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抵制坑位費,純傭帶貨會不會坑更深?

2020-12-20 懂懂筆記

「最近這幾個月過來談合作的企業,基本都要求純傭模式,能付坑位費的基本上沒有了。」

作為廣州某MCN機構的直播選品負責人,張萱(化名)這句話中透露出了深深的無奈。經過了大半年的瘋狂增長,直播行業迅速步入了「理性」階段,多位MCN機構從業者向懂懂筆記透露,目前很多企業都排斥直播上架費(業內俗稱的「坑位費」)。客戶方都更加青睞以純佣金、無坑位費的模式合作,進行直播帶貨的業務拓展。

這種現象似乎已經成為行業普遍現象,同時也讓一眾二三線陣營的MCN機構感到頭痛。真金都禁不住火煉——如此純傭模式下的MCN和網紅還有賺頭嗎?

純傭直播成為競爭「殺手鐧」

「現在企業洽談直播合作,純傭模式已經成為首選,原因很簡單,任何企業都想儘可能少付出、多賺錢。」張萱表示,除了頂流的帶貨網紅(MCN)以外,這已經是多數機構面臨的行業現狀。

尤其是首次合作的企業,出於對MCN機構和旗下網紅信心不足的原因,都傾向於先試試水再說。哪怕純傭模式下直播帶貨的佣金會高出許多,企業也不願意先掏坑位費,「這也是人之常情,一般首次合作後對方滿意了,我們也會要求客戶進行預付上架費的直播,以便匹配更好的主播資源。」

張萱是從九月初開始突然發現,前來接洽的客戶都不約而同地選擇了「純傭免位」,她曾聯繫認識的同行溝通過,情況也出奇的一致。「行業競爭太激烈,我們說服不了顧客只能妥協。因為如果堅持要上架費的話,結果可能就是零成交。」

張萱坦言,直播帶貨收取坑位費的黃金時期幾乎沒有超過一年,最好的時間段是疫情之後,由於客戶直播需求爆發式增長,坑位費水漲船高到達最高點。

至於近兩個月客戶開始全面「抵制」坑位費的原因,張萱和同事也曾一度感到困惑,「十一放假前和幾位企業客戶深入溝通之後,才發現了根結。」

有一位熟悉的企業市場負責人告訴她,近半年來,行業內從事直播策劃的MCN機構、網紅暴增,競爭空前的激烈,不少中小機構主動提出「純佣金」模式,導致企業負責人對直播「坑位費」產生了牴觸心理。

根據艾媒諮詢發布的《直播電商行業運行數據監測報告》顯示,截至2020年8月底,行業內的主播總數已達8.25萬,其中店鋪主播佔比遠遠多於達人主播。白熱化競爭環境下,使得很多機構(主播)選擇降低門檻、吸引客源。

「競爭狠了,選擇多了,只要有一家機構推出純佣金合作模式,就會有效仿者加入。」張萱表示,她了解到主推純佣金直播的MCN機構大都是初創團隊,儘管手頭籤約的知名網紅資源很少,但純傭模式的確打動了不少新客戶。

不少剛剛試水直播的企業,本著「試一試也不吃虧」的想法,嘗試與這些初創、小規模MCN機構進行合作。而合作過的客戶自然認為純傭模式在行業內存在即合理,與其他MCN談合作時,客戶也會說一句:「人家都可以,你們家為什麼不行?」

「要我說這就是赤裸裸破壞行規、破壞市場秩序嘛,為了爭取企業客戶簡直是不擇手段了。」張萱將客戶堅持純傭直播的現象,歸咎於為了競爭不惜破壞行規的創業者、小規模MCN。

那麼,事實是否如此?

