瞭望:公務員分類改革進入實際操作階段

2020-12-16 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原標題:公務員分類改革進入實際操作階段

深化公務員分類改革沒有完成時,在中國,這項改革更是任重道遠。

深化公務員分類改革是完善中國特色公務員制度的重要內容,是提高公務員管理效能和科學化水平的內在要求,是拓寬公務員職業發展空間、調動公務員積極性的必要舉措,是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的重要決策部署。

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要「深化公務員分類改革,推行公務員職務與職級並行、職級與待遇掛鈎制度,加快建立專業技術類、行政執法類公務員和聘任人員管理制度」。這為公務員分類改革定下了基調、提出了原則、指明了方向。

目前,深化公務員分類改革已進入實質性操作階段。2013年起,國家公務員局已著手制定《行政執法類公務員管理暫行辦法》和《專業技術類公務員管理暫行辦法》。這兩個文件已經徵求各方面意見並進入後期修改階段。

2014年1月,中組部、人社部聯合召開公務員管理工作會議,中組部常務副部長陳希指出,當前要把深化公務員分類改革作為整個公務員制度建設的重點。國家公務員局局長尹蔚民亦強調,2014年要明確工作重點,深入推進公務員分類改革。

兩個層面看改革

公務員分類在法律層面早已明確。2006年1月施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務員法》(以下稱「公務員法」)第十四條規定,國家實行公務員職位分類制度,公務員職位類別按照公務員職位的性質、特點和管理需要,劃分為綜合管理類、專業技術類和行政執法類等類別。

但在實踐層面,公務員分類一直處於試點探索階段,專業技術類和行政執法類公務員的管理制度沒有建立起來,相關的配套制度也是空白。深化公務員分類改革既是對公務員法的貫徹落實,又是對其必要的補充。

宏觀層次上,改革的主要內容是當前「大一統」的公務員管理模式。公務員法的頒布實施沒有實現公務員的實質性分類,目前,公務員管理仍然採用「大一統」的管理模式,所有公務員採用同一套管理辦法。

這種管理模式壓縮了基層公務員的職業發展與待遇提升的空間,阻礙了公務員專業化水平的提高。據統計,當前我國縣鄉兩級公務員佔全國公務員的近60%。受機構規格和領導職數的限制,縣鄉兩級絕大多數公務員退休之前都解決不了副主任科員的待遇。沒有分類,就沒有專業化的管理。沒有專業化的管理,提高公務員專業化水平也只能是空談。

微觀層次上,改革的主要內容是公務員的分類、職務、級別、工資福利保險、教育培訓等具體的管理制度。科學的、民主的公務員管理必須建立在具體的制度之上,依靠制度規範公務員行為。公務員管理最微小的細節都應該在具體制度的相關規定中找到。公務員分類制度複雜細緻而又整齊劃一,核心包括界定、職務與級別、錄用、工資福利保險、教育培訓等。現行公務員法就是這些制度的框架性體現。

具體而言,界定類別劃分標準、健全職務與職級序列、重塑待遇決定機制,是當前深化公務員分類改革的三大重點。

清晰界定類別劃分標準

深化公務員分類改革首先必須清晰界定類別劃分標準。科學分類是科學管理的基礎,科學界定類別劃分標準是科學分類的前提。一旦類別劃分標準界定清楚,公務員就能夠進行實質性分類。

類別劃分標準一般包括三項內容:一是職位類別的本質特徵;二是職位類別的排他性特點;三是是否利於管理需要。我國2010年開始的公務員分類試點已經做過相關探索。

比如,根據行政執法類公務員的工作性質與工作特點,把行政執法類公務員界定為政府部門中直接履行行政監管、行政處罰、行政強制、行政稽查等現場執法職責的職位。與綜合管理類相比,它具有純粹執行的特點;與專業技術類相比,它具有現場強制性的特點。

根據這一標準,行政執法類公務員主要集中在稅務、工商、質檢、海關、環保、食品藥品監管等政府機關,而且分布在這些機關的市、縣兩級處、科規格的部門中。

其中,全國稅務系統近55萬,佔全部職位的近80%;工商系統近28萬,佔全部職位的近70%;質檢系統近4萬,佔全部職位的近60%;海關近2萬,佔全部職位的近50%;環保近5萬,佔全部職位的近60%。

試點方案還把縣級以下科級規格部門中除領導班子成員外的公務員一攬子劃為行政執法類公務員,基本依據就是為了簡化管理、方便管理。

科學界定類別劃分標準是實現公務員分類管理重要的切入點。從國外經驗來看,目前美國地方政府公務員職位類別劃分標準一般包括,職位的工作性質、工作特點以及管理需要。紐約州據此把全州公務員職位分為50個職系,1300個分類職位。

