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舞長江經濟帶的湖南舞姿:三場舞跳出「龍腰」婀娜

2020-12-13 湖南頻道

洞庭湖的水鳥越來越多。

繁忙的嶽陽城陵磯國際貨櫃港碼頭。

創新創業135工程助推湖南轉換經濟發展動能。圖為長沙雨花區機器人產業集聚區。

  紅網時刻記者 吳公然 長沙報導

  如果把蜿蜒的長江經濟帶看作是一條奔向大海的巨龍,那麼處於長江中遊地區的湖南就屬「龍腰」。要舞好這條巨龍,湖南的位置非常關鍵,扮演著長江經濟帶連接上下的角色。長江沿線11個省市如何共舞?兩年前的今天,習近平總書記在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上提出「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那麼,兩年來,湖南如何落實總書記的指示,共舞長江經濟帶,又如何跳出「龍腰」的婀娜舞姿?

  「開場舞」:一汪碧波獻給母親河

  保護長江水質迫在眉睫,這必須是共舞者的開場舞。湖南大小河流匯入湘資沅澧四水,四水奔騰北上注入洞庭湖。洞庭是鑲嵌在長江上的一顆耀眼明珠,一江一湖一水相融,命運緊緊相依。歷史的車輪轉到今天,江湖共處迎來最好時機。

  改善長江水質,與注入長江的每一滴水都有關。兩年來,為落實「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的要求,湖南以「一湖四水」治理為重點,打響水汙染治理、水生態修復和水資源保護「三水共治」攻堅戰,力求改善入江水的水質。

  為保洞庭安瀾,湖南開展洞庭湖水環境綜合治理五大專項行動,疏浚溝渠塘壩,整治養殖汙染,清理圍網養殖,清理沿岸垃圾,整治工業汙染;實施十大環境治理工程,河湖連通、安全飲水、堤防加固等相繼展開。

  為保四水清澈,湖南以河長制促進河長治,將21類河長制重點任務明確細化到流域、到區域、到河段、到點到人,重點解決城鎮生活汙染、工業汙染、畜禽養殖、非法採砂、侵佔河道、黑臭水體等環境突出問題。

  為把脈問診河湖治理,總河長令下,五級河長全面巡河,省級河長帶頭,3.5萬餘名河長巡河近26萬次。被巡的河流大至湘、資、沅、澧,小至流經鄉村小鎮的小溪。

  湖南兩年來的治水合力至今結出碩果,洞庭湖區關停或搬遷畜禽養殖場7946戶,清理矮圍網圍面積35.29萬畝,清理河湖岸線4613公裡,排查重點工業2222家,清理採砂運砂船888隻,關停自然保護區所有砂石碼頭。

  日前,中央主要新聞媒體來到湖南採訪時發現,洞庭湖的水在變清,岸在變綠,水鳥越來越多……目前,洞庭湖Ⅴ類水質斷面由2015年的8個降至0個;候鳥由10年前的200多種增加到300多種。

  「解鈴舞」:治本之策保護長江

  解鈴還須繫鈴人,保護長江治本之策,還在於長江沿岸各地改變經濟發展方式,不再走高汙染、高能耗的老路,推動經濟發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

  按照「一帶一部」定位,湖南積極響應國家「一帶一路」倡議,主動融入長江經濟帶,於2016年11月,省第十一次黨代會確立了「創新引領開放崛起」戰略。

  一年多來,創新已成為湖南經濟逆勢超車的重要一招,正是創新引領的肥沃土壤,孕育了一大批創新創業企業。2017年,湖南19項專利獲中國專利獎。其中,中車株洲電力機車研究所有限公司、中南大學、國網湖南省電力公司等單位的3項專利獲得中國專利金獎。

  2017年以來,湖南在中高速磁懸浮列車、3D列印裝備、重大疾病防治等重點領域部署實施12個省科技重大專項、40個戰略性新興產業科技攻關項目、120個重點研發項目,智軌列車、第三代雜交水稻育種技術等一批重大創新成就不斷刷新國內外科技創新高度。前三季度,全省高新技術產業實現增加值5534.6億元,佔GDP比重達到22.6%。

  「對接500強 提升產業鏈」「對接新絲路 推動走出去」「對接自貿區提升大平臺」「對接湘商會建設新家鄉」「對接北上廣 優化大環境」……湖南接連打出開放組合拳,每一拳精準打在阻礙經濟發展的每一個桎梏關節上。