多數商家對直播失去了信心

「現在的確有許多(MCN)直播合作是純佣金,我們也非常願意採取這樣的形式,佣金高些無所謂。」

中山一家中型小家電生產廠的電商部負責人劉經理表示,他所在的工廠也是在疫情後開始嘗試直播的。「那是四月初,我們主動與一家本地MCN機構合作,花了三萬元坑位費(帶貨交易佣金15%),做了我們的第一場直播帶貨。」

然而,直播效果讓工廠領導大失所望。此後,MCN機構將原因歸咎於工廠的知名度低、商品性價比差(要零利潤銷售)。相信了對方的說法,他又說服領導繼續與MCN合作連續做了幾場直播,本著「清庫存」的想法繼續磨合了一個多月。

「後來即便主推的空氣炸鍋已經虧本銷售,直播的銷量依舊平平,每場只能賣十幾臺。」劉經理苦笑道,這幾場直播沒有幫助工廠提振商品銷量,卻引來了多家MCN找上門,聯繫他是否有直播合作需求。

看到他對直播帶貨極度失望,MCN機構列數了此前這家機構的各種問題,尤其是其中一家機構直接提出可以純佣金合作(不收任何坑位費)。這一下劉經理再次動心了,尋思著不要坑位費,佣金可以根據直播銷量階梯性結算,至少前期不會有任何損失,他痛快地回復對方,隨即以純佣金形式做了一場直播。

「效果和收坑位費的大致一樣,銷量還是低,但好在沒有坑位費,賣多少結算多少。」由於傳統直播與純傭直播效果相似,劉經理覺得根本沒有必要為了直播支付坑位費,「反正給了坑位費,MCN機構也不會保底銷量,要我說坑位費更像是智商稅。」

即便擁有頭部主播的MCN機構,在收取了高昂坑位費之後銷量平平、「翻車」的情況也可以說比比皆是。越來越多的企業經歷一次次失望之後,也對「當紅主播」們喪失了信心,「這一帶好幾家工廠,有的已經不做直播了,有的只做純傭合作,大家都看明白了。」

劉經理告訴懂懂筆記,中小企業之所以青睞純傭直播合作,主要是對直播行業、MCN機構和網紅失去了信心,「前幾個月有幾家工廠掏了幾十萬、上百萬坑位費做直播,結果全都血虧。」

據他了解,個別有一定實力的企業,在與頂流MCN機構合作,掏了幾十萬一場的坑位費做了直播,雖然銷量有保障,但算上高比例佣金/坑位費支出/運費/人工和優惠之後,企業也很難從中盈利,最終往往成了一場「賺知名度」的買賣。

「有企業一開始請當紅明星直播帶貨,銷量倒是蠻不錯,但最後算了一下賣得越多虧得越多。」劉經理強調,直播帶貨對於很多企業而言橫豎都是虧錢,不如直截了當做純傭模式直播,即便沒有成交也不虧。

顯然,企業越來越青睞純佣金模式的主要原因,是對於直播行業喪失了信心,對MCN機構、網紅的策劃能力、帶貨能力沒有了信任感。

當然,儘管很多企業在「教訓」中漸漸變得精明,但玩起「純傭「模式的MCN也不傻。現階段競爭態勢下,MCN機構是如何賺錢的呢?

純傭直播或許套路更多

「除了頭部(MCN)機構之外,純傭直播正在成為行業趨勢。」

剛剛離職的海媛(化名),曾在杭州江幹區一家知名MCN機構從事策劃工作。她告訴懂懂筆記,由於目前企業、商家比較青睞純傭模式的直播,今年年中有不少中小型MCN機構都開始調整業務形態,基本以純傭直播為主了。

純傭模式更能吸引企業、商家合作,但是坑位費才是MCN機構核心收入來源,「再厲害的頭部網紅、MCN,也都不敢保底銷量啊,你說是不?」實際上,即便經過仔細、謹慎的選品,多數機構、網紅仍舊無法準確預測商品的銷售前景,更不可能向合作方承諾保底。

「從業務、選品、策劃到主播,一場直播涉及十幾人,要花費半天時間,這都是成本。」海媛強調,坑位費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機構開展一場直播的基礎收益。但隨著越來越多中小MCN機構推出純傭模式直播,競爭的打法也在發生變化,「純傭雖然更能吸引企業的合作,但MCN的保底收益就沒有了,所以需要另想辦法。」

海媛透露,目前最常見的辦法,便是機構要確保直播銷量、商品購買轉化的穩定,於是,有部分中小規模MCN甚至向企業、商家承諾,只要合作就可以完成「一定銷量」。既然傳統收取坑位費的直播形式,機構都不敢向客戶承諾保底,那麼純傭模式他們為何反而敢承諾銷售量呢?

