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理工學院:高水平建設應用技術大學 |
http://www.huaue.com 2016年10月15日 來源:福建日報 |
15日,廈門理工學院的師生迎來了建校35周年的重要時刻。雖然前不久的颱風「莫蘭蒂」給學校帶來了重創,但作為與廈門經濟特區同日誕生、同步發展的大學,眾志成城共建家園的精神對廈門理工學院來說並不陌生。全校師生開展抗災自救,僅用了三天時間,就基本恢復了教學和生活秩序。 回顧35年的發展之路,建校之初,這所前稱「鷺江職業大學」的80後大學「從無到有」,當年師生們手推肩扛,挖山建校,在廈門島內蜂巢山下「起跑」;2004年,學校升本並更名為「廈門理工學院」;2013年成為全省最年輕的省重點建設高校,並走出了一條親產業、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特色之路。 據不完全統計,廈門理工學院建校以來為地方培養了近10萬名畢業生,70%就業於廈門,為區域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撐。在今年福建省教育評估研究中心首次發布的《福建省普通高校發展潛力報告(2016)》中,廈門理工學院發展潛力名列第十。報告認為,廈門理工學院作為新晉重點建設高校不遜其他重點建設高校。特別是師資結構、科研水平、生源質量等在全省同類高校中位居前列。 「我們將繼續秉承團結拼搏的精神,為建設高水平應用技術大學而努力。」在建校35周年之際,廈門理工學院黨委書記黃如欣表示,在國家對地方新建本科高校的教育結構調整提出新要求的背景下,廈門理工學院既要「守正」更要「出新」,要發揚齊心協力、不怕困難的精神,高水平建設應用技術大學。 不忘初心 成就應用型人才搖籃 去年,廈門理工學院發布了《服務閩西南產業發展行動綱要(2015-2018年)》,作為成長於廈門的新建本科高校,廈門理工首次在學校規劃中「突破」廈門及周邊區域,將服務區域定位在「閩西南」。學校提出將用四年的時間,主動走進廈門、漳州、泉州和龍巖四地,打造學校成為閩西南具有較大影響和鮮明特色的產業技術技能人才培養基地、解決產業企業科技問題的創新基地、推動現代服務業發展的智力基地。 回顧學校辦學進程,「培養應用型人才」的理念一直貫穿始終。創辦於1981年的廈門理工學院最開始是一所高職院校,2004年由「鷺江職業大學」升格為本科的「廈門理工學院」,2009年,學校在全國高校中率先提出「親產業辦學」目標。從辦學實際來看,廈門理工學院升本前就具有辦「全國示範先進職業大學」的基礎和經驗。 「升本後,在國家教育部門提出轉型發展之前,學校就堅持立足應用,面向區域,對接產業,錯位發展。」廈門理工學院校長陳文哲指出,學校堅持人才培養「卓越化」,學科建設「品牌化」,專業建設「特色化」,教學方式「實戰化」,科研活動「聯合化」,構建政產學研聯盟,不斷彰顯應用技術大學特色和優勢。一個生動的體現就是,2009年,學校就制定了《服務廈門行動計劃(2009-2012)》,為地方輸送最急需的人才。 學校黨委書記黃如欣表示,學校「親產業、開放辦學」並不是一句口號。近年來,學校呼應地方本科院校轉型升級的趨勢,積極進行人才培養的供給側改革,把學校的人才培養融入當地經濟和社會發展,「產業需要什麼,我們就培養什麼」。 目前,學校設有55個本科專業,全部緊密對接廈門支柱產業和戰略新興產業。在先進位造業和現代服務業兩大領域,重點對接廈門千億產業鏈。 今年首迎新生的光電學院微電子與科學工程專業就是學校根據社會發展需求進行專業設置的生動縮影。 「早在兩年前,總投資62億美元的聯芯集成電路製造項目將落戶廈門的消息傳出後,學校就十分關注這個全省最大的微電子項目,積極與企業聯繫。」學校產學融合發展處副處長嚴濱介紹。在聯電落戶廈門後,學校成功向其輸送第一批畢業生,接著就與企業籤署合作協議,聯合臺灣高校合作建設廈門理工微電子學院,開始訂單式培養集成電路製造、品質管理、電子封裝與測試等領域的一線工程師。 