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的社會,紙尿褲成了新生寶寶的必需品,大部分父母都已經意識到了紙尿褲的好處。
當然,依然有少部分父母,還在給寶寶用尿布。她們的觀點是,用尿布省錢、環保、寶寶不患尿布疹……而用紙尿褲的話,除了方便,沒有任何其它好處。她們甚至把愛用紙尿褲的寶媽,歸咎為一個「懶」字。
事實上,真的是這樣嗎?
有調查者發現,用尿布的寶寶,依然會患尿布疹,而用紙尿褲的寶寶,也有很多不患尿布疹的。這就說明,寶寶是否患尿布疹,和用的是尿布還是紙尿褲,沒有直接關係真正的原因在於如何護理寶寶的屁屁。
用紙尿褲的話,除了費錢,好處真是太多了。紙尿褲的使用,大大減輕了年輕父母的負擔,節約了不少時間,方便、衛生、快捷,媽媽可以騰出更多洗尿布的時間,和寶寶進行親子互動。
但是,換紙尿褲這件事,還真不是so easy!這裡面有很大的學問,像寶寶出現紅屁屁、吐奶、哭鬧等問題,都是因為你踩了換紙尿褲的各種「雷」。
第一個雷區:不及時更換
不及時更換紙尿褲,通常有這4個原因:寶寶還沒有拉大便,還是在等等吧;寶寶正睡得香,怕驚醒寶寶;一天換這麼多,太浪費了;太麻煩了,懶得換。寶寶經常患尿布疹的主要原因,就是紙尿褲更換不及時。尿布疹通常是因為,寶寶的屁屁長期處於潮溼、悶熱的環境中,屎尿中的氨類物質會不斷刺激皮膚,才會形成尿布疹。尤其對於女寶寶,如果長期更換不及時,很容易引起尿路感染。
對於新生寶寶來說,一天換10~15個紙尿褲也屬於正常,紙尿褲的更換時間,最長不超過4小時。寶寶只有穿著乾淨的紙尿褲,他們才會更舒服,睡得更香。
第二個雷區:把寶寶的腿抬得太高
這個雷估計大多數媽媽都踩過,因為大家在給寶寶換紙尿褲的時候,通常都是:一提、一塞、一放、一貼,四個步驟一氣呵成,感覺很順手。
但是,當你用一隻手提起寶寶雙腳的時候,寶寶的腰也會被抬高,這就很容易傷害寶寶的脊椎,如果每天都這麼做,寶寶真的會很難受。
正確的做法是,將寶寶的小屁屁向左側身,換右邊,然後再右側身,換左邊,最後再把寶寶的屁屁擺正。如果必須要抬,請只抬到屁屁翹起,腰部依然緊貼床板。
第三個雷區:長期使用溼巾擦屁屁
之所以用溼巾擦屁屁,是因為它很方便,而且感覺能消毒,比用溫水清洗方便多了。而且,很多溼巾上面都寫著純天然的字樣,甚至表示溼巾能入口。
事實上真是這樣嗎?
所謂的純天然溼巾,其實並不能做到真正的純天然,只是化學添加劑比較少而已,長期使用肯定會對皮膚造成一定傷害。
而且,冬天的時候溼巾冰涼,直接給寶寶擦屁屁,寶寶容易受驚。一些溼巾中的防腐劑、增香劑,會導致寶寶皮膚過敏。並且,溼巾只會增加尿布疹的症狀,不會減輕。
建議給寶寶擦屁屁時,使用柔軟的毛巾+溫開水,雖然會感覺不方便,但對預防寶寶紅屁屁非常有效。
第四個雷區:紙尿褲尺碼不合適
有些寶媽根本不會挑選紙尿褲,有些寶媽根本沒在意過紙尿褲尺碼,或者是寶寶長胖了,寶媽還不知道更改尺碼。還有一些寶媽,因為一次囤了太多的紙尿褲,寶寶長胖了,但紙尿褲還沒用完,所以將就著用。
不管什麼原因,這樣做寶寶會很受傷,紙尿褲一定要選擇大小合適的尺碼。
紙尿褲太大容易漏尿,太小容易勒著寶寶,當寶寶感覺到不舒服的時候,就會經常哭鬧,而你卻不知道是什麼原因。在選擇紙尿褲尺碼的時候,除了參考寶寶體重外,還得經常觀察寶寶腰部、大腿根部的情況。
第五個雷區:刺激到了寶寶
很多媽媽發現,在給寶寶更換紙尿褲的時候,寶寶的小腿會亂蹬,有時候還會很不情願的哭鬧。這通常是因為你觸碰到了寶寶的腳心,或者是你的手太涼,刺激到了寶寶的皮膚。
所以,給寶寶更換紙尿褲的時候,雙手要先搓熱,儘量不觸碰寶寶的腳心,一邊換一邊跟寶寶交流,告訴寶寶你在幹什麼,這樣有利於寶寶的配合。
第六個雷區:吃完奶後馬上更好
有時候寶寶睡著睡著就哭醒了,然後很著急的要吃奶,而此時寶寶的紙尿褲正好該換了。很多媽媽會選擇先給寶寶餵奶,等寶寶吃飽了以後再更換,這樣做很容易引起寶寶吐奶。
因為新生寶寶的賁門發育不完善,吃完奶後不能大幅度晃動,否則很容易吐奶。正確的方法,應該先給寶寶換一個乾淨的紙尿褲,等寶寶穿戴舒服了,再給寶寶餵奶,因為換紙尿褲也就1~2分鐘的時間而已。
第七個雷區:換完紙尿褲後,「床咚」一下
寶寶拉完臭臭後,媽媽乾淨給寶寶做清理,又是擦屁屁、又是洗屁屁,然後終於給寶寶換上了新的紙尿褲,感覺一場「大戰」終於平息了。此時,媽媽心情大好,為了和寶寶互動,就來了一個「床咚」,嘴裡還說著:「我家寶寶真乖,累死媽媽了,讓媽媽請一個……」
雖然床是軟的,但突如其來的「床咚」,很有可能嚇到寶寶,導致寶寶晚上睡覺的時候不安穩。其實,媽媽最好是把寶寶抱起來,笑著跟寶寶說說話,這種溫柔的互動寶寶才更喜歡。
換紙尿褲這件事,雖然看著簡單,但其中有很多細節需要把握,為了寶寶的健康,你是否能做到一個「雷區」都不踩?
關注「欣媽育兒經」,有任何母嬰育兒方面的問題,都可以發私信給我。