富有品位分類色彩的英國,1971年的文官制度改革文件根據公務員的工作性質和管理需要,把公務員的職位劃分為十大類:綜合類、科學類、專業技術類、培訓類、法律類、秘書類、社會保障類、警察類、資料處理類、調查研究類。此分類沿用至今。

健全職務與職級序列

健全職務與職級序列是實現公務員分類的關鍵。公務員分類之後,分類管理就要根據每個職位上人、事、責任的不同做出縱向劃分,劃分結果體現為職務或職級。職務劃分的表現形式是職務序列,職級劃分的表現形式是級別序列。職務序列與級別序列具有對應關係。

公務員法規定,公務員職務分為領導職務與非領導職務兩大類。領導職務序列從國家級正職到鄉科級副職共分10個職務層級,綜合管理類公務員非領導職務序列從巡視員到辦事員共分8個職務層級。本文來源:瞭望觀察網

《公務員職務與級別管理規定》中進一步明確,公務員級別從高到低分為1至27級,領導職務以及綜合管理類非領導職務與級別具有明確的對應關係,比如,廳局級正職與巡視員對應13至8級,廳局級副職與副巡視員對應15至10級。

不過從整體上看,目前我國公務員的職務與職級序列設計還僅限於領導職務和綜合管理類公務員非領導職務,行政執法類和專業技術類公務員的非領導職務與職級序列還是空白。

因此,深化分類管理至少要在以下三個方面對職務與職級序列加以補充:一是設計行政執法類與專業技術類公務員的非領導職務序列;二是明確行政執法類與專業技術類公務員非領導職務與級別的對應關係;三是設定行政執法類與專業技術類公務員非領導職務與級別升降的系列條件。

2010年,作為全國公務員分類改革唯一試點,深圳市把行政執法類公務員非領導職務序列從高到低設計為一至七級「執法員」,專業技術類公務員非領導職務從高到低設計為主任、主管、助理等若干層次,初步建立了行政執法類、專業技術類公務員的職務與職級管理制度,為深化公務員分類改革積累了寶貴的經驗。

重塑待遇決定機制

重塑待遇決定機制是深化公務員分類改革的重要著力點。公務員法規定,職務與級別是確定公務員工資與其他待遇的依據。從公務員法的立法精神來看,此規定的本意應是,職務與級別是公務員兩條不同的職業發展臺階,職務晉升側重「給官」,級別晉升側重「給財」。

但在現行的公務員工資與待遇決定機制中,職務、級別的這種功能差異並未體現出來。相反,級別和待遇皆由職務決定,這給公務員管理帶來了一系列的問題。

因此,合理區分職務與級別的功能,重新賦予級別對於待遇的決定性作用,使級別成為公務員的另一個專業發展臺階,就成為重塑公務員待遇決定機制的基本考慮。那些不能晉升職務的公務員,也可以通過晉升級別獲得合理的待遇。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推行公務員職務與職級並行,職級與待遇掛鈎的制度」,其意圖即在於此。

從技術層面來講,當前重塑待遇決定機制可以做兩方面的工作:一是考慮建立類別工資制,不同類別公務員適用不同的工資體系。比如,美國聯邦政府共有30個薪酬系統,其中3個主要的薪酬系統適用於近90%的僱員。

二是進一步拉大級別工資之間以及檔次工資之間的差距,使級別對工資待遇的決定性作用凸顯出來。比如,新加坡同一職系公務員最高職級與最低職級工資差異可高達70倍。再如,英國低級公務員的周薪分為24個等級,除技術工人外,非技術工人的工資標準從0級至22級,最低與最高之比為1:17。

香港公務員行政主任職系共6個職級,最低一級為二級行政主任。2013年其最低一檔月薪金為23530港元,最高一級為高級首席行政主任,其最高一檔月薪金為145650港元,後者是前者的6.2倍。

近期實現步驟

從改革的進程來看,建立分類別的管理制度、完善配套管理制度,是深化公務員分類改革的兩個近期可以實現的步驟。

其中,將行政執法類和專業技術類公務員分開,為兩類公務員分別建立各自的管理制度,將是落實深化公務員分類改革內容的第一步。本文來源:瞭望觀察網

我國沒有公務員職位分類專門管理辦法,建立分類別的公務員管理制度非常必要,它將涵蓋深化公務員分類改革的各項主要內容,將包括行政執法類和專業技術類公務員的界定、職務與級別、錄用、考核、職務任免與升降、工資福利保險、教育培訓等各項具體的管理制度,是實現公務員分類的具體形式。