  2017年1月至11月,全省實現進出口總額2161.8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49.2%,增幅居全國第二。

  「交誼舞」:依託長江黃金水道共同發展

  「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共舞的要義除了共同保護母親河,還在於11省市良性互動,共同發展。處在「龍腰」位置的湖南要融入長江經濟帶,首先在交通上與其他省市互聯互通,交誼共舞才能跳出優美舞姿。

  為推動長江經濟帶交通運輸發展,湖南出臺方案明確要加快長江黃金水道建設,積極推進港口建設與轉型升級,完善公路網,促進多式聯運和綜合運輸服務發展。

  其中,作為湖南北大門的嶽陽,位於洞庭湖與長江交匯處,擁有163公裡長江黃金水道和60%的洞庭湖水域面積,是「長三角」「珠三角」兩大經濟圈西進北上的連接樞紐,更是湖南融入長江經濟帶的「橋頭堡」。

  湖南唯一水運一類口岸的嶽陽城陵磯港,無疑是嶽陽發揮「橋頭堡」作用的重要支點。在鐵路公路水路聯運下,有著長江深水岸線18公裡,萬噸海輪可直達港區,嶽陽從此從「洞庭時代」邁向「海洋時代」,長江「黃金水道」咽喉地位進一步凸顯。

  整合嶽陽港、長沙港以及省內其他港口資源,與上港集團合作組建的湖南城陵磯國際港務集團,運營兩年來,湖南的港口與上海港及各關聯港的協同效應初顯,實現貨櫃業務的快速發展。

  受城陵磯港的帶動,湖南省內其他港口通過「一湖四水」聯動,長沙、常德、益陽等周邊地區因此能開闢更多「水上巴士」,將運載的貨物餵給嶽陽始發的幹線船舶,然後通江達海,溝通世界。