「因為純傭的直播,銷量都是MCN說了算呀。也就是說,直播的銷量大概率都會造假。」海媛告訴懂懂筆記,純傭直播一般機構的「合作夥伴」都會配合刷量,只要有銷量合作方就必須支付佣金,再加上純傭佣金高,因此一場直播下來收益便有了一定保障。

但既然是刷銷量,這筆費用最終該由誰買單?海媛透露,通常在商家支付佣金之後,刷單機構便開始批量退貨。只要訂單在商家店鋪生成,同時也符合商家認可的的退貨規則,基本上都可以完成退貨流程。

「拿到佣金之後,機構將刷的商品退還商家拿回貨款,而商家則是賠了夫人又折兵。」聊及這樣的套路是否會有商家找MCN麻煩時,海媛搖頭笑道,一開始很多商家會真的以為是商品有問題,只有嘗試幾次之後,商家才會懷疑到這是機構的套路。

如果商家發現MCN的套路,那麼機構最多不再合作了,也不會有什麼嚴重後果。加上佣金比例較高,一場通過刷銷量支撐的純傭模式直播下來,機構收益往往能比肩收取坑位費,甚至有可能更高。

說白了,企業、商家質疑傳統收取坑位費的直播模式,轉而青睞純傭合作,導致MCN機構也會投其所好,推出純傭模式吸引商家合作。但是很多合作背後隱藏的,往往都是赤裸裸的刷量騙局。

【結束語】

隨著近半年來部分知名網紅、明星直播帶貨的頻頻「翻車」,企業、商家對直播行業逐漸失去信心。但是隨之誕生的純傭直播套路,更讓商家在恍然大悟後,對行業產生了恐懼心理。有直播行業人士透露,如今部分企業在尋找純傭直播合作時,都會慎重地約束合同,只有當商品確認收貨,才會支付MCN機構「真正成交」後的佣金。