目前,國家公務員局已經起草了《行政執法類公務員管理暫行辦法》和《專業技術類公務員管理暫行辦法》,將成為我國公務員分類改革的重要指導文件。

此外,完善各類別公務員配套管理制度是對分類別管理制度的必要補充。公務員分類管理必須依靠一整套制度體系,這些制度有的可以為公務員提供更好的教育條件,有的可以形成有效監督與約束,有的可以提供有力的激勵與保障。

比如,當前可以探索建立行政執法類與專業技術類公務員聘任制管理辦法。聘任制能夠激活公務員的進入與退出機制,克服現行公務員管理制度難以對慵懶、不勝任公務員形成有效制約的弊端。

公務員分類改革沒有完成時。美國公務員分類管理如果從1923年《美國文官法》頒布實施開始算起的話,90多年後的今天仍在不斷調整優化中。英國公務員分類管理如果從1805年財政部設立第一個常務次官開始算起的話,兩百多年來一直在不斷地改革完善。與此相對照,我國的公務員分類改革任重道遠。□

(作者單位:國家行政學院)

相關焦點

  • 深圳公務員分類改革:退休人員大比例享副處待遇
    由此引發了公務員工資是否應該上漲的爭論:基層公務員「吐槽」待遇差、要改行,而公眾質疑公務員群體是「飽漢不知餓漢飢」,在「撒嬌」。這場體制內外最為激烈的交鋒在今年兩會期間進入了白熱化。    與此同時,一項針對全國公務員錄用、考核的人事管理制度改革已在緊鑼密鼓籌劃中。
  • 易麗麗:公務員職位分類管理改革探究——基於深圳試點
    基於全國首個公務員職位分類改革試點,深圳市改革的個案分析,歸納了深圳改革的經驗,深度剖析了改革存在的問題,為全國全面實施公務員分類管理改革提出政策建議:以科學適度為原則,科學設置職位和劃分類別;建立獨立的符合類別特點的管理制度,保障人員實質入軌;跨類交流重在公平,設定跨類的統一標尺。
  • 公務員分類改革後,對公務員的5大影響!
    那麼公務員分類改革後,會有哪些變化?1、區分工作屬性,明確獨立的職業發展通道政府部門的會計師、工程師、經濟師這既不同於事業單位的教授,也不同於一般的領導幹部,他們承擔的工作專業化要求更高,從錄用、考核、晉升上都應該有所區別。
  • 中組部:加快深化公務員分類改革進程
    4月23日,中組部召開了全國公務員工作推進會,明確提出:——要加快深化公務員分類改革進程,提高公務員管理科學化水平;健全落實精準科學的選賢任能制度
  • 國家稅務總局:國地稅改革進入具體實施操作階段
    據國家稅務總局網站消息,12日,稅務總局召開全國稅務系統機構改革動員部署視頻會議。國家稅務總局黨組書記、局長王軍指出,國稅地稅徵管體制改革涉及省、市、縣、鄉4級稅務機構,面向10多億納稅人和繳費人,情況複雜、任務艱巨。
  • 公務員分類改革:建立公務員職務與職級並行制度
    會議指出,在職務之外開闢職級晉升通道,有利於調動廣大基層公務員的積極性,是為基層公務員辦好事、辦實事,一定要把好事辦好。在全國縣以下機關實施這項改革,要總結試點工作經驗,堅持好的做法,改進存在的不足,認真抓好組織實施。
  • 瞭望|中國生產力發展進入中速時代
    「十四五」,中國生產力發展進入一個新的歷史階段:中速時代。含義是指十五年至二十年為時間單元,即從現在起到2035年或2040年◆ 中國生產力發展進入高質量高效益階段這意味著中國生產力發展進入了一個新的歷史階段。從某種意義上,這個歷史階段具有兩大重要特徵。  第一,中國生產力發展進入中速時代。中國生產力發展的「中速時代」,不僅具有中等增長速度的特徵,更重要的是,它具備中國生產力追趕世界發達經濟體的質量、效益的根本特徵。
  • 中國「沉浸式課堂」進入實際教學階段
    二是整個系統實現了標準化應用,操作時分方便快捷。這套系統真正讓VR這個高大上的技術實現了平民化的對接,操作簡便,不用擔心使用上的技術困難。而且北京微視酷科技有限責任公司還承諾將會對系統進行終生維護和操作人員定期培訓。
  • 我國公務員分類管理的制度性變化及其傾向
    按照司法體制改革的總體部署, 為體現法官、檢察官的職業特點, 2015年9月, 中央深改組審議通過《法官、檢察官單獨職務序列改革試點方案》、《法官、檢察官工資制度改革試點方案》, 由此啟動司法機關人員分類管理改革。由於法院和檢察院人員分類管理制度設計思路和管理辦法基本相同, 在此, 以法院人員分類管理辦法為例加以說明。1.
  • 因才施策,公務員職位分類制度該何去何從?