  2017年,城陵磯港貨櫃吞吐量突破40萬標箱,創歷史新高;嶽陽全年進出口總額比上年增長70%以上,躍居湖南第三位。

來源:紅網

作者:吳公然

編輯:陳雪驊

本文為紅網原創文章,轉載請附上原文出處連結和本聲明。

本文連結:https://hn.rednet.cn/content/2018/01/05/878808.html

相關焦點

  • 【共舞長江經濟帶,看高質量發展】荊楚大地的「幸福江」:觸摸綠水...
    共舞長江經濟帶,看高質量發展荊楚大地的「幸福江」:觸摸綠水青山裡的人間煙火■中國軍網記者 賀書引中國第一大河
  • 「共舞長江經濟帶·看高質量發展」南京濱江帶綠色蝶變 繪就長江...
    南京河西魚嘴棧道 受訪對象供圖把「化工區」變濱江風光帶,改破舊油庫成「網紅打卡點」……11月12日,記者隨中央網信辦「共舞長江經濟帶 看高質量發展」網絡主題活動在長江南京段沿線採訪發現,美麗古都濱江帶實現了綠色「蝶變」,繪就長江經濟帶上的生態美景。
  • 「共舞長江經濟帶·看高質量發展」江西吳城特色候鳥小鎮:繪出鄱湖...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訊(中青在線記者 王長宇)11月17日,「共舞長江經濟帶·看高質量發展」活動走進江西吳城特色候鳥小鎮。如今,通過一系列的綜合治理,吳城特色候鳥小鎮維護了生物的多樣性,也為長江經濟帶的建設起到了示範作用。(攝影:楊春)來源:中國青年報客戶端
  • 「共舞長江經濟帶·看高質量發展」江西永修吳城鎮:打造候鳥特色...
    11月17日,"共舞長江經濟帶·看高質量發展"採訪報導組來到吳城特色候鳥小鎮,採訪報導當地將其打造為特色候鳥小鎮的經驗。吳城鎮地處永修縣東北部,鄱陽湖西汊,將吳城鎮打造為特色候鳥小鎮主要是基於它特有的優勢,吳城鎮地處世界A類候鳥保護區和江西鄱陽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核心區,而鄱陽湖乃世界最大的候鳥越冬棲息地,也是世界最大的白鶴和白鸛群體越冬所在地。
  • 都是我國的母親河,為什麼有長江經濟帶而沒有黃河經濟帶?
    「經濟帶」(又稱經濟圈或經濟區),通常是以中心城市為核心,以農業為基礎,以工業為主導,以交通運輸和商品流通為脈絡,具有發達的內部經濟聯繫,並在全國經濟聯繫中擔負某種專門化職能的地域生產綜合體。從經濟帶的定義中我們可以發現,交通運輸的發達與便捷,對於經濟帶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經濟帶的範圍越大,對於交通運輸的要求就越高,越需要有能夠完整串聯整個經濟帶的交通運輸方式。
  • 新時代的長江之歌已然奏響!長江經濟帶這五年有什麼變化?來看這份...
    從四川出發,我們沿著2688公裡長江航道順流而下,四川在線攜手重慶華龍網、湖北日報、湖南日報新湖南、上海電視臺看看新聞、東方網,點位式呈現長江經濟帶這五年來的巨大變化,講述綠色發展的美麗故事。湖北篇:中遊通 則長江通「兩江四岸」是武漢重要生態廊道,必須牢牢把握「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這個重要基點,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積極探索綠水青山轉化為金山銀山的路徑。——湖北省委書記應勇湖北處「長江之腰」,是長江經濟帶發展的受益者,更是義不容辭的保護者、推動者。
  • 長江經濟帶PK黃河生態經濟帶,科研表現哪家強?
    長江經濟帶與黃河生態經濟帶科研表現如何?長江經濟帶綠色增長態勢如何?國家科技圖書文獻中心主任彭以祺介紹,《長江經濟帶與黃河生態經濟帶科研表現對比分析》報告採用文獻計量的方法,定量分析的方法和情報研究的方法,揭示了長江經濟帶、黃河生態經濟帶及其各省份在基礎研究版圖當中的地位和影響。為黃河生態經濟帶的戰略構建以及我國不同區域的科研布局和協同發展,提供了客觀的數據支撐。
  • [共舞長江經濟帶]昆明鬥南花卉市場系中國花卉「價格晴雨表」 市場...
    中國經濟網記者楊淼攝   中國經濟網昆明7月10日訊(記者 楊淼)7月7日晚,「共舞長江經濟帶」主題活動媒體一行探訪了昆明鬥南花卉市場。據中國經濟網了解,這個交易市場是中國最大的花卉交易市場,夜間也是這個市場最為繁忙的時段,3萬多平米的展廳,人聲鼎沸。
  • 長江經濟帶「10年科研評測」,11省市哪家強?
    確實,沿海區域的京津冀協同、長三角一體化與粵港澳大灣區,加上長江經濟帶,是當下最受關注的四大國家級戰略。長江經濟帶由一衣帶水11個省市組成,覆蓋面尤大,涉及長三角、中部、西部等不同發展水平區域。圖片來源:中國政府網今天,我們從基礎研究實力的角度來觀測長江經濟帶的發展。十年間,長江經濟帶科研實力有什麼發展和變化?11省市科研實力哪家強?
  • 長江經濟帶保護和治理的重大意義
    以黃金水道為重點,推進綜合立體交通走廊建設  長江素有「黃金水道」之稱,是世界上運量最大的內河。近幾年來,我們多措並舉、多管齊下,積極推動長江經濟帶水運、鐵路、公路、航空協調發展,著力推動各種運輸方式有機銜接,大力推動與區域外交通互聯互通,長江經濟帶現代化綜合立體交通的優勢和效益開始顯現。  黃金水道功能不斷提升。
  • 長三角與長江經濟帶如何共融共享式發展
