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那麼多攝影作品了,馬格南到底是個什麼鬼?!

2020-12-19 經理人分享


 |馬格南|
發射357左輪手槍彈的半自動手槍
二戰戰地記者生還後用來慶祝的大桶香檳
世界著名的攝影圖片合作社


如果你去百度上找,經常會得到以上三種答案。而我們今天所講的是第三種,關於攝影的「世界著名攝影圖片合作社」。





目錄


1.最初創建

2.人物延伸

3.歷史發展

4.馬格南文化

5.現狀如何

6.如何加入





最初創建


馬格南是一個什麼樣的機構,為何總是在中國攝影師心中「興風作浪」?馬格南是在二戰結束後第二年也就是1947年在巴黎成立的,如今已經成立70周年了。當時的發起人主要有卡蒂埃·布列松、羅伯特·卡帕,大衛·西蒙、喬治·羅結和比爾·范迪維爾。其中作為核心成員的布列松、卡帕等人的知名度直接決定了馬格南圖片社的名氣。


以布列松為例,在西方都有這樣一種說法:「當你剛學攝影的時候是ABC,等你出來的時候就是HCB了(HCB是亨利·卡蒂埃·布列松Henri Cartier Bresson的名字縮寫)」意思就是說作為初學者你要從攝影的ABC這樣的基礎知識學起,但是當你著迷以後你很難不被布列松的攝影理念所帶走。布列松作為一位身出名門具有深厚學養以及對幾何學研究很深的攝影師,總能帶著人文關懷的視角將紛繁複雜的世界簡化為具有幾何構圖樣式的影像經典。由於他的照片總是與現實相關聯並且具有可被大眾所接受的視覺審美。於是乎,以這種視覺樣本為主體的馬格南式照片也在那個紀實報導攝影的黃金年代逐漸成長起來。





人物延伸


卡蒂埃•布勒松是法國乃至世界最重要的攝影家之一。2004年去世。他於1948年8月至1949年4月跨越中國長江南北,所拍攝的作品生動地展現了中國政治交接的歷史時刻。整個四五十年代,布勒松的足跡遍及世界,印度、日本、美國以及歐洲、東南亞等地。1952年,布勒松出版了代表作《決定性瞬間》,為影像的美學提供了重要的理念。


羅伯特•卡帕是著名戰地攝影師,1913年生於布達佩斯,17歲時就立志要當攝影家。他的作品《西班牙戰士之死》使人有身臨其境的感覺,死亡的震撼與虛無,立刻震動了當時的攝影界,成為戰爭攝影的不朽之作,也成為卡帕的傳世之作。


喬治•羅傑是英國著名的攝影家之一,二戰期間拍攝了中緬邊境的公路建設,以及諾曼第登陸。


戴維•西摩是波蘭猶太人,1956年在加薩走廊拍攝,中彈而亡。



卡蒂埃•布勒松,《決定性瞬間》



歷史發展


當人類的歷史經由影像來記載以後,我們追述二戰以來當代世界的進程,大到民族國家獨立、東西方冷戰、天災人禍,小到時尚的發展,日常生活的變遷,都有馬格南攝影師在第一時間抵達現場,並以堅定的揭示真相的信念和不惜付出生命代價的勇氣與韌勁,為世界不同角落、不同文化和宗教背景的人們提供最動人、逼真的影像。這些攝影師,他們也來自不同的國家、民族,無論男女、老少,都遵守著馬格南的第一信條:「新聞攝影關心人類」。可以客觀地說,新聞攝影的標準是由馬格南創立的,他們還創立了新聞攝影的道德標準、自尊和莊嚴。



卡蒂埃•布勒松,《決定性瞬間》



馬格南文化


馬格南文化的基礎是自由。攝影師可以自由地選擇工作的項目,由他們自己選定工作的時間,沒有什麼截稿日期,也不受編輯的影響。所以,馬格南圖片社的攝影作品,通常會就一個社會現象或問題,攝影師進行廣泛調查後,深入拍攝。馬格南提供的圖片,少有社會瑣事,更專長深入報導。




Carolyn Drake,《文物》



現狀如何?