    在客觀上,分類制度本身的複雜性和我國地方差異的複雜性造成了分類改革難操作;在主觀上,舊有「官本位」思維慣性與心理依賴造成分類改革難推進;在宏觀上,分類管理權限難分配;在中觀上,相應的財政體制和薪酬體制難配套;在微觀上,執行機關和公務員對差異化觀念「難接納」。這些體制機制及文化障礙決定了我國公務員分類制度的建立和推行勢必是一個長期的、漸進完善的過程。
  • 事業單位分類改革:2020年將分四類!其中一類能轉公務員!
    截止到2017年,我國共計126萬個事業單位,正式員工超過3000萬人,退休人員更是達到900萬,總數超4千萬人,有一些事業單位定位不清,政事不分,為了更好的進行管理,將在2020年也就是兩年後全面落實事業單位分類改革,根據文件顯示事業單位將會被分成4類。
  • 公務員改革!績效、津貼、年終獎被取消?
    相信公務員、事業單位,是很多人夢寐以求的工作,然而自公職機構改革以來,部分事業單位、公務員選調工作暫停或展緩執行。
  • 瞭望|中國生產力發展進入高質量高效益階段
    進入「十四五」,中國生產力發展進入一個新的歷史階段:中速時代。京雄城際鐵路雄安站施工現場(8月13日攝) 牟宇攝/本刊中國生產力發展進入歷史新階段中央已經根據內外部環境新變化,作出了新發展格局的重大戰略部署,即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
  • 2016年護士考試將改革 ——或新增實際操作與英語!
    最近網絡流傳這樣的消息:護考現正值改革期,全國各個地州衛計委已經下達通知,告知各個醫學護理部門,自2015年護考改革以來,現決定
  • 全國稅務系統機構改革進入「改好省局樹樣板」階段
    新京報快訊(記者沙璐)6月12日,稅務總局召開全國稅務系統機構改革動員部署視頻會議,對國稅地稅徵管體制改革的具體實施操作工作進行動員。據悉,改革分七個主要階段,目前開始進入第四個階段「改好省局樹樣板」。
  • 5個基本1個基準,江蘇深入推進行政執法類公務員分類管理
    為深入貫徹中央關於公務員分類改革的決策部署,近日,江蘇省委組織部出臺《江蘇省深入推進行政執法類公務員分類管理實施方案》,制定「5個基本、1個基準
  • 你知道公務員職位分類的原則和內容嗎
    (一)公務員職位分類的原則  作為人事分類的一種方法,職位分類有其科學性、客觀性和法制性等顯著優勢。但是,傳統職位分類也存在工作量大、文犢主義、複雜繁瑣、制度欠靈活等缺點。所以,在研究和制定我國職位分類實施方案時,既要考慮職位分類的發展趨勢和國際上推行的職位分類制度的經驗,積極地學習和借鑑,洋為中用,又要防止不切實際地照搬照抄;既要遵循職位分類原理,保持職位分類的固有特徵,又要從我國國情出發,繼承和發揚我國幹部人事制度的優良傳統,使職位分類與我國實際相結合,建立具有中國特色的職位分類制度。 1.進行職位分類必須從我國的實際情況出發。
  • 2017公務員工資改革套改對照表(最新)!
    公務員工資制度的改革是指歸併簡化現行基本工資結構, 將基本工資確定為職務工資和級別工資兩部分,適當拉開不同職務的工資差距;強化工資級別與待遇掛鈎;在清理整頓各地區、各部門、各單位自行建立的津貼、補貼的基礎上,
  • 2020公務員招錄改革:新拓4大入職渠道,打碎鐵飯碗
    如完善公務員考錄政策,有序開展公務員聘任工作,進一步暢通國有企事業單位優秀人才進入公務員隊伍的渠道,引導鼓勵人才向艱苦邊遠地區和基層一線流動等。具體有哪些舉措呢?注會菌給大家劃出重點。1、有序開展公務員聘任工作,進一步暢通國有企事業單位優秀人才進入公務員隊伍的渠道。完善公務員考錄政策,有序開展公務員聘任工作。
  • 人社部副部長:職稱制度改革將分類推進
    京華時報記者 張斌攝   昨天,全國人大代表、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副部長王曉初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針對職稱評定與工資待遇等各類福利掛鈎太多的問題,目前人社部正在進行職稱制度改革的頂層設計,將分類推進各行業的職稱制度改革。以人數眾多的中小學教師為例,今後評職稱將大大淡化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