    在高質量發展的進程中,長江經濟帶究竟有多重要?它與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具體有著怎樣的關係? 關鍵詞:長三角;長江經濟帶;共融共享式發展;生態保護;產業空間布局 作者簡介:   《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規劃綱要》多處提到長江經濟帶發展,強調通過推動長三角中心區一體化發展,帶動長三角其他地區加快發展,引領長江經濟帶開放發展。
  • 全國政協委員陳曉紅:推進長江經濟帶水權交易管理
    全國政協委員陳曉紅呼籲——推進長江經濟帶水權交易管理湖南日報記者 陳昂昂 施泉江 【觀點>】推進水權交易管理是解決長江經濟帶水資源開發利用低效,區域間、行業間、各用水用戶間「水權」糾紛,以及資源性、水質性和工程性缺水問題的重要措施。
  • 湖南發展很快的3個城市,一個是郴州,一個屬於長江經濟帶城市
    目前,在我國湖南城市發展中,經濟實力的增長也是多方面的,這主要與當地城市發展資源有很大關係,但湖南的城市包含的城市很多,但有些城市到現在還沒有發展,例如,末端的一些城市雖然發展資源不差,但在經濟成就上可以說是非常差的。
  • 每日一詞∣長江經濟帶 the Yangtze River Economic Belt
    9月1日出版的第17期《求是》雜誌發表了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的重要文章《在深入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上的講話》。文章強調,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要堅持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加強戰略統籌。
  • 「共舞長江經濟帶·看高質量發展」驚豔時光!長江南京段飄出綠絲帶
    在長江南京段沿線,散落著多個猶如珍珠般的濱江公園,成了居民休閒娛樂的重要空間。化工廠搬遷、生態溼地修復、親水設施打造……南京197公裡長江岸線飄出一條條綠絲帶。據介紹,「幕燕片區化工綜合整治與生態修復」工作被選為長江經濟帶生態修復和轉型發展的典型案例。隨著化工企業的全面停產搬遷和生態修復,幕燕片區開啟從「傳統工業」向「現代服務業」的華麗轉身。「目前,總投資約500億元的華潤華發萬象天地、招商花園城等一批商貿綜合體、區域總部相繼落地。
  • 長江經濟帶11省市籤署合作備忘錄 共推區域生態文明標準化建設
    9日,長江經濟帶11省市市場監管局在重慶籤署《生態文明標準化合作備忘錄》,共同推進長江經濟帶生態文明標準化建設。重慶市場監管局供圖中新網重慶12月9日電 (韓璐 李綠桐)9日,上海、江蘇、浙江、湖北、湖南、重慶、四川等長江經濟帶11省市市場監管部門在重慶籤署《生態文明標準化合作備忘錄》,共同推進長江經濟帶生態文明標準化建設。當日,重慶長江經濟帶生態文明標準化研究中心也正式成立。
  • 善待長江,就是對中華民族負責(大江奔流——來自長江經濟帶的報導)
    善待長江,就是對中華民族負責(大江奔流——來自長江經濟帶的報導) 原標題:   長江經濟帶集聚全國40%以上的人口,創造的地區生產總值佔全國40%以上,是中國經濟重心所在、活力所在。  歷時近一個月,輾轉八千多公裡,記者一行隨「大江奔流」採訪團深入長江沿線採訪。大家欣喜地發現,沿江各地積極落實長江經濟帶建設「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的理念,尊重順應自然規律、經濟規律、社會規律,倒逼產業轉型升級。
  • 「共舞長江經濟帶·看高質量發展」綠水青山,物華天寶,這裡是江西
    11月9日至19日,由中央網信辦網絡新聞信息傳播局主辦的「共舞長江經濟帶
  • 總面積超過200萬平方千米的「長江經濟帶」,主要包括哪些省份?
    長江經濟帶在一個國家內部也一樣,特別是像我們中國這樣一個大國,各個區域之間的區位差異巨大,各個區域以省為單位,各自為政發展本區域的經濟。因此難免可能會出現區域之間的重複發展、相互掣肘、地方保護等現象,所以也要根據地理區位因素,打破彼此之間的行政壁壘,加強協同效應,促進區域可持續發展,長江經濟帶就是為了這樣的目的實時而生的。長江經濟帶的核心關鍵詞是「長江」,長江是我國的第一長河,也是第一大河,也是我國通航裡程最長的河流,所以長江經濟帶就是通過長江及其支流的航運串聯起來的。
  • 長江經濟帶城市協同發展能力排行及優化策略
    當前,長江經濟帶正從成本驅動的規模擴張階段逐步向創新驅動的高質量發展階段轉變,傳統「以鄰為壑」的相互競爭關係亟待轉變為「以鄰為伴」的創新合作關係,協同發展成為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與重要途徑。長江經濟帶橫跨我國東、中、西三大區域,總面積為 205 萬平方公裡,以佔全國 21% 的國土面積承載著全國 40% 以上的人口和經濟總量,是我國密度最高的經濟走廊之一,也是世界上開發規模最大、影響範圍最廣的內河流域經濟帶,在我國總體發展格局中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因此,探討長江經濟帶城市協同發展空間格局及其優化策略,有助於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國家戰略目標的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