為了保持馬格南圖片社這種明星般的耀眼光環,這個由攝影師組建又由攝影師來管理的圖片社對於成員的遴選有著近乎變態的標準,每一位成員的加入都要全體成員的集體表決,而且新來者都要從簡單地實習生開始做起。這種保持高準入門檻的機制本來無可厚非,但是由攝影師來進行管理和執行的時候卻總會遇到問題,這些天馬行空的攝影師們經常會特別隨性的改變原有的初衷與標準,甚至坊間流傳一個軼聞,風流倜儻的攝影師羅伯特·卡帕在認識一個美女模特沒多久就把她的名字加入到馬格南攝影師的名單中……


成立至今,馬格南共有近100名成員。作品下面在標上作者的名字之前還冠以「馬格南」三個字,意味著作為一名攝影師,你已把你的作品提交給了一個由最傑出的攝影師組成的裁判組,他們認為你的作品水準已達到了他們的要求,並接受你成為他們中的一員,你不再是一名普通的攝影師,你已是一名「馬格南攝影師」。



Anthony Friedkin,美國攝影師,《The Hollywood Essay》



如何加入?


馬格南在每年六月的最後一個周末召開為期兩天的會員大會討論有關圖片社的各項事宜,其中一天會被用來討論和審閱來自世界各地的攝影師入社申請及選送作品,之後由全體在場成員投票決定是否接納其中有資質的申請人成為潛在的新成員。申請成功的攝影師要先當三年見習會員——沒有任何權益、定期接受老會員的評估、最後還得交一組這三年內照片以證明自己價值——然後才能宣誓加入馬格南。如果您有意向申請馬格南圖片社攝影師,可登陸網站( http://www.magnumphotos.com )填寫申請表並上傳攝影作品。



Steve McCurry ,《戰爭彈藥儲備庫》


Alex Webb,《伊斯坦堡》


 Paul Fusco,《車諾比的遺產》


Steve McCurry,《畫像》


Josef Koudelka,《布拉格之春》


Alex Majoli,《剛果》


Bruce Davidson,《布魯克林幫》


Cristina Garcia Rodero,《驢上的女孩》


Steve McCurry,《不同的童年》


Marc Riboud,《直覺的瞬間》


(更多作品可去官網觀看,可能需要代理)


在過去的70年中,馬格南的攝影師們總是在各種關鍵時刻出現在事件發生地,他們成為世界歷史的目擊者,記錄了災難、勝利和人類的種種愚蠢行為,創作了最有紀念意義的照片。他們的作品證明了攝影是我們這一時代最有說服力、最能使人信服的藝術形式之一。


攝影,本來就是以偏概全。攝影師能做就是儘量認清事實,無限接近事實。


(圖片來自:MAGNUMPHOTO.COM,編輯:vlieo


今日推薦

馬格南街頭攝影大師

《Alex Webb: Istanbul》(伊斯坦堡)

亞歷克斯·韋伯


(長按二維碼,可進入購買頁面)


出版格式:硬皮精裝 影

尺寸:11.75″ X 9.875″ 久

頁數:136 Pages

出版商:Aperture Foundation (New York, 2007)

售價:350.00


相關連結:和馬格南街拍大師Alex Webb學攝影構圖




點擊文末左下方「閱讀原文」,進入光影流刑地書店

(下載iPhone或Android應用「經理人分享」,一個只為職業精英人群提供優質知識服務的分享平臺。不做單純的資訊推送,致力於成為你的私人智庫。)