辛勤耕耘 甘為服務地方「孺子牛」 今年年底,廈門理工與行業龍頭企業——西安高壓電器研究院有限責任公司等公司共同投資1億元合作建設的廈門高壓電器質量檢測中心預計將投入運行。 「廈門有諸多包括ABB、廈門華電開關、明翰電氣、許繼電氣等全球先進的電力電器企業,福建乃至整個華南沿海地區檢測市場巨大,但卻沒有一家具有開關類設備國家檢測資質,或是具備全面型式試驗能力的單位。」嚴濱介紹道。而學校聯合建設的廈門高壓電器質量檢測中心將具有先進的試驗設備和電氣試驗能力,和百萬伏高壓電力試驗大廳及相關輔助試驗設施,為廈門市電力電器企業提供新產品研發支持,並具備部分試驗及檢測功能。 這並不是廈門理工學院「想地方、產業、企業所想」,整合資源,以地方應用型高校「一己之力」滿足地方產業企業需求的唯一例子。 清晰地認識到自身的定位和優勢,廈門理工學院以服務地方為「天職」。世界五百強企業ABB、全球最大的顯示器製造商冠捷科技集團、全球觸控科技行業巨頭宸鴻科技、臺灣首家半導體公司聯電LED行業龍頭開發晶照明……這些在平板顯示、微電子與集成電路行業居龍頭的科技企業如今都被納入了廈門理工的「企業朋友圈」。透過與這些行業龍頭企業長期性、全方位的戰略合作,廈門理工學院不僅近距離地了解這些先進位造業的最新發展動向,也更為全面地掌握了企業的人才需求信息。 跳出廈門,在服務閩西南產業發展行動綱要的指導下,廈門理工學院將服務輻射到周邊的龍巖、泉州等地區。從學校的學科優勢實際出發,呼應當地產業發展重點,學校在龍巖成立了廈龍工程技術研究院,側重針對當地機械製造業展開技術服務;在泉州,學校成立泉州廈理工智能技術有限公司,針對當地智能製造業提供智力支持…… 堅定前行 全面建設應用型高校 近日,廈門理工學院首批應用型研發先導項目已經通過評審,等待確認後20個項目就能獲得學校先導項目基金支持,助力學校教師帶領學生有針對性地開展行業需求的技術研發工作。 「以往企業聯合學校開展技術研發,尚未出成果時,資金往往成為影響研發工作的重要因素,」嚴濱說,學校通過先投入部分資金,促成校企聯合開展面向市場廣泛需求的應用型研發項目,促進項目儘快「開花結果」,藉以提升師生團隊應用開發能力,提升學校科技成果轉化率和社會服務貢獻度。據悉,首批先導基金預算為1500萬元,項目成功「結果」後,允許以轉讓、許可、作價入股等方式轉移轉化科技成果,可持續地進行校企合作。 通過推進體制、機制改革,廈門理工學院盤活校內資源,激發師生積極性,提高學校服務地方能力。除了率先在全省高校推出「應用型研發先導項目基金」,學校還出臺了「突出業績獎勵辦法」,鼓勵橫向課題的發展;出臺了「研髮型教授」的評聘辦法,積極探索人才評價模式和體系;制定「大型儀器對外開放辦法」提升服務能力;申請「軍工資質」、「計量認證資質」提高服務水平,進入國防軍工科研領域,服務國家國防建設等。 培養應用型人才,提升學校建設內涵,理工從未止步。值得關注的是,今年學校與觸控產品龍頭企業宸鴻科技採用「雙元制」培養人才的微電子專業已經招收了首批63名學生。通過「雙元制」模式,宸鴻科技為學校提供專項資金支持教學模式改革,校企聯合制定人才培養方案,學生的另一重身份是企業的預備員工,在校內和企業內接受更為專業和「接地氣」的培養,畢業後可無縫對接到相應的崗位上。 據悉,廈門理工學院畢業生連續8年一次性就業率達到95%以上,居省內高校前列,連續8年被評為「省大中專畢業生就業工作先進集體」,畢業生廣受用人單位青睞,就業質量好。 在新的歷史起點上,開啟新徵程,廈門理工學院提出將堅持「以學生為本,為產業服務」的辦學理念,繼續朝著實現「更名為廈門理工大學、躋身全國百所應用型建設試點高校、綜合實力排名進入全國理工類院校百強」的戰略目標堅定前行。(木易 徐麗麟) |
關於廈門理工學院更多的相關文章請點擊查看 |
特別說明:由於各方面情況的不斷調整與變化,華禹教育網(Www.Huaue.Com)所提供的信息為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僅供參考,相關信息敬請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