·都市發布
  • 作家陳新參加「名家看四川走進九寨溝」文學採風活動
    作家陳新參加「名家看四川走進九寨溝」文學採風活動成都文學院籤約作家陳新,與馮秋子、侯志明、阿來、周嘯天、陸春祥、沈葦、李元勝、葛水平、董宏君、鮑爾吉原野、曾皓、田曉明、羅強烈、趙月斌、格致、王威廉、龔學敏、伍立楊、熊鶯、蔣藍、李明政、牛放、李平、盧一萍、王國平、魯娟、藍曉等來自全國各地的近30位著名作家一起,走訪了九寨溝縣勿角鄉、羅依鄉、保華鄉、九寨溝等地,領略當地旖旎的自然風光,以及感受多姿多彩的非遺文化,為文學創作輸送養分。
  • 陳新:創新綠豆選育栽培,推進技術集成應用
    多年來紮根於豆類作物新品種選育與配套栽培技術研究中,陳新在綠豆、大豆和豇豆等豆類作物新品種選育、抗病蟲及耐逆等基礎研究方面取得顯著成績,這為他領導團隊開展「綠豆新品種選育及綠色高效栽培技術集成應用」研究,打下了堅實的根基。
  • 詩歌小說散文戲劇文學四大文學體裁對比分析
    詩歌小說散文戲劇文學四大文學體裁對比分析語言藝術是指以語言為物質媒介塑造形象或者情境來表情達意,反映生活的藝術,通常說的文學。主要有詩歌、小說、散文,戲劇文學等。詩歌在中國最早的文學樣式中,詩歌是最早出現的。詩歌在生產初期是同音、樂舞蹈結合在一起的,和小說、散文、戲劇文學相比,詩歌顯著的審美特徵是擅長於抒情,富於想像,精煉含蓄,講究韻律;優秀的詩歌作品,包含著真摯而濃烈的感情。
  • 生態文學 四川行(4)丨勝境瓦屋山
    編者按:2020年11月10-14日,由生態環境部宣傳教育司、中國作協社會聯絡部主辦,中國環境報社、四川省生態環境廳、四川省作家協會承辦的「大地文心」生態文學作家採風活動走進四川省眉山市。2020年,隨「大地文心」生態文學作家採風團一行再度來到眉山,行遊東坡區、丹稜等奇地勝景之後,轉道洪雅。於一個早晨,攀登瓦屋山。遠遠看到,一座高山,卻猶如一張闊大敦實的平桌,巍然屹立在天地之間,以沉靜的姿勢,哲人一般兀自高聳。這種奇特的地貌,令人訝異,也倍感新鮮。眉山之地,端的是地理別致與靈秀之處。文化上的「三蘇」,自北宋一直到現在,為無數人敬仰與學習。
  • 文學課堂:古代散文與古代駢文
    百度搜圖古風散文和駢文是中國古代文學兩種相輔相成的文體。散文句式自由,不講究對仗,而駢文在各方面的要求則比較嚴格。現代散文是同詩歌、小說、戲劇並列的一種文學體裁,而古代廣義的散文則是指除韻文(詩、賦、詞、曲和有韻的頌、贊、箴、銘等)以外的所有文體,也可以簡稱為「文」。古代廣義的散文包含駢文,狹義的散文則是指不講究對仗的一類文章。古代散文的起源相當久遠,現代考古發掘的許多甲骨卜辭和青銅器上的銘文,就可以看作古代散文的源頭。
  • 「碧草杯」升級為「碧草文學獎」25年潛心鑄造校園文學品牌
    由廣東校園文學刊物《碧草》、全國優秀文學社碧草文學社等聯合舉辦的2020年首屆碧草文學獎大賽自今年7月啟動以來,廣大校園文學愛好者熱情參與,踴躍投稿。首屆碧草文學獎主要分為小說、散文、現代詩歌三種文學體裁。小說類參賽作品5000字以內;散文類參賽作品3000字以內;現代詩歌類參賽作品 50行以內。符合要求的作品在提交後將自動進入評審範圍。經初評、複評及終評後,主辦方將評分組分類評選。
  • 《行走的達蘭喀喇》表現散文真義 「更接近文學表達本意的寫作」
    近些年來,散文又悄然在人們的閱讀視野中升溫,尤其是非虛構文學的強勢崛起,讓散文有了更廣闊的可能。龐博豐富的知識含量,小說式的敘述方式,讓散文這個古老文體散發出現代的氣息。不過,不管散文怎麼發展,從朱自清經典作品《背影》中被淋漓盡致表現出來的情感真摯、直抒胸臆,依然是散文文體的核心品質。
  • 「南方的北方,北方的南方」中國氣候分界線上的人間仙境—光霧山
    有這樣一處人間仙境,地處中國南北氣候分界線,冷暖氣候交匯處,被稱為「南方的北方、北方的南方」,它就是光霧山。有一首山歌是這樣形容的:「人間仙境光霧山,山在雲霧縹緲間,光照霧隱碧峰露,霧湧群山雲中埋。哥在山中抓把霧,輕輕捏出數滴水,妹在山中唱支歌,震得漫山細雨飛」。光和霧終年和諧共生,在光和霧的錯綜交替中幻化出濃霧湧朝陽、雲海生明月,朝霞噴金光鋪灑大地,霧靄填萬壑淹沒群山的壯麗景色。來光霧山旅遊,一定能夠讓你心曠神怡,留下永久的記憶。