作者:佚名
來源:光影流刑地

相關焦點

  • 馬格南的攝影記者聚焦上海數十年 那些「決定性瞬間」再回看
    連結點進去看看Before & After決定性瞬間1946年馬格南在紐約MOMA成立1952年布列松為新聞攝影指明了方向加入馬格南有一個較為複雜和長期的考核過程。首先要向全體馬格南成員組成的評委會提交一份作品,如果半數投票通過,則可作為見習生開始工作。
  • 馬格南攝影獎的評委這麼說
    7月19日,第二屆馬格南攝影獎公布獲獎名單,共有41名攝影師在列。其中,中國青年攝影師張克純的作品《山水之間》入選入圍名單。5月份向專業和非專業的攝影師、攝影愛好者開放,將組照與單張分開評選,設立街頭類、紀實類、新聞類、肖像類、藝術類、開放類,12位獲獎者將獲得共27000美元的現金獎勵,並參與全球的馬格南工作坊。本次公布的41位攝影師的作品將於倫敦攝影畫廊的數字展覽中展出。
  • 究竟什麼才是優秀的紀實性攝影作品?
    馬格南作品所以兼顧再現性和表現性,是一部優秀紀實性攝影作品的基本特徵。但是藝術通常又十分具有個人化特點,也十分具有靈活性。所以辯證的看待,表現性和再現性,是評判紀實性藝術作品的重要標準,但是是全部標準嗎?就像有的攝影作品,還拍得十分的模糊,不能夠很好的再現當時的事物。但是它所表達的思想,卻可以被觀眾清晰感覺得到,並為之動容,這也很難不說,它是一幅優秀的攝影作品。這樣的攝影作品在歷史上有很多。
  • 天氣愈惡劣 攝影愈精彩
    馬格南大師班最年輕的講師——Jonas Bendiksen分享的這篇課前Preview,也許會給你帶來很好的提示:「我幾乎沒有上過正式的攝影課,換句話說,我真正意義上的攝影學習其實就是在馬格南倫敦辦公室為期一年(1996-1997)的實習工作。
  • 《紅樓夢》裡的促狹鬼到底是個什麼鬼?
    促狹鬼到底是個什麼鬼?最先從《紅樓夢》中知道促狹鬼的存在,而且曹雪芹多處用到促狹鬼這個詞。查資料了解到,促狹的意思是氣量狹小,性情急躁。促狹鬼,是指喜歡捉弄人、使壞的那一類人,帶有一點小奸小惡的意思。但在不同情境下,促狹鬼並非實指,有時是一種戲謔的稱呼,就如「討厭鬼」「搗蛋鬼」一類的詞。
  • 「量化多因子」到底是個什麼鬼?
    今年能跑贏滬深300指數的量化基金不多,只有南方新興消費增長、景順長城量化新動力、泰達宏利量化、長盛量化紅利策略、景順長城量化精選、嘉實研究阿爾法等少數幾隻基金。但是至少讓我對量化基金產生了進一步深入了解的興趣。   量化基金到底是怎麼運作的?經常聽到的量化基金名字中的「多因子」又是個什麼鬼?今天,我就和大家一起來巴拉巴拉。
  • R.Squared到底是個什麼鬼?
    今天想跟大家仔細探討一下,統計學中常常提到的R.Squared到底是個什麼鬼?為什麼要討論這個問題?因為之前發表的一個文章,叫做:「預測精度:到底多好才算真的好?」其中涉及到線性回歸中的R.Squared,而且提到「外樣本」的R.Squared有可能是負數。王老師一筆帶過,原以為這不是問題。沒想到給很多朋友帶來了困惑。因此,決定認真討論一下:R.Squared到底是個什麼鬼?
  • 攝影大師的智慧:一個外國人,不遠萬裡來到中國,而且是22次
    後來他移居巴黎,遇到馬格南圖片社的創始人比列松、羅伯特·卡帕和大衛·西摩。1953年馬克·呂布受邀加入了馬格南。1959年,馬克·呂布當選為瑪格南歐洲分部的副主席,又於1975年、1976年當選為瑪格南歐洲分部主席。1957年,他成為極少數前往中國拍照的歐洲攝影家之一。
  • 反思:我們的攝影是如何「煉成」的
    當然也有大城市藝術氛圍的因素,比如在北京、上海等藝術活動比較頻繁的城市,學習起來相對更有資源,十八線小城市本身比較落後,即使搞繪畫的轉到攝影領域來也會困難重重。但更多的攝影愛好者卻沒有藝術背景,換言之,他們拿相機之前,可能從來沒有喜歡過視覺藝術,從來沒有關注過繪畫、雕塑、建築、設計領域的作品,這會導致一個他們自己都無法意識到的盲區,也就是他們無法自覺地意識到「什麼是美」。
  • 怕鬼?鬼是個什麼東西?
    圖片來自網絡友人問:你怕鬼嗎?我說:什麼是鬼?長什麼樣?漂亮嗎?男的女的?有錢嗎?有車嗎?有房嗎?我怒,嗔道:你什麼都不知道,怕什麼鬼?友人反擊:「就是不知道,才可怕!」一語勘破!既然已經知道不確定性是產生擔憂和恐懼的原因,那麼只要把這種不確定變成確定,就沒有什麼可怕的了。作家馬伯庸寫過一篇文章,《當你怕鬼時到底在怕什麼?》文中說,如果害怕鬼,你就不停地問自己問題,具體怕的是什麼?青面獠牙?漆黑的走廊?奪走你生命的恐懼?
