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寶寶知道 一哥有點拽
哈哈,這句詩相信大家都在教著自家的孩子來背誦。我也一樣在教,家中的兩個孩子對於這首《憫農》已經背得滾瓜爛熟了!每次他們要是不好好吃飯,或者玩都有剩飯的時候,我總是會告訴他們其中的含義。把意思解釋給他們,雖然孩子或許已經聽懂,但是詩中所描繪的那種意境他們估計是永遠也體會不到的。
而我,一個農村出來的孩子,對於這首詩的理解應該更為徹底一些!真的是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的真實寫照。在我們鄉下,在很早以前是沒有除草劑的,把農作物種到了地裡之後,要做的這件事情就是除草,可以通過手拔下來,也可以通過鋤頭除草!而鋤草的最佳時機,那肯定要等到日上三竿的時候,這樣子才能通過太陽的照射把那些雜草給曬死的徹底!
我是家中的老大,所以一般的農活我都是第一個先去做的。我記得第一次跟著媽媽到麥地裡面去鋤草的時候,真的是草沒被我弄掉幾顆,麥苗卻被我一鋤頭下去糟蹋了好多!不過我媽也沒有罵我,她說剛開始不會,肯定要多試試就學會了。那個鋤頭長長的,剛開始都不會用,而且也對不準草的位置。但是這玩意很簡單,學個一天基本上就可以駕輕就熟了!
第一次除草,還有點新鮮感,可是再去的時候就一肚子的埋怨了。要知道鋤草真的要等到大中午的時候過去,太陽又曬,而且又特別的累,每次我都跟媽媽抱怨,為什麼一定要等到這個時候來呀。她說如果在陰天下雨的時候,除下來的草,它還是連著土的,很容易再成活,那不就沒用了嗎?原來是這個原因!媽媽會提前給我準備一個草帽戴著,這樣子可以稍微的遮下陽呀,但是也沒有多大的效果,畢竟溫度很高,那個汗水都是譁啦啦的滴在地裡面。
一顆汗珠摔八瓣,就是說的農民,那份辛苦,真的不是城裡享受的人們所能夠體會到的!其實憶苦思甜的日子才是最值得回味。現在有多少年沒下過地,又有多少年沒有鋤過一棵草,當年的那個鋤頭我現在還會用嗎?當年日上三竿,在地裡幹活的情景辛苦是真的,當然也可以去用心回憶和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