直播亂象始於坑位費,但絕不會止於純傭模式。

—————————————————————————————————

微信關注公眾號「懂懂筆記」每天第一時間為您奉上最新最熱的科技圈資訊~

多年財經媒體經歷,業內資深分析人士,圈中好友眾多,信息豐富,觀點獨到。

發布各大自媒體平臺,覆蓋百萬讀者。

《小米生態鏈戰地筆記》、《微信思維》、《微信力量》三本暢銷書的作者。

相關焦點

  • MCN正在失去坑位費
    經過了大半年的瘋狂增長,直播行業迅速步入了「理性」階段,多位MCN機構從業者向懂懂筆記透露,目前很多企業都排斥直播上架費(業內俗稱的「坑位費」)。客戶方都更加青睞以純佣金、無坑位費的模式合作,進行直播帶貨的業務拓展。這種現象似乎已經成為行業普遍現象,同時也讓一眾二三線陣營的MCN機構感到頭痛。真金都禁不住火煉——如此純傭模式下的MCN和網紅還有賺頭嗎?
  • 坑位費是什麼意思?帶貨量10W+的大主播帶貨需要多少錢?
    「坑位費」對於電商圈的很多人來說不陌生,但是對於沒怎麼深入接觸過電商,對於不太了解直播帶貨的人來說,可能並不知道「坑位費」是什麼意思。顧名思義,從字面上理解,坑位費就是指佔坑需要付的費用。以前的公廁大多都是需要付費的,不知道發明「坑位費」這一說法,最初的創意靈感來源是不是來自於蹲茅坑付費這一典故?那麼,作為如火如荼的直播電商,坑位費是什麼意思呢?在了解直播賣貨裡的坑位費之前,我們首先需要清楚,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不要認為自己的產品多好,網紅主播就可以免費幫你帶貨,那當然是有償幫你賣貨。
  • 羅永浩帶貨直播招商爆滿:一個坑位費60萬,提前入帳1500萬
    據了解,羅永浩首場直播對外的報價是60萬元/坑位費(相當於上架費)。直播後,再根據用戶點擊產生的實際銷售筆數收取佣金。而按照25個坑位計算,這場抖音直播還沒開始,羅永浩和抖音已經提前進帳1500萬元。本文來源|有聊財經關於羅永浩抖音直播帶貨又有新故事了。最近一周,羅永浩再次成為你我手機裡的刷屏級人物。
  • 網紅直播賣貨有多坑?坑位費收120萬,賣貨0元
    如果說賣不出去就算了,就當給品牌打打廣告,但是人家坑位費不便宜啊。冠名費120W+10%佣金,特約贊助商60W+15%佣金,最低打個過場的也要7W+15%佣金。結果銷售額總共才138W,堪堪超過一個冠名品牌的坑位費。反觀薇婭李佳琦,坑位費的價格在20W左右,並且單場帶貨都是在千萬以上。兩人7月直接以17億和12億佔領直播帶貨月榜榜一榜二,這樣一比是不是像吃草擠奶?
  • 明星帶貨又「翻車」?被曝收10萬「坑位費」僅賣貨695元,黃聖依工作...
    來源:中國經營報今年來,直播帶貨大火,還吸引了不少明星下場。但近來有關明星直播帶貨「翻車」的消息也經常出現。日前,就有消息稱黃聖依在直播帶貨時收了商家萬元「坑位費」,但只賣出了5個杯子,引發熱議。@黃聖依工作室則於今日就此事發出聲明,予以否認。
  • 明星直播帶貨坑太多:黃聖依收了10萬元坑位費,只賣掉了五個保溫杯
    作者 | 梅新豪來源|商業街探案(ID:tananbus)明星直播帶貨亂象起底第二彈「我都快氣瘋了,花10萬坑位費找黃聖依直播,才賣出去5個杯子!」蘇藍說。蘇藍是一家直播代運營平臺的副總經理。從10月17日開始,她先後和蔣麗莎、黃聖依、楊坤、三江鍋、羅永浩合作了五場直播,為某知名家電品牌的新品保溫杯帶貨。從蘇藍提供的一份統計看,公司為五場直播共計付出32萬5000元坑位費,實際銷售額還不到10萬元。其中,楊坤、黃聖依坑位費最高,都是10萬元,但楊坤只賣出18348元銷售額,黃聖依僅售出5個保溫杯,銷售額695元。
  • 羅永浩被爆直播坑位費60萬降到20萬,帶貨搞定直男搞不定妹子
    原標題:羅永浩被爆直播坑位費60萬降到20萬,帶貨搞定直男搞不定妹子 自7月以來,羅永浩再次被推上風口浪尖。繼加盟《脫口秀大會》第三季後,羅永浩的直播助播朱蕭木也高調入駐淘寶直播,獨立出道。
  • 李佳琦、薇婭帶貨返傭20% "坑位費"50萬起
    羅永浩現身抖音帶貨直播,為極米、奈雪的茶帶來可觀的營銷收入;薇婭在淘寶為夢潔股份直播帶貨,亦為公司累計創收逾千萬……直播作為「流量工具」的代言,為企業快速進行營銷創造條件,但並非所有的企業都能搭上順風車。原因很簡單:太貴了。
  • 收10萬「坑位費」 只賣出去5個杯子?商家吐槽:太坑!明星帶貨「翻車...
    收10萬「坑位費」僅賣貨695元近日,有直播代運營平臺高層向媒體吐槽明星帶貨太坑,花10萬坑位費找楊坤帶貨,只賣出18348元銷售額。然而這還不是最慘的,最坑的是花10萬坑位費找黃聖依直播,才賣出去5個杯子,銷售額695元!