  • 紀念馬克·呂布的文章那麼多,有一點大家都忽略了
    明天,每天,我要去看這座城市,去拍新的照片,去與人相遇,並獨自逡巡。」已經記不得從什麼時候開始,每當業內公認的大師去世,轉發朋友圈的回顧文章成為了一種新媒體時代的緬懷儀式。我記得在一次田野調查中,我參加了一場又一場葬禮。
  • 浪跡天涯的幽默攝影師 記攝影大師艾略特·厄韋特
    有人問厄韋特,你為什麼又要開始出攝影畫冊了呢?他的回答總是很幽默: 「我在這個行業呆得太久了,絕大多數圖片編輯都以為我已不在人世。我總得 做點什麼,不是嗎?」 厄韋特的境界非常難以抵達,需要人性的力量,需要諷刺 的幽默以及無窮的同情心,還有面向未來的寬宏大量。
  • 哈利·格魯亞特,揭開歐洲彩色攝影的新天地
    一直以來大家見過太多「黑白」藝術攝影,今天館長給大家推薦點「不同尋常」的彩色的攝影。這些作品不僅色彩繽紛,還勾勒出東西文化的輪廓見證了攝影師跨越世界地理的痕跡。哈利·格魯亞特(Harry Gruyaert),馬格南圖片社成員。1941年生於比利時的安特衛普,由於父親就職於膠片工廠經常測試新款膠片,使得格魯亞特很早接觸到膠片並對攝影產生了興趣。1959年,格魯亞特考入布魯塞爾電影和攝影學院。
  • 胡塗:觀展記—2020集美·阿爾勒國際攝影季
    如果藝術家在「轉譯」過程中的藝術邏輯是生硬的,思想是故作深沉的,那麼作品也會變得做作和無聊。這種大雜燴式的組織方式也集中地體現在另外兩個作品上:蒲英瑋的《寫真倫理:中非影集》和華偉成的《到洋人街去》。這可能也是策展人魯小本先生的個人偏好(三個作品都是他策展的):以多線索的方式來架構作品,從而達到豐富性、複雜性的目的。戴安·阿勃絲(Diane Arbus)早就說過:「照片是關於秘密的秘密,它告訴你越多,你知道的就越少。」
  • 「詩鬼」李賀的「鬼詩」到底有多嚇人?答:比看盜墓小說還刺激!
    王維寫詩,多詠山水田園,禪意濃重,頗有佛性,故稱「詩佛」。白居易寫詩,為成佳作,字字精雕,苦心鑽研,成痴成魔,故稱「詩魔」。那麼,與李白、杜甫齊名的天才詩人李賀,又為什麼會被稱作「詩鬼」呢?李賀被稱為「詩鬼」,除了讚揚他是「詩中鬼才」,主要還是源於他的作品風格。什麼風格呢?總結起來就是虛幻荒誕,詭異空靈,而且詩中充斥著牛鬼蛇神,十分陰森恐怖,很容易嚇壞小朋友那種。據統計,在李賀短暫的一生中,僅流傳至今的鬼神詩篇就有89首,包括天神、仙道和鬼怪三個系列,分別是40首、15首、34首。
  • 勞士頓是個什麼鬼?
    勞士頓是個什麼鬼?相信很多表友第一次聽到這個品牌的時候,反應都和筆者一樣,這個聽起來像「勞力士和江詩丹頓的合資品牌」是一個什麼鬼?當你「百度之後」,你會查到一些關於這個品牌的官方介紹,當然這些都是官方的一面之詞,對於表友想要徹底了解這個品牌,幫助也非常有限。
  • 李退山:「耶元」到底是個什麼鬼?
    那麼,耶元到底是個什麼鬼? 粗暴點說,「耶元」就是源於基督教西方的「公元」。我之所以拒絕使用」公元「,而代之以「耶元」,那是出於一個漢人的驕傲和對西方的強烈疏離感!我不認為西方曆法可堪承受得起「公」這一稱呼。「公元」即現行的「公曆紀年法」,是一種源於西方的紀年方法,原稱基督紀元,又稱西曆或西元。
  • 孩子害怕的那個「鬼」,到底是什麼鬼?
    「哪裡有鬼?長什麼樣子?我還沒見過,我也去看看。」我假裝一本正經地邊說邊往廁所走去。女兒聽我說了感覺很詫異接著說道「不知道,我也不知道長什麼樣,就總感覺身後有什麼東西跟著我,所以要趕緊跑!關了燈好黑我害怕,馬桶衝水的聲音也好可怕。」
  • 「乾貨」如何讓自己不花錢學攝影丨寶藏網站
    但攝影不是很穩定,比如你去影樓或工作室上班,不同於其他的一些公司會跟你籤合同,工資也比較穩定。攝影沒有穩定性,如果你尋求穩定,就要慎重考慮一下了。很多人對攝影感興趣卻不知道從哪裡開始入手,或者說匆匆忙忙買了個相機,買的大都會是個單反或者微單。
  • iPhone攝影大賽十佳作品出爐 個個都是大神級
    此次「Shot on iPhone」 攝影大賽評審組成員來自全球各地,基本都是知名的攝影大家,其中包括 Pete Souza、Austin Mann、Annet de Graaf、Luísa Drr、陳漫、Phil Schiller、Kaiann Drance、Brooks Kraft、Sebastien Marineau-Mes、Jon McCorm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