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個網絡信息蓬勃發展最好的時代,我們可以學習各種各樣的樂器。相信有許多朋友在學習木吉他、電吉他路上,選擇自學方式。
今天就來簡單聊一下,自學吉他要注意雷區會是什麼?
希望大家可以思考一下,有效地去避免這些雷區,追求最大程度的進步並享受彈奏!
因為現在是一個網絡上信息發展超快的美好年代,所以有無數的教學視頻,會教我們怎麼彈那首歌、怎麼展現這個技巧。
今天看到掃弦,「就練掃弦!」;
過兩天又看到有國外分享超屌點弦技法,「好屌這個,我要練我要練……」
平均兩周換一個練習目標,一年過去,練了26種不同項目,如果你能彈得好這26種,所有大師應該都想撞琴頭自盡。
那些大師們終其一生,才在某特定幾項技巧樂風上琢磨出他們的獨特風格,佔據一席之地。你一年練26種東西,然後怪自己這26種技巧或樂風沒能練好,你等於用一年再挑戰十幾位大師終生的苦練知道嗎?
你當然不知道,所以你累積了我稱之為「莫名其妙的挫折」。
一年內想挑戰十幾位大師終身成就,你還不莫名其妙嗎?所以你瞎練了三、五年,覺得自己怎麼總是彈不好吉他,總沒有一項專精的拿得出來跟人比的特點,
自學者,經常地練習的項目來源不外乎,書籍、網絡、朋友。書籍的系統規劃是有前提的。甚或有很多書它是毫無系統的,因為它本來就不是專為你設計的。
沒有人在身旁幫你檢查,你的速度、彈奏準度、技巧熟練度能不能夠負荷這本書的練習,所以你練得東卡西卡,這頁翻不過去,勉強翻過去了下一頁又卡一整月……簡單說,因為你還不具備練這本書的條件。
或者你的朋友跟你分享一段非常好聽的16小節SOLO , 結果他根本沒有考慮到,你的節拍處理能力跟不上。你只能彈比較滿的8 beat , 16 beat , 結果它給你搞了個140 bpm六連音,你不卡在半路上,誰卡?
網絡上的視頻更是如此。它無法幫你設定好前提,你屬於哪一等級,你適不適合練習這樣的東西。
所以盲目地練下去,要不是練了練不下去,就是練得下去卻總是練不好;又或者勉強練好卻無法精確到位。
最後費了九牛二虎之力終於精確到位,卻又心生狐疑,挖靠,也太太太難練了吧!
為什麼?因為原本應該要先A再B再C,然後你A跟B 都沒練,就直接跳C,你當然要花三倍時間才練好。你有多少三倍時間可以浪費?
通常自學者,在挑選練習項目時,都會選擇炫目的,看起來很屌、很猛的彈下去……我說,選擇練習項目,就像挑老婆,只看胸只看腰只看腿,完全不管她有沒暴力傾向,有沒有感覺? 是穩死的!
完全看外表挑對象,完全不管個性內在善良與否、好不好相處…… 絕對GG !
那其實老師在教學的過程,最主要的也就是幫助學生,把心慢下來。
好好地把基礎功一步步打好!先蓋好第一樓,我們再往上走。人的心思難免會飄,會想要練更多,好玩的炫技的屌的東西。
這時候老師的職責就很簡單,讓他安下心來,好好地靜心去練習他這個階段應該要練習的東西。再給予更多適當的指引,讓學習者在每一步路上都能提高練習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