  • 翻車率71.4%的大牌帶貨主播:業績普遍疲軟 訂單不及坑位費15.6%
    翻車率71.4%的大牌帶貨主播:業績普遍疲軟 訂單不及坑位費15.6% 2020-05-27 16:56
  • 明星帶貨「翻車」頻頻 黃聖依收10萬「坑位費」只賣出去5個杯子?
    來源:證券時報網原標題:收10萬「坑位費」,只賣出去5個杯子?商家吐槽:太坑!明星帶貨「翻車」頻頻,多數直播概念股曇花一現  商家本想借著明星影響力大賺一筆,才不惜砸重金投入……誰知道最後發現,自己才是那棵韭菜。
  • 直播帶貨中新手必備的常用行業術語
    在看直播帶貨的過程中,我們經常會聽到各種各樣的行話,例如「品牌專場」、「走播」、「佣金」、「純傭主播」等等。  很多人都不知道這些直播帶貨名詞是什麼意思。飛翔今天整理了直播帶貨中常見的一些行業話術,進行名詞解釋,不懂的小夥伴們請跟我一起往下看吧!
  • 直播帶貨行業篇 | 企業怎樣直播賣貨
    上一篇分享完了商家直播帶貨的一些要點,今天我們來聊聊企業應該怎麼玩,從目前的市場情況來看,絕大部分企業都成了韭菜,任由MCN機構(中介)收割。所以文末也會給大家羅列一下常見的坑,老馬的建議是,除非企業真的不具備自己搞直播的條件,可以選擇MCN機構,如果具備,自己投入點資金自己摸索,總好過被人騙坑位費和佣金。
  • 10萬坑位費就賣了五個保溫杯?知名女星回應了
    有直播代運營商爆料稱,找明星黃聖依帶貨保溫杯,花了 10 萬元坑位費,卻僅售出 5 個杯子。對此,黃聖依工作室在 12 月 9 日回應稱,"該場直播活動期間我方藝人並未參與任何保溫杯產品的售賣,我方也未收取任何商家的坑位費,則也不存在保底退款一事"。
  • 黃聖依10萬坑位費只賣出五個保溫杯:主辦方至今未退款
    此外,該場直播活動黃聖依並未參與保溫杯產品的售賣,也未收取商家的坑位費,因此也不存在保底退款一事。 值得注意的是,針對事件中的關鍵點「10萬坑位費」,直播代運營公司和黃聖依工作室產生了分歧。代運營公司稱自己花了10萬元坑位費,可工作室否認收了坑位費。 實際上,這其中涉及到的不僅僅是直播代運營公司和黃聖依方,還有一個關鍵人物——主辦方。
  • 黃聖依拿了10萬「坑位費」,結果直播只賣出5個杯子?商家瀕臨破產!
    最近,明星直播帶貨又翻車了。一家直播運營公司的負責人向媒體透露,該公司花了10萬坑位費找楊坤帶貨,銷售額僅18348元。不過,這還不是最慘的,最坑的就是花10萬坑位費找黃聖依直播,結果只賣了5個杯子,銷售額695元!
  • 玩具也想直播帶貨?這些「割韭菜」的套路你了解嗎?
    而現階段的直播帶貨,被平臺扶持,政府號召,網紅達人,明星名人等因素的催化下,顯然紅利機會期已過,正處於「合成謬誤」階段。在此情形下的玩具企業,更需要冷靜的思考清楚,什麼才是適合自身企業的發展模式,面對直播帶貨帶來的荷爾蒙的刺激,第一,要認識這類營銷可能對品牌帶來的危害是什麼;第二,要認清楚直播帶貨下的「割韭菜」玩法的套路坑路方式;第三,我們該如何應對選擇?
  • 關於直播帶貨的50個行業術語
    一般主播會提前設置,屏蔽一些負面關鍵詞,引導直播間的良性互動氛圍。2. 帶節奏:和控評類似,直播運營會在直播間評論區帶節奏,起到帶頭作用,引導其他用戶購買產品。3. 坑位費:直播間商品的固定連結費用。目前大多數電商主播都會向商家收取坑位費。
  • 10萬坑位費就賣了5個保溫杯?
    有直播代運營商爆料稱,找明星黃聖依帶貨保溫杯,花了10萬元坑位費,卻僅售出5個杯子。對此,黃聖依工作室在12月9日回應稱,「該場直播活動期間我方藝人並未參與任何保溫杯產品的售賣,我方也未收取任何商家的坑位費,則也不存在保底退款一事」。發生了什麼?
  • 商家甩鍋黃聖依,怪她帶貨力度不行,10萬坑位費只賣出5個杯子!
    明星參加直播帶貨已然不是新鮮事了,但是商家似乎對明星帶貨寄託太高,以為只要明星到場就銷量直線上升。可是消費者是否買帳呢,那就不一定了。這次某商家竟然因為直播銷量不達標,而甩鍋給參與活動的明星。直播帶貨這行實在太多貓膩,而且這些主播網紅背後的機構還老喜歡僱水軍帶節奏,搞到網絡輿論烏煙瘴氣的,早應該被整治了。估計是不是直播主辦方沒有完成商家的目標,故而將鍋甩給了黃聖依,以為她是大明星,黃聖依不回應的話,那就成了背鍋俠。而黃聖依回應了,商家也蹭一波熱度來提高銷量,讓他們自己的損失降到最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