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起,又一批新規將正式實施:其中明確禁止網購 「忽悠式打折」,促銷活動應明確標明折價、減價基準;未標明則以活動前7日內最低成交價格為基準。
前7日內沒有交易的,折價、減價應以活動前最後一次交易價格為基準。
《規定》對促銷活動中經營者應當遵守的基本規範提出明確要求。如不得利用虛假信息欺騙、誤導消費者或相關公眾,履行承諾,贈品必須符合國家有關規定等。
我相信所有人應該都知道,很多商家打折的時候,都會提高原價再打折,如果不是老客戶,一看到折扣力度難免心動。要知道買的沒有賣的精,商家不可能虧錢來賣產品給你,所以忽悠式打折的坑,估計大部分人都經歷過。
就拿花姐雙十一這次買的一個電動牙刷頭來說,因為我在6月份買過這家店的牙刷頭,當時價格是39元。
雙十一的時候我想著再買兩個屯著,畢竟是易耗品經常要換,進去一看發現價格是49元。
11號當天打折價位39元,也就是說和我6月份買的價格是一樣的。
你看看,這不就是明顯的忽悠式打折嗎?但是沒辦法,因為要一直用,所以我還是買了,內心雖然很不爽,但是看了一下其他家的價格還要貴,我也只能默默的下單。但是新規出來後,如果漲價再打折,我就可以去找客服理賠了。
但是面對琳琅滿目的產品,如何跳出忽悠式打折的坑呢?教你幾招
1、保留髮票
很多人都不太會保留髮票,尤其是微信支付寶付款後,有帳單就更不需要小票了。但是帳單只有總的金額,並沒有明細,而小票會有明細,你保留好以後如果要再次購買就會有一個對比和參考。
根據新規的時間,說的是7日內,商家也不傻,不可能一周內就降價,那麼你至少要保留半年小票,或者專門存一個文件夾,把小票拍照留存。
2、網購訂單別刪除
如果是在網購平臺購買的話,查找訂單會更方便,千萬別一時手癢去刪掉訂單。
就像我半年前買的牙刷頭找到價格,就知道所謂的雙十一價格其實並沒有打折,但是好在折後沒有漲價,如果折後反而比我當時買的貴我肯定截圖去找客服了
3、如果真的碰到你剛買就降價的情況立刻找客服
京東一直都有保價服務的規定,如果你發現你買了沒多久的就降價了,趕緊去找客服申訴,99%以上的概率都是賠錢的,偷偷告訴你們,很多羊毛黨以此都能賺很多錢。
比如我幫某位老闆買了十臺電視,京東沒幾天就打折促銷,我去申請保價的話,每臺降價100元我就賺了1000元啊,細思密恐啊親們。
淘寶最近也有報價服務,但是時間很短,商家也不傻,完全可以錯開這個時間段去打折。
那麼如果你買的東西比較貴,可以隨時去觀察一下,如果在過了報價期打折,你也可以去找客服申訴,一般都是可以理賠的。
如果不行,就把新規甩過去,商家不會直接和你對著幹,一般會給你賠償貓超卡或者紅包之類的。有總比沒有好。
4、常用物品放購物車,心中牢記價格
如果是一些常用物品,你可以先放購物車,對於這種東西的價格最好心裡有數,我們不能做太糊塗的人,好歹都是真金白銀花出去。
對於常用價格一定要了如指掌,實在不行那就打開隨手記APP記帳呀,記錄好每次買東西的價格,以後碰到漲價的就能去找客服啦。
我之前也遇到過,同一個連結的東西漲價了,我就和客服說我之前買的時候才多少錢,把訂單截圖給她看,現在漲價了,我要去投訴巴拉巴拉的,後來客戶就幫我改價格改到同樣的,還贈送了一點禮品,哈哈。感覺賺到了有木有?
5、提高原價後送贈品,你覺得值不值得
有很多商家會把熱銷的東西提高價格,然後贈送一些不值錢的,號稱是買一送一這種促銷手段,你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來判定是不是划算,如果不划算的話,你可以和客服溝通不要贈品,買的東西價格恢復到原價。
新規規定了電子商務平臺經營者作為交易場所提供者,在組織平臺內經營者開展相關促銷活動時應遵守的規則,以及協助市場監管部門開展監督檢查的義務。
如果你發現這種惡意提高原價贈送不好的禮品就是為了降低庫存,也是可以理賠的。
但是如果你覺得值得,那就買買買吧。像雙十一我買了幾套護膚品,比單瓶價格高,但是商家贈送的禮品很值錢。
我買了CPB的精華水,日常單瓶價格800多,但是雙十一的時候1300多,但是量是單瓶的2.5倍,算一下的話比單瓶划算,雖然送的都是中樣,其實很OK啊,外出攜帶方便,所以我還是毫不猶豫地下單了。
人生處處都是坑,只要你願意開動腦筋,心中有本帳,願意去研究,你會發現進了坑也不是什麼壞事兒,說不定還能有意外收入。
來源:隨手記社區
作者:盛放的靜謐夏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