  • 「志願文學」獲獎作品展播:散文《鐵河書》
    今天是第33個「國際志願者日」,中國青年網將集中展播首屆志願文學徵文活動的獲獎作品,以此吸引並激勵更多專業作家、文學愛好者以及社會各界關注志願者的工作和生活,創作出更多的志願文學精品,弘揚志願精神,謳歌奮進的新時代。
  • 第四屆全球華文文學星雲獎創作文學交流會在新舉行
    新華網新加坡頻道3月31日電 (記者 杜婉綺)由公益信託星雲大師教育基金主辦,新加坡佛光山、國際佛光會新加坡協會、新民日報協辦,第四屆全球華文文學星雲獎創作文學交流會於3月30日在新加坡佛光山海會堂舉行。本次主題為歷史、社會和文學的交流會由馬來西亞南方大學學院資深副校長、中文系教授王潤華主持。
  • 宋代文學的主要成就,散文創作進入鼎盛時期
    散文是一種文學體裁,泛指抒發作者情感的文章。散文沒有什麼固定的格式,寫作手法多種多樣。散文這個詞最早出現在北宋初年,為了和駢文進行區分,把不講究押韻對偶的文章,統稱為散文。在古代,除了詩詞歌賦以外的文體,都可以稱為散文。
  • 《程麗娥文學俱樂部》美六月散文大賽036號徐曉政:大美冶力關
    在《中國散文家》《河州》《民族日報》,作家導刊、小小說在線微信公眾平臺等發表文章數篇,作品分別入選《臨夏散文選》、《臨夏詩歌選》等。真是「山水有清音,群峰勝仙境」啊!    當我們氣喘籲籲的時候,導遊喊了一聲「大家快看千年睡佛!」,我們興奮地隨他的手看去,映入我們眼帘的是一個巨大的睡佛,睡佛塑像似乎是朦朦朧朧,又似清晰可見,更加增添了神秘感。千年睡佛是由東西走向長約十華裡的山體形成,他足東頭西仰臥於高度近400多米的山顛,胸、腿、足面目輪廓清晰可見,姿態舒展自如,面容慈愛、神態安詳,眉宇間透著坦蕩。
  • 陳新:寄托在旱地冰球上的教育夢想
    用「在堅韌中綻放美麗」來形容陳新一點兒也不為過。陳新從小患有哮喘,醫生告訴她只有運動才能獲得持久健康。於是,她先是從事了十年足球運動,後轉行練習跆拳道,並獲全國女子跆拳道錦標賽四十七公斤級銅牌。此後,她進入大學,成為一名體育教師。在大學任教期間,陳新常常為學生們逐年下降的體質苦惱擔憂,為了激發孩子們的運動熱情,她花了不少心思。
  • 火樹銀花不夜天 大假首日 「閬苑仙葩迎春燈會」成打卡熱門地
    自4月27日起重新開放後,由閬中文旅公司和北京天恆集團聯合主辦的「閬苑仙葩迎春燈會」在「五一」大假第一天成為遊客們打卡的重要一站,近5000人入園有序觀賞。據了解,本次燈會總投資2000萬,集傳統文化元素與高科技為一體,大型燈組融入彩燈主題演繹,通過光影藝術呈現出繽紛實景。
  • 新時代十二月文學冠亞軍大賽034號王正旭:龍潭山道中(散文)
    1、原創首發(沒有被公眾號原創保護)的30-——50行左右的詩歌(也可以發組詩,詩加作者簡介字數要超過200字),1500字以下的小說,散文,故事。 2、首先得讓你的粉絲關注《大連文學》微信平臺,只有關注了,才可以為你的文章留言。一篇文章一位粉絲無論留言幾次,只算一次。 3、2021年1月4號統計12月份參賽作品數據,過後不再統計。2021年1月11日後發稿費,平臺公布大賽成績。發現違規操作,取消參賽資格。參賽成績總合計算=閱讀量+留言粉絲數×7+讚賞額×10。
  • 整理《散文投稿地址》
    先找散文,大致整理了一下。《散文的投稿地址》。   1、《散文天地》,投稿郵箱: swtd1@pub6.fz.fj.cn2、《散文》,天津,《散文》創刊於1980年1月,是我國第一家專發散文作品的純文學刊物。
  • 2019浙江紀實「浙江記憶」特別展 | 陳新、陳曉:越音沉浮
    陳新、陳曉《越音沉浮》紹興是一個地地道道、源遠流長的戲曲之鄉。早在明代中後期,浙江漸為全國中心,而紹興則榮幸地成為中心的中心。當時越中派戲曲名家懷珠抱玉,領袖群倫。先生在《社戲》中寫到:我疑心畫上見過的仙境,就在這裡出現了。▲紹劇名角六齡童指導學生。▲八十年代的戲曲演員,三十多年後,圖片中兩位女孩子已經卸下油彩,現在是戲曲學校的老師。▲上世紀八十年代,戲曲在文革後復興,當時演出的盛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